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保國一炮而紅,一時間,「耗子尾汁」「年輕人不講武德」成為網絡熱詞。
在多個廣為流傳的視頻中,馬保國抑揚頓挫的口音給觀眾留下來深刻印象。根據多位網友辨認,馬保國的濃濃的方言口音是標準的河南南陽口音。
眾所周知,馬保國在多個場合號稱自己的功夫來自祖父、父親,是正宗的山東馬家功夫,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馬保國祖籍山東臨沂,到了馬保國父親這一代,才因為工作調動,舉家搬到了河南南陽。馬保國生在南陽,長在南陽,學在南陽。這就是他口音裡帶著正宗的河南南陽風味的原因所在。
現在馬保國出名了,也算是一代武術宗師,那他到底算哪一個地方的「傑出人才」呢?他是山東人,還是河南人?
從中國人鄉土情懷和祖先崇拜的角度來看,馬保國算是不折不扣的山東人。
據馬保國自己說,自己的祖父、二祖父和父親都是山東臨沂赫赫有名的武術高手,都參加過抗日戰爭,殺過鬼子。自己的祖父更是戰死在解放戰爭中,可謂行伍世家。
69歲的馬保國念念不忘祖父、父親的赫赫功績,想必深受家族文化薰陶,家族既然世世代代紮根山東,那麼馬保國即使生在河南,依然算得上是堂堂正正的山東漢子。
因此,從「根」的源頭來看,馬保國算是山東人。
但從戶籍角度和文化薰陶角度來看,馬保國更算是河南人。
馬保國在南陽出生,想必上的是河南南陽戶籍,從這一點出發,他算是河南人。
不僅如此,馬保國更是學在南陽,安家於南陽。1977年,馬保國參加了恢復後的第一屆高考,考中的也是南陽師範專科學校 可謂學在南陽,之後人生的很長一段時間,馬保國先後在南陽、鄭州成家立業。兒子馬曉陽上的大學正是河南的頂尖高校——鄭州大學。一家人可謂是土生土長的河南人。
孔子作《春秋》,說:「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意思是接受了哪裡的文化,就是哪裡人。蠻夷接受華夏文化,就是華夏人。華夏人接受了蠻夷文化,就是蠻夷。強調文化對人的影響決定了人的歸屬。
因此,從馬保國大半生都在河南來看,山東對他來說,不過是父母口中從中朦朧的概念而已,真正為他打下一生文化烙印的,是河南文化。
連他的口音,都是河南南陽口音,這還看不出來河南文化對他影響之深刻嗎?
因此,在我看來,馬保國儘管口口聲聲吹噓他的山東馬家功夫,但那不過是為了顯示他的功夫家學深厚,為了更好地收徒賺學費罷了。
說到底,馬保國算是河南人。
您認為馬保國算是山東人,還是算是河南人呢?在評論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