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 | 「京族三島」見聞

2021-02-13 國家民委

站在十裏海灘上,感受到「城中的海」的盛名。有「美麗金灘」之譽的「京族三島」,其特色是沙灘、樹林、鶴群。長長的海島公路上,我們見識了叢叢葳蕤的樹木,也許季節之故,翩翩飛舞的鶴群只留在想像中。

遠遠的,有海灘美景偌大的廣告和指路牌,昭示著這裡的繁華。不巧,天氣陰沉,海水略顯暗淡,然而,那塊被叫做金灘的地方,依舊有著柔軟的沙子,溫順的水波,腳下有小蟹、小螺各類小生命竄來竄去。

近處,不少顯然有所準備的女遊客,臂膀上的彩色紗巾,在遼闊的天地間飄舞。幾名女遊商來回叫賣水果,一簍細茸茸的紅毛丹和青圓的椰子,鮮紅兼綠青,在這有些昏暗的天色中,顯得尤為生動、鮮亮。而那一身民族服飾,那頂葵葉鬥笠——京族婦女出行的標配,在海灘雜色中更顯亮麗。

不無遺憾,如果天氣晴好,可遙望對面水天一色的越南海景,還可以看到京族婦女們在沙灘上敏捷地與那些小生靈們周旋。她們在潮汐時分,在這裡捉拿沙底下隱藏著的沙蟲——一種鮮美海味。

據說,當地人更鍾情一種名為風蟹、俗稱「沙馬」的小海鮮,其營養價值極高,民間有「一隻沙馬一隻雞」之說。金灘上往往可見此景,挖「沙馬」時,一些快手們敏捷地與「沙馬」鬥智鬥勇,往往從沙洞中的高低新舊發現其蹤跡,不過稍不留神,也可能被它的狡猾打敗,無功而返。

京族博物館,其實是包含了京族生態博物館與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三館合一」,3000多平方米的場地,展示了京族的發展歷史和文化傳承。

京族的歷史源遠流長,一直生活在海邊,以漁業為生,被稱作「海洋民族」。一般認為,京族的主體源於古代百越的一支駱越,隋唐時稱為「僚」,約在明代正德年間開始,「因追逐魚群」,一部分人自原居地來到廣西東興。從住宅看,京族經歷了早期的「棚簝屋」「高腳棚屋」,到後來的「欄棚屋」「石條瓦房」,再到如今的現代化樓房。滄海桑田,換了人間。資料表明,京族人口為2萬多,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

以漁業為生,長年飄蕩在海洋風浪中,「大海是故鄉」,京族人性情奔放、愛好歌唱。於是,京族就有了傳統節日「哈節」。

「哈」,有多義,表示動作,可釋義為唱;表示名詞,可解釋為歌。哈節演唱的,有祭祀,也慶豐收,或迎年節,再就是情歌風俗歌,活動多在特有的哈亭裡盛大開展。神話故事、先祖歷史、情愛友誼、美好願景等等,是「哈」的主要內容。

根據不同地方和不同習俗,京族哈節一般為期三天,也有進行一周的。哈節伊始,「京族三島」上的人們盛裝參與,讓這一節日成為民間藝術嘉年華。2006年,京族哈節與京族獨弦琴藝術一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遠古遺存到鮮活的現實,文化是一棵大樹,虯枝紛披,瓜瓞綿綿,恰如眼前的這株老紅豆。這裡是氵萬尾村的一個京族村落,不寬的場地,濃枝綠蔭中,一株130年樹齡的紅豆樹,如高壽長者,守望日月,守護京族兒女。紅豆是「詩國之樹」,百年老樹更像文化泰鬥,吟唱生命之歌。以此樹為軸,民居雜陳,又置有歌圩、戲臺、哈亭,顯示了海島文化村落對悠悠中華文脈的傳承。

聞聲尋看,身著京族傳統服飾的村民,在紅豆樹下開始演唱,展現的是非遺藝術。先是京族男女表演了哈歌。大鼓急促,圓鑼高亢,一位男性哈歌開場,一隊女性身著大紅繡袍伴舞,婉轉柔美,地方腔唱的內容雖不甚明了,卻可領略京族哈歌的原汁韻味。我們帶隊的白庚勝團長陶醉於音樂中,徑直在紅豆樹下席地而坐。

而高潮是傳統非遺的瑰寶之一京族獨弦琴演奏。演奏者在一個木製底座上架起琴,用特製的竹片或貝殼,彈撥琴弦,發出強弱不同的音調節奏。

獨弦琴屬彈撥弦鳴樂器,結構簡單,音調豐富。琴身多用大半個竹筒或長方形木匣製作,長約一米,一端插上一根圓木柱子與琴身垂直,另一端以把手系上一條弦線,與小圓柱子相連。獨弦琴因獨有一根弦而得名,京族民間也叫匏琴。《新唐書》中有記載:「獨弦匏琴,以斑竹為之,不加飾,刻木為虺首,張弦無軫,以弦系頂。」

這種獨弦藝術如今有了創新,材質更為多樣,以紅木、紫木代替竹子做琴身,以牛角製作搖杆,科技含量也有了提高。重要的是,有獨弦琴的專業藝人收集整理了專門樂譜。京族非遺的藝術瑰寶融入中華文明的「大合唱」之中,放出異彩。

相關焦點

  • 「京族三島」見聞
    有「美麗金灘」之譽的「京族三島」,其特色是沙灘、樹林、鶴群。長長的海島公路上,我們見識了叢叢葳蕤的樹木,也許季節之故,翩翩飛舞的鶴群只留在想像中。遠遠的,有海灘美景偌大的廣告和指路牌,昭示著這裡的繁華。不巧,天氣陰沉,海水略顯暗淡,然而,那塊被叫做金灘的地方,依舊有著柔軟的沙子,溫順的水波,腳下有小蟹、小螺各類小生命竄來竄去。
  • 京族三島海闊魚歡
    【原標題】京族三島海闊魚歡8月30日,周日。公式尾村原來是個孤島,與相鄰的巫頭島、山心島合稱「京族三島」,是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的主要聚居地。走進這個濱海風情濃鬱的村子,一棟棟氣派的小樓房隨處可見。因旅遊火爆,很多民房都改造成了各式各樣的民宿客棧,為村民們帶來可觀的收入。2019年,公式尾村所在的京島風景名勝區共接待遊客160萬人次,旅遊產業收入6788萬元。京族三島的群眾曾歷經艱苦的歲月。
  • 防城港的小「斯裡蘭卡」:京族三島
    京族三島是中國大陸與越南交界處的巫頭、萬尾、山心三個小島。現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下轄的東興市江平鎮。因三島是我國56個民族之一的京族唯一聚居地,故習慣稱「京族三島「。這裡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濃厚的「斯裡蘭卡」漁家風味,還有著中國唯一一個海洋上的民族——京族。萬尾金灘是京族三島中較為有名的景點。是很多遊客來三島必去的地方。
  • 劉斌:京族群眾的「京族三島電力掌燈人」
    這名中年男子,就是被鄉親們稱為「京族三島電力掌燈人」的劉斌。劉斌供職於南方電網廣西防城港東興供電局江平供電所設備維護班,是一名高級作業員。鄉親送「京族三島電力掌燈人」名號劉斌今年46歲,2003年開始進入供電企業工作,負責轄區除高壓搶修外的所有用電業務,包括抄表、收費、搶修等。
  • 東興京族三島-芒街-下龍灣
    東興京族三島是指萬尾、巫頭、山心三島,是我國京族唯一的聚居地。這裡南臨北部灣,東面是白龍半島,西南面與越南廣寧縣隔海相望,「海上桂林」下龍灣和海防塗區風景區就在附近,西北有越南最大的邊貿市場芒街,相距不過3公裡,所以這裡可能是中國陸路前往越南最佳的出口。
  • 2003年系列報導之十:「京族三島」訪京族
    京族有人口18915人(199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數字),主要分布在現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下屬的縣級東興市境內,主要聚居在江平鎮的巫頭、萬(左三點水,右萬,音wan)尾、山心三個海島上,俗稱「京族三島」。三島現有京族居民近6000人。  京族有本民族的語言,系屬尚未確定。「京語」實際就是500年前的越南語,現在使用京語與越南人交流沒有絲毫障礙。
  • 京族三島春色,是一派壯麗的、富有詩意的景象
    廣西京族五千多人,有三千多住在這三個島上。所以稱京族三島。暮春時節,風和日麗。我們從江平鎮步行三千裡到京族三島去,到了潭吉,嚮導老韓說:「從前去瀝尾就從這裡乘船渡海,現在修了攔海大堤,汽車可以直駛島上。」正說間,轉過一片樹林,一條二十多米寬,五米多高的瀝尾——潭吉跨海大堤出現在面前。走上堤面,眼前是一派壯麗的富有詩意的景象。
  • 失而復得的領土——京族三島,這裡有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
    在我國海岸線西南端的廣西防城港東興市境內,與越南交界處的巫頭、萬尾、山心三個小島上,生活著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他們靠海吃海,主要從事海洋漁業。如今,藉助島、灘、海的風光優勢發展旅遊業,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巫頭、萬尾、山心三個小島東臨珍珠港,西與越南隔海相望。因該三島是我國京族唯一聚居地,故稱「京族三島「。京族三島與越南僅一水之隔。
  • 中越交界處的京族三島,曾被越南拖著不還,如今變成了什麼樣?
    在中越兩國的交界處,有一個京族三島,這個地方曾被我國借給越南,結果卻被越南惡意佔領拖著不還,這是怎麼回事兒呢?20世紀50年代,越南跟法國爆發矛盾衝突,因為國力弱小根本無法抗衡。身為同一陣營的中國,好心將京族三島借給越南,幫助他們構建防禦陣地抵抗法國。
  • 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聚居地,中越邊境的小斯裡蘭卡——京族三島
    相傳廣西京族三島一帶原來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海中的白龍島上住著一隻蜈蚣精,凡是經過的船隻,必須奉獻一個人給它吃,否則蜈蚣精便興風作浪,打翻船隻,吞食漁民。鎮海大王幫助這一帶的人民剷除了蜈蚣精。蜈蚣精被斬成三段,頭變巫頭島,身變山心島,尾變萬浘島,就是現在的「京族三島」。
  • 廣西的京族三島,生活著我國唯一海洋少數民族,特色活動少有人知
    京島是指京族唯一聚居地的三個小島巫頭、山心、萬尾,常統稱為「京族三島」。三個島原來是分開的,現在,三個島之間的海灘、海峽早被填起,島上海岸樹木茂盛,鬱鬱蔥蔥,與內陸連成一片。此處是大陸海岸線最西端,東鄰珍珠港,南瀕北部灣,西與越南隔海相望,面積約有25平方公裡。
  • 逐夢之旅:京族三島,國內的「斯裡蘭卡」,你去過嗎?
    這裡就是京族三島,地處我國西南邊境,和越南隔海相望。京族三島,指的是萬尾、巫頭、山心三島。這裡也不是霞浦,但是卻有著和霞浦媲美的金色沙灘,令無數人著迷,也令我們一行人沉醉在此。京族三島上,生活著我國的一個古老民族:京族。京族,是我國唯一一個臨海,又靠海為生的民族。他們世代依海為生,個個都是捕魚能手,京族三島也是他們唯一的一個聚集地。
  • 富饒的京族三島:適合一週遊的一個邊境海濱小城市
    其實,我不止一次聽見獨弦琴柔曼優美的樂音,唯獨在京族三村一間低矮的漁舍聽見的那次,最叫我激動和難以忘懷了。這是一首錚錚感人的由旋律組成的詩,像春日下沙灘的溫暖般熨帖我的心,像木麻黃樹在旋風中呼嘯一樣搖撼著我的感情,像海濤衝擊峭崖似的激起我的靈感。
  • 東興京族三島:我用大棚養蝦忙
    萬尾島,地處我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的部位,與越南隔海相望,與附近的山心島與巫頭島首尾相連,成為美麗的「京族三島」 。這裡是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的聚居地。而京族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民族風情別致。彈獨弦琴絕好的蘇春發高興地告訴記者,在過去很長時期,我們京族都以捕魚為生,在海上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
  • 中越交界的京族三島,被越南佔領數百年,回歸後居民成一特殊民族
    而到現在,京族已經在這裡生活繁衍了500多年。京族三島指的是位於廣西的巫頭、萬尾、山心三島,這三島是京族人的主要聚集地。在北宋之前,三島一直是中國的領土,但是越南趁著廣西土司的叛亂佔據了那裡。明清兩代對於那裡並不重視,也就沒有奪回來,直到1885年,那片區域才重新回到中國的版圖,而京族也成了中國又一特殊少數民族。那麼京族三島是怎樣失而復得,而回歸之後,京族人的生活又過的怎麼樣呢?
  • 【春節 | 京族三島】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邊境小「斯裡蘭卡」
    作為海洋民族最少不了的自然是各大海鮮美味來京族必須品嘗的一道美味 - 魚露京族招待最尊重的客人不是海鮮大餐或炒菜而是最簡單的一個魚露拌飯100斤魚才能釀出30斤的調味料色澤清澈,略顯橙紅色拌飯非常美味D3: (2.14 初三)  簕山古漁村-京族三島(怪石灘)-萬尾金灘今天要看【海上日出】,只能辛苦一點了,畢竟美景是留給早起的鳥兒,為了它還是值得早起的!
  • 情報站|廣西京族三島漁民踩著高蹺去捕魚,見過嗎?
    5月30日上午,壹粉「山東老閆」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組在廣西京族三島海邊,漁民踩著高蹺捕魚的照片。照片是壹粉的弟弟最近在廣西旅遊時拍攝的,據了解,踩著高蹺去捕魚,這是在廣西京族三島海邊的一大景觀。
  • 「京族三島」不出國感受斯裡蘭卡風光,這座邊境海島,人少景美
    島上生活著我國一個只有2萬多人的人口較少民族——京族,因此這裡又被稱為「京族三島」。京族三島旅遊資源豐富,但因為不太出名,前往的遊客非常少,特別適合放鬆休閒白天的京族三島風平浪靜,只有打魚的航船在海面飄揚,到了傍晚至夜晚時分
  • 京族三島,是有獨特風姿的美麗公園,是祖國綠色的寶島
    於是心裡閃過一個念頭:京族三島是祖國綠色的寶島。由於這裡地處亞熱帶,夏長冬短,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島上喬木聾鬱鹹葬,使人感到一股勃勃的生命活力。我們走進林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奇異的紅樹。這種紅樹枝幹粗大,蓬蓬勃勃地伸展著碧綠的闊葉,它的樹幹是紅褐色的,這是島上珍貴的林木。因為木質堅韌、耐鹼、耐腐,京族人民多用它來造船。
  • 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
    高蹺捕魚京族是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總人口不足3萬人,大部分居住在巫頭、萬尾、山心三島。說是三島,其實現在早已與大陸連成一片。上世紀60年代,京族人民通過圍海造田,將三島建設連成一片,並修建防浪堤與陸地相連,增加了數千畝土地。京族群眾從此告別了不能大量生產糧食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京族三島加快對外開放。憑藉毗鄰越南和語言相通的優勢,京族群眾建起現代海洋牧場,發展邊境貿易和特色濱海旅遊業,生活越來越富足。「生活日漸殷實後,京族人想得最多的是,如何保護傳承好京族獨特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