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比別人出身高貴,如同我一樣,但是孩提時代的我並不那麼認為。有哪個小女孩不夢想如公主一樣的成長,但某些宮殿並非如你所想,就算是宮殿也有可能成為牢房。
這是維多利亞女王寫在日記裡的話,也是她傳奇一生的開始。也許那時候她還不知道生而命定的王冠是她的榮耀,也終將成為她的枷鎖。
但是她終究還是無法逃脫,成為了英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主。她一生擁有非同尋常的特權,卻體驗著不為人知的落寞。
從一個翩翩的公主變成服飾暗淡的老嫗,維多利亞女王的一生經歷的太多。英國歷史學家露西沃斯利刪繁就簡,選取了她一生中幾個不同的生活片段,來向我們講述女王不為人知的故事。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維多利亞女王的生活,來近距離地了解她。
01 從女孩到女王: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英國的宮廷生活遠非我們想像的那麼富麗堂皇,隨性自由。在那座外表華麗的象牙塔裡,權力和利益是整個宮廷的主宰。
為了應對王室繼承的危機,19世紀的溫莎城堡裡開展了一場生兒育女的比賽。國王喬治三世的四兒子肯特公爵愛德華和科堡家族的維克多麗閃婚並相愛,很快就生育出了未來的女王維多利亞。
於是培養女王的重任讓肯特公爵夫婦殫精竭慮。他們堅持給女兒餵養母乳、接種疫苗,使維多利亞身體健康,在為數不多的繼承人中優先勝出。
後來維多利亞的父親愛德華去世,她母親和父親生前的好友兼僕人康羅伊並沒有絲毫的怠慢,擔起了培養女王的重任。
他們請來了家庭教師萊純,作為她為王之路的啟蒙者。萊純具有堅強的個性,她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對維多利亞實施影響。
萊純通過一系列的舉措來教育維多利亞,讓她自己穿衣戴帽使她遵規守矩;通過玩娃娃遊戲學會宮廷禮儀;用記日記來反省自己,改正錯誤;堅持閱讀使她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學會自信。
家庭教師萊純對維多利亞女王的成長起了重要的作用。她是維多利亞的精神導師和靈魂塑造者,不但改變了維多利亞自私的個性,還培養了她的自信和,使她具備了女王的素質。
維多利亞的母親和康羅伊還為她構建了「肯辛頓體系」。這種高壓式體系雖然為她提升了在民眾中的影響,也讓她吃盡了苦頭,受盡了折磨。
年輕的維多利亞不堪重負。她在無力反抗的情況下,情緒低迷,性格扭曲,在自我逃避的心理暗示下一病不起。
然而母親的無視,康羅伊的威逼,都沒能使病中的維多利亞屈服,她向攫權者們展示了一個女王的決絕和勇氣。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經過了艱辛的成長之路,1837年威廉四世駕崩,18歲的維多利亞終於成為了英國的女王,開啟了屬於她自己的時代。
02 從女王到賢妻:低調為王,反成所需
維多利亞作為女王,擯棄謀略治國,憑女性的直覺和情感實行對國家的統治。她放低姿態,追求愛人,甘做賢妻,身上溢滿當時社會尊崇的女性氣質。這恰好成了英國社會的君主制所需,使她成為了受人愛戴的女王。
維多利亞的婚姻雖然也是王室利益之間的聯姻,但是她卻有幸遇到了自己所愛之人。阿爾伯特作為維多利亞的表弟,並未使維多利亞一見鍾情,而是初見三年後的再見傾心。
維多利亞對於這位出落得超凡脫俗的表弟一眼萬年地深陷在愛情裡。她放下女王的至尊和驕傲,親自上演表白並送戒指求婚的戲碼,獲得了她想要的愛情和婚姻。
在婚姻裡,女王毫不猶豫地放下自己手中的權杖,乖乖地成為丈夫身後的女王。她崇拜丈夫的才智和美德,心甘情願地做他賢惠的妻子。
國家政務交給丈夫,家庭大權由丈夫掌握。她收斂脾氣,生兒育女,徹徹底底地被改變,毫無怨言地從屬平庸。
但是維多利亞卻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對於阿爾伯特無法搞定的人際關係,外交事宜,她卻能憑藉自己的慈悲感化,巧妙化解,輕鬆搞定。
被英國奪王位,佔國土的印度王子,女王誘導其自得結論:英國的做法對他是拯救而不是掠奪,從而讓他把女王當成救世主。
對於因戰爭惡化而導致的輿論危機,維多利亞則打出了共情牌。寫信、讚美、送禮物,安撫家屬,她如同鄰家大姐姐一樣,用一種極為普通卻又最易讓人感動的方式,觸動了英國的內心。
維多利亞從未以女王的權力和威嚴自居。她把自己手中冷硬的王權塗上一層溫柔的色彩,用慈悲化解敵意,以安撫俘獲民心。
她既不顯示鋒利的稜角,也不使用君臨天下的霸氣,在丈夫面前示弱,在民眾中慈悲,在國際交往中示好。
這樣的女王恰好成了英國的君主制所需,不必衝鋒陷陣、叱吒風雲,只需要用一種姿態和儀式保留王者的影響。
03 從人妻到孀婦:無視流言,獨寵密友
維多利亞作為一位功勳卓著的女王,既享受了位高權重的尊貴,也經歷了不為人知的寂寞。她自從登上王位那一天開始,真正開心的日子就屈指可數。
沒有可以信賴的人,沒有可以依靠的肩膀。特別是阿爾伯特死後,她失去了唯一可以讓她在權利的夾縫中稍作喘息的避風港。
於是她不得不重新尋找心靈的支撐,情感的慰藉,來陪伴她度過宮廷深似海的難熬歲月。
僕人約翰布朗的忠誠和細心,聰明和機智,可以給她實實在在的安慰,成了女王的密友。布朗寸步不離的守護,恰好可以緩解女王的喪夫之痛。
此時的維多利亞,根本不在乎布朗是否是一個僕人,她只是把這個體貼的男人當成自己最知心的朋友,情感的依託。
他們之間省略了一切繁文縟節,可以注視交流、語氣隨意、開懷暢飲。於是流言四起,誹謗頓生。然而女王卻選擇無視,因為她一生無法做自己,這一次,她選擇反抗到底。
她天生需要被愛,而所有愛她的人卻都一個個的離她而去,布朗也沒有陪她走到最後。所幸另一個年輕的僕人卡裡姆接替了布朗,陪伴了女王年老的歲月。
卡裡姆同樣靈巧細心,無私陪伴。女王也給了他無盡的寵愛。貼身照顧,享有特權,使卡裡姆和布朗一樣,被排擠,被誹謗。女王也被約談,被威脅。但是這一次女王卻出人意料地以自己的特權終結了這一話題。
因為維多利亞知道,這個僕人使她的悲傷和落寞得以安放。在僕人的陪伴下,她才能有動力出去走動,鍛鍊身體,使她在人生的剩餘歲月裡煥發出活力。
維多利亞女王位高權重,卻在情感和權利的牽絆中走過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維多利亞從高貴的公主,一直到戴上荊棘編織的王冠,她都沒有走出城堡,在被命運註定的藩籬中,倔強而孤獨地綻放。
她以「普通女人」的姿態來謀求女王的生存之道。在孤單落寞的王室陷阱中,她被遠超常人的擠壓和鉗制所攫住,亦步亦趨,只能以女性的特質自保。在逃不掉的出身和情感中尋找安身之所。
成為女王沒有造就她的人生,而是打破了她的人生。但是,她卻無從選擇。既然如此,她只能用盡一生來定義自己。
所幸的是,縱然生來命運苛責,歲月卻終究讓她證明了自己。
誰的人生都會有身不由己,出於無奈的選擇;也會有孤獨落寞,無法呼吸的歲月。但是不管我們面對怎樣的困境,都要善待自己,能夠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撐起尊嚴,成長為真正的自我。
其實,人生之路不管不是落英鋪織,竹影疏淡的公園幽徑,還是荊棘纏繞,亂雲穿空的山間驛道。它們都只不過是人生道路中的一段,把它們連接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人生。
所以我們在既定的命運中,亦或在無法預知的歲月裡,都不必害怕。只要我們能用勇氣和智慧去堅強面對,終有一天我們會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