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很早以前,就想去看同仁的六月會,但每年夏季我都旅遊在外,一直沒能如願。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無法遠行,我才有機會來到金色谷地同仁,一睹「六月祭神儀式」的盛況。六月會,是國家級第一批入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在青海省黃南州同仁地區,活動內容有跳神舞、軍舞、龍舞、上口扦、上背扦、開山等。此活動是百姓參與,時間長達數十天。活動中上口扦和上背扦最為吸引人,因為這是將長約三十公分的鋼針穿透人的臉部和背部肌肉之後再進行舞蹈表演,這是勇敢者的活動。以前只是在電視報導中看到,這次親臨現場,不知能否看到?期待中!
炎熱的夏季去哪裡避暑旅遊呢?我覺得人的一生總要有個夏天留給青海,那裡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奇異的民俗民風,壯美的景色和涼爽的夏季。去青海不得不去同仁,同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這個青稞點頭、犛牛滿坡的地方,高寒陰溼,冬季漫長。獨特的地域造就了獨特的民俗民風和信仰,相較於周邊地區都有著特異的精神特質。了解青海,就應該從了解熱貢地區的文化形態與複雜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人文現象入手。
在保安村活動中有插背釺、口釺,在浪加村有「開山」,屬於很多人「血腥的六月神會記憶」,但十分有特色。六月會的高潮是開山。開山是法師用刀劃破自己的頭頂,把鮮血撒向四面八方,這是一種古樸奇特的祭天方式,充分表現了藏族、土族人民勤勞、樸實、智慧和勇敢的品格。
由於到達當天活動尚未開始,為了了解當地的歷史和民俗民風,我便來到了較為封閉的東幹木村,東幹木村也是同仁地區出土馬廠文化半山類型文物的地方(青銅器時期),那裡的古文化遺存距今有4800--3500年的歷史,屬於山地裡的藏族後裔交融交錯文化類型最為多樣性的地方。現代建設中,因很久沒有通公路,所以,這個村子有那麼一點閉塞,因為交流和改變不多,所以「古」的東西就保留了下來
在我的印象裡,「六月會」是從四合吉村的舞蹈中開始的。四合吉村的舞蹈,是這二十餘個村子中,唯一舞蹈不像舞蹈、走路不像走路的「周貝勒柔」,他們自稱自己是臨近隆務大寺最近的村子、也是祖輩打下江山現有萬戶長名號的,因此,舞步要沉穩、人在舞蹈中也要大氣,走步中需彰顯「將士」的神態,所以,全部的活動下來,少了許多「放肆神情」的內容,可是,其他村子就不同了,充分體現了「娛神愉人」的過程,大聲的喊、大舞步的跳,甚至,像年都乎村、郭麻日村、尕薩日村的法師,還會跳躍、蹦高、舞劍等等,讓觀覽者和參與者想著衝進隊伍的感覺吶。
熱貢地區最熱鬧的爭論之一,「霍爾加」就是當地人說的入侵的蒙古人被漢人阻隔在山崖口的人。多半時候,稱他們是漢人的後裔,「霍爾加」的人自稱是蒙古人的後裔,所以,霍爾加村也有自己的方言,被隆務的人稱為藏語說的不好的村子。他們服飾很有特點,特別是到了新年的時候,霍爾加人的袍子也很有特色。熱貢最熱鬧的爭論之二是年都乎鄉的「土人」、「土族」的爭論。
六月會,是國家級第一批入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活動特點是百姓參與,時間長達數十天,參與村莊和人員眾多,極具地域特色,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俗狂歡節。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七日,熱貢地區的六月會祭祀活動在一個名叫四合吉的藏族村莊拉開序幕,而後,在隆務河流域的幾十個藏族、土族村莊相繼展開。各村祭祀活動的天數也不盡相同,長則5天,短則2天。而且祭祀活動中著裝、舞蹈、表演節目各具特色,要想一次就把所有村莊的表演觀賞完,時間和精力是不夠的。所以,本次出行我主要觀賞了四合吉村、江什加村、郭麻日村、浪加村、保安鄉的表演。
六月會期間,家家戶戶要向神廟敬獻的「朵瑪」,以往認為新打的麥子和青稞就是最好的,後來有了水果,再後來有了糖果,再再後來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變成一盤生鮮水果和糖果的結合,變化無窮是六月神會令人著迷的地方。
眾所周知,「熱貢六月會」是盛行於熱貢隆務河中、下遊兩岸幾十個個藏、土族村莊特定的民俗節慶活動。其組織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眾、持續時間之久,居全縣乃至於全州除春節以外的所有節慶活動之首。「六月會」這個名稱,是農曆六月份舉辦而得名,藏語稱其為「六月勒瑞」,即為「六月裡獻給神的歌舞」,土族語稱作「六月拉頓」,即「六月歌舞」, 都是說要把這盛大的歌舞獻給心中的神靈。
六月會是熱貢地區民俗的表演,百姓的節日。但在其中夾雜著濃烈的宗教色彩。凡舉辦六月會祭祀的村莊都有一座神廟,廟內供奉著本村和本地區的保護神。活動大多都在神廟裡舉行。六月會期間,村民們的服飾是十分講究的,舞者必須身著盛裝。男子頭戴白色或紅色高筒氈帽,佩藏刀;女子身著色彩豔麗的藏袍,配以自然寶石作為裝飾,服飾顯得異彩紛呈、琳琅滿目、凝重飄逸。
人們之所以愛上六月神會,是因為古時留下來的二十五個部落,慢慢與周邊的人和文化融合,逐步形成各自己的特點。又因為六月會是民間的文化活動,所以時代所發生的一切都對六月會有影響,因此各村的表現形式也就不同了。
隆務河流域村村寨寨定期舉辦這個迄今具有1400多年歷史的民俗活動,其主要目的,既是為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國泰民安,又通過這個節慶活動,讓當地百姓與神共舞、與神同樂,達到鄰裡之間走親訪友、交流感情、其樂融融歡度節日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