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法國又遭重大恐怖襲擊!暴露出法國的5大治國軟肋

2021-02-15 牛彈琴



文|牛彈琴

【1】

熬過了歐洲杯,還是沒有熬過國慶節!可憐的法國人。

7月14日,當法國南部城市尼斯的百姓,高興地觀看完國慶焰火表演;極端恐怖事件發生了,一輛白色大卡車高速衝向人群,大量人員在瞬間被衝撞以至碾成碎片。

現場到處是屍體和殘塊!

喪生的人數,也從最初的30多人,迅速提升到70多人,乃至會更多……

一個黑色的國慶日。





離上次巴黎的重大恐怖襲擊,其實也就半年多時間。那天,同樣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但卻成了黑色星期五,槍手對多個劇院、足球場等多個場所發動攻擊,100多人命喪恐怖分子之手。

以至於當時法國總統奧朗德以顫抖的聲音,宣布法國進入60年來最緊急狀態。

針對無辜平民的恐怖襲擊,必須被嚴厲譴責和強力打擊。但歐洲頻繁遭遇恐怖襲擊,尤其是法國,儼然成了歐洲恐怖襲擊的重災區,更需要深刻反省。

在去年的文章中,牛彈琴(微信:bullpiano))引述了一位客居法國的朋友的觀察,現在讀來依然感慨。他說:

法國一再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暴露了這個國家的幾點治國軟肋。

第一,過於強調人道主義的治國政策。


第二,過於縱容多元文化的民族和移民政策。


第三,在操作層面上過於疏鬆的安全控制。


第四,法國在國際上的非大國非弱國地位,也是恐怖分子選擇目標時的一個考慮。


第五,巴黎恐襲,如此多地點襲擊、多人員參與,必定有較複雜的籌劃,法國的情報人員幹什麼去了?

在他看來,前兩點,在法國屬於政治正確,所以沒有人願意挑明,一般人也不敢提出反對和收緊的建議。目前是典型的人善被人欺的狀況。「把人道治國當做軟弱可欺」,應該是法國總統最應該向這個世界說的一句話。

去年11月的襲擊

【2】


一個發達的西方國家,近年來成了恐怖襲擊的頻發地。

去年年初,發生《查理周刊》遭遇恐怖襲擊事件,造成總編在內的12人死亡。當年8月,法國國際列車遭襲事件,主要靠兩個休假美國大兵的機智和勇敢,才避免了一場屠殺,這完全是運氣。但到2005年11月份,巴黎的連環恐怖襲擊,則震驚了整個世界。

恐怖主義確實防不勝防,但在去年11月,恐怖分子拿著AK47和炸彈在巴黎繁華街區如入無人之境,巴黎的安保漏洞也真讓人嘆為觀止!要知道,當時再過幾天,也就是2015年11月底,世界將在巴黎舉行全球氣候大會,至少有數十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與會。

這一次何嘗不是如此?剛剛舉行完歐洲杯,法國一直高度戒備;昨天是法國國慶節,安保肯定也不會鬆懈。但依然發生了這種極端恐怖事件,似乎恐怖分子稍有行動,無往而不利。

一位曾長期在法國工作的記者朋友說:

為什麼是法國?法國人,呵呵,傲慢,作死,真沒有辦法。《查理周刊》已經說明法國人不得人心,但這份周刊仍然我行我素。然後,法國警察,跟《虎口脫險》裡的德國兵一樣。前年,有個加拿大殺人狂魔,在巴黎呆了幾天,法國警察愣讓人跑了。可他一跑德國去就被抓住了。警戒太鬆懈了。法國人會說,呵呵,我們自由,警察不管我們。但是恐怖分子管啊!

我理解他對法國的喜愛和無奈。恐怖分子現在發動襲擊,肯定不會是心血來潮,而是精心策劃。

正如一位朋友所諷刺的:「這就是他們的邏輯。你覺得他們是一群喪心病狂的混蛋,沒有做人底線的瘋子,他們卻堅信自己是最有理想、最富正義感、代表這個世界的終極秩序、來淨化這個世界的英雄。」

【3】


去年還是2005年巴黎騷亂10周年。10年前,兩位北非青年在逃避警察追捕中觸電身亡,引發全國性騷亂。這已經已暴露出,法國表面的繁華掩蓋了一系列的嚴重的社會問題和種族問題

巴黎騷亂,其實和環巴黎的首都貧民帶有關——很多無所事事的貧困青年,不少來自北非,生活在巴黎郊區的貧民窟,與主流社會脫離,也沒什麼工作,自然這裡就成了暴力的高發區,恐怖主義傳播的溫床。

這也是為什麼在法國,會有那麼多年輕人加入伊斯蘭國。

尤其可笑的是,新疆七五事件發生後,中國法庭判決多位暴恐分子死刑,法國外交部發言人竟橫加指責說,他們對此表示遺憾,法國和歐洲國家反對任何情況下的死刑判決。

法國現在感覺如何呢?

震驚、憤怒之後,則是反擊,必定的:

第一,法國必須復仇,必須強力打擊恐怖勢力,可以肯定,還有很多恐怖分子在法國潛伏,想想真可怕。美國作為始作俑者,也須顧及法國人感受,加大軍事攻擊力度。美國想從中東抽身,也不是想像的那麼容易!歐洲也不會答應。

第二,法國必須全面改組情報、國安系統。911事件後,美國痛定思痛,對政府機構進行了大變動,成立了統一的國土安全部。法國的問題,似乎比911前的美國更大,更需要機構整合,保衛國土安全。其他國家也要引以為鑑!

第三,難民的處境將更加艱難,西方難民政策會收緊。事實上,英國公投退出歐盟,主要原因,就是對過度難民和移民的擔憂。去年11月份襲擊發生後,有法國難民營被焚燒了。都是不擇手段的報復,西方和伊斯蘭世界的衝突將更加激烈,人類的悲劇啊!

第四,突然的焦點,也使發酵的南海問題黯然失色,美國、日本你們也別再鼓勁了,中國也可以略鬆一口氣,準備的一評二評乃至N評,有的也可以省省再發吧。

……

為無辜遇害的平民哀悼。恐怖襲擊,必須重拳出擊;血的教訓,法國真要好好反省!


【原創不容易,費心又費力,如果有價值,請點並轉發,這就是最好的支持與肯定】

相關焦點

  • 巴黎聖母院被燒,暴露出法國一大治國軟肋!
    一直對法國冷嘲熱諷的川普,還很不尋常地發推特支招說:看到巴黎聖母院大火燃燒太恐怖了,或許空中滅火可以撲滅,但必須儘快行動!川普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法國方面卻毫無猶豫拒絕了,因為不靠譜。(二)在法國,最近糟糕的事情似乎一件接著一件。最新的,自然是這次巴黎聖母院火災;還在繼續的,則是黃馬甲抗議,每一周都有新花樣;另外,恐怖事件雖比以前少了一些,但隔一段時間仍會發生。總有一種感覺,法國病了。
  • 法國巴黎遭恐怖襲擊原因背景分析:敘伊近千名法國人參戰
    法國巴黎遭恐怖襲擊原因背景分析:敘伊近千名法國人參戰  新華網巴黎1月7日電 位於巴黎的法國諷刺雜誌《沙爾利周刊》總部7日遭到武裝分子襲擊,目前已造成12人死亡,另有多人受傷。這是近些年來法國遭受的最為嚴重的恐怖襲擊。  襲擊案發生不到一個小時,法國總統奧朗德就發表講話,稱「這無疑是一起恐怖襲擊。」
  • 法國恐怖襲擊事件的背後
    恐怖組織深知這一點,他們努力比以往表現的更殘忍、更酷。ISIS的成員一般露面的時候只露出兩隻眼睛,但在其發布的斬首和槍決視頻中,總有一名男子會公開把自己的面容暴露在公眾面前,他就是人稱「首席劊子手」的沙克爾-瓦赫伊布。瓦赫伊布留著標誌性的大鬍子,一字眉,眼神冷酷,他1971年出生於巴格達,除了首席劊子手外,他還是武裝組織的戰場指揮官和戰術官,多數情況下他都親自審訊或處決俘虜。
  • 法國遭遇三次重大恐怖襲擊 藝術家們紛紛回應
    去的一年,人們關於世界和平的美好願景被一次次的襲擊爆炸摧毀地四散飄零。生活在倫敦的法國平面設計師Jean Jullien將法國地標性建築艾菲爾鐵塔與世界和平標誌結合在一起,配著為巴黎祈福的標籤發布在自己的Instagram上面。
  • 恐怖襲擊為什麼襲擊法國 巴黎襲擊事件原因分析解讀
    法國首都巴黎13日晚發生系列恐怖襲擊事件,至少已有129人死亡、352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對此負責。法國總統奧朗德14日表示,這是極端組織的戰爭行徑,在國外策劃,在法國有同謀。  11月14日,在法國巴黎共和國廣場,人們點燃蠟燭,寄託哀思,悼念恐怖襲擊遇難者。
  • 法國中學老師遭人當街斬首 馬克龍怒斥是恐襲事件
    根據法新社的報導,這位巴黎郊區的歷史老師16日在一堂言論自由課上展示了有關的漫畫,當天下午5點多,就在他所在中學約200米外的街道上,被一名年輕人當場斬首。警察隨後趕到,兇手持刀威脅,警方開槍,兇手最終傷重不治。
  • 法國尼斯教堂遇襲,當地市長認定屬「恐怖襲擊」
    法國警方通報,一名男子29日在法國南部尼斯市一座教堂持刀行兇,致死3人、數人受傷;行兇者已經落網。尼斯市長克裡斯蒂安·埃斯特羅西認定,這是一起「恐怖襲擊」。法國反恐部門啟動調查。法國國民議會議員29日為遇害者默哀一分鐘。法國穆斯林信仰委員會一名代表強烈譴責29日的襲擊,呼籲法國穆斯林取消29日伊斯蘭教重大節日聖紀節的一切活動。尼斯教堂遇襲數小時後,法國警方在南部城市阿維尼翁附近擊斃一名男子,他涉嫌用手槍威脅行人。歐洲第一廣播電臺報導,遭擊斃男子同樣高喊宗教口號。
  • 頻繁遭遇恐怖襲擊 法國這些年為反恐做了些什麼?
    法國當地時間7月14日晚,南部城市尼斯遭到重大恐怖襲擊,目前已造成84人死亡,逾百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對此次襲擊負責。這已經是法國兩年內第三次遭遇重大的恐怖襲擊了。恐怖主義已對法國的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頻頻成為恐襲對象是因為法國反恐疏漏太多,還是恐怖主義勢力已經猖獗到急需全球各國聯手才能有力打擊的程度?
  • 法國遭受恐怖襲擊 近期旅遊影響有多大
    13日晚,法國巴黎市區經歷了慘無人道的恐怖襲擊,已經有132人不幸遇難。經過多方報導,我們得知這次恐怖襲擊並沒有中國人或者中國遊客遇難,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現在,法國巴黎的戴高樂機場並沒有因為恐怖襲擊而受到影響,航班可以正常起降,但是筆者還是勸誡大家近期如果想要去法國旅遊,還是謹慎思考之後再決定。
  • 直擊:法國國慶日尼斯遭恐怖襲擊事件最新消息動態匯總
    直擊:法國國慶日尼斯遭恐怖襲擊事件最新消息動態匯總相關:法國尼斯襲擊事件最新傷亡人數統計匯總 恐襲現場圖片/現場視頻法國尼斯遭襲最新消息:巴黎降半旗表哀悼法國國慶日尼斯遇襲  歐巴馬總統發布的譴責聲明則將事件描述為「似乎為一起可怕的恐怖襲擊事件」。(澎湃新聞記者 吳挺)  事發前兩周法國當局宣布加強安全措施  08:22  據《衛報》報導,此前,法國政府曾於事發兩周前宣布,在國慶日假期期間,當局通過在海灘部署武裝巡邏經常來加強安全措施。
  • 法國由恐怖襲擊引發的國內宗教衝突,目前看來無解
    最近法國發生的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在歐洲和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很大震動。人們普遍擔心這些事件將導致法國社會今後將長期面臨極端主義風險,宗教風險。在法國教師塞繆爾·帕蒂遇害後,法國政府非常迅速地做出了回應,這種回應的速度和激烈程度在以往都是少見的,但是,法國政府鮮明的態度和立場似乎並沒有震懾住伊斯蘭激進勢力。
  • 巴黎恐怖襲擊原因分析:為何會發生在法國
    一個星期前,據美國「防務新聞」報導,11月5日,法國總統奧朗德下令戴高樂航母再次向中東移動,藉以提高法國在敘利亞、伊拉克打擊IS極端勢力的作戰能力。  更早前的9月27日,出席紐約聯合國大會的奧朗德證實,法國戰機對敘利亞境內的IS極端組織展開了突襲。這也是一年前法國空襲伊拉克境內的IS勢力後,首次對敘利亞境內的IS極端組織展開空襲行動。
  • 血飲評論法國尼斯恐怖襲擊背後你所要知道的一切!
    造成傷亡重大的原因在於當地正在舉行國慶日慶典,戶外活動的人員眾多人流密集。早上看到這條消息血飲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又是法國?能不能換個人啊?不能逮住一個人往死了坑吧?在這篇文章裡血飲就分析下為什麼法國這麼倒黴,順便也讓大家看下目前已經滿目瘡痍的歐洲。 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法國發生的三次恐怖襲擊事件的共同點。
  • 法國《查理周刊》恐怖襲擊案宣判 涉案被告被判刑
    法國《查理周刊》恐怖襲擊案宣判 涉案被告被判刑 2020-12-17 05:36:03 《查理周刊》恐怖襲擊案進行宣判,14名涉案被告被判刑。
  • 法國恐怖襲擊,看看查理周刊怎麼說
    沒錯,這就是查理周刊在巴黎恐怖襲擊之後的新一期封面:「他們有槍,草泥馬,老子有香檳。」畫面中的主人公身中數彈,而傷口處流出來的不是血,而是金黃色的香檳。事發後各界紛紛組織紀念活動,並同樣發起了「為巴黎祈禱」(Prayfor Paris)活動,但是該社漫畫家卻在Instagram上po出如下圖片,表示:「我們不再需要更多宗教了。」而這一事件也讓查理周刊名聲大造,原本勉力經營的小雜誌社現如今發行量已逾七百萬冊,許多身處大洋彼岸的美國年輕人都爭相追捧。
  • 法國由恐怖襲擊引發的國內宗教衝突,目前看來無解
    最近法國發生的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在歐洲和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很大震動。人們普遍擔心這些事件將導致法國社會今後將長期面臨極端主義風險,宗教風險。在法國教師塞繆爾·帕蒂遇害後,法國政府非常迅速地做出了回應,這種回應的速度和激烈程度在以往都是少見的,但是,法國政府鮮明的態度和立場似乎並沒有震懾住伊斯蘭激進勢力。
  • 巴黎恐怖襲擊原因分析:為何會發生在法國
    一個星期前,據美國「防務新聞」報導,11月5日,法國總統奧朗德下令戴高樂航母再次向中東移動,藉以提高法國在敘利亞、伊拉克打擊IS極端勢力的作戰能力。  更早前的9月27日,出席紐約聯合國大會的奧朗德證實,法國戰機對敘利亞境內的IS極端組織展開了突襲。這也是一年前法國空襲伊拉克境內的IS勢力後,首次對敘利亞境內的IS極端組織展開空襲行動。
  • 法國發生恐怖襲擊 艾菲爾鐵塔起濃煙嚇壞巴黎人
    2016年7月15日報導,法國尼斯發生恐怖襲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在這起恐怖襲擊案發生的同時,法國首都巴黎的地標性建築艾菲爾鐵塔也冒其濃煙。  7月14日,法國 國慶日發生重大悲劇,一輛卡車衝撞慶祝人群,造成尼斯至少73人死亡。  同日的另一幕,把巴黎人也嚇壞了。  流言和恐懼迅速擴散。  很快,警方出面闢謠,安撫了緊張的人群。
  • 神甫被割喉,恐怖分子襲擊法國天主教教堂,向宗教宣戰
    尼斯事件的餘音盤繞在大家的耳邊還未消散,7月26日,恐怖分子又襲擊了法國的教堂。這一次,他們將矛頭直接指向了法國的宗教標誌,天主教教堂。事實上,這並不是恐怖分子第一次策劃襲擊法國教堂。2015年4月,警察在巴黎南郊的Villejuif發現腿部中彈的24歲男青年,SidAhmed Ghlam。 抱著對莫名中彈這件事的懷疑態度,警察搜了搜SidAhmed Ghlam的車,結果,居然在車中發現了AK-47。。。
  • 又遇恐怖襲擊!血染尼斯蔚藍海岸,為何受傷的總是法國?
    法國總統奧朗德認為,這起襲擊的「恐怖性質無法否認」,而法國「永遠堅強」。18個月之內,法國第三次遭遇恐怖襲擊,為什麼恐怖襲擊製造者總是瞄準法國?法國到底怎麼了?這已經是一年內法國第三次遭遇恐怖襲擊,為什麼恐怖襲擊製造者總是瞄準法國?法國到底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