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位長期工作在設計崗位的設計師來說,都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及習慣性的工作流程。但是關於這方面的文章比較少,以下是對商業空間設計流程的一些理解和總結,權當拋磚引玉,歡迎指正。
先把結論放出來,我們認為的商業空間設計的流程是什麼?見如下流程:接收(信息)—提煉(關鍵詞)—創造(重組+創新)—調試(細節)—新空間
首先,我們明確一下,商業空間設計是指什麼?商業空間設計是指用於商業用途的建築內部空間的設計。以我們接觸和看到的案例為例,基本上涵蓋了四種類型:展廳、商超門店、快閃店、展會設計。下面是以這四種類型來探討商業空間設計的流程。
一、接收:信息。接收信息主要指兩個方面:
1:實際數據
主要是指項目場地空間、品牌視覺、造價、項目性質、企業訴求等信息的收集,傾聽對方的需求。
不要項目一開始就找同類型案例做參考,這樣容易有先入為主的觀點,而忽略了項目本身特點的挖掘。
2:直觀感受
對項目最直觀的感受,感官體驗看上去是無形的,比如對空間的感受,對產品的感受,對品牌視覺的感受。雖然體驗是無形的,但是通過長期的訓練可以將感受轉換為具象的事物,比如說,說到風會想到什麼,如何表現風。
對抽象詞語的具象化轉換是作為設計師的一項長期訓練。 在實際中,我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詞語:高大上,簡潔,品質,高級。。。
觸動—— 是創意最好的催化劑。
二、提煉:關鍵詞。
提煉(關鍵詞):找出接收到的信息中最突出的部分,提煉成為關鍵詞,從產品、品牌視覺、空間中找出差異化。
然而,現實的殘酷在於,市面上很多產品太過雷同,找不出什麼特色,空間上,或者像門店這種空間,很多是一排過去全是一模一樣的街鋪,無法觸動自己。這種情況,需要從更多的視角中找突破點。
關鍵詞要具象,要名詞或者動詞,或者加前綴限制條件 ,不要形容詞。另外通常還有一個小技巧:將關鍵詞羅列出來,並通過一句話,來簡要概括所做的空間設計。
三、創造: 重組+創新
空間設計大概有兩個大的方向:
1. 以品牌營銷的思維來做設計, 我列了下面3個維度做參考:
(1) 心智原型/IP/符號
心智原型/IP/符號,這幾年在品牌視覺中提到的比較多,也有很多行業踐行者。
心智原型:從傳統或者民藝中提取原型,通過設計手法打散、重組,形成新的東西。在傳統行業,如中醫藥、茶葉、中式餐飲等行業有較深入的探索,例如最近出圈的花西子。
IP:多指品牌視覺中的IP,或者跨界聯名的IP在空間設計中的置入,或者設計相關的主題空間。
符號:指品牌視覺中的logo、輔助圖形等,在空間中的延伸,是VI在空間中的體現。
結合運用心智原型/IP/符號,運用在空間設計中,與品牌視覺產生強關聯性,情感上容易產生共通的效果。
(2) 定位
廣告營銷裡的定位通常是指給產品做營銷上的定位。
如果說場景是空間設計師的產品,那給空間的定位,就是指明空間的整體屬性,包括參考商品的特色,商品價格的匹配,品牌戰略等等 , 定位也是進行關鍵詞提煉的一個重要指標。
(3) 創意:舊元素新組合(重組)
重組可以說是再創造,也就是《創意》一書中提到的通用設計概括。就空間設計來說,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重組方式:形式和造型的重組,形式和功能的重組。
在具體運用上,根據經驗,我們總結了7種手法來實現:誇張、對比、重複、置換、比擬、顏色、引用
2. 以跨專業、跨領域的創新方式,來做設計的方法。
(1) 故事情節/故事線、裝置藝術(靜態)
以講故事的形式,基於故事或者劇本來表達主題,在空間上做設計語言的轉換。運用故事的創作手法,配合裝置作品,製造出場景中的矛盾、有趣的空間。讀空間等於讀故事,讀故事等於讀空間。
(2) 裝置藝術(動態)、3D列印、觸摸投影、感應互動
體驗型空間設計越來越不滿足於靜態展示,隨著時代的進步,3D列印、LED觸屏投影、紅外雷達感應,等等科技的運用,給空間設計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效果。
四、調試: 細節
對所做方案進行偏差矯正,嘗試不同的形狀、材質、邊角的細節處理,使之與主基調保持一致。
設計流程有助於理清設計思路,知道自己的設計該去向哪裡,我所理解的設計不是無意識的前行,如果說關鍵詞是路燈,那設計流程就是通路。
不過,日本產品設計大師深澤直人提出的無意識設計,看上去那種簡單,自然的設計,不知是怎樣的一個設計路徑,也許我們還領悟不到那層意識。
劇作大師尼爾·蓋曼說,如果寫作寫不下去,就短暫離開,再回溯你原來的路, 找到那個翻車前的岔路點,刪掉重來。
另外,分享一些小技巧做為結尾:
1. 把設定的關鍵詞當成大海中的燈塔,多次反覆回到設定的原點,從最開始的、觸動自己的地方找感覺。
2. 有的人對圖像敏感,有的人對文字擅長,也有的人是綜合型的。做不下去就適當調整一下,除開以前的方法, 嘗試寫一段方案相關的文字描述,從文字到空間,也是不錯的嘗試。
3. 平時的積累很重要,知識碎片說不定哪天就能串聯在一起,腦中的一個念頭猶如一顆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需要堅持不斷的信念和動力。
4. 團隊學習和分享式學習,是效果比較好的學習方式,能夠從側面發現自己的問題,能修正自己的方案。
5. 睡個好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