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北京美食、喜胡同文化 「西城大媽」裡有位「美國大爺」

2020-12-26 央視網

  「請問恭王府怎麼走?」「您往前走200米,在丁字路口左拐。」昨天下午,在什剎海荷花市場南門外的志願崗亭前,一位身著紅色馬甲的志願者正在親切地為遊人指路。近前一看,他高鼻梁、藍眼睛,是個外國人,但操著一口流利的北京話。他就是因為加入「西城大媽」志願者隊伍而走紅的「美國大爺」高天瑞。

  「高大爺」今年64歲,美國人,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中文專業。12歲那年,他買了一本英文版的《道德經》,從此開始接觸中國文化。1995年他來到北京找工作,自此在北京扎了根。「一開始我住順義,後來住東城,現在在什剎海住了3年半了。我逛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還沒迷過路。」

  高天瑞說,2016年退休後,他曾患過一次中風,康復後需要鍛鍊腿腳。於是,他每天從家裡走到荷花市場的咖啡店,點一杯咖啡,和附近的志願者們聊聊天,由此結識了荷花市場平安志願者崗亭的劉小霞大姐。2017年3月,在劉大姐的介紹下,高天瑞加入了平安志願者隊伍,成了「西城大媽」的一員。「他很熱心,平時有外國遊客來問路都靠他解答,他還經常教我們英文呢。」劉大姐說。

  高天瑞說,一穿上屬於平安志願者的這件紅馬甲,他就會有一種責任感。從事志願服務兩年來,他每天在志願崗亭給遊客指路、倒熱水,「大家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什剎海這邊兒每天有很多外國遊客,不少外國遊客問我去哪裡吃北京烤鴨,我就給他們指全聚德或者同和居。」

  在北京24年,高天瑞從口音到胃口都已經變成了「北京人」。他眉飛色舞地告訴記者,他喜歡吃炸醬麵、炸灌腸,餃子也是高天瑞的最愛,逢年過節,志願者大姐們會邀請他一起包餃子,「但我學不好,會吃不會包。」高天瑞哈哈大笑著說。

  在中國這些年,高天瑞目睹了北京的發展與變化,如今城市裡高樓林立,但他說自己最喜歡的還是北京的胡同文化。「胡同的生活既靠近自然,又有大城市的方便,十分難得。你看,在什剎海,你能感覺到我們在城市裡面嗎?」

  高天瑞表示,以前他在國貿上班,接觸的都是西裝革履的白領,而做志願活動,讓他有機會認識了很多和自己一樣年紀、樂於助人的人。「我是正月初一出生的,名字的寓意是『瑞雪兆豐年』,這是我與中國的緣分。」 (實習記者 張雪 文並攝)

相關焦點

  • 紅上衣、小紅帽 北京「西城大媽」裡有位洋大爺
    紅上衣、小紅帽 北京「西城大媽」裡有位洋大爺 2018年04月18日 10:3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西城大媽」裡竟有位「洋大爺」,土生土長美國人還是熱心腸
    昨天下午,在什剎海荷花市場南門外的志願崗亭前,一位身著紅色馬甲的外籍志願者正在親切地為遊人指路,別看他長著高鼻梁、藍眼睛,卻操著一口流利正宗的北京話。他就是因為加入「西城大媽」志願者隊伍而走紅網絡的「美國大爺」高天瑞。「高大爺」今年64歲了,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中文專業,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
  • 逛胡同、聽故事,北京大柵欄街道有支大爺大媽導覽隊
    廊房頭條、櫻桃斜街、糧食店街......京城隨便一條胡同背後都有不少傳說和典故。在大柵欄街道三井社區,活躍著一支由大爺大媽組成的「胡同導覽隊」,他們平均年齡65歲左右,任務就是給遊人充當志願講解員,把三井社區周邊胡同裡的門道兒和故事告訴大夥。用隊長張履端的話說:「兩年多來,我們當中好多人從張不開嘴練成了合不攏嘴,胡同裡的故事講得也是越來越出彩兒。」
  • 家有一老|大爺大媽胡同導覽隊真地道
    廊房頭條、櫻桃斜街、糧食店街……京城隨便一條胡同背後都有不少傳說和典故。在大柵欄街道三井社區,活躍著一支由大爺大媽組成的「胡同導覽隊」,他們平均年齡65歲左右,任務就是給遊人充當志願講解員,把周邊胡同裡的門道和故事告訴大夥。現在,導覽隊保持著一個月集中講解一到兩次的頻率,這讓隊員們覺得有點兒「不解渴」。
  • 美國大爺加入中國「神秘組織」,走上街頭抓「壞人」
    他們就是活躍在北京胡同裡的網紅群體,屢屢建功的「西城大媽」!每一代「西城大媽」,都有那個時代的故事,新時代的「西城大媽」們更是為一位來自美國的大爺「授予」了「紅袖章」。我在中國做首都治安志願者63歲的高天瑞(Terry Crossman)是一名在中國生活了20多年的美國大爺,作為「西城大媽」裡的「洋大爺」,平日裡,紅上衣、紅袖標、小紅帽是他在什剎海周邊轉悠時的標配。
  • 誰說大媽大爺不夠潮?設計周加持下的北京胡同改造
    據統計,1990年,北京剩下了2200條胡同,自那時起至今又消失了上千條,專家表示:「北京的胡同正以每年50多條的速度消失,相當於每周就有一條胡同消失。」胡同消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便是它們擁擠、低效率的居住模式已經不被北京這座迅速發展的城市所容納,大家都愛住高層樓房,不僅方便乾淨,還很「洋氣」,這些破舊的部分街巷成為了城市更新中的一部分犧牲品。
  • 胡同裡來了「整理大師」,大爺大媽爭相來學習
    80後「整理大師」王妤萌正手把手向做了一輩子家務的胡同大爺大媽們,傳授如何通過家務整理高效利用家居空間的妙招。如今,盛行於歐美、日韓等國家的「整理大師公開課」首次進入密布胡同院落的老城區。通過「整理」,不僅改善了居民的居家生活環境,解決了胡同院落堆物堆料的難題,甚至緩和了夫妻矛盾,改善了婆媳、鄰裡關係,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 北京好吃的胡同小館有哪些,北京胡同裡的美食盤點
    北京胡同是最能代表北京文化特色的地方了,也是北京城的靈魂,北京胡同小館也是相當有名的,哪些藏在胡同裡的美味,是不能錯過的。北京好吃的胡同小館有哪些呢?為你盤點北京胡同裡的美食,一起了解一下吧!,也是來店裡必點的美食之一。
  • 組建車友會 五位「西城大媽」巧解胡同停車難
    原標題:五位「西城大媽」巧解胡同停車難   劃居民車位,建章立制,自治胡同停車。「幾位退休大媽能幹這麼大的事兒?」居民眼中的「大事兒」還真被徐琳琳、朱秀坤等五位「西城大媽」幹成了!金融街街道二龍路社區創立「4143車友會」居民自治組織,招募街坊管理員,建立財務紀檢制度,讓社會共治解決停車亂象在家門口得到實踐。
  • 特別喜歡北京的胡同,夏天很漂亮,很有生活氣息
    來北京一年多,除了大熱景點,也去了一些人較少的地方,這裡面絕對不存在人擠人,哈哈,先推薦幾個近期去的:地壇,可能因為我是工作日去的,裡面人超超超超級少,有跑步的大叔,有散步的爺爺奶奶,有特別多古樹,有一條超級漂亮的銀杏大道,還有一群群不怕人的鳥,史家胡同也是別人推薦後才去的,因為我一直特別喜歡北京的胡同
  • 在北京,才能解鎖的新姿勢!西城大媽有多牛
    您可別以為北京只有一種口味,甭管您來自全球各地的哪兒。都能夠在這裡嘗到家鄉美味。五湖四海的人來到北京,讓北京成為了全球各地的美食的匯集地。就拿川菜舉例子在北京,有超過7000家川菜館,甚至超過了北京餐館。
  • 記錄京城胡同裡10個真實故事,一同感受!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拍攝北京胡同近十年了,今年從6月份開始拍攝京城胡同,遇到了一些胡同裡的北京人和外地人,都是一些普通而平凡的人,就是這些我們身邊的人讓我們了解了北京人的熱情、厚道與孝順;外地人的淳樸、知足與吃苦,其實這幾十年來已經沒有北京和外地之分了。
  • 黃有維:我在北京胡同裡的寫意人生
    30歲時,他放棄了安逸的美術老師的身份,再次隻身上路,來到北京。他是湖南人,卻打心裡喜歡北京,每日騎一輛自行車穿行於首都的街道胡同,感受這座北方的城市魅力,深深地被北京文化氣息所吸引。他覺得北京胡同裡洋溢的幸福安康的生活氣息是北京人熱情坦誠的胸懷,他說他喜歡北京,喜歡北京的老胡同,更喜歡北京人的生活。每到一處,他都停下腳步,用手中的畫筆畫下看到的一切。
  • 美國大爺北漂23年學中文50年 現戴起紅袖章加入京城「4大神秘組織」
    京城4大神秘組織之一的「西城大媽」,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牆壁,出現在轄區內各個街道上。現在這個隊伍中出了一位「洋大媽」——來自美國的高天瑞,住過順義的別墅區,昌平的「小倉庫」,現居什剎海旁的胡同。一個洋大爺,卻愛幹著「紅袖箍們」做的事,「網紅」是他新的標籤,最近他火了。
  • 北京居民唱歌跳舞奔文化公園:大爺大媽活動有去處
    東城區永外街道桃園社區的居民孫濟芳今年60多歲了,說起過去想搞個文化活動,她就一肚子苦水。   桃園是個老舊社區,除了一棟老式樓房,其餘都是低矮破舊的平房。胡同窄,連車都過不去,卻住著1400多戶、2800多居民,而且大多都是老年人。   「我們老年人退休了,清閒了,可不就是圖個樂,唱歌跳舞下棋打牌,去哪兒?南邊火車道、北邊二環路,只能在胡同裡。」孫濟芳說。
  • 記錄京城胡同裡10個真實故事,一同感受!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拍攝北京胡同近十年了,今年從6月份開始拍攝京城胡同,遇到了一些胡同裡的北京人和外地人,都是一些普通而平凡的人,就是這些我們身邊的人讓我們了解了北京人的熱情、厚道與孝順;外地人的淳樸、知足與吃苦,其實這幾十年來已經沒有北京和外地之分了。
  • 飽含文化精髓的北京胡同,有著怎樣的特色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說:「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裡有大街,有胡同。」胡同是城市的脈絡,是生活的場所,是家的方向,更是京味文化的精髓。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熟悉家門口的胡同,對它的過往和趣事如數家珍,飽含著深厚的胡同情結。北京胡同也因此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色。
  • 北京共生院悄然更新胡同生態 來看看是怎樣一種全新的體驗
    遊客大清早出門,冷不丁就能撞見剛買菜、遛彎兒回來,操著一口純正京腔的大爺大媽。夜晚歸來,滿鼻子都是各家蔥姜熗鍋、炒菜的香氣,隔著窗隱約還能聽到一句半句嘮家常的聲音。「胡同裡的民宿,要的就是這樣的煙火氣。」這樣的院子,喜歡的自然喜歡。「攪和到一塊兒,能好嗎?天天有陌生人出來進去,住家能答應嗎?」擔憂的也有擔憂的道理。
  • 《胡同的故事》:46位名家的胡同故事,帶你了解真正的北京
    北京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金碧輝煌的宮殿、綿延萬裡的長城,而是因為熱心的北京大爺大媽,因為那口地道的京城韻味,因為北京人自帶的幽默感。北京的文化,都是化在骨子裡的。比如,胡同。02老北京人常說:「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
  • 北京西城大爺病情好轉,與醫生調侃52歲被稱大爺:識大體、顧大局
    北京本次疫情確診的第一人被稱「西城大爺」。目前,「西城大爺」病情好轉。52歲的他,在病床上與醫生們一起調侃「西城大爺」的稱謂,自拍回復網友:「感謝所有網友的關心,我目前情況已經平穩,我一定能戰勝這次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