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區的商業街,多分布在人流密集的中心城區,最顯著特點是地段好、基礎設施佳,也有一些創意型商圈,不走尋常路,將商業街打造得獨具匠心。比如在漢陽就有一處堪稱市區最隱蔽的商業街,它一反常態,將地址選在了地下兩層,包含美食、服裝、數碼、電玩等各個區域;商街全長數百米,還做到了與地鐵站的無縫接駁,非常熱鬧,它就是位於鍾家村的某防地下商業街。
建在熱門商圈地下的商業街
漢陽鍾家村是傳統的熱門商圈,在地鐵未修建以前,那裡便是區域熱門地。那時候,鍾家村還有經典的鐘家村天橋,往來鸚鵡大道銅鑼灣廣場消費娛樂的,有對面漢商銀座和漢陽商場寫字樓內的白領,也有附近幾大小區都市蘭亭、閩東國際城裡的居民,甚至還有乘一路公交車專門遠道而來逛街的學生。鍾家村給人的印象,是天橋上下摩肩接踵的人群,是漢陽大道西橋路附近做招生宣傳的培優機構,還有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公交車和的士。機動車從漢陽大道西過來,經鍾家村拐個彎,到鸚鵡大道,在鐵橋下分道揚鑣,過江的過江,去漢口的去漢口。
而就在機動車轉彎的十字路口處,基本匯集了鍾家村90%以上的商業體,世界前幾大商超來了兩個,閩東國際城裡的家樂福,漢商銀座下的沃爾瑪,至於隔壁的銅鑼灣廣場,更在武漢城區排了名。地上的商業設施熱鬧顯眼,地下的空間也被充分利用起來,從漢陽大道西側的西橋路附近,到東側的北城巷附近,東西距離近一站路,分設六七個出入口,那不是地下過街通道,那是另一處商業街。每次都有逛街的人群從地上的商圈逛累了,坐在路邊休息,無意看到有地下入口,好奇走進去,自此發現了全新世界。
全長數百米分地下兩層的多區域商街
某防地下商業街分布在漢陽大道(鍾家村段)地下,從西段的西橋路附近開始,到東段北城巷附近止步,是一條筆直的地下商業街。兩段的距離在500米左右,商業街打通的最長距離在300多米,穿通鸚鵡大道和漢陽大道交匯的路口,貼著漢商銀座等超高建築地基而過。建築學上的設計和建造外行人不懂,作為逛街遊玩的小白,只能明白,從漢陽大道一側的商街入口下去,一直往東走,似乎逛了很久很久,再選擇出口離開,上到地面來,一下子就到了北城巷。嘿,還別說,無論冬夏季節,用這樣的方式過馬路,風雪無阻,簡直是一種享受。
不僅有長度特色,某防地下商業街的內涵遠不止如此,實際上,它的立體型也遠超一般人的預期。商街分地下兩層,從地上下去,可以走兩次樓梯,每下一層都是不同風格和類型的商業體。比如,從閩東國際城一側下商街,一層是經典的美食區域,熱門連鎖品牌商鋪比比皆是;繼續向東走是服飾區域,獨立小商鋪連在一起,品類齊全;再下一層,又變成了數碼區域;接著向東走去,解鎖全新區域,到了電玩地帶。
與地鐵、寫字樓等無縫對接
某防地下商業街勝在交通,尤其是地鐵開通後,它與地鐵站點實現無縫對接。遊客出入地鐵,全程在地下,往來商街,來去自如,這種後天建立的商街成為名副其實的地鐵商鋪。根據歷史來看,某防地下商業街先於地鐵而建,它的存在和後來的地鐵銜接,考驗著城市相關部門的整合力。
除了地鐵接駁,某防地下商業街的優勢還在於和附近的寫字樓對接完美。漢陽商場和漢商銀座兩處區域寫字樓位於漢陽大道南側,從大樓內出入,進入商業街,實惠的美食俯拾皆是。在所有的出入口裡,距離北城巷最近的口子人氣更高,這裡是老城區域,居民密度高,原商業體早就飽和。從地下拓展,相關商鋪有了統一形象和識別,定位貌似更高,自然更加吸引眼球。
從整體來看,某防地下商業街和鍾家村地上商業體位於一處,提高了區域土地資源利用率。當然,高利用率帶來的直接結果便是商業設施更加豐富,商業資源更加充足,帶給居民更多的便利。從區域發展來看,地上地下雙層商業街,引爆的不僅是局部經濟活力,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必然會成為一種特例,成為各區域發展新模式。
不過,地下商業街的存在,對於本地人可能早就習以為常,對於外地人卻需要一定的指引。小編2011年到武漢工作,最初在鍾家村漢商銀座工作,在琴臺社區租住,一直到2012年末才知曉原來漢陽大道街角的那處地下通道不僅是通道,還有另一片商業街。最初,小編也和其他人一樣,在地下商街吃喝玩樂;2014年以後,幾個朋友合夥在裡面租了一間門面搞數碼。運營了幾年,不見起色,後來就散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