錦江邊上白鷺從「稀客」變成了「常客」
「夜遊錦江」已成為成都的一張獨特名片
在東門碼頭,乘坐一艘古色古香的烏篷船,順著錦江而下,途經合江亭、蘭桂坊等地,欣賞兩岸美輪美奐的光影秀,在絢麗奪目的船程中領略不一樣的錦江風物、人文風情。「夜遊錦江」已成為成都的一張獨特名片。
新年伊始,錦江公園二號橋施工現場仍是一派忙碌,工作人員正來來回回搬運材料進行設備安裝工作。「這意味著二號橋閘壩的施工已接近尾聲,預計春節前完工。」錦江綠道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其餘6座閘壩已陸續下河施工,預計成都大運會前全面完工。
作為錦江水生態治理建設的重要項目,公園城市水閘全新亮相後,將為「夜遊錦江」項目行船提供條件,屆時將實現行船10公裡。
線路延長
成都大運會前
「夜遊錦江」將開通10公裡線路
「萬福橋、九眼橋、下河心村、百花潭、老南門大橋、二號橋、龍爪堰7座橡膠壩已為成都工作了20餘年,存在閘壩運行調度靈活性低、噪音大、管線老化等問題。」在二號橋閘壩的施工現場,成都錦江綠道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配合錦江水生態治理,對原有的7座橡膠壩進行改造,其中萬福橋、九眼橋、二號橋、老南門將改建為氣盾壩。
為何要對錦江公園閘壩進行改造?該負責人介紹,氣盾壩自2000年前後引入中國後,從2008年開始,一直作為一種先進實用性水利技術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其主要優勢在於快速調節河段水位的作用。不僅運行調度更加靈活,還減少了水流過壩噪聲,可最大限度減少晝夜噪音擾民問題。
不僅如此,在完成氣盾壩更換後,還將為「夜遊錦江」項目行船距離延伸打下基礎。「當前使用的橡膠壩,不具備行船條件。」成都錦江綠道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此次工程中,還將對船閘功能缺失等問題進行改造,在完成後也將為「夜遊錦江」項目行船提供條件。
「目前,二號橋閘壩的施工已接近尾聲,萬福橋、九眼橋、老南門、百花潭、龍爪堰等6座閘壩目前正按計劃有序進行打圍、圍堰等施工,將於大運會前全部改造完成。」該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錦江水上遊船目前已開通東門碼頭—合江橋。成都大運會前將開通五丁橋—音樂廣場—望江樓公園10公裡航線,行船時間進一步增加。
生態治理
河道水質提升到Ⅲ類
白鷺從「稀客」變「常客」
不久前,我市錦江示範河湖建設通過水利部專家驗收。專家組認為,成都在開展錦江示範河湖建設過程中,充分展現出了溫度、力度、進度和成效,實現了特大型城市河道水質從劣V類提升到Ⅲ類的重大突破,對同類城市具有示範借鑑意義。
誠然,泛舟錦江成為可能,正是因為錦江水生態治理取得了成效。根據錦江綠道公司一組數據:錦江優良水體率從2016年的69%提升到現在的97.6%,流域內所有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
「之前很少見到成群結隊的白鷺從江邊飛過,現在成了『常客』。」劉婆婆住在西郊河邊,每天晚飯後,都會和老伴到江邊漫步。天氣好的午後還會來河邊喝茶賞景,和老夥伴們擺擺龍門陣。
白鷺從「稀客」到「常客」,背後是成都的治理願景:呈現一個碧水長流、生機盎然的都市濱水公園。
通過清淤、截汙、錦江堤防建設和護岸改造等多項工程,錦江碧水清波再現。去年,錦江流域水質為優,42個水質監測斷面優良水體率100%,同比提高7.1個百分點。
「今年我們還將進一步鞏固好水生態治理的成果,堅持清淤、截汙、補水同向發力,做好中心城區閘壩改造等工作,為水清、岸綠、景美的錦江公園提供水生態保障。」成都錦江綠道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串園成鏈
錦江沿線
越來越多的「打卡地」正在點亮
錦江不僅有「江」,還有一路風景。在「解讀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精神新聞發布會」上,市公園城市管理局局長楊小廣提到,今年將加快推進錦江公園「串園成鏈」打造精品綠軸,綜合提升子街巷95條,建成沿線重要節點和23個公園……
「上新」後的錦江公園音樂廣場段成了市民的新晉「打卡點」。新開的露天咖啡館簡約時尚,三兩茶客傘下慢酌細品,五線譜、黑白鍵造型符號跳躍在花叢之間……從興安橋到九眼橋,900米河道區間、2.2萬平方米實施範圍的濱河空間,新建了一批下沉式音樂廣場、親水棧道,布局了音樂、商業等新興業態,一條兼具蜀都風韻、音樂主題的浪漫濱水岸線初步呈現。
沿著江邊前行,越來越多的「打卡地」正在點亮。夏日,到江灘公園的創意沙灘和無邊界泳池,體驗酷爽的水上運動;周末,到百花潭公園,感受百花小院和百花書院的雅致生活;入夜了,你可以去看看成華光影走廊,「打卡」花重錦官光影秀,感受這座城市的不竭活力……
未來,錦江沿線的「風景」還將不斷升級。目前我市正按照「世界文化名城的流淌畫卷、體驗公園城市的魅力佳境、推動中優實施的能量中樞」總體定位,實施水生態治理、交通重組、景觀提升、風貌整治、社區治理、照明提升、業態提升、文旅策劃、品牌塑造九大行動,高質量推動錦江功能「第三次轉型」。
眼下,錦江公園已建成翠風苑、成華公園、音樂廣場、江灘公園等重要節點和望平濱河慢行街區示範段,打造了夜遊錦江、339「熊貓爬塔」等示範性項目。
如今,立於新的起點,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故事還將延續……(成都日報記者 王琳黎 圖據成都錦江綠道公司 製圖 江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