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地處蘇州城西30公裡處的太湖邊,光福的山有很多:潭山(253米)蘇州第六高峰、馬駕山(香雪海)、西磧山(245米)、鄧尉山(169米)、玄墓山(231米)、長山(157米)、竺山(101米)、米堆山、銅井山、衝山、銅坑山、臥龍山、青芝山等等,如果有規律的將這些山串聯起來,可以發現光福絕大部分的山可以用一條線連起來走,配合光福的名勝古蹟,這條線是一個比較完美圓圈,通常稱這條線路為「光福小七尖」環線穿越。
「光福小七尖」大環線:香雪海~鄧尉山~玄墓山~聖恩寺~米堆山~西灣村~長山~潭山~石嶁~汶山~南山石壁~潭西村~西磧山~銅井山~香雪海,全程約20公裡,屬於強驢線。光福小環線:香雪海~鄧尉山~玄墓山~聖恩寺~長山~礦洞~潭山~汶山~南山石壁~潭西村~西磧山~銅井山~香雪海,全程約15公裡。光福迷你環線:香雪海~倪巷村~山塢裡~礦洞~潭山~汶山~南山石壁~潭西村~西磧山~銅井山~香雪海,全程約8公裡。
從光福景區銅觀音寺前的鄧尉山北面的妙高峰上山開始徒步健身賞景,到達鄧尉山防火通道大門,眺望龜山(銅觀音寺),鄧尉山相傳漢時鄧尉隱居於此,故名「鄧尉山」,山之南有玄墓山,兩山本屬一山,玄墓山柴莊嶺下有天壽聖恩寺,南臨太湖,創建於唐天寶年間,名天壽寺,南宋寶裕年間又建聖恩寺,兩寺並存稱「天壽聖恩寺」,在玄墓山上俯瞰光福鎮,遠處是高新區的玉屏山和陽山 。
在玄墓山上眺望米堆山(180米)米堆山位於玄墓山南側、光福軍用機場西面,因為山頂石頭如大米般白皙,數量多且堆積起來而得名「米堆山」,從玄墓山南坡下山前往米堆山,按驢友指示布條下山途經天壽聖恩寺,經陳家塢走山間小道上米堆山,到達米堆山防火通道,左拐沿米堆山登山道徒步上山,到達米堆山頂,在米堆山頂眺望光福群山。
下米堆山後,沿兵營圍牆邊同心路,徒步到達長山綜合訓練場,前往潭山礦洞,經山塢裡驢道到達潭山東坡的廢棄礦石宕口,跋山涉水到達位於海拔80米的潭山廢棄礦洞口(洞長300米),此洞貫穿潭山,洞口東在山塢裡(長山),洞口西在福湖路(銅井山),當地政府沒有堵死礦洞,把礦洞原封不動的保留下來,給驢友們徒步爬山增添了尋古探秘的樂趣,從東洞口進入潭山礦洞,約300米長,是一條直行 通道 ,地面坑坑窪窪,進洞必須打手電筒,徒步穿越潭山礦洞到達西洞口,在潭山西洞口眺望銅井山天壽禪寺,洞口右邊是上潭山頂的驢道,保持了原樣野味,樹上掛滿戶外爬山指示布條,說明光福環線穿越很是經典。
下潭山後到達福湖路,沿途是福湖路旁的銅井山天壽禪寺,香雪海景區旁的般若禪林香雪海,途經香雪海景區廣場蘇州光福香雪海景區,到達銅觀音寺前,結束徒步光福群山之行,徒步路線:銅觀音寺~妙高峰~鄧尉山~玄墓山~陳家塢~米堆山~兵營同心路~長山~潭山礦洞~福湖路~香雪海~銅觀音寺,全程累計徒步17公裡,用時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