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28日,中衛通用山西智慧醫療產業園落戶山西綜改示範區。圖片來源:中衛通用公眾號
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招商遇「李鬼」?8月下旬,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E中國」)公開發布的一則聲明引起廣泛關注。聲明稱,最近發現有個別單位及個人假冒GE高管,編造虛假信息並偽造GE文件和公章,洽談項目以騙取地方對項目的財政支持。
聲明的「矛頭」指向中衛通用醫療(山西)有限公司。該公司自去年以來在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投資了多家企業、產業園。目前,由中衛通用投資建設的山西智慧醫療產業園已暫時停工,有關部門也就此事向公安機關報案。
中衛通用究竟是不是「李鬼」?核查仍在進行中。將來如確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企業必然會被追究相應責任,而把「李鬼」招進來的相關部門恐怕也難辭其咎。
能夠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入駐,是每個地方都夢寐以求的事。無論對於提升地方發展的實力,還是官員招商引資的政績,都堪稱是大利好。
但越是對於「大企業」,地方招商引資越要擦亮眼。因為太多的現實案例證明,「李鬼」往往都是扯上大企業的虎皮來行騙,它瞄準的正是地方對大項目的渴求心理。典型如今年曝光的南京某商人以「央企華潤」的名義在安徽霍邱拿地置業後被證實為詐騙;再如去年被曝光的河北邯鄲「假現代」一事。
▲ 2014 年底,蘇潤城市廣場豎立在霍邱縣當地的大幅廣告牌。 圖片來源:重案組37號
這次事件的具體真相還在調查,但能肯定的是「中衛通用」與「GE中國」並無直接關係,山西綜改示範區步邯鄲、霍邱後塵也遭遇「李鬼」,恐怕是大概率事件。
「李鬼」招商屢屢出現,真是地方政府好騙嗎?其實要論識破騙局的能力,政府不可能比其他機構差。就拿這次案例來說,工商資料顯示,這家全稱為「中衛通用醫療(山西)有限公司」的企業,成立於2017年11月2日。可成立僅1個多月,其名下的多家機構,包括智能製造技術示範中心、實驗室、智慧醫療產業園就落戶山西綜改示範區,是不是顯得過於反常了?
要知道,企業與地方達成合作意向,動輒數個月的談判是常有的事。而這家企業,從成立到籤約落戶,只花了一個多月,明顯不符合常規。而其涉及的產業,智能技術、智慧醫療等又都屬於高技術型,對這類企業的資質,原本就應該多一些審核和考察。哪怕是給「GE中國」發一份確認函,也立馬能發現問題。
從註冊時間和落戶時間來看,這家企業更像是為山西綜改示範區量身定製的,疑點不可謂小。
然而,據山西綜改示範區管委會披露,按照相關規定及管理流程,管委會於2018年7月10日啟動對項目協議相關內容的核實、核對程序,才發現項目協議相關內容可能與實際不符。難道,在項目籤約前,當地並沒有對企業的家底和背景進行過調查核實?這樣的操作,真的符合招商引資流程嗎?
地方招商引資青睞大項目、大公司,無可厚非。但無論如何,得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各地對大企業的競爭很激烈,且大企業在確定投資意向時,也比較嚴格、規範。對於那些主動找上門,或者說很輕鬆就能談下來的大企業、大項目,地方政府本就該多點警覺。
此次案例中的「中衛通用」多是主打智能產業,也提醒那些面臨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對新興產業偏愛有加的地方,在招商引資上不能被需求衝昏了頭腦,小心落入圈套。
「中衛通用」,到底是不是「李鬼」,相信調查不難得出結論。真正難的是,地方政府到底如何不因招商引資壓力「蒙蔽」雙眼,甚至與各種來源不明的「騙子」互相利用。其中最重要的一點,還是離不開責任的落實。不僅要追究「李鬼」的責任,更要嚴查可能的幕後操作,與假裝「沒被騙」的招商引資官員。
□任然(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