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熱為山西傳統手藝人提供更多展示平臺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新春見聞)「非遺」熱為山西傳統手藝人提供更多展示平臺

中新社太原1月20日電 題:「非遺」熱為山西傳統手藝人提供更多展示平臺

作者 高雨晴

臨近春節,各地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陸續拉開帷幕。木偶戲、麵塑、木版年畫、編織、民間繡活……中國農曆春節前夕,在位於太原的山西博物院內,來自山西各地的非遺傳承人在此各顯身手,讓民眾在非遺展示中感受傳統的「中國年味兒」。

四樓大廳內,山西絳州木版年畫傳承人吳百鎖正忙碌著印製年畫。一塊雕刻好的木版刷上墨色,覆蓋一張紅紙,用拓包壓實,「靈鼠拉金瓜」躍然紙上。短短兩小時內,吳百鎖為民眾製作了200餘幅年畫。

「年畫最能體現『年味兒』,今天帶來了《靈鼠拉金瓜》《柿事如意福》《關公門神》《秦瓊敬德門神》《西遊記》五個圖案。」吳百鎖說,民眾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關注與熱愛,感覺傳統文化又回來了。

春節前後,是傳統手藝人最忙碌的時期之一。山西博物院舉行的「小年」活動僅僅是吳百鎖一天三場活動當中的第一場。「下午我要趕到太原美術館展示,晚上林香齋還有一場活動。」春節期間,吳百鎖的木版年畫還將分別在太原、新絳展出。

在吳百鎖右側,相隔幾米,太原市繩結技藝非遺傳承人師存榮正在為圍觀民眾介紹自己的繩結作品。前一天還在美術學校進行繩結技藝展示的她,第二天便來到山西博物院參加「小年」活動。「春節快到了,我們的活動更多了。你看,這個是昨日活動的相片。「師存榮興奮地掏出手機,向記者介紹她近日的安排。

同樣忙碌的還有來自山西忻州的韋冬梅,她是該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布藝、刺繡、麵塑、剪紙樣樣精通。此次活動,韋冬梅不僅帶來生肖布藝作品,還為小朋友們進行現場教學。

「這次來,主要是為了教孩子們製作,讓他們體驗一下傳統工藝的魅力,認識並了解非遺項目。」韋冬梅說,馬上迎來鼠年,特意製作了一些「老鼠」,包括「老鼠結」「布藝老鼠」等。在其作品中,「老鼠」最搶手,短短時間內,十幾隻『老鼠』被前來觀看的民眾一掃而空。「沒想到它深受民眾喜愛。」韋冬梅高興地說。

「如今,國家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給予我們這些傳統藝人更多展示平臺。」近年來,韋冬梅積極參加「非遺」進校園、「非遺」進社區、「非遺」走基層等活動。在過去的2019年,此類活動她共參加了30餘場。「2020年,我將繼續努力,盡我所能多創作好作品,走進更多學校,為孩子們科普非遺文化。同時,也讓更多人認識、接觸、了解、喜歡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完)

相關焦點

  • 百花洲的手藝人,讓傳統工藝助力鄉村——非遺也食「人間煙火」
    濟南百花洲街的東北方向有條小河,名叫「芙蓉溪」,文化和旅遊部掛牌的百花洲傳統工藝工作站就在小河的北側。站內有大批非遺傳承人入駐,並以工作室的方式進行線上、線下教學和非遺作品的展示。像她一樣的手藝人,讓非遺也食「人間煙火」,而不再是一道遙遠的符號。
  • 山西晉中為龜齡集等傳統醫藥類國家非遺立法
    山西晉中為龜齡集等傳統醫藥類國家非遺立法 2020-12-21 0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非遺扶貧的山西實踐
    通過這些傳習場所,既作為非遺的宣傳展示陣地,也是為非遺傳人提供傳習的空間,更成為扶貧的窗口,建立起傳承人、貧困戶學習手藝的地方,產品銷售的平臺;《關於貫徹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實施意見》,要求「通過振興傳統工藝促進就業,實現精準扶貧,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強傳統街區和村落活力。」
  • 晉門醉:為山西非遺文化產業蹚新路
    山西海通天創意策劃有限公司由省內資深媒體人士於2015年5月創立,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智慧產業園A座。公司以「開創山西非遺產業新未來,引領中國非遺傳承新方向,向世界傳頌山西文化」為目標,大膽探索實踐山西非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經驗,是山西省科技型民營中小企業。歡迎關注公司官方訂閱號:晉門醉非遺文化(jmzfywh),獲取更多非遺資訊,助力非遺產業新發展。
  • 「非遺天津」直播間 傳統技藝現場展示
    從海河河畔到津城小洋樓,從美食到手工藝製品,直播活動上,天津特色歷史文化與傳統技藝背後的故事還真不少。16日晚18:00—24:00「非遺天津」直播間,作為天津的老字號品牌,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現場還為大家展示麻花的搓制技藝。
  • 非遺傳統手藝感染十一區,以二次元的心「1•7」守藝
    活動一共邀請了五位中國非遺傳統手工藝傳承人,與日本手辦大師齊聚一堂,藉助嗶哩嗶哩、騰訊直播、一直播等大型直播平臺進行公益直播。 劉蘭芳從小在長輩身邊耳濡目染,深深愛上了傳統香包工藝,隨後她拜師學藝,在十幾年間,打響了慶陽香包的名頭。但她並未滿足於此,而是開起了培訓班,帶領更多的婦女乃至聾啞人參與進來,為她們切實可行地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 山西旅遊「DOU出晉採」 五臺山成最熱山西景點
    在今日頭條上,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開通的名為「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的超級話題上線僅一周時間閱讀量已經突破百萬,參與者眾多。截至今年8月,在抖音短視頻上,名為#山西#的話題,已經達到了28.5億播放量,涵蓋地方飲食、景點風光、城市形象等多種類型。短視頻的趣味性、碎片化特徵和用戶在移動端上的使用習慣使得城市形象傳播呈現全新玩法。抖音短視頻將為「如何述說山西好風光」帶來更多思路。
  • 「旅遊+非遺」:讓山西文旅產業蓬勃發展
    「非遺進景區」逐步常態化,一場場體驗活動讓傳統非遺更是綻放新的色彩。據悉,從8月3日到8月9日期間,有《打金枝》《下河東》等13場戲曲節目精彩呈現,與此同時,以「皮影穿時空、文化傳千秋」為主題的皮影藝術作品展和皮影木偶演出也接力登場。此外,遊客還可以體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秘傳64式活步大架太極拳。異彩紛呈的非遺文化活動貫穿戲曲文化周,讓更多人認識到非遺文化的魅力。
  • 消失的手藝人,重現快手江湖
    除了出殯,他們的嗩吶手藝並沒有其他舞臺可以展示了。有人曾翻山越嶺去瀏陽尋訪手工夏布;在湘西的吊腳樓下探求手工藍布印染技術;甚至沿著崎嶇的山間公路,驅車深入中緬邊境的傣寨,找尋象腳鼓傳承人......中國14億人,想找個手工藝人,比登天還難。曾經豬鞭也認為,或許不久之後,我們也只能在課本中看到一些傳統手藝人了。
  • 2020年東坑鎮「玩轉非遺·我是手藝人」非遺體驗課
    東坑文廣中心舉辦「玩轉非遺·我是手藝人」非遺體驗日活動從九月開始持續到十二月每月第一個星期六上午舉行非遺體驗活動本周搶票來了講座內容1、了解木魚歌歷史淵源2、學唱木魚歌《十八相送》3、學習三弦琴基礎(撫琴姿勢等)發現非遺之美,體驗製作傳統工藝---製作茶山公仔
  • 山西非遺雲端「火」起來
    人民網太原11月24日電(桑莉媛)展示技藝,亮出絕活,盡顯非遺之美。今日,以「遊山西·讀歷史」為主題,2020人民網「人民優選」直播大賽山西非遺專場在太原市清徐縣開幕。來自山西全省24個項目的非遺傳承人,將通過兩天三場直播展演,讓廣大網友在「雲端」感受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磚雕製作有十幾道工序,三十多個步驟。每一道步驟都是純手工完成。」「我現在為大家展示的是琺華器製作的兩個核心技藝——琺華彩和立線描。」「非遺文化是一定要傳承下去的!」「大飽眼福,名不虛傳。」「乘風破浪的『非遺』,我們來了。」
  • 京東眾籌高洪偲:希望更多手藝人、匠人加入聚匠計劃
    京東眾籌與曾德鈞先生聯合發起的「聚匠計劃」,旨在為手工匠人提供網際網路的展示渠道,給予匠人們在資源方面的全力支持。據了解,京東眾籌在2015年便開始推崇「匠心國貨」,致力於為匠人們提供資源扶持,培育屬於中國匠人們自有的國產品牌,讓更多匠人不被塵世埋沒,讓匠心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 中餐烹飪技藝非遺傳承人展示非遺菜品
    本報訊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2019中餐烹飪技藝非遺項目傳承人研修班結業典禮和作品展示會在江蘇省揚州大學舉行。傳承人一邊展示自家的非遺美食,一邊觀摩學員們的傳統技藝,呈現了一場精美絕倫的非遺美食盛宴。
  • 雲賞非遺 直播大賽上網友「遊山西讀歷史」
    人民網太原11月25日電(桑莉媛)「守護非遺文化,傳承永不落幕。」「震撼!真正的藝術!」「為山西有這麼豐富的非遺項目感到自豪!」「不愧是山西一張名片,點讚!」今日,在廣大網友如潮的點讚和好評中,2020人民網「人民優選」直播大賽山西非遺專場落下帷幕。
  • 呼和浩特莫尼山小鎮深挖非遺經濟潛力
    「我最欣賞的網紅是李子柒,希望通過展示我們手藝人的生活方式,讓更多人體驗一種慢生活,同時讓手工藝、美食、表演等內蒙古文化通過小鎮平臺走出去。」莫尼山非遺小鎮創始人、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蒙古族皮雕畫代表性傳承人賈宏偉說。
  • 陳奕迅點讚抖音非遺竹編手藝人:他的匠心要傳承下去
    被陳奕迅提及的竹編老爺爺,是抖音上的非遺竹編傳承人李年根師傅。陳奕迅入駐抖音後,李師傅在他的抖音帳號「非遺鴻茗閣老李」(抖音ID:zb881)上發布了一則短視頻,記錄自己用傳統竹編手藝為陳奕迅編織的竹畫。 視頻中,李師傅將竹子劈成竹篾,經過數道工序加工,編織成一副陳奕迅形象的竹畫。
  • 中國手藝人的手上春秋:他們是怎麼留住傳統手藝的?
    文/姚崢華南翔老師出版了他的文學非虛構作品《手上春秋——中國手藝人》。老師帶他上課學習,參加文學會議,乃至外出參加各種與文學有關或無關的活動……把當時尚未考上的他當成編外研究生,甚至給予了更多的關愛。應該說,沒有南翔老師,就沒有今天的歐陽德彬。而在南翔老師身邊,還有許許多多個歐陽德彬。
  • 非遺傳承人短視頻平臺挖掘商業價值
    信息時報訊(記者 盧雲龍)6月12日,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夕,抖音發布數據報告稱:一年來,平臺已有5位傳承人年收入超百萬元,40多位非遺創作者贏得百萬粉絲。上述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5月31日,抖音相關視頻涵蓋了96%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共涉及1318項。共計超過4800萬個非遺視頻被播放了2000億次,獲得點讚數近65億。
  • 衢州3位手藝人的堅守與創新
    更多的人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存空間,想辦法謀出路。」 杜夢生和衢州同行,嘗試了許多辦法。首先是改變單打獨鬥的現狀,成立了衢州市珠寶首飾行業協會,邀請同行加入併集思廣益,為行業發展出謀劃策。「一個人埋首雕刻,更適合於精品創作。更多作品需要同行協作,同樣都是雕刻師傅,有的人擅長出坯,有的人擅長拋光。」杜夢生說,同行合作能夠發揮各自長處,在保持作品水準的基礎上,降低創作成本。
  • 見證| 一年365天「活態」展示非遺,南京博物院變身新文化空間
    在這裡工作服務了五年,兩人見證了南京博物院從一個傳統博物館變成了一年365天活態展示非遺表演藝術的市民公益文化空間。妹妹李勁松如數家珍:「遊客逛了大半天博物館,走到這裡發現有地方坐下歇腳,茶水套餐才10元,一重驚喜;仔細欣賞戲臺上的表演又會發現,這裡的戲太好了,崑曲、京劇、越劇、錫劇……從江蘇地方戲到全國各地非遺劇種,樣樣都有,編排獨到、內容豐富,二重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