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逐漸老去,年輕人不願出苦力,以後「農民工」會不會消失?

2020-12-11 鄉土鄉人

有人說:種地是農民的本分,但是現在各種物價上漲,如果農民只是在家種地,幾乎連豬肉都吃不起了。於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很多農村人開始選擇外出打工,也就是所謂的「農民工」,可以說農民工是一個時代的標誌。

如今最常見的農民工,大多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肯吃苦能出力,但是這一代農民工都已經年紀大了,而年輕一代的農村人幾乎都不願意出苦力了,年輕人寧願找個體面的工作,一個月賺兩三千元,也不願出力賺更多的錢,下面就來看看年輕人為何不願做農民工了?以後農民工會不會消失呢?

第一:農民工賺錢不穩定沒有前途

很多農村年輕人都是看著村裡的長輩常年外出打工的,每年剛剛過完年,村裡人就會收拾行裝,背著大包小包,三五成群的開始外出打工,也沒有什麼固定的地方,哪裡工資高就去哪裡,有時候還會白跑一趟,白白地搭上路費不說,還耽擱了不少時間。雖然出苦力一天可以多賺一些,但不是每天都有活幹的,並且出苦力也沒什麼前途,年紀大了也只能回家種地了。於是村裡很多年輕人都不願自己的將來也成為那樣,所以很多農村年輕人都不願出苦力了。

第二:農民工的工作不體面

農民工外出幹活,基本上都是出苦力的,難免衣服上會髒點,再加上工地生活條件差,不可能每天都洗澡,導致很多人見了農民工都要躲著走,這也是很多農村年輕人不願意幹苦力的原因之一。

第三:農民工常年兩地分居

農民外出打工,基本上都是到年底或者沒有活幹了才會回家,夫妻倆基本上都是常年兩地分居,還好那一代人離婚率低。如果換做現在的年輕人,常年兩地分居的話,不利於家庭和睦,甚至會導致離婚。

就算農民工一天可以賺三四百元,很多年輕人還是不願意做農民工的,畢竟不是每天都可以賺那麼多,而且農民工沒有養老保險,幾乎什麼都沒有,所以就算一天能多賺一些錢,農民年輕人也不願意去幹的。

這就導致了農民工會越來越少,願意出苦力的農村年輕人也越來越少,那麼農民工會不會逐漸消失呢?

其實一個城市的建設是離不開農民工的,總有一些出苦力的活需要農民工來完成,有需求就會有市場,但是只靠現在的工資條件,或許很難吸引年輕一代的農村人去出苦力,畢竟農民工沒有養老金,靠的就是年輕時出力吃飯,有時候工資還不能得到保障,在同等的工資條件下,年輕人寧願找個看著體面的工作,還能交養老金,幹嘛要去除苦力呢?

不過農民工是不會消失的,因為總有一些地方是需要農民工來幹活的,或許將來的農民工也會有養老保險,工資待遇也會大幅提升,只要工資高了,很多年輕人還是願意出苦力賺錢的。畢竟都是勞動,農民工的勞動強度更大,憑什麼賺的錢不能更多呢?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農民工該何去何從,又一批農民工老了,是隨波逐流還是逆襲而上
    面對上老,下有小的局面,還是靠自己吧。養兒防老是上一代的福利,自己這一輩的孩子不啃老就很不錯了。對於這種情況,我們的農民工兄弟們要怎麼提早做好養老的準備呢? 2、活到老,學到老。農民工在技術方面是真材實料的,缺的就是一張文憑,有時間靜下來,花點時間考考證,從簡單的開始,初級電工,弱電,強電,一步的上來,相信有紮實的基本,學起來也快,為自己的後半生多一條出路。 3、早年多買保險,中年慢慢提高,為晚點多做一個保障。
  • 現在機票便宜,為何農民工寧願坐十幾個小時長途,也不願坐飛機?
    我國的經濟發展較快,許多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勞動力,而我國一些偏遠山區的人們放棄收入較低的務農,跑去城裡打工,在這幾十年的發展中,也就出現了「農民工」這個詞彙。如今許多村莊的人口不斷消失,那些農民逐漸搬遷到城區裡,有些村莊空無一人甚至只剩下一座破舊的房子。
  • 農民工去外國打工一年十幾萬,可為啥都不願去呢,聽聽老農怎麼說
    新年過完了,不少農民工已經離開了家外出打工,但還有一部分農民工還在家裡猶豫,有的是工作還沒著落,有的是聽說國外農民工掙錢多,糾結要不要也到國外去打工。很多人也聽說去國外當農民工非常掙錢,但是卻不想去,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農民工報價900,老闆拒絕去找搬家公司後,回來給農民工1200!
    農民工報價900,老闆拒絕去找搬家公司後,回來給農民工1200!現在夏天來了,天氣越來越熱,很多工人都會在外面找工作,找點零工,並且非常辛苦,也賺不到什麼錢,因此夏天來了,我們應該要更加善待他們,對他們尊重一點。
  • 深圳:農民工乘地鐵,有座都站著,害怕滿是灰塵的衣服弄髒座位
    近年來,農民工乘坐交通工具被人鄙視的事件可謂是頻頻發生,這幾位民工即使有空座也不遠去坐,肯定也是害怕產生不必要的麻煩。農民工是城市的建設者,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他們的付出,但是如今卻有很多人看不起他們,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看待他們,讓他們陷入了一種小心翼翼的狀態,生怕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 新生代農民工:別讓他們成為城鄉邊緣人
    日前,一份針對安徽省新生代農民工的調查顯示,80%的人基本上不會幹農活。像陳強這樣,「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以後,年齡在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戶籍人口」,被定義為「新生代農民工」。這個提法,在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被使用。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9年新生代農民工已超過1億人,佔農民工總數的61.7%,佔全國職工總數近一半,已成為產業工人的主力。
  • 農民工三餐都吃什麼?民工大哥:有3個地方可去,便宜飽腹最重要
    一位民工大哥:有3個地方可去,便宜飽腹最重要我們的一日三餐不是在家裡就是在飯店,再不濟也會點個外賣,風餐露宿的日子從未體驗過,而在大城市打工的農民工,由於身在異鄉,住著移動板房,一日三餐都是選便宜又能飽腹的食物,美味與否已經不重要了!
  • 連雲港一老師晚自習帶學生看農民工做苦力
    現在做老師真不容易,不僅僅要教好學生的學科知識,還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做事,還要教會他們如何去學習和追求目標,這些工作在校園外的人來看只是動動嘴皮子,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但實際上真的衡量一個老師是否優秀的「金標準」。
  • 農村年輕人都說普通話,農民工打工幾十年,為什麼口音卻沒變?
    如果說前些年,普通話只在城市範圍內普及的話,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也都說起了流利的普通話,反倒是那些常年在外打拼的農民工朋友,仍然大多說著家鄉話,農民工打工幾十年,為什麼口音卻沒變呢?很多農民工在城市之所以改不掉鄉音,其實有好幾個方面的原因,其中就與周圍的語言環境有關。
  • 越來越多農民工說來廣東打工還不如回家創業養豬種樹
    為什麼越來越多農民工寧願回農村創業也不願意來廣東打工?原因很現實,老一輩農民工年齡大了;農村政策越來越好,補貼多;很多年輕人吃不了苦;常年在外打工很難見到父母孩子;常年累月拼命幹活落了一身病痛;辛苦大半輩子缺買不起廣東的房子等等。
  • 為什麼農民工、建築工一直在勞動,卻沒有多少人身材很棒?
    為什麼農民工,建築工一直在勞動?卻沒有多少人身材很棒?我告訴你,這是因為他們長期的辛苦勞動,而且生活條件艱苦,吃的住的都很差,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身體消耗太大,導致它們身體,體能下降。所以人在高強度的勞動中,身體逐漸會下降的,最後導致身體不健康。長此下去就會引起很多疾病發生。
  • 農民工叫法即將被取消,將被新名字替代,大家知道叫什麼嗎?
    在城市裡,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人們在這高樓之中享受著科技的成果,卻忘記了建造大樓的人群,也就是人們常常看不起的「農民工」。「農民工」在工地裡出大力,幹髒活,掙的是辛苦錢,可是這別稱聽起來,卻不是讓人那麼舒服。而在今年,那些辛辛苦苦工作的勞動人民,終於迎來了一個新的稱呼,以後「農民工」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產業工人」。
  • 全國994位優秀農民工受到表彰 多個部委亮出農民工工作成績單
    1月6日,全國994位優秀農民工受到表彰。農民工工作成績突出——收入有保證 權益有保障全國優秀農民工和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表彰大會6日在京召開,多個部委也亮出農民工工作成績單:農民工就業形勢穩定,收入水平也穩步提升。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已得到有效緩解,各項權益也得到有效保障。
  • 春運火車票開售,為什麼多數農民工依然去車站排隊買票?
    雖然現在的科技進步了,對於在外打拼的遊子們來說,回家可選擇的途徑多了,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坐火車回家,尤其是眾多的農民工來說,坐火車經濟又實惠,依然是他們的首選。而近些年,隨著網絡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這也為大家出行方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比如購買車票、飛機票,在手機上簡單一操作就輕鬆搞定了。可是,即便如今網絡購票方便又省事了,為什麼多數農民工依然去車站排隊買票?
  • 農民工返鄉潮將至,今年還會「封村」嗎?你會不會留下來過年?
    當然,也正是部分地區的疫情發展,促使很多地方對外發出通知,倡議農民工有條件的就地過年,非必要不返鄉。那麼今年農民工還能不能回到老家過年呢?回家過年需要做好哪些準備方面的工作呢?其實相關專家已經給出了回應,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 菲律賓農民工住在垃圾山上
    不過,在菲當地並沒有「農民工」這一概念,惟一在法律上得到承認的是「遷移就業者」,其中還包括菲籍海外勞工。在菲律賓,相當於我國農民工的是「國內遷移就業者」,或者更精確地稱為「農村—城市遷移就業者」。名字雖然冗長,但很精確。
  • 建築工地難見年輕人,老建築工「憂心忡忡」,離不開這三大原因
    由此可見,從事建築行業的農民工,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群體,然而,近些年,建築工地上卻出現了一大「怪象」,那就是,工地上農民工很多,而年輕的農民工卻難見,這是為啥呢?不少老建築工「憂心忡忡」的抱怨道:工地難招年輕人,給再高工資,也沒用!
  • 農民工高工資,都是辛苦錢
    一者,市場經濟的基本邏輯就是供求決定價格,「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願從事裝修工作」,加之「每年都有一批年老的裝修師傅退休」,在裝修的「剛需」面前,泥水師傅必然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物以稀為貴。二者,「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已成為自上而下的共識,應該說,當下的農民工工資在人口紅利後理性歸位,並不能說其薪資水平「高」了,只不過在初次分配中還原了其勞動價值的本來面目罷了。
  • 濟南:幹部培訓酒店變身農民工之家
    在濟南,一座名為「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的六層大樓正在成為新地標:沒有驚人的高度,更無奢華裝修,因其提供15個窗口、一條電話熱線,「一站式」為農民工服務而逐漸為市民所熟知。大樓前身是一座面向全市黨員幹部培訓的酒店,從摘下官牌到改造為農民工之家,當地政府僅用了25天時間。
  • 農民工去飯館吃飯,食客嫌棄農民工髒,老闆一句話,農民工哭了
    圖:網絡 文:職場大志慧老高是一名工地上的農民工,雖然在工地上幹活很累很熱,但是老高都堅持了下來,因為老高的背後不但只有他自己,還有整個家庭,所以再苦再累老高也覺得無所謂,但是有些人卻看不起這些農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