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縣朱備鎮東橋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1戶167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64人,近一半的老人仍堅持用勞動創造者價值。
獨居老人張雲甫:做有用的人,過有趣的人生
「希望我百年後,能把我身上有用的器官捐贈出去,為國家做點貢獻,為有需要的人奉獻我的愛心。」朱備鎮東橋村遺體捐獻志願者張雲甫對紅十字協會這樣說道。
今年72歲的張雲甫是一位獨居老人,2014年成為東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人上戶時詢問他是否有困難,他笑笑說,「你幫我申請了五保金,我的基本生活已經有了保障。雖然我70多歲了,可我身體還算硬朗,要不,你幫我找點事做吧?需要大力氣的,我可能做不了,但掃掃地,巡邏什麼的,我都能做。」幫扶人聽了老人的話,對其是打心底裡敬佩,立即與村裡對接,很快便幫他安排了護林防火巡邏的工作。護林防火期間,張雲甫隨叫隨到,工作非常積極。
2019年,村級衛生實行外包,幫扶人又與外包單位勁旅公司聯繫,積極推薦張雲甫參與工作。公司了解到張雲甫平時的工作表現,立即與其籤訂了用工合同。每天早晨,都能看到張雲甫勤勞的身影,幫扶人經常問他:「給你安排了這麼多地方,每天都要打掃,累不累啊?能做的下來嗎?」張雲甫總是笑著回答:「不累,不累,我就是想做個有用的人,而不是坐等國家養,再說有事可做,生活才有趣呀。
溫情老人郭秀祥:國家予我政策幫助,我以真情感恩回饋
貧困戶郭秀祥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兒子尚在讀書,妻子肢體殘疾需要悉心照顧,儘管60多歲了,他還一直堅持幹活掙錢。
「我非常感謝我的幫扶人,不僅幫我申請了低保等各項政策補貼,還推薦我做臨時小工。我60多了,不能在企業做固定的事,因長年務農,力氣還是有點,就是嘴笨,不知道怎麼推薦自己,也怕自己年齡大沒人願意要我做事,是他幫我找到了事情做,去年我一年的務工收入就有一萬多,解決了我這一家的基本生活問題。」
「今年國家發生疫情,我跟家人商量,平時是黨和國家一直照顧著我們,現在我又有務工收入,生活會越來越好,所以我也捐了2000元。」儘管大家都勸著,不用捐這麼多,心意大家領了,可郭秀祥還是堅持,他說:「沒事,反正最近大家都在家呆著,孩子也在家,生活費也省點,我多做點事,夠家裡開銷了,我也想為國家做點貢獻,表達我的感恩之心,你們收下吧。」
勤勞老人李啟發: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貧困戶李啟發,今年已經71歲高齡,家裡只有老夫妻二人,靠著養老金、子女給的贍養費,日常生活完全可以滿足。可是李啟發卻閒不下來,仿佛只要不幹活就成了吃白食的一樣,村裡只要有輕鬆點的小工做,他都希望別人可以帶著他做。人勤快事做得好,大家也都願意讓他一起。沒小工做的時候,李啟發就上山挖點葛根,洗點葛粉賣,一年靠著自己勞動,收入也有六七千,2019年該戶光榮脫貧。
李啟發說:「要想脫貧就得勤勞,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穫。對於我們農民來說,面朝黃土背朝天、種地做工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生活方式,現在國家強大了,政策好了,很多人產生了依賴思想,覺得可以靠國家救濟生活了,但是我覺得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脫貧致富不能靠要,而是要靠自己的勤勞去實現。」
這群可愛的老人們,用實際行動為所有的貧困戶樹立了榜樣,增強了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他們讓我們知道,不管年齡多大、身在何處、就任何職,只要願意辛勤勞動,藉助政府的好政策,學會自己造血,就一定能改變目前的生活狀態。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公裡」,我們要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堅定百倍的信心,打起百倍的精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胡麗芳 劉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