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馬尚田
花小錢能辦大事嗎?能,應該能,這本該是民生應有之義。不用懷疑,現實裡就有很多這樣的事。
媒體報導,西安高血壓患者王先生前段時間去看病,醫生給開了4毛錢的藥就把病治好了。我仔細一看,這4毛錢買的,是12片藥。這麼一算,每片藥才幾分錢。
患者家屬說,「我掛號都花了5元錢,沒想到買藥才花了4毛錢,就是我從病歷上沒看清這藥名叫什麼?不過都說現在看病難看病貴,我活了53歲,第一次碰到這樣的好大夫,值得表揚。」
事是好事,但患者這麼說,你確定她是在誇醫生嗎?她誇了這個醫生,卻否定了一群醫生。
我要修正一下,這事大概齊是這麼回事,但患者家屬的說法,可能有誇張的成分,媒體的報導,有以訛傳訛的可能,哪有什麼神藥,4毛錢就能治好了高血壓呢?這違背常識,高血壓一般需要終生服藥,說藥品「控制了病情」還比較符合實情。
我這麼說,因為我有親身經歷。去年,我老父親生病住院,見識了住院費之高,藥價之貴,常常一天要花一萬多元。但是,在眾多高價藥裡,我注意到,一次一片的降壓藥,叫「硝苯地平控釋片」只有3分錢。當時,很感意外。
所以,今天我看這事,沒那麼多大驚小怪。這個事關鍵點只在於,是不是對症下藥。幾分錢的藥,管用,那就對症。這是醫德,也是水平。
媒體和公眾之所以要神話這「4毛錢神藥」,恐怕事出有因。我們都知道現在看病貴,去次醫院花著幾百上千太司空見慣,已是民生心頭之患。最難接受的,很多錢花得,糊塗、冤枉。某些醫院有些醫生,甭管什麼病,先走一遍流程,各種設備檢查檢查,拍拍片子,你好幾百花出去了。再開點藥吧,又是好幾百。關鍵點也只在於,是不是對症下藥。小病不能大治,這是醫德,也是水平。
順便說一下,甘肅省衛生廳原廳長劉維忠最近火了,因為劉維忠搜集發布在個人日記上的「偏方」,被廣為傳播,號稱能用最便宜的藥治療常見病,受到網友追捧。
劉維忠的「廉價藥方」都是什麼?對於治療急性腹瀉,他給出的藥方是: 3毛錢一袋保濟丸,7毛錢一板的氟哌酸;對於感冒他給出的藥方是:5毛錢一袋的維C或6毛錢一板的速效傷風膠囊,如果發燒就加用安乃近(2元左右一盒)。等等等等。
民間有言:小藥治大病。這是事實,的確有些藥很管用,一味單藥、一個偏方,就可以治療疾病。所謂「小藥」,一是價格低廉,二是容易購買,三是藥效明顯。當小藥可以治大病時,我們的小錢辦大事的願望難道還算奢侈嗎?
花小錢辦大事,還體現在供暖費上。這馬上要到交暖氣費的時節,有媒體調查,99.7%的受訪者期待供熱價格下調。我們看到,遼寧瀋陽、山東濰坊、黑龍江哈爾濱已經宣布今年暖氣費下調。早在去年,黑龍江大慶已經先行一步,熱費收取下降43%。既然這些城市取暖費能夠下調,其他城市也應該考慮老百姓的利益和感受。
有人列出其他城市也應該跟進的理由。第一個就是,暖氣費下調,是國家政策的要求。國家發改委2005年發布《關於建立煤熱價格聯動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熱價調節與煤價聯動;第二、煤炭價格大幅度下降,成本降了,取暖費必須下調;第三、暖氣費下調,是城市化發展的需要;第四、暖氣費下調,讓物價部門有存在感。
這四個理由很有意思,似乎也有事實依據。以往,各地物價部門往往是部分利益企業需要漲價時候,才出來,而降價的時候很少見到他們。你看,很多地方的物價「聽證會」不是被人稱為「聽漲會」嗎?此次,暖氣費收取,有些地方也在醞釀召開聽證會。那麼,各地物價部門能否如民眾所願爭先恐後開一開「聽降會」找一找存在感呢?畢竟,花小錢辦大事體現在醫療上,有藥理依據;體現在取暖費下調上,則有很充分的政策依據。
鄭板橋有詩這樣說,「衙齋臥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在鄭板橋看來,民眾的合理訴求都應該被關心關注關切,更何況民生向來無小事呢?「花小錢辦大事」合該是民生應有之義,也能體現為政者的體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