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和傳統,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老區人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艱苦奮鬥、不怕犧牲、不屈不撓的大無畏精神。在這裡,發生了許多讓人傳頌的光榮事跡,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聊城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選擇一次紅色旅遊,憶苦思甜。就讓我們一起傳承愛國精神,探訪人民軍隊的足跡,感悟紅色記憶吧!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坐落在聊城市美麗的東昌湖畔。正門鐫刻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親筆題寫的「孔繁森同志紀念館」8個燙金大字。館高15米,建築面積1400餘平方米,為雙重簷,四周環廊式結構。館前廣場寬闊,周圍綠草如茵,龍柏、塔松、雲杉鬱鬱蔥蔥,使紀念館顯得更加莊嚴、典雅、肅穆。館內1個紀念大廳和3個展廳。紀念廳安放著孔繁森大型塑像,正面牆上鐫刻著江澤民、李鵬的題詞。展覽為「深刻懷念」、「齊魯之子」、汗灑雪城」、「情系高原」、「廉潔清正」、「光耀神州」6大部分,陳列著上千件實物,254幅大照片,3部錄像片,全面、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新時期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的壯麗一生和崇高精神。
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戰役紀念園位於陽穀縣壽張鎮沙河崖村。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在這裡指揮12萬解放軍強渡黃河天險,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序幕。紀念園分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指揮部舊址、強渡黃河戰役紀念館和渡河廣場三部分。指揮部舊址還原了劉伯承、鄧小平兩位首長在沙河崖村指揮作戰和艱苦生活的場景。
魯西北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大王寨鎮丈八村。1944年抗日戰爭在魯西北一帶已取得實質上的勝利,全國抗戰的最後勝利也已近在眼前。為了慶祝這一勝利,並永遠紀念8年抗戰中的陣亡將士,晉冀魯豫邊區冀南第一專署於年底做出了修建魯西北烈士陵園的決定。陳列室內懸掛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同志親筆書寫的輓聯。陳列著魯西北軍民革命鬥爭史跡,歷史照片和實物。
抗日戰爭初期,聊城黨組織與原國民黨山東省第六區兼聊城保安司令範築先精誠合作,共同抗戰,創建了魯西北抗日根據地,是國共合作抗日的典範,得到了毛澤東的充分肯定。電視劇《鐵血將軍》便是這段聊城軍民同仇敵愾、抗擊日寇光輝歷史的生動還原範築先與徐向前在河北威縣會見場景。
馬本齋烈士陵園位於莘縣韓莊村,紀念館由大門、主雕塑、景觀亭、主展館、文化長廊及水系等景觀點組成。院落中間主幹道上為四十二塊圍石硬化草坪,意為馬本齋同志享年四十二歲,植草寓意馬本齋精神不死,生生息息,永遠紮根莘縣大地。主雕塑東西長19.02米,意為馬本齋生於1902年,南北長19.44米,意為馬本齋1944年犧牲,館前水體意為民族團結,源遠流長。
來源:山東旅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