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簷凌空,
城牆厚重。
大南門巍峨屹立在鬱江畔,
守護著千年的古郡——貴港。
隨著城市的發展,
它已不再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成了古城重要的文化標誌之一。
無言地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見證著日新月異的發展。
想在貴港感受古郡的「氣質」,
逛老街、遊大南門,
是不錯的選擇。
豆腐花、周記肉丸、瓦煲飯…
如果老街讓人在味蕾上得到滿足,
大南門則承載了貴港久遠的記憶,
撫慰你的思鄉情。
今天就和小軒一起「穿越」,
走進大南門的前世今生。
歷史上的大南門,
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古代,大南門是重要的客運碼頭。
明代徐霞客由此坐船西行,
開啟漫遊和探索之旅;
翼王石達開率軍行經此處,
意氣風發揮師北上……
光緒《貴縣誌》記載貴港城垣的變遷:
從鬱江南岸的漢吳陸績故城,到唐元和年間遷於北岸築土城,元代至正年間將土城改為石砌並設五座城門明萬曆年間改砌青磚並增高,清康熙年間重修。
在鹹豐、同治年間,因兵燹戰亂,貴港老城「基址盡平,僅存城門舊跡」。
光緒初年,知縣何昭然倡議重建,後歷經七位知縣接力修繕,整個五門內城才重新全部合攏,貴港老城恢復了有完整的城牆、城門、甕門及箭門的城防體系,再度形成以官府衙門為重心的一座全封閉的臨江傳統城池。(來源:抓拍貴港)
大南門的腳下,
就是貴港兩千多年前的源頭——貴城遺址。
據主持貴城遺址考古的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謝廣維介紹,從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建城至今,貴港歷史已有2200多年,長期的文化積澱為貴港地上地下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2008年至今,貴港在進行舊城改造時,委託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對貴城遺址進行了數次考古發掘。
「從考古的情況看,秦末、西漢早期至明清的文化遺存層層堆積、層次清楚,可以說自秦末在此設桂林郡治、西漢在此設鬱林郡治以來,這塊地方一直是政治中心所在地,沒有遷移過,這在整個華南地區乃至全國都是不多見的。」謝廣維說,貴城遺址地下豐富的文化堆積,堪稱一個豐富的地下博物館,為我們了解貴港兩千多年的建城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依據。
當代考古成果表明,
貴港城址在秦末南越國時期,
已築在今大南門地區,
彌補《貴縣誌》記載築城史向上追溯不夠,
及城址位置不詳的缺陷。
歷史上貴港曾有五座城門,
如今僅餘大南門,
2009年,
大南門成為貴港市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如今大南門仍頑強保留著完整的古代城防體系,
城內—大南門—石步臺階—城外—鬱江。
如今大南門即將修繕完成,
不少市民前來「打卡」。
據附近的居民說,
以前鬱江漲水時,
大南門就像貴港的「守護者」,
出大南門外街看洪水,
成為一段難忘的記憶。
日出日落,
人來人往,
大南門也默默地守候著,
荷城的古老歲月。
內容來源 ▍原創 貴港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 《話說懷城》
策 劃 ▍張智榮 謝靜翔
圖片來源 ▍張智榮 李嘉儀 閉悅通 何美凡 貴港日報籤約攝影師股歌
視頻來源 ▍李嘉儀 閉悅通 何美凡
採 編 ▍何美凡
值班編輯 ▍周霞
值班主任 ▍鄭瑞福
法律顧問 ▍廣西君望律師事務所 0775—4251733
報料電話 ▍0775-4523503、4521951、45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