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底撈因播放音樂被起訴侵權引起爭議。6月8日,音樂人林海在其微博稱:他在和朋友們去海底撈吃飯,聽到海底撈播放著《琵琶語》等多少作品,心裡很是痛苦,「想著世界範圍內數百家店都在惡意羞辱我和我的這些如同孩子們一樣的曲子,我心如刀割、食不知味!」他已經寬容了25年了,決定從此不再縱容,並號召網友們聲援其維權行為。
隨後幾天,林海又連發數條微博,進一步譴責海底撈無視其維權,不但毫無回應,還以各種理由搪塞,並稱已將其告上法庭。
6月11日,海底撈對此做出回應,並與13日進一步聲明:「合約到期未主動續約確實是我們的工作失誤,我們深表歉意,已停止播放您的音樂,並願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林海老師,您看這樣可否?」
目前,林海維權的行為已經得到了眾多音樂人和網友的聲援,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網友對此持有不同意見。
有的網友表示:「海底撈作為知名企業,其日人流量相當可觀。海底撈持續播放林海老師的作品,應該還是雙贏才對,播放音樂也是再為林海老師做宣傳啊,不然說實在話,提起林海還真沒多少人知道。」
有網友納悶了:「如果這樣算侵權的話,那豈不是整個國家到處都在侵權。從理髮店、商店、飯店,再到奶茶店、咖啡廳,甚至KTV,都在做著侵權的事兒?還有音樂版權不是早賣給音樂播放平臺了嗎?我們都交錢給平臺充了會員,為何還是侵權?」
有網友對此做出解釋:「海底撈與正常人們聽歌不一樣,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於商用,將音樂與自己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的商業特徵。效果就是人們一聽到《琵琶行》等歌曲,就自然而然的想到海底撈了,這是很明確的侵權行為。所以嚴格來說,在中國,確實到處都在做著侵權的事情。」
據了解,在2011年12月7日,上海國家音樂產業基地曾開展了「環境音樂版權規範化實施行動」,目的是推動中國環境音樂規範化,促進中國原創音樂進一步發展,提高音樂人的創作熱情。但至今為止,該行動仍然舉步維艱,在各地,仍然到處都是隨意播放著音樂的現象。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