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欣愉,每天給分享有趣的旅遊景點和心得。唐招提寺是日本最出名的佛教寺廟,同時極具中國唐代風格,想要領略大唐風採,一定不要錯過這個景點。
清新淡雅的荷花為唐招提寺增添了些許寧靜、祥和之感,唐招提寺離我們非常遙遠,隔著茫茫滄海。但它似乎又近在咫尺,漢風古韻,通往盛唐文明之路就在我們的心中。759年,著名的高僧鑑真已經是第六次東渡日本,中華文化在日本的國土上落地生根,深刻地影響著這個正在努力吸收外來文明的國家。鑑真大師決定仿照唐朝風格,興建一座雄偉的佛教寺廟,進一步弘揚博大精深的佛學文化,他本人親自主持建造工作,遺憾的是直到去世那一年,鑑真也未能等到寺院的落成。
直到他去世之後的770年,唐招提寺才勝利竣工。這座帶著明顯的中國盛唐時期的建築風格的建築,既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同時也成為對鑑真高僧永恆的紀念。如今這座千年古剎已是日本的國寶建築。唐招提寺作為著名的古寺院,坐落於日本奈良西京五條街,主要有金堂、講堂、經藏、寶藏以及禮堂、鼓樓等建築物。其中金堂最大,有鑑真大師坐像,金堂、經藏、鼓樓、鑑真像等被譽為國寶,每年來此觀光旅遊的遊客絡繹不絕。
走進唐招提寺,只見庭院幽靜,亭臺殿宇重重。1998年,作為「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產」,唐招提寺躋身於世界文化遺產之列。寺院的大門上書有「唐招提寺」四個紅色大字,筆法秀逸,平和自然,乍一看有中國書法大家「二王」之神韻,令人倍感親切。實際上,這是日本孝謙女皇當年模仿二王之字體所書,頗得其書法之神韻精髓。進得寺內,但見松林蒼翠,庭院幽靜,亭臺殿宇重重。香火最盛時,唐招提寺曾有僧徒三千,建成千餘年間,經歷了不斷地完善和改造,將各個年代的建築集於一體。
這裡有天平時代的講堂、戒壇;奈良時代的金堂;鎌倉時代的鼓樓、禮堂以及各個時期的佛像、法器和經卷,如同一座日本佛教的博物館。儘管經過改修之後,已融進了一些日本建築風格,連屋頂都比之前陡峭了些,但總體來看,外觀仍然是氣勢恢宏,結構強勁有力,透著顯著的中國唐朝建築特徵。金堂是唐招提寺的主殿,正面7間,側面4間,坐落在約1米高的石臺基上,為鑑真的弟子如寶主持修建,以建築精美著稱,是天平時代最宏大美觀的建築。
金堂內供奉著金色的主佛盧舍那佛像,高3.7米,是用奈良時代特有的脫乾漆建造而成的。而兩側高為5.36米的千手觀音佛立 像和高約2.03米的藥師如來佛立像,都是木心乾漆造的,工藝精巧。此外,3尊大佛像前還有梵天、帝釋天兩尊小像和4尊天王的木雕像,堂內還有平安初期大日如來的木雕神像。其中,金堂、盧舍那佛像、千手觀音佛像、藥師如來佛像也都是日本的國寶。講堂位於金堂之後,面寬9間,單簷歇於山頂,建於8世紀初,本是平城宮中的朝堂,建寺時由皇家施捨,後遷入寺中,成為平城宮流傳至今的唯一建築物。
講堂內有一尊塗漆加色的彌勒如來佛像,佛像兩側有兩座小亭,外形似轎,是當年鑑真師徒講經之地。講堂庭院內的藏經室,至今還收藏著1200多年前鑑真從中國帶去的經卷。御影堂建於公元1688年,供奉著鑑真坐像,高2尺7寸,面向西方,雙手合十,閉目含笑,表現的是鑑真763年圓寂時的姿態。這位為中日佛法交流作出了傑出貢獻的高僧,面對凝結了自己畢生心血的唐招提寺的盛況,想必終是可以安心坐化了。現在, 鑑真像已被定為國寶,每年只開放3天供人瞻仰。日本著名的畫家還為御影堂繪製了60幅屏障壁畫,有《雲影》、《濤聲》、《黃山曉雲》等。
御影堂前有鑑真墓,埋葬了鑑真遺骨,四周種著來自中國的松樹、桂花、牡丹、芍藥、瓊花 等等,將一代高僧的長眠之地圍在其中,不知他可否能感受到來自大唐家鄉的氣息?唐招提寺如同吸收了中國盛唐風韻的一朵文化奇葩,和這些名花異卉一樣,綻放在日本的土地上,成為連接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的紐帶,歷盡歲月滄桑,容顏不改,精神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