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健委今早(30日)通報:3月29日0—24時,通過口岸聯防聯控機制,報告6例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病例1為中國江蘇籍,在美國探親,3月26日自美國出發,3月27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隔離觀察,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等,診斷為確診病例。
病例2為中國廣東籍,在英國留學,3月23日自英國出發,經德國轉機後於3月24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隔離觀察,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等,診斷為確診病例。
病例3為中國北京籍,在英國留學,3月24日自英國出發,經泰國轉機後於3月26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隔離觀察,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等,診斷為確診病例。
病例4為中國安徽籍,在英國生活,3月24日自英國出發,當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因有症狀,入關後即被送至指定醫療機構留觀。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等,診斷為確診病例。
病例5為中國新疆籍,在英國留學,3月25日自英國出發,經馬來西亞轉機後於3月26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因有症狀,入關後即被送至指定醫療機構留觀。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等,診斷為確診病例。
病例6為中國上海籍,在美國留學,3月25日自美國出發,經韓國轉機後於3月27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隔離觀察,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等,診斷為確診病例。
6例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均已轉至定點醫療機構救治,已追蹤同航班的密切接觸者26人,均已落實集中隔離觀察。
3月29日0—24時,無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截至3月29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159例,治癒出院7例,在院治療152例(其中2例重症,1例危重),現有19例境外輸入性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339例,治癒出院327例,死亡5例,在院治療7例(其中6例危重),現有本地疑似病例0例。
為嚴防境外輸入,3月28日零時起,上海對所有入境來滬人員一律實施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健康觀察。
這句「一律集中隔離」
安了許多市民的心
然而,集中隔離有嚴格的標準
要有單人單間
還要與居民區保持距離
……
那麼,問題來了:
100%集中隔離後
上海的隔離點夠住嗎?
答案是:不太夠!
怎麼辦?
這些酒店進行緊急大改造
楊浦
酒店3小時完成「變身」
3月27日晚上9點,記者在楊浦區的一家酒店看到,由於剛被緊急徵用為最新的集中隔離點,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從酒店變身集中隔離觀察點只用了3小時。
騰空房間,為現有住客緊急聯繫安置酒店,併集中轉移;設定工作人員生活區、隔離區;準備防疫物資及即將抵達的入境來滬人員14天隔離期內所需物品;對每一樓層消殺毒工作、設立應急通道等等
所有步驟都在"爭分奪秒"地進行中↓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長寧
臨時改造第五家集中隔離點
由於對集中隔離點的需求增大,長寧區在已有四家集中隔離點的基礎上,28日晚臨時徵用一家酒店作為第五家集中隔離點,前後改造只花了5小時。
28日18時30分,接到了正式通知後,醫療隊隊員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集中隔離點的改造,粘貼分區標誌,搬運清點物資……
22時50分,醫療隊對酒店工作人員進行個人防範和工作流程的培訓,後又詳細講解了防護服的穿戴步驟。酒店工作人員按照醫療隊的要求在每間隔離客房外都放置桌椅,提供「免接觸」式服務。
23時04分,第一批三輛大巴同時抵達酒店門口,隔離人員經過身份核實後由醫療隊人員引導至客房。大件行李則統一消毒後由工作人員送到集中隔離對象所在樓層。
至29日3時27分,隔離點已接收三批隔離人員,共計35人。
普陀
老隔離點續航,新隔離點建成
到目前為止,普陀區一共設置了4個隔離點,共計705間客房。隔離點的不斷增加,與所需隔離的人數相關。隨著上海最新的隔離政策落地,普陀區第5個隔離點也將啟用。
在普陀區任何一家隔離點裡,你很難從一個工作人員的行為動作中,感知到慌亂。然而如果你有機會親眼看到他們數度哽咽到語無倫次,看到他們密布血絲的眼睛,你便會知道,為應對新冠病毒而不得不設立的這些隔離點裡,究竟發生著什麼……
普陀區正在使用中的4家隔離點,分散在各個街道、鎮。原本,它們都是對外營業的酒店,要拿來作為醫學隔離觀察點用,是需要經過一系列整改的。
譬如說,衛生專業人員需要進場布置分區,按功能劃分出隔離區、工作區等;消防人員需要重新根據分區來規劃逃生通道;市場監管人員需要對隔離期間的飲食供應進行相應的調整……
一切就緒後,這些酒店才算真正被賦予「隔離」功能。長風新村街道主任單函俊告訴記者,他參與工作的第三隔離點,就是花了6小時「搭出來」的。
3月17日,正值境外人員回滬高峰。作為普陀區首個境外回國人士的隔離點,單函俊上午接到任務,6小時內,必須把一個酒店,變成一個隔離點。
彼時,原先住在酒店裡的客人還沒有清退,各條線上的整改工作還沒有進場,各崗位上的人員也還沒有演練過,單函俊一度擔心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直至當天下午4點迎接第一批隔離人員時,所有環節都已經可以有序運轉了。當然,參與其間的人,無一不是為了趕工而累出滿頭大汗的。
為以防後續隔離人員激增,如今,普陀又排摸出5家備選酒店,可共計提供977間客房。而有了第三隔離點6小時完成「變身」的經驗,後續的隔離點設置只會更加高效。
普陀區某隔離點前臺,隔離人員正在辦理入住。
閔行
迎來新政後首批500多名中轉旅客
3月27日下午,閔行某集中隔離點就迎來了首批中轉旅客。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中轉旅客陸續下車登記並辦理入住手續。截至3月28日15時,已有500多名中轉旅客入住該隔離點。
由於是首批在滬實施為期14天隔離健康觀察的中轉旅客,入住前發生了一些小插曲。
「政策剛出來,他們下飛機不久,還沒來得及了解,很多以為只是做個核酸檢測或者臨時過渡一下,沒有心理準備,一開始有比較多不理解的情況。」閔行區衛健委綜合監督科科長簡永志說,經過工作人員的解釋說明,大多數中轉旅客都能理解並配合。
鑑於時間緊迫、人員集中,入住該隔離點的中轉旅客到達後,在前臺進行護照和聯繫方式登記後,便由工作人員引導進入房間休息。之後,駐點醫務人員再一個一個上門進行告知、測溫、症狀問詢、信息收集和消毒工作。
「本來這些都是在前端(入住)完成,改成後端來做,就增加了很多時間。」尤佳愷是華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也是一名駐點醫生。他說,上門的時候,除了做規定動作,還承擔了旅客的情緒疏解工作。碰到外籍人士的時候,大家只能拿出手機的翻譯軟體,把中文翻譯成英文後,一個一個讀出來,或者直接拿給對方看。「比起會中文的旅客,溝通起來會比較吃力,花的時間也比較多。」
在這個隔離點,華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調集了10多名醫務人員,新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增援了2名。儘管如此,上門告知登記工作持續了2天。「當天登記到晚上12點,第二天8點又繼續,直到昨天晚上12點才全部登記完。第一天的消毒工作做到了凌晨4點。」尤佳愷說。
資料:市衛健委、上海發布(ID:shanghaifabu)、上觀新聞、看看新聞、新民晚報、人民視頻等
責任編輯:朱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