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的三個「肥人」——傅恆、紀曉嵐、和珅,三種不同的人生
據晚清的史料記載,乾隆年間曾先後有過三個「肥人」,一是當時的位高權重的首席軍機大臣—傅恆;二是大貪卻受寵的和珅;三是紀曉嵐。乾隆皇帝對他們三個都曾有過告誡,可三人卻都似乎沒有入耳,終於三人落得了不同的下場。對於傅恆的「心肥」,乾隆一再訓斥,最後落得染疾而終。對於和珅的「心肥」,乾隆一再訓誡,終是不悔改,最後被嘉慶帝賜令自盡。紀曉嵐雖「肥」,但卻不是「心肥」,而是「體肥」,與前兩人不同,紀曉嵐一直把「心肥」作為人生一大禍事,始終告誡家人切忌「心肥」!紀曉嵐一生清廉,限制個人的私慾,獨善其身,以「心肥」為戒。
所謂「心肥」,無非兩種,一是貪心不足,二是權利慾極強。乾隆皇帝對於貪心這一點,還尚且能夠稍加容忍,但也殺了許多貪官。而對於權利慾極強的,統統格殺勿論!如果說和珅是乾隆能忍的第一種,那麼傅恆就是第二種。傅恆是何許人也?在相位謀權二十餘年,通過他手下而得到重用的將吏數不勝數,當時很多權傾朝野的封疆。官拜、宰輔的大吏都是他一手栽培起來的。所以說,這個傅恆在朝中的權力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然而,這人的權力一大,身邊溜須拍馬、阿諛諂媚之人便多了起來。當時的官員也都是十分勢利。有一次,傅恆陪著乾隆皇帝去熱河避暑,不湊巧的是在他去的這幾天,他的哥哥傅成去世了。傅恆聽說後,便請假返京。在傅恆還未到京城的這兩天,傅家並沒有什麼人去憑弔。而一當傅恆到了京城的第三天,大小官員立刻車水馬龍陸續而至,以至於把傅家周圍的方圓數裡的道路堵的水洩不通。
傅恆這人奢侈至極,他的府上不僅是富麗奢華,整個門廳布局與皇宮相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乾隆對於他卻始終能二十餘年如一日的寵信,究竟是為何?原因有三。一是傅恆雖奢侈至極,權傾朝野,但他始終待人平和,沒有什麼仇敵,也就基本上沒有人會去乾隆爺那參他幾本;二是傅恆雖權力極大,但卻未忘初心,始終把愛新覺羅氏放在了首位,忠心耿耿,堅信皇權不可侵犯。三則是傅恆的根基極深,而本人又是極有富有能力之人,也算得上是清王朝的功臣。
但儘管如此,乾隆皇帝異常寵信於他,但也常常告誡於他。在乾隆眼裡,雖然傅恆功勞不小,但卻難免經常急功近利,權力欲極強。尤其是經歷過金川一役之後,乾隆對此更是耿耿於懷,生怕哪天這個傅恆因此忘形。一次,乾隆御門聽政,按理說這大臣們都應該提前候著皇帝的到來。可偏偏這傅恆卻遲到了,這傅恆也並非有意遲到。既是他權傾朝野,也對這皇帝忌憚三分,於是沿著一路小跑。到了皇帝面前時,已是上氣不接下氣。這時便有人打趣道「相公身肥,故而喘籲。」誰知,乾隆接過話來,「豈唯身肥,心亦肥也!」傅恆聽此,聽出了乾隆的弦外之音,不由一直叩首謝罪,以後數天一直心神不寧。
然即使是權傾朝野的相爺,不管他的心有多肥,都不敢忘卻初心。因為唯有謹記初心才能走得更遠。在乾隆皇帝在朝時期,貪官奇多,若是能獨善其身當是幸事。如若不能,還需謹記本根,不追求至極。
此為古人云:花開七分為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