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2017-02-22 11:23 來源:澎湃新聞
徘徊在斯法克斯(Sfax),這個突尼西亞第二大城市的明媚陽光讓整個海港都一派懶洋洋。但是在去往克肯納群島(Kerkennah)的渡船碼頭卻是人頭攢動,我一半跟風一半好奇地加入了揮舞著船票的人群——一個未知的小島總是一個無法抗拒的誘惑。
小島的美常在於小巧可愛,克肯納也是如此。無比平坦的地貌,讓遍布島嶼的棕櫚樹好像直接從海面上生長出來似的。我從亂鬨鬨的渡船上彈出到灑滿牛糞的土地,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交通工具好像螞蟻分解螳螂一樣,轉眼就把人群各自運送不見,教我奇怪這麼個彈丸之地怎麼忽然之間就能隱匿掉這麼多人呢。一會兒之後我只能在棕櫚樹葉間瞥見農夫的鐮刀忽起忽落,提醒我到底這裡還是住滿人的。
克肯納群島有兩個有人居住的小島:Chergui和Gharbi,仿佛一對孿生兄弟,在古羅馬時代便由修建的圍堤連成一體。岸邊海水清淺,即使離岸百米,水深也不及腰。淺水中漂浮著點點微型小島,還有戰爭中被擊沉的德國船隻殘骸。只要花費少許,漁民便可載你去無人居住的Gremdi小島一遊。
這片群島原名「Cercina」,傳說巫女喀耳刻因為愛慕奧德修斯而將他困在此地。儘管女巫最終沒有關住奧德修斯,卻開了這裡作為囚犯流亡地的先河。可惜這種流亡一點沒有懲罰的樣子,很多人最終將這裡形容為淺海上的一片天堂。
很多突尼西亞人將克肯納群島視為淺海上的一片天堂
克肯納群島以土壤疏鬆平坦、全年陽光燦爛著稱。因此遍布像紫花蒺藜這樣的稀有植物,一些羊和魚則在清新的自然間悠哉遊哉。可惜即便有這些自然的恩賜再加上海綿和蘆薈,也不足以支撐經濟欣欣向榮,因此島上人大多去斯法克斯工作,期望退休後返此享受人生。對遊客來說,這裡也是從北非其他鬧哄哄的旅遊點悠閒半晌的去處。但很多人來了以後卻愛上這裡,就像中了巫女下的咒語一樣,本來計劃片刻停留,卻最終流連忘返。
載我去旅館的司機跟我抱怨當地政府對他們的忽視,「斯法克斯地方語甚至刪掉了我們的方言!」,他一邊熟練地轉著方向盤一邊扭頭咆哮,不免讓我有點擔心。由於16世紀時西班牙在島上流放了400人眾,因此島上一些日常用語如鞋子和硬麵包都與西班牙語接近。雖然島民多出島謀生但對語言卻不肯含糊。
島民充滿北非風情的家門
當局的疏於開發雖然造就了一個遊客們的世外桃源,卻也要付出旅遊設施缺乏的代價。我預訂的旅館就在1961年建立的離島開發局旁,卻沒有想像中應有的宏偉,稍不留神就會走過。晚上我本打算去「市中心」逛逛,探訪島上主要景點:一座1930年代的Cercina大酒店。但是行不多久,我的座駕——一頭駱駝就開始耍脾氣,不肯走路。不過反正夜空中的星星在地中海的空氣裡格外美麗,我也就隨遇而安,和同伴漫步樹林賞夜空了。夜色寧靜如水,只有偶爾的狗吠聲打破夜晚的寧靜。在這裡,夜晚的最佳活動除了此刻的仰望星空之外,便是先看夕陽將海洋染成豔紅,再去露天酒吧就著海風聊天。
作為突尼西亞的一部分,酒吧裡當然基本也只有男性,好在如果中間忽然出現一個女人,他們也不至於大驚小怪。我就在酒吧裡遇到一名健談好客的退休法國公務員。老先生天倫不淺,有8名子女和30個孫輩,而且個個健康活潑,他本人也依然留著一口好牙,好在這樣的世外小島吃海鮮。他給我推薦了魷魚乾配蠶豆小茴香、橄欖和血橙,果然風味卓然。
島上最好的廚師在Cercina酒店,他們用大蒜、西紅柿烹製的大蝦堪稱美味。不過更歡樂的要數看本地漁民捕魚。這裡的捕魚方法特別與眾不同。漁民在日落後出海,航行在夜晚的海面上。撒下的不是漁網,而是排列成V字形的棕櫚葉。當黎明時分漁民歸來時,環繞海灘的立刻換為海鮮燒烤的香味。而經過了漫長夜晚的漁民此時則安靜地坐於一邊,彼此幫忙著清理掉落在頭髮裡的魚鱗。
嚼著新鮮的烤魚,雖然每天有6艘渡輪返回斯法克斯,但這裡的閒暇情懷讓我一點也不想離開小島。也許我也中了巫女的咒語了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突尼西亞、克肯納群島
相關推薦
評論(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