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中國的哪個城市生活,總也繞不開一個話題,這個話題叫做"房價",在廈門同樣如此。從來廈門的那一天開始,你會聽到身邊有無數的人在談論它,也會見到無數的媒體在宣傳它。火車站,公交場,商場,電梯間,酒店,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永遠有人在討論房價。
可是也有一些人的聲音,大家似乎都假裝聽不到--泡沫、調控、房貸、買不起房。而我顯然就是這樣的人。
我叫右右,畢業好久好久了,現在在望海路一家網際網路工公司上班,當然,我的故事和所有人一樣,有一個前男友。當然,在我要說的故事裡,那會他還不叫前男友。
2010年
我和他來自不同的城市,可是為了能夠在一起,畢業後我們來到了同一個城市。
畢業時,我們在連坂旁,從一個二房東手裡租了一間房子,這套房子本來只有120㎡,可是我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硬是被他改出了6房,而且居然還全部帶衛生間。而我們就住在其中的一間。
現在想想,可能大家覺得住這樣的房子挺寒酸的,恩,確實寒酸。一個衣櫃,一張床,一個衛生間,然後沒了,可是畢業時能在廈門有個住的地方,那會已經很滿足了,因為還有他。
偶爾躺在床上他也會告訴我,要是結婚時能在廈門買個房,不和一堆人擠在套房裡,就好了。也許就是那時候把買房和結婚捆綁在了我的思想裡了吧。
2011年
慢慢熟悉了廈門的生活,記得那一年是2011年,SM城市廣場邊上發的樓盤傳單裡,杏林橋頭那片密密麻麻的樓盤均價還不到一萬,清一色8000起。
那時候的我們居然還眼高手低,看不上杏林灣。那會的廈門調控很嚴,廈門家庭禁購三套房,外地家庭禁購二套房,沒有再廈門繳納1年以上個稅或社保證明的外地家庭禁止購房。我們還天真以為政府真的不想房價漲的太火,就判斷島內的房價都不過如此了,再過幾年買也沒什麼。
那時的我們只有一個共同的奮鬥目標,明年租好一點的房子。
2012年
可是讓我沒想到的是,2012年的春天來得有點早,廈門的房價開始無節制的飆升,恩,我記得沒錯,是飆升。
依然清楚的記得,那個叫杏林灣一號的樓盤,我們去看房時,售樓小姐清楚的告訴我們一平米8800元/㎡起,然後我們第二次去看的時候,已經變成了22000元/㎡起。男朋友有點急了。
而那時候的我總安慰他,錢總是能賺的,畢竟這是一座叫廈門的城市,房價貴一些也是值得的。
2014年
14年底,我26,他28。隨著大家年紀的增大,橫在我面前的也只有一條路了,那就是買房結婚。
是的,沒有買房不能結婚,我們一致的想法。那段時間只要一有時間就去看房,可是看的越多也就心越涼。還想著在島內單價頗高的的新盤,可是還沒等售樓小姐幫我們算好月供,我們就先逃出售樓處了。
如果選擇島外的房子,衣食住行又變得很不方便,還得再貼一筆錢買車。也許是女人天生的愛亂想,一想到以後孩子讀書,大人上班,甚至買菜這樣的問題都能困擾我們好久。
2016年
兩個人的精神越來越緊張,可是為了能在這城市立足留下來還是決定要買房,努力存錢攢首付,2016年我們看中了島外一個盤,可是才隔一周,當我們拿著拼湊來的首付準備買房時,銷售卻告訴我,房子漲價了,足足漲了5000元,理由是,有幾個開發商拍出了幾塊廈門史上最貴樓面價的地,我們苦笑不得,買不起。我們哭著走出了售樓處。
2017年
一段10年的感情越來越脆弱,這段跨越了我大學、畢業、人近中年的時光,最後因為身處廈門,卻買不起一所房子,兩人強撐著顏面,毫不留情的吵了一架。我怪他沒用,他抱怨我不會體諒。帶著怨氣的兩個人默默說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