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三妹的「世紀尋親」:她出生在香港,75年前與親人失散

2020-12-19 騰訊網

尋親檔案:呂三妹,1933年出生在香港,出生後隨親生父親在香港生活和讀書,大約1941年因為戰亂和家人從香港回到祖籍地廣東省佛山市南海縣「南河裡」,親生父親呂進超經常往返於香港和廣州一德路做海產品生意,親生母親叫「阿容」,父母可能都是佛山南海人。1945年被母親送養至佛岡縣一戶人家,隨後又被轉賣到從化良口鎮,並在此生活至今。除了親生父母,呂三妹還記得自己有很多兄弟姐妹,分別是:大姐呂麗燕、二姐呂麗蘭、大弟呂白華、二弟呂東培和妹妹呂麗兒。(由於年代久遠,文中的地點和人名只能確定為諧音)

香港出生的佛山人,曾住在上環附近

從大廣高速出口到良口鎮合群村秧溪隊,需要開過半個小時曲折的山路。呂三妹自從12歲來到這裡後,就很少走出過這個被群山圍繞的山村。

呂三妹今年87歲,但身體十分健康,據家人說她不僅生活能夠自理,還能幫忙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在接受採訪時,老人的身姿始終坐得筆直,銀白的鬢髮梳得一絲不苟。

「呂三妹」是她從出生就一直保留下來的名字,也是如今她與親生父母血緣聯繫的唯一證明。儘管已經過去了75年,但呂三妹仍記得很多兒時與父母和兄弟姐妹間的生活細節。

根據呂三妹的口述,自己1933年出生在香港,自己的父親呂進超,曾經長期往返於香港和廣州一德路做海產品生意,自己的母親喚作「阿容」,是一個已經中年但熱愛打扮的女人。除了親生父母,呂三妹還記得自己有很多兄弟姐妹,分別是:大姐呂麗燕、二姐呂麗蘭、大弟呂白華、二弟呂東培和妹妹呂麗兒,她是家中的「老三」。

呂三妹年幼時家境比較寬裕,她回憶起自己一家和四伯一家住在香港一棟很大的三層樓房裡,家中還有保姆。「一樓是西餐館,父親一房住三樓,四伯一房住二樓。四伯有一個養女叫『阿朱』,經常牽著我的手出門。」雖然已經記不得樓房的確切位置,但呂三妹記得樓房位於半山坡上,附近有很多石像,還有很多英國人居住。自己曾去過附近的「東華醫院」和「高升戲院」(這兩個地點經核實位於香港中西區上環附近),街頭的雙層電車駛過讓年幼的她印象深刻。

在香港時,呂三妹還和兩個姐姐在一家名為「天官坊」的女子學校讀過書,她記得自己曾在課堂上讀過《三字經》裡的「人之初,性本善」,只是由於後續變故書沒有繼續念下去。

戰火中離散的親情,至今未能忘記

呂三妹幸福的童年沒有延續太久。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天日軍開始進攻香港。香港曾經是避風港,如今已不再安全。

呂三妹一家推測是在戰爭爆發後離開香港的。據呂三妹回憶,父親因為擔心日軍轟炸,決定舉家遷回祖籍佛山南海。「離開的時候坐的是燒煤的輪船,上岸後繼續乘車」,最終他們一家來到了當時佛山南海縣一個名為「南河裡」的地方,呂三妹說自己的外婆住在這裡。呂三妹還記得自己家對面有一個「早市」,有人在市場裡賣菜、打鐵,附近有一條河湧,由於旁邊有染布廠,整條河都是黑色的。呂三妹在「南河裡」生活期間還去過「下滘」看望自己的阿姨,據她回憶是走路就可到達的距離。

將家人送到佛山後,呂三妹的父親又再次返回了香港,原因可能是為了繼續做生意。但是從此以後,呂三妹再未得知自己父親的任何音訊。

失去經濟來源後,呂三妹一家也日益窘迫。自己的大姐很快就出嫁了,二姐被送給「南河裡」附近一家人做童養媳,在三姐妹中呂三妹是最後被送養的。她被送養給了佛岡縣的一戶人家,臨走前母親塞給了她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地址,告訴她等以後可以憑藉地址來找自己。

但是佛岡這戶人家很快便將呂三妹賣到了從化良口鎮,呂三妹後來的養父母收養了她。後來在呂三妹洗衣服的時候,不小心將紙條夾在了衣服裡,呂三妹用來尋找親人的線索最後中斷。

75年過去,如今呂三妹重新擁有了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她有五個兒子,兩個女兒,膝下的很多曾孫、曾孫女都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在呂三妹孫子發給記者全家福照片裡,呂三妹被簇擁在一堆晚輩中間,笑容十分幸福。

沒能找到自己親生父母的下落,成了這個兒孫滿堂的老人心中最大的遺憾。呂三妹的孫子告訴記者,這幾年來老人家越來越愛叨念起自己小時候的事情,自己在香港街頭見過的電車,逃難時坐過的輪船,以及父母和姐姐們曾經牽過自己的那雙手。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的兄弟姐妹現在還好嗎?」老人的眼角有些泛光,她說為了和親人們再見一面,她會繼續等下去。

【記者】吳揚

【攝影】張冠軍

【剪輯】王俊濤

【作者】 吳揚;張冠軍;王俊濤

【來源】 南方探針南方號

相關焦點

  • 廣州老人75年後尋親成功:曾弄丟地址條,沒改的名字成唯一線索
    5月10日母親節當天,現居廣州從化87歲老人呂三妹,獲得了她此生最好的「禮物」——尋回了失散75載的親人。從12歲與家人失散,到如今已白髮蒼蒼、兒孫滿堂,呂三妹的尋親歷經超半個世紀,現在與親人見面指日可待。 呂三妹1933年出生在香港,12歲時因戰事與父母兄弟姐妹從香港搬回到老家廣東佛山。
  • 26個電話 找到失散44年親人
    失散44年的親人相見□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李春通訊員劉守周文圖本報訊近日,鄧州市公安局趙集派出所民警經過一通電話查找,最終幫助不遠千裡從陝西來鄧州尋親的吳先生找到了失散44年的親人。現在家裡老人年歲已高,對失散的親人十分掛念,就讓吳某來尋親。孫輝經查詢公安人口信息系統,趙集鎮並沒有一個叫「黃某蓮」的女子。在查詢無果的情況下,孫輝逐個給村幹部打電話核實本村40年前是否有外地來的黃姓女子。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詢問,在撥打第26個電話時,轄區範崗村村幹部說,本村村民郭某,其母親信息和吳先生說的信息基本一致,不過郭某母親現名字叫「黃某英」,與吳先生說的名字不符。
  • 賴嫦(原名吳念嫦1933年出生)尋親,現尋找胞弟吳銳釗!
    01-28籍貫:廣東省增城市派潭鎮鄧村舊屋街7號失蹤日期:未註明失蹤地點:廣東省深圳市失蹤時身高:未註明詳情賴嫦(原名吳念嫦1933年出生)尋親,現尋找胞弟吳銳釗!失散經過:賴嫦(原名吳念嫦1933年出生)尋親!母親,王梅(同音)織布工人!父親,吳表!居住廣州燈具土音(燈腳),離玻璃廠不遠!現尋胞弟吳銳釗1935出生!約1940間從香港灣仔步行三天!到深圳後!因胞弟行到腳腫!給了深圳一戶人家(憶位祠堂邊二排)撫養!當時胞弟5歲。
  • 失散80多年 唐山籍臺灣老兵後代大陸尋親
    近日,一條臺灣老兵袁光鬥後人尋找河北唐山親人的消息牽動著眾人的心,終於在頭條尋人及社會各方的努力下,在與大陸親人失散了80多年之後,終於找到了在唐山的親人。據袁光鬥的女兒袁小英介紹,11月21日,她的弟弟袁興中將搭乘飛機從臺灣飛往河北唐山探望親人,完成她父親一生的夙願。
  • 失散69年 三代人苦尋 川籍臺灣老兵後代找到親人
    從村口到房前,牽起親人的手就沒再放開。今年3月,成都商報獨家報導了臺灣孝孫為川籍爺爺尋親的故事,記錄下已故老兵鄒紹雲一家三代的尋親堅守。而今,終於團聚。失散69年今重聚,可嘆老兵已故50載。鄒紹雲在成都和眉山仁壽兩地的親人被找到。回到故土一直是鄒紹雲心裡的結,其愛人也常常在子女面前提到四川,感嘆大陸親人。12年前,長女鄒如敏退休,接過了尋親棒,曾先後三次來到成都,但當年的桂王橋東街早就物是人非。再之後,侄女鄒岱庭接續了這個尋親任務,她將爺爺的信息提交給頭條尋人,希望用網際網路科技,實現他們一家三代的夙願。15日晚,歸途成行。
  • 鄂州旅行社伸援手幫助尋親 失散18年臺灣親人終團聚
    前不久,鄂州市華容區蒲團鄉何橋村何暢武家的親戚20多人,相聚在武漢市明珠大酒店,與遠道臺灣而來的親人終於團聚。這是何暢武的家人分離18年後的第一次相聚。失而復得的手足之情讓親人們抱頭痛哭。     去年3月份,從鄂鋼病退的何暢武想尋找失散18年的臺灣姑媽和叔叔,他打聽到鄂州市鳳凰山莊旅行社可以代辦赴臺旅遊專線,就找到鳳凰山莊旅行社,要求報名參團。在與前臺接待導遊交談時,導遊袁玉珍得知他報臺灣旅行團的目的是為了尋找臺灣親人,就告訴他到臺灣旅行不能隨意脫團,而且他從來沒有沒有去過臺灣,旅行時間也太短暫,人生地不熟也不好找。聽到導遊的話,何暢武的心涼了半截。
  • 記者手記:回首20年前兩岸親人首次電視相聚
    回首往事,從2001年1月1日,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已經在百年世紀中走過了20年。20年前,我前往臺灣採訪,參加了中央電視臺迎接新世紀10小時大型直播《跨入新世紀》中《世紀夢圓》特別節目,親歷了兩岸親人團聚的歷史瞬間,至今仍然記憶猶新。2000年12月,我隨同中國京劇院赴臺灣參加文化交流活動。
  • 臺灣《真晨報》董事長劉於菁淚灑今日頭條兩岸尋親發布會:尋親就是...
    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已經在今日頭條「內測」試運行半年,總共幫19個臺灣家庭與大陸親人團聚。該項目是「頭條尋人」公益項目的分支。2016年2月,今日頭條啟動公益尋人項目「頭條尋人」,該項目致力於用網際網路科技手段幫助各類失散家庭尋找走失者。截至2017年12月27日,頭條尋人已經成功幫助超過4270名走失者回家。
  • 找回失散35年的妹妹 尋親者:這一年最大收穫是團圓
    原標題:2017年2月6日,她找回了失散35年的妹妹  尋親者黃淑麗:這一年,最大的收穫就是團圓35年前的一個深夜,媽媽在縣城的小巷裡逡巡良久最後抹著淚把小女兒放在縣政府門口。2017年正月,在浦江縣紅十字會的組織下,這對分隔了35年的姐妹通過DNA鑑定奇蹟般地相認。  尋回親人,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是開始,多了一個至親的人,對於尋親者黃淑麗以及她的家人來說,既是餘生的心願了了,也是更加豐富生活的開始。  「我們天天在微信上聊,三天兩頭視頻。」
  • 老人與母親失散半個世紀 來濰坊尋親30多次
    朱鳳義 (當事人提供)  8月18日,一位特殊的讀者給記者打來電話,講述了一個心酸的尋親故事。他叫朱鳳義,河北青縣人,今年62歲,原姓孫。走到河北青縣站時,他下車上廁所,趕回來時火車已啟動,從此失去了親人的消息。他推測老家在濰坊、青島一帶,幾十年裡,他來過濰坊30多次,希望能找到自己的母親,為她盡孝,希望好心人能提供線索。  河北青縣火車站離散  8月18日上午,朱鳳義向記者講述了他辛酸的漫漫尋親路。他大約出生於1953年,父親姓孫,他的乳名叫小三,弟弟乳名叫小四。
  • 失散60年 湖北一家人懷揣家書興義尋親 民警幫助親人相見
    老人現已過世,但湖北哥哥的三個子女帶著58年前的家書,在民警的幫助下,見到了闊別多年的家人。  一份家書來尋親  負責此事的民警夏明雲告訴記者,事情開始發生在今年4月中旬。貴州興義市公安局泥凼派出所中接到來自湖北的李瑞芳、李瑞文、李瑞榮三姐妹的求助,稱要尋找自己已逝父親李貴廷在貴州興義泥凼的家人。
  • 尋親70年 臺灣老兵後代與大陸親人端午團聚
    為了完成鄒紹雲的心願,大女兒鄒如敏曾三次到四川尋親,均無功而返。孫女鄒岱庭從長輩手中接過這項任務,2018年3月15日,她通過網絡發布尋親消息,在網友與熱心民警幫助下,僅過一天,她便找到了親人。至此,三代人掛念近70年的夙願,終於得以實現。
  • 三代人苦尋 川籍臺灣老兵失散70年的大陸親人找到了
    ▲鄒紹雲在仁壽的侄子鄒貴良夫婦夙願終於達成,失散70年親人有望相見「人都是要落葉歸根的,只要能找到任何一位親戚,我們都會返鄉與親人團圓。」為了實現老人生前未了的心願,鄒紹雲的兒女鄒如敏接過尋親的接力棒,曾先後前往成都尋找過三次,但桂王橋東街一帶已改成了大社區,早就人事物非。鄒如敏留下了相關信息請當地社區居民幫忙查找,仍是石沉大海。後來,鄒紹雲的孫女鄒岱庭接續了這個尋親任務,她將爺爺的信息提交給頭條尋人,希望用網際網路科技,實現他們一家三代的夙願。
  • 尋親70年三代人了卻夙願 川籍臺灣老兵後代與大陸親人端午團聚
    2018年3月15日,鄒岱庭通過網絡發布尋親消息,在網絡與熱心民警的幫助下,僅過了一天時間,她便找到了遠在成都和老家的親人們。至此,三代人掛念近70年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6月15日晚,鄒岱庭一行4人到達了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正式踏上了這場尋根之旅,等待他們的,是四川親人們翹首以盼的熱情歡迎。
  • 湘籍臺灣老兵尋親:歡迎回家,老兵的長沙親人找到了!
    原標題:湘籍臺灣老兵尋親:歡迎回家,老兵的長沙親人找到了!    5月24日,新湖南客戶端聯合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布《離鄉70年夢裡常喚媽 九旬湘籍臺灣老兵尋親》消息,引發強烈反響。    不到一天時間,經記者多方努力和現場查訪,並由家屬初步確定,在長沙縣青山鎮賽頭鋪村找到了湘籍臺灣老兵劉舜楠要找的親人。
  • 臺灣90歲女軍官湖南尋親:老家烏鴉廟的親戚找到了!
    5月9日下午,90歲湘籍臺灣女軍官王淑蘭終於通過手機視頻與家鄉親人見上面了,與她視頻的是小她12歲的堂妹王榮華。這一刻,王淑蘭等了半個多世紀,幸運的是她等到了。5月7日,今日頭條公益尋人聯合紅網發布《90歲臺灣女軍官尋親:17歲從軍從中尉退伍,老家在湖南邵陽烏鴉廟》消息,引發強烈反響。
  • 貴州男子年近6旬再次踏上尋親路,生母1歲時離世,與哥哥姐姐失散58...
    如今,58年過去了,他對親人的思念越加強烈,於是,他決定再次走上尋親路,希望在餘生能夠再次和哥哥姐姐們見上一面。 再到後來,尹先生又親自前往貴陽尋找親人,因為沒有兒時記憶,再加上信息量少,很多次,他都沒有找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為什麼不懇求養母透露一些信息呢?在面對大家的疑惑,尹先生說,他也不知道,養母(90歲)為什麼不肯告訴他任何信息,而知情人又不敢說,這讓他很是苦惱。
  • 暖哭~失散38年的無錫一家人,小年夜終於團聚!
    失散38年一家人在小年夜終於團聚這個溫暖感人的故事今天在江陰發生~見到了終於見到了辛酸往事1981年,由於特殊的原因,徐國和夫婦無奈將剛出生的二女兒送到了江陰周莊汽車站,希望能夠被好心人收養。2016年7月的一天,吃過晚飯外出散步的徐國和夫婦偶然看到華士公園有尋親志願者在舉辦現場活動,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夫婦倆把尋找失散女兒的情況告訴了志願者,志願者隨即幫助登記信息,並給母親王燕平採集血樣錄入尋親基因庫。
  • 網際網路幫助尋人 今日頭條啟動兩岸尋親公益項目
    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攝臺灣尋親當事人李豫鵬先生及大陸親人分享他們的尋親故事。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攝兩岸尋親項目啟動儀式。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攝  新京報快訊(記者潘佳錕)今日(12月28日)下午,今日頭條兩岸尋親公益項目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今年是兩岸開啟交流30周年。
  • 東方臺《風和日麗》感動開播 為觀眾圓尋親夢
    近日,為了答謝廣大觀眾對東方衛視的厚愛,東方衛視將推出「那些年我們一起尋找的他(她)」活動,為觀眾圓尋親夢。  《風和日麗》開播 父女情深感染觀眾  昨日,東方衛視播出了《風和日麗》,該劇以新中國在1958年之後二十多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時代背景,細膩地描述了劇中每個人物的情感生活和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