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舉報信,令龍泉寺再一次成為焦點
昨日,一份流傳北京龍泉寺的舉報信在網際網路傳開,截止目前,龍泉寺已發出一份嚴正聲明,否認指控;國家宗教事務局也已開始調查核實工作。
1
-------------------------------------
嚴正聲明
近日,原龍泉寺釋賢啟(俗名杜啟新,身份證號:110225197012242417)、釋賢佳(俗名劉新佳,身份證號:11010819751207899X),收集、偽造素材,歪.曲事實並散布不實舉.報材料,構陷佛教大德,誤導大眾。
對此,北京龍泉寺作出以下嚴正聲明:
不實舉.報材料中,基於偽.造的證據以及惡意構陷學誠法師的不.法目的,已涉嫌構成犯.罪。由此,對學誠法師本人和北京龍泉寺造成的名譽損.害,龍泉寺將保留對相關責任人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此事背景複雜、組織運作、用心險惡,北京龍泉寺將提請上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組成調查組,對此事給予調查,以正視聽。
北京龍泉寺
2018年8月1日
2
國家宗教事務局網站8月2日消息,我局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網際網路上舉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有關問題的反映。我局已收到了舉報材料,並已開始調查核實工作。
3
北京龍泉寺,上一次它聚集如此多的關注還是兩年多前,因為「賢二」,那個「網紅」機器僧。
智慧機器人專家、奧斯卡獲獎影片《機械姬》的科學顧問默裡沙納漢,受邀參觀龍泉寺,在和賢二對話併合影后,向坐在對面的龍泉寺法師問道:
「10到20年後,人工智慧可能取代大部分人類的工作,屆時不受工作束縛的人類將如何去過一種更有意義的生活?」
「大家可以來龍泉寺修禪問道。」
龍泉寺,背靠鳳凰嶺山脈,山門斑駁而矮小。
十幾年前這裡還只是一片荒郊野嶺, 如今,這裡已成為中國大陸最負盛名和最具話題性的新興道場。古舊的建築外觀與攜帶「高知」「極客」「網紅」標籤的年輕僧團,堪稱嚴苛的僧侶日常修行與頻頻成為熱搜的寺院「品牌」建構。
天王殿前的小廣場上,有兩株千年銀杏,銀杏綠了又黃了,時間也在慢慢流逝。
4
圖:gss1
2003年,學誠法師第一次來到龍泉寺。他很喜歡院中那兩株千年銀杏,巧合的是,龍泉寺背靠的山和他曾住持的莆田廣化寺後山同以「鳳凰」命名,學誠法師找到蔡群,希望把龍泉寺變成一個宗教活動場所。
本就是佛教徒的蔡群,表示自己可以無償將寺院和所有基礎設施捐給對方,但只有一個條件,「你要做方丈」。
學誠同意了。從1949年之後的50多年,海澱區還沒有正式開放的佛教寺院。經過努力,2004年10月,龍泉寺通過審批,成為建國後海澱區第一座佛教活動場所。
學誠在回憶為何選址於此時,曾表示「海澱區高校林立,中關村也在這地方,知識分子比較密集」,若干年後,人們開始對龍泉寺出家僧眾中的高學歷僧人津津樂道。
目前,北京有頒證的佛教教職人員僅238人。龍泉寺裡,算上即將剃度出家的僧人,就有100多人。
2004年3月28日,學誠法師攜僧眾五人正式入住龍泉寺,成為寺內僧團第一批成員。在畫質已經模糊的舊日影像中,師徒數人篳路藍縷,吃水、燒柴、種菜、如廁、取暖、居住,均需要自己動手。
賢啟法師是最早出家的僧團成員之一,在一部寺院拍攝的紀錄片裡,他回憶當年師傅給他們「畫餅充飢」的場面:
「冬天屋子太凍了,師父只好裹著棉被坐在床沿,給我們講未來佛教多麼有前景,當時我們就聽著,也不知道怎麼個有前景法。」
從那時起,學誠帶著這批年輕的弟子,開始創建他腦海中那個「更契合這個時代的全新道場」。
2006年,學誠法師在新浪網開了博客,2008年,義工們自發建立了龍泉之聲網站。其後又開通新浪微博,緊跟著是每天不間斷的11門語種的內容更新。 「中國各行各業都在國際化,為什麼佛教不要國際化?如果我們中國佛教不國際化,那佛教就最落後。」 每天清晨五點,學誠會準時上網,在微博回答苦惱又迷茫的現代人@他的各種問題。
5
在龍泉寺,吃飯是修行,做飯是修行,打掃廁所也是修行.....
和其他傳統寺廟一樣,龍泉寺傳承了一套關於寺院日常生活的佛教用語。早餐和中餐分別叫做早齋和午齋。有過午不食的傳統,龍泉寺的一日三餐都很簡單。
在每個人吃完飯後,行堂人員會提出開水壺,每個人都需要用開水將碗內的食物殘渣融合在一起,最後吞服,一丁點都不能浪費。
寺院實行嚴格的作息和學修制度,勞作被視作重要的修行。
過去,人說大寮出祖師,不少大師在廚房燒火或者劈柴時頓悟。在龍泉寺,除了大寮,廁所也是非常重要的修煉場,所謂處處皆道場,不僅是義工和居士,出家的僧人裡,也有不少人曾被師父分配去掃廁所。
在寺院裡,僧團和義工,男眾和女眾之間,區隔嚴明,戒律森嚴。絕大部分僧人每天活動的範圍,位於寺廟內院,義工和遊客都無法進入。
但外界依照各種細節和痕跡,熱情地建構了一座他們想像中的龍泉寺,但在現實中,關於龍泉寺熱烈入世行為的基本都不屬實。什麼僧人都是名校畢業,什麼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什麼僧團全部用iPad誦經....
6
時間回到2005年冬天,鳳凰嶺漫山大雪。清晨3點55分,僧人們準時打著板,從竹林邊的小道踏雪走來,板子發出的噹噹聲,和著布鞋踩在積雪上的嚓嚓聲,在清冷寂靜的山谷間迴蕩。
那時木炭緊缺,晚課過後,眾人瑟縮著搓手走回寮房。走到山門前的荒地,身後的寺院已經隱沒在黢黑的山影裡,面前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山下,滿城的燈火輝煌。
他在心裡想,出家人修行就是這樣了。
此刻,這個背靠鳳凰嶺山脈的龍泉寺從一團古舊、沒落的肌體上,一點點生長。直到十餘年後,依山勢而展開的建築工程還遠未結束。
7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 補破郝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幹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