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

2020-12-15 人民藝術家雜誌

提起徐悲鴻,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他畫的馬,其次便是他與蔣碧薇、孫多慈以及廖靜文三位女士痴纏糾葛的愛情故事,對於他的人生經歷和藝術成就卻知之甚少。

徐悲鴻

這對於一位開創一代新風,奠定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基礎的藝術大師來說,顯然太過可惜。

漫漫求學路

上海,是徐悲鴻的藝術夢開始的地方。

徐悲鴻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七日,即公元1895年7月19日,父親徐達章是一名畫家,兼通詩文書法,以賣畫鬻字為生。

徐悲鴻出生後,身體孱弱的父親希望兒子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為他取名為徐壽康。

徐悲鴻19歲舊照

因為家境不好,徐壽康早早地就得參加農事、替人放牛,但父親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在他6歲那年,便開始教他讀書習字,後來還每天在習字之餘教他臨摹一張吳友如的畫,帶他寫生。

10歲時,徐壽康便能為人畫肖像、寫春聯,學問日進。13歲時,因宜興水災,他隨父親逃亡外鄉,靠賣書畫維持生計。

徐悲鴻自畫像

此時的徐壽康,卻不想再繼續走父親的老路。他決定去上海尋夢。

徐壽康的第一次上海之旅,只維持了幾個月,在上海身無分文、四處碰壁的他,只能回宜興縣彭城中學擔任圖畫教員。

徐悲鴻《自畫像》 紙本、炭精筆、白粉筆

33cm×25.5cm 1931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17歲那年,懷才不遇的徐壽康,正式改名為「徐悲鴻」。兩年後,父親去世,為了安葬父親,撫養弟妹,徐悲鴻同時在當地三所學校擔任圖畫教員。

因為出身寒微,也沒有上過大學,徐悲鴻受盡輕視與嘲笑,這也促成了他的後兩次上海之行。

徐悲鴻《簫聲》 布面油畫 80cm×39cm 1926 年

1915年夏末,經朋友介紹,徐悲鴻第二次來到上海,投奔上海復旦大學校長兼中華書局外文部主任李登輝,不料到上海後希望再次落空。

在朋友的幫助下,徐悲鴻又結識了商務印書館《小說月刊》的主編惲鐵樵,惲鐵樵讓他為教科書畫了幾張插圖,當作面試。畫完之後,徐悲鴻回到了宜興等消息。等他攢夠積蓄第三次來到上海,結果工作又落空了。

徐悲鴻《天女散花圖》 絹本設色

95cm×53cm 1918年 梅蘭芳紀念館藏

他在上海待了幾天,錢花光了,鋪蓋當掉了,隨身攜帶的箱子也被旅館老闆扣下充當房費,只能在旅館門前的臺階下過夜,還經常受巡捕的驅逐。

徐悲鴻找到幾次幫助他的老朋友,做了最後的告別:「我已無顏見江東父老,在上海又舉目無親,只有你一個朋友,永別了。」說完,他便跑出了門。朋友感覺不妙,忙追出去,在新關碼頭附近救回了想要尋死的徐悲鴻。

徐悲鴻《三馬圖》 紙本設色 90cm×174cm 1919 年

那可能是徐悲鴻人生中最窘迫的一段時間。他寄居在朋友的房中,兩人擠一張單人床,蓋一條薄被,吃飯都得靠朋友救濟。

後來,徐悲鴻相繼結識了大富商黃震之以及上海審美書館的高劍父、高奇峰,在他們的幫助下,徐悲鴻才得以在上海生存下去,並考入震旦大學法文系。

徐悲鴻《男人體》 紙本素描 49cm×32cm 1924 年

大學期間,在哈同花園勤工儉學的徐悲鴻,又結識了康有為,拜康有為為師。此後,徐悲鴻和夫人蔣碧薇先赴日本留學,後又在康有為、蔡元培幫助下,奔赴法國公費留學。

徐悲鴻在《悲鴻自傳》中說:「吾居法,初習畫於朱麗安畫院,繼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以弗拉孟為師。」弗拉孟是巴黎國立美術學校的校長、教授,對徐悲鴻的畫深為讚賞。

1919年徐悲鴻留學法國時舊照

從1921年夏天開始,徐悲鴻夫婦在德國柏林生活了三年。1923年春天,徐悲鴻又回到巴黎繼續學業。

當時,徐悲鴻的導師弗拉孟已去世,改由倍難爾教授徐悲鴻,徐悲鴻還在別人的介紹下,見到了巴黎著名畫家達仰,並拜達仰為師。在他們的指導下,徐悲鴻進步很快,每次繪畫競賽,總是名列前茅。

徐悲鴻《倍難爾像》 紙本、木炭

26.2cm×20.3cm 1933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不過,徐悲鴻夫婦的生活十分艱苦,常常以麵包加涼水充飢,後來徐悲鴻竟得了胃病。他往往胃越痛越要畫,畫下去就能忘記痛苦。這時,北京給留學生的官費也時常停發。為了生計,徐悲鴻還為法國書店出版的小說畫過插圖。

徐悲鴻《琴課》 布面油畫 1924年

1927年秋天,在歐洲待了8年的徐悲鴻攜夫人回國,一到國內便成為藝術界的風雲人物。

艱難改革人

徐悲鴻剛回到上海,便受田漢邀請,與其共同籌辦南國藝術學院。1928年1月,南國藝術學院籌辦就緒,徐悲鴻出任首任美術系主任。3月,徐悲鴻兼任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專修科教授。

1928年,徐悲鴻與田漢、歐陽予倩等人

在上海創辦南國藝術學院時的合影

1928年11月15日,徐悲鴻應北平大學校長李石曾聘請,至北平正式接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一職。也是這時,33歲的徐悲鴻與64歲的齊白石相識,並三顧茅廬邀請白石老人擔任藝術學院教授,結下了兩人長達二十幾年的忘年友誼。

徐悲鴻與齊白石

在北平大學,徐悲鴻採取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貫徹寫實主義主張,從嚴考察教員,遭到了強烈反對。

1929年1月,北平大學學生為校長人選和要求恢復北京大學原校名等事,發生學潮,加之黨務糾紛,北大混亂不堪,徐悲鴻被迫辭職,回南京擔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

徐悲鴻《田橫五百士》 布面油畫

349cm×197cm 1928-1930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在中央大學,徐悲鴻繼續反對荒誕畫風,提倡寫實畫風,並以中央大學藝術係為陣地,從事教育、創作,並向世界宣傳中國的藝術。

1930年1月1日,他創作的油畫《田橫五百士》和《徯我後》參加中央美術會繪畫展,並被評為「中國美術復興的第一聲」。

徐悲鴻《九方皋》 紙本設色

139cm×315cm 1931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徯我後》 布面油畫

230cm×318cm 1930-1933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1933年1月,徐悲鴻攜中國名家繪畫赴歐洲巡迴展出,在歐洲引發轟動。「吾此次出國舉行中國畫展,曾在法、比、意、德、蘇展出七次,成立四處中國畫展覽室於各大博物院,總計因諸展而讚揚中國文化之文章達兩萬餘份。」

20世紀30年代的徐悲鴻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央大學遷往重慶,徐悲鴻繼續在中央大學任教。

1938年到1940年,徐悲鴻攜帶自己的作品前往東南亞,先後在新加坡、吉隆坡、檳榔嶼、怡保等地舉行畫展,皆產生巨大影響。1941年,徐悲鴻由印度回國,將幾年來賣畫所得近10萬元美金全部捐出用於抗戰。

徐悲鴻《愚公移山圖》 紙本設色

143cm×424cm 1940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群馬》 紙本設色

110cm×122cm 1940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1942年10月,徐悲鴻利用中英庚子賠款在重慶磐溪籌辦中國美術學院,並出任院長。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此前後,徐悲鴻多次為文化事業而操心,曾和郭沫若共同討論起草《文化界對時局宣言》,並在宣言上簽名。

徐悲鴻《會師東京》 紙本設色

113cm×217cm 1943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1946年8月初,徐悲鴻就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

他聘請吳作人、李樺、葉淺予、馮法祀等一大批功力深、有影響力的畫家到藝校任教,同時強調寫實主義,重申素描乃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還參加了北平高等院校的師生們舉行的反飢餓、反內戰活動。

1946年,徐悲鴻(前排右四)

與齊白石(前排右三)、李可染(二排右四)等合影

1949年1月中旬,困守北平的傅作義召開學術界人士會議,徵求戰和意見,徐悲鴻在會上第一個發言:「北平是馳名中外的文化古都,這裡有許多宏偉的古代建築,如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在世界建築藝術寶庫中也是罕見的。為了保護我國優秀的古代文化,也為了北平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希望傅將軍顧全大局,順從民意,使北平免於炮火的摧毀,不戰才可以保存這座名城。」傅作義最終接受了徐悲鴻等人的建議。

徐悲鴻《保衛世界和平大會》 紙本設色

352cm×71cm 1949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北平和平解放後,徐悲鴻仍任北平藝專校長。1949年12月,北平藝專和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合併為國立美術學院,徐悲鴻任院長兼研究部主任。1950年2月,國立美術學院改名為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任院長。

20世紀50年代初,徐悲鴻在創作油畫《毛主席在人民心中》

長久的奔波勞累,早已使得徐悲鴻的身體每況愈下,但他仍帶病為勞動模範畫像,或下鄉體驗生活,並主持中央美院工作,堅持為學生講課。

徐悲鴻《戰鬥英雄李長林》 紙本、炭精筆、白粉筆

37.5cm×27.5cm 1950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勞動模範呂芳彬》 紙本、炭精筆

27cm×22.5cm 1951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1953年9月23日,全國第二屆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徐悲鴻任執行主席。當晚,他腦溢血突然復發,被送往醫院,終因搶救無效,於9月26日去世,享年58歲。

徐悲鴻去世後,他的遺孀廖靜文女士將徐悲鴻所作的1200餘幅作品,收藏的1000餘幅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書畫等全部捐獻給國家文化部。1954年9月26日,「徐悲鴻紀念館」成立,周恩來總理親筆書寫「悲鴻故居」匾額,以紀念這位為中國新文化作出卓越貢獻的藝術大師。

相關焦點

  • 徐悲鴻誕辰120周年 被評為中國美術開"大畫"先河
    如今的徐悲鴻已經成為一個敬仰的名字。中國最有名的大畫家之一、美術教育大家、中央美術學院的老院長,畫《奔馬》著稱,然而這些名稱之後的徐悲鴻究竟怎樣?近日舉行的「紀念徐悲鴻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則給了藝壇一次機會,再度走近徐悲鴻。
  • 探展丨來省博,看徐悲鴻的奔馬,60年代的五一廣場...
    此次展覽共組織湖南省博物館、北京鴻文書畫院、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及周令釗、戴澤等相關單位和公私藏家所藏徐悲鴻、周令釗、戴澤三位藝術家的藝術作品240餘幅參展,畫作題材包括人物、花鳥、走獸、風景等各方面。今天,新湖南客戶端記者提前去探展。 此次展出作品的三位畫家都是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
  • 美術研究|論中國現代美術三大學派的文化整體觀!
    徐悲鴻有一說法很耐琢磨,「保留舊形式,必須參入新精神,用新形式表現,也須顯出舊精神」。12林風眠直接從形式入手,希望引援西方的形式構成,調和中國人對情緒的需求,創造出現代的中國美術。他認為中國藝術和西方藝術的差異就在形式和情緒上各有長短,取長補短成為新時代中國藝術界的迫切任務。中國的藝術能否歷史地系統地解說形式構成?
  • 徐悲鴻討厭妻子,故意給兒子起了不吉利名字,7年後字字應驗了
    說到名畫,最具代表性的肯定是現代五大繪畫大師:張大千,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李可染。這些人的作品各有特色,但都是我國繪畫的頂尖大師。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中國繪畫大師徐悲鴻。他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他的國畫尤其以他的奔馬而聞名於世。然而,在繪畫領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後,他卻痛恨原配妻子,給兒子起了一個極其倒黴的名字。
  • 徐悲鴻看中一幅畫,用20個北京四合院的錢買下,現在價值50億
    徐悲鴻是現代知名畫家,也是出色的美術教育家。他擅長繪畫人物、走獸和花鳥,也提倡將歐洲西洋畫法帶入中國。他的畫作隨著語文書和美術課本進入到家家戶戶,我們往往熟知他的《奔馬圖》、《群馬》等畫作。同時,他也是一位為收回中國古代珍惜畫作而奔波海內外、掏盡家財的收藏家。
  • 古元:徐悲鴻讚譽的中國藝術界天才
    2019年 古元先生誕辰100周年 回顧古元先生的藝術人生 他為中國現代版畫和 新中國美術事業發展所作的貢獻 都鐫刻在中國美術的史冊之中
  • 鄭錦與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
    原標題:鄭錦與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 然而,相較於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廣為人知的美術教育家,無論公眾或美術史研究者,多對這位建構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雛形的開創者所知寥寥。正是基於對歷史的追問和使命感,中央美術學院策劃了「丹青錦裳——鄭錦與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學術研究展,並於1月9日在京開幕。展覽通過「作為教育家的鄭錦」和「作為藝術家的鄭錦」兩條主線,集中展示了鄭錦對於中國美術教育的貢獻及其藝術成就。
  • 吳昌碩、黃賓虹、徐悲鴻……42位近現代藝術名家珍品798展出
    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黃永玉……42位近現代藝術名家的87件藝術珍品近日亮相798藝術區。作為當代藝術的高地,此次展覽也是798關注歷史、回眸傳統的一次全新嘗試,將展出至明年5月。
  • 殊途同歸的「先驅之路」: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的兩種敘事
    「先驅之路:留法藝術家與中國現代美術(1911-1949)」(下簡稱「留法大展」)目前正在上海龍美術館展出,澎湃新聞刊發的本文是該展策展人紅梅對策展理念的深化描述,旨在研究在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轉型的歷史節點上,那些選擇了將中國美術由傳統走向現代的發展之路的留法藝術家們。
  • 徐悲鴻《愚公移山》人物為何多是印度人,中國美術館裡有答案
    1月25日,「民族與時代——徐悲鴻主題創作大展」在北京的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至3月4日。展覽梳理並展示徐悲鴻具有時代標誌性和歷史價值性的系列作品一百餘件,部分創作手稿首次展出,從中可以看出徐悲鴻的創作過程。
  • 徐悲鴻畫的一幅畫,被收藏家120元「撿漏」,轉手賣出1.71億元
    徐悲鴻先生的一生,是為中國藝術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一生。一個人的一生能夠多少時光?而徐悲鴻先生畢生以復興中國畫為己任,並為此不斷的奮鬥,最終成為了位融中西技法,貫古今精華的藝術家。徐悲鴻在當時的中國畫壇上有很大的影響,並被稱為「金陵三傑」,同時,他還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
  • 中國近現代頂級畫師筆下的精品鑑賞
    高劍父(1879~1951), 中國近現代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高劍父既擅長寫意,也能畫工筆。 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是我國現代傑出、著名的畫家、教育家、現代繪畫藝術大師。
  • 學貫中西徐悲鴻——油畫、國畫、書法都達到頂峰的真大師!
    學貫中西徐悲鴻——油畫、國畫、書法都達到頂峰的大師!說起徐悲鴻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徐悲鴻被尊稱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由於他在繪畫理論和實踐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在美術教育方面所做的巨大貢獻,他被國際評論譽為「中國近代繪畫之父」。
  • 中央美院百年校慶啟幕大展:「悲鴻生命——徐悲鴻藝術大展」開展
    作為20世紀中國美術的一代宗師和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鴻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楷模。他在有限的人生裡懷抱理想,堅守初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奉獻出了全部的熱忱和生命。   「悲鴻生命」 重在其命遂志。徐悲鴻先生早年接受古代書畫的蒙養,精研名家古蹟,勤奮積學。受中國現代新文化思潮的感召,他立志於中國藝術的改革與復興,在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中尋求新的藝術之路。
  • 史料與研究:中國近現代美術留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中國近現代美術受到過哪些影響?如何看待現代美術史中的「東方」意識?當前中國的美術留學研究存在怎樣的現實困境與方向?近日,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舉辦的「中國近現代美術留學史料研究國際交流工作坊」,聚集近年來在美術留學領域卓有成績的研究者,呈現他們的研究成果。
  • 徐悲鴻佳作將入蘇州博物館新館 遺孀題字
    應蘇州美術館八十周年慶典之邀,徐悲鴻夫人廖靜文昨日藉此機會參觀了蘇州博物館新館。據館長張欣介紹,該館正計劃於二00七年「五一」黃金周在新館現代藝術展廳舉辦徐悲鴻精品佳作展,徐夫人此次參觀蘇州博物館新館,同時也是為徐悲鴻精品展預先勘察場館。    蘇州博物館新館是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的「封刀之作」,集結了貝老的畢生智慧和情感,被他親切地稱為「小女兒」。
  • 現代兩位著名藝術大師徐悲鴻、黃胄先生「豬」您新年幸福!
    在現代中國畫壇,曾有兩位藝術大家都善於畫動物,一位是民國時期即聲震藝壇的大師級人物徐悲鴻(1895-1953)先生,都說徐悲鴻先生善於畫馬,那是因為他的「奔馬」畫作多而精,傳播甚廣;其實他的牛、豬都畫的很好。
  • 徐悲鴻的三段摯愛情感史
    作者:李大奎(一組徐悲鴻畫作)以名畫《奔馬圖》而馳名中外的一代國畫大師徐悲鴻,不僅與齊百石齊名,還與張書旗、柳子谷並稱當代畫壇的"金陵三傑"。他的畫作彩墨渾成,尤長於人物、走獸、花鳥,對畫壇影響深遠,譽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
  • 徐悲鴻為泰戈爾畫像
    1937年4月14日,泰戈爾在國際大學主持中國學院的揭牌典禮,發表了《中國和印度》的演講:「兩個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相逢之時,不是戰場上的死敵,而是文雅的朋友……對我來說,今天是一個期待已久的偉大日子。我可以代表印度人民,發出消隱在昔年裡的古老誓言——鞏固中印兩國人民文化交流和友誼的誓言。」此後,泰戈爾以中國學院的名義,誠邀中國的著名學者、藝術家前去講學、創作,共同推進兩國的文化和教育交流。
  • 徐悲鴻美術館 · 重慶館即將開啟
    因之此後徐悲鴻籌備中國美術學院、重組國立北平藝專、建立中央美院時的工作中,這批精英都是構建徐氏所提倡的現實主義繪畫的主力軍。他們推動並促進了中國美術事業的蓬勃向前,成為20世紀中國畫壇繁榮發展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