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國和忽必烈的元朝為什麼不是一回事兒

2020-12-24 騰訊網

歷史上的蒙古族起源於額爾古納河,隸屬於東胡,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蒙古各部不斷分化發展,範圍逐漸分布在南西伯利亞、外興安嶺南北、蒙古高原地區。

唐朝前期,蒙古高原納入版圖;唐朝後期,東北平原和外興安嶺南北納入版圖。

907年唐朝滅亡後,契丹興起,蒙古被遼國統治;1125年金滅遼後,蒙古各部被金國統治。遼國滅亡後,蒙古各部逐漸成為草原的主人,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蒙古各部開始走向統一。

由於遼國和金國被認為是我國的正統王朝,所以他們治下的蒙古各部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到清朝時期,更是先後搞定蒙古各部,將蒙古各部分布的外興安嶺、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地區納入版圖,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數千年的遊牧民族問題。

今天的蒙古族,分布在我國和北方鄰國,人數約1000萬,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分布在內蒙古,其中包括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直系後裔察哈爾部。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後,旋即開始了向周邊的猛烈擴張,昔日的宗主金國和夾縫中的西夏最先受到打擊。

1219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西徵花剌子模,將這個剛崛起不久的國家徹底抹去,將蒙古勢力拓展到新疆以及中亞、南亞、西亞地區。後蒙古在西域先後建立了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

1235年,成吉思汗孫子拔都率軍西徵,史稱「長子西徵」,此次西徵擊敗欽察羅斯,勢力遠達多瑙河流域,佔領東歐地區,震驚歐洲。西徵結束後,蒙古建立欽察汗國,也稱金帳汗國。

1252年,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發動第三次西徵,此次西徵攻陷了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地,後建立伊兒汗國。

到1259年第三次西徵結束,蒙古汗國疆域達到頂峰,面積達到空前的3500多萬平方公裡,包括本部汗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以及伊兒汗國。

但是,盛極而衰,因為蒙古汗國幼子守灶制度的弊端,導致蒙古汗國每當汗位交接,必然是腥風血雨。

1259年,蒙哥汗身死釣魚城,汗位再次出現空缺。蒙哥弟弟忽必烈和正統繼承者阿里不哥展開了長達5年的戰爭,最後取得勝利。

在忽必烈爭奪汗位的過程中,四大汗國因為站到了不同的隊伍導致蒙古汗國內部的分裂,除伊兒汗國支持忽必烈,剩下的三個汗國都支持阿里不哥。而忽必烈取勝後,也意味著三個汗國的正式分道揚鑣,伊兒汗國也和欽察汗國成為水火不容的死對頭。

忽必烈在爭奪汗位的過程中,大量起用漢人,採用漢法,等到忽必烈取勝後,將漢法推向蒙古本部汗國全境,激起境內蒙古舊部的反抗。但忽必烈鐵腕推行漢法,為元朝的建立打下基礎。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國號取自《易經》中的「大哉乾元」,次年遷都燕京,改名大都,至此蒙古本部汗國脫離蒙古,走向中原,開始了一個封建王朝的進程。隨即元朝在1279年消滅南宋,完成了中原的統一。

因為此時本部汗國和三大汗國已經分道揚鑣,雖然名義上是四大汗國的宗主,但是早已貌合神離,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所以不能混為一談。

因為定都中原,推行漢法,尊崇大一統的皇權專制制度,所以元朝是我國的封建王朝而蒙古汗國不是。

忽必烈稱帝後,向東進攻高麗、日本,向南出擊交趾,向西擊退海都叛亂,將疆域推向極盛。

極盛時期的元朝面積達1500多萬平方公裡,是我國歷史上面積最大的王朝!

在大多數的元朝疆域版本中,元朝北界都沒有顯示完全,在教科書上更將元朝北界劃到北冰洋沿岸,即整個西伯利亞都是元朝的疆域,這是不準確的。

因為古代的生產力條件,對於酷寒的西伯利亞根本難以開發,且當時的西伯利亞對於中原王朝而言毫無意義,所以這裡不可能是元朝的疆域範圍。

事實上,從北緯58度開始,就是大面積的凍土區範圍,這裡冬季凍土,夏季沼澤,不但不能種地,甚至不能放牧,這樣的區域根本無法進行有效控制,更無法進行派官和駐軍,所以不是元朝的勢力範圍。

郭守敬在天文測量時,將最北測繪點設置在北緯63度左右,這已經是中原王朝所能達到的極限。

因此,元朝的疆域包含了中原地區、高麗半島北部、外興安嶺以南的東北地區、蒙古高原、貝加爾湖周邊的西伯利亞南部、新疆東部南部、青藏高原全部等,面積為1500多萬平方公裡。

相關焦點

  • 蒙古四大汗國是什麼?它們與元朝的關係又是怎樣的?
    在世界史上,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是不得不說的奇蹟。當年成吉思汗的子孫幾乎打下了整個歐亞大陸,隨後又建立了四大汗國。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提到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這是什麼原因呢? 據有限的資料記載,在蒙古帝國的開創者成吉思汗去世後,龐大的蒙古帝國就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狀態。
  • 為什麼忽必烈一即位,蒙古汗國就四分五裂,他究竟幹了什麼?
    關鍵,忽必烈就是四個字:地位不正!為什麼這麼講?因為蒙古大汗的汗位傳承,自打成吉思汗那時候開始,就是推舉制的。1219年,成吉思汗準備揮師西徵。他與皇后們話別,也遂皇后說:「諸皇子中,嫡出的共有四人,主上千秋萬歲後,應由何人承統?
  • 西方史學界將成吉思汗和元朝忽必烈,劃為中國人還是蒙古國人?
    西方學者基於他們的文化觀念標準,將匈奴、柔然、鮮卑、突厥、蒙古等中國的部落政權完全跟中國割裂了開來。在他們意識中,這些部落都是獨立的國家。因此,在西方學者眼中,很少稱呼成吉思汗為中國人,更多的是稱其為蒙古人,包括其繼任者,諸如窩闊臺、蒙哥等。而忽必烈是個特例,說忽必烈是中國人,西方學者也不會反對。
  • 元朝被滅了,那成吉思汗的後人建立的另外的國家,現在還存在嗎?
    因此,起初的蒙古汗位,是在窩闊臺一系的子孫中傳承,到了蒙哥汗時代,汗位經過推舉,轉而落到了託雷一系的子孫中。蒙哥汗死後,忽必烈依靠武力奪取了蒙古汗位,並從蒙古的大汗轉化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篡位」行為也引起別的汗國的反感,因此忽必烈上臺以後,除了伊利汗國以外,其餘汗國均不承認忽必烈的汗位。
  • 忽必烈的「元朝」和拔都的「欽察汗國」有怎樣的歷史?誰版圖更大
    導讀:其實除去成吉思汗分封的朮赤、拔都的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以外,就剩下拖雷的封地和蒙古大汗的直屬領地了。自從拖雷一系的蒙哥汗繼承了汗位後,拖雷一系也不需要什麼封地了。從遙遠的中東地中海沿岸到遠東的太平洋都是拖雷系大汗直屬領地。
  • 從蒙古崛起到元朝滅亡,雖歷經一世紀,但著名君主非只有成吉思汗
    說到蒙古帝國誕生出的偉大君主,我們往往想到成吉思汗,其實僅僅是位於中國境內的元朝著名的皇帝也不止一人。蒙古帝國建立,尤其是成吉思汗去世後,整個蒙古帝國分成了若干的汗國統治不同的地區,元朝就是繼承了蒙古帝國中的中原地區,或者說是東亞地區建立的王朝,他實際上屬於蒙古帝國的一部分。
  • 蒙古國子嗣為何尊崇成吉思汗,卻極度反感忽必烈
    按說忽必烈也算是「開國之君」了,可是蒙古的後世子嗣尊崇的卻一直是成吉思汗,卻十分討厭這個元世祖忽必烈,這是什麼原因呢? 等等這些,都足以說明忽必烈在位期間,還是頗有功績的,雖然相對成吉思汗還有些差距,但相比其他蒙古大汗,他的功績高出了一大截,那為什麼蒙古人民不喜歡忽必烈呢?歷史君認為有幾點原因不容忽視。 首先是汗位之爭,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雖然最後忽必烈勝出,但導致了蒙古的四分五裂。
  • 蒙古國人民為啥崇拜成吉思汗,卻討厭忽必烈?
    如果你去蒙古國旅遊,你會發現這裡的國民非常崇拜成吉思汗,然而卻非常討厭忽必烈,這是為什麼呢? 忽必烈的父親是拖雷,爺爺是成吉思汗鐵木真。忽必烈排行老二,大哥是蒙哥、三第是旭烈兀,老四是阿里不哥。應該說,拖雷的四個兒子都很牛。 成吉思汗死後,汗位由窩闊臺繼承。但是,窩闊臺資質一般,沒有安排好後事,本來是想將汗位給孫子失烈門,但是沒有紙面的東西留下。窩闊臺老婆又賊不是物,想把汗位給大兒子貴由。
  • 大蒙古國有2400萬平方公裡大?元朝只佔了一半多,成吉思汗太厲害
    論版圖面積,當然是元朝最大。當年成吉思汗老爺子,建立了大蒙古國。一路東徵西討,統一了蒙古不算,東邊幾乎滅亡西夏,西邊一路打到了黑海海邊看日出。 此後他的兒孫們更加給力,在大蒙古國的基礎上,東邊先後徵服了西夏、金、南宋,西邊一路打到多瑙河釣魚。
  • 成吉思汗後人建立的「大蒙古帝國」,現在哪個國家還存在?
    成吉思汗,原名孛兒只斤·鐵木真,他用一生的時間創建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蒙古帝國,只是他所建立起來的這個帝國,並不能在他死後維持多久,很快便四分五裂了。而成吉思汗後人所建立起來的國家,如今也都不復存在了!
  • 草原王子復仇記:一心繼承成吉思汗的海都,一手毀了忽必烈的帝國
    反而是成吉思汗在臨死前一年(1226年),召集家族和部屬,下遺囑安排後事,確定窩闊臺接班並要求寫下文書記錄——這一情節在《世界徵服者史》和《史集》中可以相互印證,只是出場人物和細節略有出入。1259年蒙哥在重慶合川釣魚城暴斃,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爭奪汗位展開了漫長的內戰,失去了監管的金帳汗國和伊爾汗國,為爭奪外高加索地區,也開啟了百年戰端,具體可參見拙作:旭烈兀怒懟別兒哥:黃金家族決戰高加索,蒙古世界徵服就此終結大蒙古國亂成了一鍋粥。
  • 關於成吉思汗以及蒙古帝國一些認知錯誤
    但是毫無疑問成吉思汗(鐵木真)是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孛兒只斤·鐵木真    誤解一:鐵木真尊號其實是"成吉思皇帝"  在晚清之前,元、明、清中前期的漢文獻記載中,並沒有上尊號」成吉思汗「的記載,《元史.太祖本紀》記載鐵木真的尊號是"成吉思皇帝"。《蒙韃備錄》中提到,鐵木真在位時期,朝廷使用的金牌,帶兩虎相向,曰虎頭金牌,用漢字曰:「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當便宜行事」。其次素金牌,曰:「天賜成吉思皇帝聖旨疾。
  • 成吉思汗創立的蒙古帝國有多遼闊?上帝之鞭一響47國便是瑟瑟發抖
    成吉思汗,原名叫做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是他的尊號。 成吉思汗在1162年出生于于漠北斡難河上遊地區。 成吉思汗選擇了出逃,因為他的族人們以及放棄了他。 隨後被泰赤烏部的塔裡忽臺給抓走,若不是泰赤烏部的一家屬民救了他, 那麼歷史上就不會出現成吉思汗這個尊號, 只要被敵人給殺死了的鐵木真,龐大的蒙古帝國也不會出現。
  • 成吉思汗死後,開創的蒙古帝國怎樣了?這一部分如今還存在世界上
    成吉思汗雄才大略,他一生中參加過60多場戰爭,無一敗績,其部下鐵騎勢如破竹,襲向俄羅斯、阿富汗和印度北部,最終建立強盛一時的蒙古帝國。但成吉思汗死後,他的蒙古帝國迅速分裂。成吉思汗死後,三子窩闊臺繼承了他的汗位,窩闊臺死後,汗位傳給了他的長子貴由。
  •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而忽必烈卻是中國人?道理何在?
    西方人根據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政策,分析認為「成吉思汗是將中國變成了蒙古的一部分」,表明認可成吉思汗是蒙古國人。而對忽必烈的結論是「把蒙古變成了中國的一部分」,表明認可忽必烈是中國人。具體來看我們從三方面分析。
  •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竟然佔領了文明世界一半領土!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竟然佔領了文明世界一半領土!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竟然佔領了文明世界一半領土! 大蒙古國國土擴張開始於成吉思汗在位時的三次蒙古西徵,三次西徵蒙古軍隊所向披靡,消滅西遼、花刺子模等40於個國家,擊潰波蘭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立陶宛。最終成為了橫跨歐亞的超級帝國,全盛時期領土面積超過3300萬平方公裡,佔到全球土地面積22%,統治人口一億多人,近半數的文明社會都在蒙古帝國的統治下。
  • 為何成吉思汗死後沒多久,蒙古帝國就快速分裂了?
    編者按:蒙古帝國,在網絡上是一個上鏡率極高的歷史名詞。各種國內和國外的各種科普文章,更是將蒙古帝國冠以了歐亞大陸第一帝國的輝煌頭銜。但實際上,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卻更多的提到元朝和四大汗國,那麼名聲可謂如雷貫耳的蒙古帝國,究竟是為何會變成元朝和四個汗國呢?
  • 成吉思汗和子孫們打下的國土有多大,現在變成了哪些國家
    忽必烈獲得蒙古汗位後,由於朮赤、窩闊臺、察合臺等人的後代不認可他,所以紛紛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窩闊臺汗國,這四大汗國都脫離了蒙古帝國,成了獨立國家或元朝的附屬國家。當年蒙古人建立的四大汗國和元帝國,現在都已經消失了。那麼,它們現在都變成了哪些國家呢?
  • 成吉思汗與忽必烈就更加注重商業
    成吉思汗作為當時蒙古社會最高的統治者,及時適應了這一社會經濟觀象變化的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發展社會生產,其中商業的發展對於他的對外政策及帝國統治都具有積極意義。成吉思汗特別重視發展商業,他認為商業是增加社會福利、增進人類和平的正當行業,商人不是世人鄙視的對象,而是人們學習的楷模。元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實行統一少數民族政權的朝代。
  • 成吉思汗之死有哪些傳說?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
    但,文字看似言簡意賅,實則語焉不詳,因此後世一直弄個明白,成吉思汗到底怎麼死的;蒙古民間傳說,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掉生殖器而死是怎麼一回事。 這裡交代一個史實,成吉思汗於1226年秋天,帶著夫人也遂去徵討西夏國。冬季時,在一個叫阿兒不合的地方打獵。不想他的騎的一匹紅沙馬,卻讓一匹野馬驚了,導致沒有防備得成吉思汗墜落馬下受傷,當夜就發起了高燒。1227七月「不豫」,病根即在此。為什麼一次墜馬傷重成這樣?據說是流血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