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恭王府怎麼走?」「您往前走200米,在丁字路口左拐。」昨天下午,在什剎海荷花市場南門外的志願崗亭前,一位身著紅色馬甲的志願者正在親切地為遊人指路。近前一看,他高鼻梁、藍眼睛,是個外國人,但操著一口流利的北京話。他就是因為加入「西城大媽」志願者隊伍而走紅的「美國大爺」高天瑞。
「高大爺」今年64歲,美國人,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中文專業。12歲那年,他買了一本英文版的《道德經》,從此開始接觸中國文化。1995年他來到北京找工作,自此在北京扎了根。「一開始我住順義,後來住東城,現在在什剎海住了3年半了。我逛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還沒迷過路。」
高天瑞說,2016年退休後,他曾患過一次中風,康復後需要鍛鍊腿腳。於是,他每天從家裡走到荷花市場的咖啡店,點一杯咖啡,和附近的志願者們聊聊天,由此結識了荷花市場平安志願者崗亭的劉小霞大姐。2017年3月,在劉大姐的介紹下,高天瑞加入了平安志願者隊伍,成了「西城大媽」的一員。「他很熱心,平時有外國遊客來問路都靠他解答,他還經常教我們英文呢。」劉大姐說。
高天瑞說,一穿上屬於平安志願者的這件紅馬甲,他就會有一種責任感。從事志願服務兩年來,他每天在志願崗亭給遊客指路、倒熱水,「大家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什剎海這邊兒每天有很多外國遊客,不少外國遊客問我去哪裡吃北京烤鴨,我就給他們指全聚德或者同和居。」
在北京24年,高天瑞從口音到胃口都已經變成了「北京人」。他眉飛色舞地告訴記者,他喜歡吃炸醬麵、炸灌腸,餃子也是高天瑞的最愛,逢年過節,志願者大姐們會邀請他一起包餃子,「但我學不好,會吃不會包。」高天瑞哈哈大笑著說。
在中國這些年,高天瑞目睹了北京的發展與變化,如今城市裡高樓林立,但他說自己最喜歡的還是北京的胡同文化。「胡同的生活既靠近自然,又有大城市的方便,十分難得。你看,在什剎海,你能感覺到我們在城市裡面嗎?」
高天瑞表示,以前他在國貿上班,接觸的都是西裝革履的白領,而做志願活動,讓他有機會認識了很多和自己一樣年紀、樂於助人的人。「我是正月初一出生的,名字的寓意是『瑞雪兆豐年』,這是我與中國的緣分。」 (實習記者 張雪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