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狂風驟雨的夜裡,在寒風刺骨的冬日,古代窗戶沒有玻璃,如何抵禦風雨嚴寒的侵襲呢?
中國古代沒有玻璃,所以窗戶才不用玻璃嗎?
錯!至遲在戰國時期,我國境內就有玻璃器物出現了。西亞的玻璃珠飾經過中亞遊牧民族的中介,作為貿易品進口到中國的中原地區,最早傳入的可能是一種名叫「蜻蜓眼」的玻璃珠。
早期發現的蜻蜓眼多為西亞傳入的鈉鈣玻璃,到戰國後期我國已能自己製造蜻蜓眼玻璃珠,但成為主要是鉛鋇玻璃。
此外,還有一些玻璃也許就在你身邊而你沒有發現。例如...
是不是覺得在哪裡見過?
沒錯,就是藏於湖北省博物館的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踐劍!
原來這裡也有玻璃啊!
那這件呢~,就是遼寧北票北燕馮素弗墓的代表器物了,正式名稱為「鴨形玻璃注」。
看了上面三件器物,你不再懷疑中國古代有玻璃了吧?估計你也猜得出來了,為什麼窗戶不用玻璃了。
因為貴!不是貴族,用不起。
中國古代的玻璃器定位可是很高,加上工藝的不成熟等等問題,總之,在清朝中後期以前,玻璃窗在國內還是很少見很少見的。
首先,最早的房屋應該是沒有窗戶的。你要是不信可以去問問半坡老祖宗。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窗戶就普遍存在了。其實人們在牆上開窗的原因本來也就是為了透透風透透光,能夠在屋子裡待的舒適一些。可是到了下雨的時候就麻煩了,外面大風大雨,屋裡大風小雨,那還了得。
最早的時候,人們大體上是用動物毛皮來補窗。
後來,可能窗戶太多了,也可能動物越來越少了。而且,這個東西冬天還好,夏天太熱了。總之,不用毛皮了。人們就用麻或者布編織「窗扇」來保持透光和防風。
話說回來,麻和布在古代社會也不是人人買得起的,實在沒有怎麼辦,就只能用草蓆了。咳咳,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如果心態好,可能草蓆也很好了。
眾所周知,東漢著名的蔡倫改進了西漢就出現了的紙張,從此開啟了一片廣闊的天地。至少為後世糊窗子提供了極好的材料。不過在整個漢代,紙張還沒有大量生產到可以糊窗子的地步。
漢代的皇宮貴族,大體還是用綢布來遮擋風雨的,實在冷的時候就加一層木板,直到東漢後期,才使用了紙張糊窗子。而普通的百姓則只能用麻布和木板啦。
所以,西漢電視劇中的窗子,應該使用的是白色綢布而不是紙張。
這樣做的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影響採光。當時無論是貴族還是普通百姓,他們的住宅都存在採光不足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紙出現以後,終於得到了一定的解決。
紙張的普遍使用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不過最初還是比較貴的。也不是每個人家都能拿來糊窗戶的。也不要以為用普通的紙糊在窗戶上就可以了,這樣的紙一場雨下來就什麼也沒有了。
唐宋時期文人多用韌皮紙書寫,這種紙比較厚密,雙面寫字,擬稿之後的廢紙,其主要用途就是糊窗或者糊牆了。北宋王安石有《紙暖閣》:「楚谷越藤真自稱,每糊因得減書囊。」說的是他用已經寫過字的楚地穀皮紙和吳越藤紙糊窗子的事情。除了比較厚實的文書廢紙,防水紙也很適合做窗戶紙。
《唐宋白孔六帖》裡記載:「糊窗用桃花紙塗以水油,取其甚明」,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油紙。窗戶紙容易破損,選用油紙不但可以防雨雪溼破,而且還能增加透光度。
大部分的人的窗戶上都糊著砂紙,經過桐油長期浸泡的砂紙,不僅可以防水,還可以起到一點透明的作用。從外邊看,略微可以看到人影。於是就有了古裝劇裡刺客捅開窗戶的鏡頭.
窗紙在這一時期依然被廣泛使用。但這一時期出現了一種新型材料,受到富貴人家的歡迎。這就是——明瓦。
明瓦:主要材料為海洋貝類的貝殼、羊角、天然透明雲母片,打磨成帶有四個圓角的方形薄片。最早出現於宋代,在舊時江南很普及,用量也大,製作明瓦於是成為一項傳統的手工藝。
用明瓦鑲嵌於木格窗戶,或覆蓋於屋頂的天窗,既能起到保溫遮風的作用,還能增加室內亮度。
南京就有條街叫明瓦廊,明代時期工匠按行業聚居,這條街集中了生產、銷售明瓦的手工業者,故得名。清代道光年間,蘇州明瓦行業還組織了聯合會,稱「明瓦公所」。到了晚清,大量平板玻璃湧現,成為明瓦的終結者。明瓦行業自此沒落。」
另據考古發現,鄭和下西洋的寶船上也使用了鑲嵌明瓦的窗戶。
蘇州拙政園見山樓 圖中玻璃四周白色部分即為明瓦
晚清以後,外國玻璃開始進口,慢慢取代了明瓦。至民國後期,明瓦逐步淡出人們視線。如今蘇州留有明瓦的建築,已不多見,只在一些園林古建,或某些古村落裡,還能找到它的蹤影。
到明末清初,標準的玻璃製品還是非常昂貴的,玻璃主要用於宮廷用具,早在明洪武初年,孫氏家族就領宮廷「內管監青簾世業」,為皇宮製作玻璃器物。
明末清初畫家汪中《得趣在人》冊內描繪「瓶花小鳥」的一幀,琉璃瓶旁停有一隻八哥,被瓶中魚蝦的遊態吸引,瞪目盯視,極饒意趣。
清代由於引進了西方的先進工藝與人才,使國內玻璃製造技術得到極大提高,達到了戰漢之後的又一個輝煌時期,華美的宮廷玻璃器足以媲美西方同時期的玻璃藝術品。
清代早期宮廷殿堂仍用用高麗紙糊飾,這是一種用綿繭或桑皮製造的白色綿紙,不僅透明白淨,而且質地堅韌,經久耐用。直到清朝晚期,隨著玻璃大規模的進口和生產,紫禁城各宮殿的門窗才逐漸換上了玻璃,窗戶紙慢慢從宮廷中消失。
至於普通老百姓,直到玻璃價格大幅下降之後,他們的窗戶才真正開始換上了玻璃。
我們意在文化傳播和分享
若您有異議,請聯繫我們
歡迎原創作品投稿:tg@ccf.org.mo
稿酬+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