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神秘同仁,觀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六月祭神儀式」

2020-09-05 雨濃

很早很早以前,就想去看同仁的六月會,但每年夏季我都旅遊在外,一直沒能如願。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無法遠行,我才有機會來到金色谷地同仁,一睹「六月祭神儀式」的盛況。六月會,是國家級第一批入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在青海省黃南州同仁地區,活動內容有跳神舞、軍舞、龍舞、上口扦、上背扦、開山等。此活動是百姓參與,時間長達數十天。活動中上口扦和上背扦最為吸引人,因為這是將長約三十公分的鋼針穿透人的臉部和背部肌肉之後再進行舞蹈表演,這是勇敢者的活動。以前只是在電視報導中看到,這次親臨現場,不知能否看到?期待中!


炎熱的夏季去哪裡避暑旅遊呢?我覺得人的一生總要有個夏天留給青海,那裡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奇異的民俗民風,壯美的景色和涼爽的夏季。去青海不得不去同仁,同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這個青稞點頭、犛牛滿坡的地方,高寒陰溼,冬季漫長。獨特的地域造就了獨特的民俗民風和信仰,相較於周邊地區都有著特異的精神特質。了解青海,就應該從了解熱貢地區的文化形態與複雜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人文現象入手。


在保安村活動中有插背釺、口釺,在浪加村有「開山」,屬於很多人「血腥的六月神會記憶」,但十分有特色。六月會的高潮是開山。開山是法師用刀劃破自己的頭頂,把鮮血撒向四面八方,這是一種古樸奇特的祭天方式,充分表現了藏族、土族人民勤勞、樸實、智慧和勇敢的品格。



由於到達當天活動尚未開始,為了了解當地的歷史和民俗民風,我便來到了較為封閉的東幹木村,東幹木村也是同仁地區出土馬廠文化半山類型文物的地方(青銅器時期),那裡的古文化遺存距今有4800--3500年的歷史,屬於山地裡的藏族後裔交融交錯文化類型最為多樣性的地方。現代建設中,因很久沒有通公路,所以,這個村子有那麼一點閉塞,因為交流和改變不多,所以「古」的東西就保留了下來


在我的印象裡,「六月會」是從四合吉村的舞蹈中開始的。四合吉村的舞蹈,是這二十餘個村子中,唯一舞蹈不像舞蹈、走路不像走路的「周貝勒柔」,他們自稱自己是臨近隆務大寺最近的村子、也是祖輩打下江山現有萬戶長名號的,因此,舞步要沉穩、人在舞蹈中也要大氣,走步中需彰顯「將士」的神態,所以,全部的活動下來,少了許多「放肆神情」的內容,可是,其他村子就不同了,充分體現了「娛神愉人」的過程,大聲的喊、大舞步的跳,甚至,像年都乎村、郭麻日村、尕薩日村的法師,還會跳躍、蹦高、舞劍等等,讓觀覽者和參與者想著衝進隊伍的感覺吶。


熱貢地區最熱鬧的爭論之一,「霍爾加」就是當地人說的入侵的蒙古人被漢人阻隔在山崖口的人。多半時候,稱他們是漢人的後裔,「霍爾加」的人自稱是蒙古人的後裔,所以,霍爾加村也有自己的方言,被隆務的人稱為藏語說的不好的村子。他們服飾很有特點,特別是到了新年的時候,霍爾加人的袍子也很有特色。熱貢最熱鬧的爭論之二是年都乎鄉的「土人」、「土族」的爭論。


六月會,是國家級第一批入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活動特點是百姓參與,時間長達數十天,參與村莊和人員眾多,極具地域特色,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俗狂歡節。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七日,熱貢地區的六月會祭祀活動在一個名叫四合吉的藏族村莊拉開序幕,而後,在隆務河流域的幾十個藏族、土族村莊相繼展開。各村祭祀活動的天數也不盡相同,長則5天,短則2天。而且祭祀活動中著裝、舞蹈、表演節目各具特色,要想一次就把所有村莊的表演觀賞完,時間和精力是不夠的。所以,本次出行我主要觀賞了四合吉村、江什加村、郭麻日村、浪加村、保安鄉的表演。


六月會期間,家家戶戶要向神廟敬獻的「朵瑪」,以往認為新打的麥子和青稞就是最好的,後來有了水果,再後來有了糖果,再再後來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變成一盤生鮮水果和糖果的結合,變化無窮是六月神會令人著迷的地方。


眾所周知,「熱貢六月會」是盛行於熱貢隆務河中、下遊兩岸幾十個個藏、土族村莊特定的民俗節慶活動。其組織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眾、持續時間之久,居全縣乃至於全州除春節以外的所有節慶活動之首。「六月會」這個名稱,是農曆六月份舉辦而得名,藏語稱其為「六月勒瑞」,即為「六月裡獻給神的歌舞」,土族語稱作「六月拉頓」,即「六月歌舞」, 都是說要把這盛大的歌舞獻給心中的神靈。


六月會是熱貢地區民俗的表演,百姓的節日。但在其中夾雜著濃烈的宗教色彩。凡舉辦六月會祭祀的村莊都有一座神廟,廟內供奉著本村和本地區的保護神。活動大多都在神廟裡舉行。六月會期間,村民們的服飾是十分講究的,舞者必須身著盛裝。男子頭戴白色或紅色高筒氈帽,佩藏刀;女子身著色彩豔麗的藏袍,配以自然寶石作為裝飾,服飾顯得異彩紛呈、琳琅滿目、凝重飄逸。



人們之所以愛上六月神會,是因為古時留下來的二十五個部落,慢慢與周邊的人和文化融合,逐步形成各自己的特點。又因為六月會是民間的文化活動,所以時代所發生的一切都對六月會有影響,因此各村的表現形式也就不同了。


隆務河流域村村寨寨定期舉辦這個迄今具有1400多年歷史的民俗活動,其主要目的,既是為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國泰民安,又通過這個節慶活動,讓當地百姓與神共舞、與神同樂,達到鄰裡之間走親訪友、交流感情、其樂融融歡度節日之目的。


相關焦點

  • 定州緙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正式對外公示的第五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中 定州緙絲織造技藝上榜 自2019年起,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山水黃南 文化同仁」2020年同仁市首屆民俗文化旅遊節即將拉開序幕
    >近年來,同仁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一優兩高」和州委「三區建設」,堅持「文化帶動旅遊、旅遊促進文化」戰略部署,以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為核心,依託同仁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展示同仁市民俗文化,以文藝匯演為載體,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同仁獨特魅力,精心策劃一系列內容新穎豐富、文化內涵深厚、地方特色鮮明的文藝活動盛宴,充分展示同仁市獨有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特開展2020年首屆民俗文化旅遊節,
  • 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原標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報武鳴訊 (記者/曾永聯 通訊員/梁茂昌)12月8日,《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文件正式下發,武鳴縣申報的「壯族三月三」節榜上有名。這是該縣榮獲的第一個國家級非遺名錄。   「壯族三月三」是壯鄉武鳴的傳統節日,唱歌為其活動的主要內容。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祭品齊全,皆供整羊、聖酒和各種奶食品,並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每年陰曆3月21日為春祭,祭祀規模最大、最隆重。各盟旗都派代表前往伊金霍洛成陵奉祭。2006年5月20日,成吉思汗祭典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池王爺信仰:國家級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送王船
    聖賢云:「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 是一座城市的生命與靈魂, 更是一個家族融入到骨子裡的血脈基因: 通過今天池王爺的系列介紹,我們能夠充分「領略春秋大義、追尋聖賢足跡、感知家國情懷」。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青海省31人
    《公告》中表示,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保護和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以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令第45號)的有關規定,開展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
  • 澳門四人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新華社澳門5月17日電(記者胡瑤)記者17日從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獲悉,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上,澳門四名申報者均入選,分別是南音說唱的區均祥、媽祖信俗的陳鍵銓以及哪吒信俗的鄭權光和葉達
  • 揭西河婆三山國王祭典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於推薦申報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公示
  • 泰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香港,現場超火爆……
    泰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香港,現場超火爆…… 2019-08-03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政策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
    ,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和支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是指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責任,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並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經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的傳承人。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祭典在福建湄洲島舉行
    圖為祭典儀式上樂舞表演。 王東明 攝圖為祭典儀式上樂舞表演。 王東明 攝圖為祭典儀式上樂舞表演。 王東明 攝圖為祭典儀式上樂舞表演。 王東明 攝王東明 攝  11月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祭典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舉行。媽祖祭典與黃帝陵祭典、祭孔大典並稱為「中華三大祭典」,每年都吸引大批信眾前來參加。當日,第二十二屆中國·莆田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在湄洲島開幕。
  • 大紅袍製作技藝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四川新聞網消息       (金文蓮)2日公布的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榜上有名,成為惟一的茶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視頻】唐山花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按照進博會組委會的要求,第三屆進口博覽會首次提出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板塊。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會同河北省商務廳,共同遴選了19個具有河北代表性和濃鬱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遺項目參加展覽展演。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唐山花吹,應邀參加了場館公益性演出,唐山花吹第七代傳人姚希吶與外甥劉姚的兩場精彩演出,受到國內外觀眾的一致好評。
  • 儺(nuó)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老的戲種
    儺舞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在傳統的華夏文明中,"儺"是歷史久遠並廣泛流行於漢民族中的具有強烈宗教和藝術色彩的社會文化現象,它起源於漢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巫術意識。儺戲的演出形式很特別。首先,它的表演大多戴面具。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令(第3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是指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責任,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並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經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的傳承人。第四條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與管理應當立足於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系,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續力,尊重傳承人的主體地位和權利,注重社區和群體的認同感。
  • 香港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香港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4-12-05 21:23:565日發布消息說,西貢坑口客家麒麟舞、黃大仙信俗、全真道堂科儀音樂和古琴藝術等4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列入國務院日前公布的第4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關注丨芒市德昂酸茶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2020年,文化和旅遊部組織專家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推薦申報的943個項目進行了評審。之後,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委員會進行了審議,提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專題展在瀋陽舉行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專題展在瀋陽舉行 2019-09-11 13:01:00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
  • 揭西三山國王祭典等3個項目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於推薦申報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公示根據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組織推薦申報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通知》(粵文非遺[2019]79號)精神,我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申報工作。
  • 湘潭「巫家拳」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12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在公示的337個項目中,湖南共有19項入選,其中湘潭巫家拳入選。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