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流」現象看韓國文化產業崛起之路

2020-12-13 中國信息報

    三四十年前的韓國,還是一個比較封閉的以農耕文化為主的島國,經過幾十年發展,尤其是近十年來成為IT強國後,世界對韓國印象改觀不少。但韓國人認為,IT產業的成就代表韓國的實力,「韓流」文化則代表韓國的魅力。
    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冬季戀歌》、《大長今》等韓劇風靡亞洲各國,在贏得大批觀眾的同時,更在韓國餐飲、服飾、旅遊等多個行業掀起陣陣「韓流」,為韓國經濟帶來了巨大收益。今日韓國經濟能夠活力迸發,「韓流」功不可沒。而這股「韓流」的源頭,正是政府8年來堅持推動的韓國文化產業。
    文化產品出口總額增長速度驚人
    據2005年韓國文化觀光部公布的《2004年韓國文化產業白皮書》,2003年涵蓋了韓國出版、漫畫、音樂、遊戲、電影、動畫片、廣播電視、廣告、網際網路及移動文化信息等10個領域的文化產業的市場銷售額為44萬億韓元(按當年匯率,折合370億美元),佔當年韓國GDP的6%。
    韓國文化產品的出口為韓國賺取了大筆外匯。2003年,韓國文化產品出口總額為6.3億美元,只佔文化產業銷售額的1.7%。但增長極快,韓國文化出口主打產品為遊戲、電視劇、電影。2003年,遊戲產品出口額為1.81億美元(佔文化產品出口額的29%)。2003年,電視劇出口額為3308萬美元(佔文化產品出口5.2%),2004年為7150萬美元,增長116%。2003年電影出口164部,金額為3098萬美元(佔4.9%);2004年為194部,金額為5828萬美元,增長88%。
    政府積極推動傾力支持
    韓國文化產業的高速發展首先得益於政府的積極推動。在其文化產業發展之初,更多的只是出於支持與保護本土文化,同時抵制越演越烈的歐美日風潮侵襲。但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韓國經濟陷入困境,為重振經濟,政府開始重視產業多元化發展,並將目光投向具有低消耗、高利潤、高附加值的文化產業上。1998年金大中總統上任,明確提出了「文化立國」的救國方針,將文化產業列為韓國21世紀發展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加以優先發展。並且,提出「韓國文化世界化」的口號,將韓國文化推向全球,以此作為推動韓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為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環境,韓國政府在政策、法律、機構、資金、人才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自1998年開始,韓國政府陸續出臺了《國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計劃》、《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1世紀文化產業的設想》等綱領性文件,明確了文化產業的優先發展地位,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文化產業促進法》、《保護電視電影法》等法律法規的出臺,則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組織機構上,政府於1998年設立文化產業局,對產業內各個細項進行綜合規劃和統籌管理;而2001年成立的專職機構——文化產業振興院,每年可獲得高達5000萬美元的政府資助。其中,影視、音樂、網路遊戲是韓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三大重點,韓國政府對它們進行了大量的資金投入。以網路遊戲為例,網路遊戲廠商平均每年可以得到1.7億美元的政府撥款用於新遊戲研發。而且,對於出口產品在語言譯製上的費用,政府幾乎提供全額補助。
    同時,韓國政府還十分重視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在韓國,幾乎每一所大學都設立與影視相關的院系。為了培養專業遊戲人才,政府開辦了專門的遊戲學校。對於那些在遊戲公司任職或者在遊戲比賽中獲獎的男孩,還可以免服兵役。正是在這些措施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於文化產業。
    在這種強勢且目標明確的產業政策支持下,韓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開始步入新紀元。
    文化產業「商業化」運作
    高度的商業化運作,是韓國文化產業發展取得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這種「韓流模式」的商業運作呈現出兩大特點。
    一是文化先行。韓國文化通過影視、音樂等接受度極高的載體進入我們的生活,在贏得人們認同與喜愛的同時,也為韓式消費打破了消費者的心理防線。文化輸出先於商品輸出,通過文化滲透誘導商品消費,這就是文化先行的內涵所在。
    二是形成商業鏈條。一部受歡迎的國產電視劇,通常意味著高收視率、高賣價、多買家。但是,一部受歡迎的韓國電視劇,卻存在著無數種可能性。其中,可能是一陣衣著時尚,一股飲食風潮,或是一輪旅遊熱潮,而更大的可能則是以上多者的結合。因為對於韓劇而言,高收視率得到的收益僅僅是開始,更大的收益則是來自這部韓劇熱播之後所衍生出來的巨大的消費市場。
    以影視為開路先鋒,帶動服飾、餐飲、旅遊、美容等行業發展,形成一個多米諾骨牌效應式的商業鏈條。韓國之所以將影視行業作為發展文化產業的重中之重,就是看到了這條商業鏈條所具有的強大的資金吸引能力。
    讓「韓流」經久不衰,政府再出新策
    對韓國人來說,席捲亞洲的「韓流」威力之大也是其未曾想到的,這不僅堅定了他們發展文化產業的信心,也增強其經濟轉型的自信。但韓國政府特別是文化界對「韓流」前景也不乏危機感。不久前,韓國政府還召開國務會議,對政府的「韓流」支持政策實行情況進行評估,決定分階段、戰略性地開拓全球市場,將「韓流」市場分為「深化」(中國和日本)、「擴散」(東南亞)和「潛在」(中東和中南美)三個等級,分階段推進。
    2005年初韓國開始籌建的「韓流塢」(Hallyuwood),就是防止目前以少數明星為中心的「韓流」成為泡沫,希望通過政府與商界系統的努力和支持,讓「韓流」持續不斷地「吹」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政府把中國內地看作韓國文化產品最有潛力的市場,正大力推進韓國文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韓國外交通商部指出,到2010年,韓國要力爭佔到中國文化商品市場10%的份額。
    從電視劇、電影、遊戲到旅遊、美食,再到「韓流塢」,韓國文化產業的崛起為世界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成功案例。韓國用八年時間打造出一個所謂的「韓流」神話,其將文化產業化、商業化、市場化運作的思維與經驗,是頗值得我們研究借鑑的。一個國家的文化能夠做成一種成功的產業,除了要具備雄厚的經濟實力、獨特的文化傳承之外,還需要能夠為文化商業化、市場化營造更為適宜的發展環境,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這一點正是韓國文化產業在八年內迅速崛起的關鍵所在。初曉

相關焦點

  • 韓國文化輸出:「韓流」為何能風靡世界?韓國是如何推廣韓流的?
    ▲資本密集型產業時代,韓國政府重點扶持以三星為代表的十大財閥,他們成為了韓國的經濟支柱。2017年十大財閥營收總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4%以上從此,韓國走上了經濟騰飛之路,GDP常年保持高速度增長,各產業發展態勢一路向好。
  • 韓國媒體對中國的韓流現象的報導考察及反思
    摘 要:以韓國歌曲、影視為代表的所謂韓流現象在中國近幾年一直長盛不衰,韓國的媒體針對這種中國的韓流現象一直進行了持續不斷的追蹤報導。從韓流現象在中國的傳播過程看來,韓國娛樂文化的商品性以及市場推廣戰略是韓流現象在中國得以蔓延的主要原因。本論文以此為背景,分析韓國媒體對韓流現象的報導特點。
  • 《寄生蟲》再掀「韓流」熱潮 外媒剖析韓國緣何成為文化強國
    原標題:《寄生蟲》再掀「韓流」熱潮 外媒剖析韓國緣何成為文化強國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外媒稱,電影《寄生蟲》再次掀起「韓流」熱潮。(新華社)與此同時,「韓流」組合防彈少年團從2017年開始就在國際舞臺上叫響了名號。在2018至2019年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他們有3張專輯雄霸美國最暢銷歌曲排行榜,而這一紀錄自甲殼蟲樂隊1995年創下之後還從未有人複製。電影《寄生蟲》和防彈少年團是「韓流」,即韓國流行文化的典型代表。
  • 從韓國電視劇看 一位文化學者眼中的韓流進階史
    儒家文化融合現代專業精神   解放周一:差不多是在《大長今》紅遍亞洲之後,亞洲人民都知道,韓國政府特別重視打造自己的文化產業,特別重視對外文化傳播。這一點,是不是韓流持續洶湧至今活力不減的決定性因素?   梁永安:上世紀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韓國政府確實推出了一系列非常有分量的公共政策,讓文化產業成為支柱產業。
  • 依賴「韓流」現象,服裝行業走向何方?
    迪尚集團曾成為首個成功收購韓國女裝上市公司的中國企業。目前,60%的中國時裝企業爭相引進韓國設計師。無疑,中國企業擁有的生產、流通能力,韓國企業的商品企劃和設計能力相結合,形成了最佳合作模式。此外,韓流盛行更離不開本國娛樂文化。  文化魅惑在韓國,娛樂和時尚產業密不可分,「韓流」在中國影響巨大。
  • 欲作亞洲文化代表 韓國文化產業的"裴勇俊經濟"
    韓國文化產業中主要門類的比重是:出版業37.8%、廣告16%、廣播15.5%、動畫0.5%、漫畫1%、數字教育及信息1.8%……韓國政府非常重視文化產品出口。官方認為,IT產業代表韓國的實力,韓國文化產品的代名詞「韓流」則代表韓國的魅力。柔性的魅力對提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形象來說有更加重要的作用。2004年,文化產業出口額為9.3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5.7%。
  • 韓國用「韓流籤證」吸引中國人 用以消除「傾銷旅遊」現象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濟冬】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16日透露,韓國政府最快將於2017年1月起,對選購300萬韓元(約合1.8萬元人民幣)以上韓國旅遊產品的中國遊客發放「韓流籤證」,持該籤證的遊客可在5年內隨時訪問韓國,每次最長可停留30天。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衝擊不小,如今後悔了
    前幾年間,中國人的生活中時常可以看到韓國文化的身影。長相俊美的韓國明星,在中國擁有大量粉絲;在中國播放的韓劇,也受到不少劇迷朋友的支持;韓國歌手鳥叔的歌曲《江南STYLE》一度成為廣場舞中最常見的背景音樂……但好像從某個節點開始,「韓流」在中國的影響開始減弱,我們雖然感覺不到變化,但這其實對韓國娛樂圈甚至是韓國國內的很多產業都有著極大影響。韓國明星在中國的影響力下降,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韓國國內的經紀公司。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影響有多大?
    幾年前,韓流文化在中國受到大眾的歡迎,年輕朋友們喜歡韓流明星,年齡稍長的觀眾們喜歡看韓劇。許多愛美的女孩曾經一度模仿韓流明星的穿搭和妝容,有許多人選擇去韓國旅遊,親身體驗下韓劇中的浪漫場景,這些都推動了韓國影視行業和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 「韓流」的發展史,韓國娛樂業何以能推向世界?
    「韓流」最早是從90年代開始,以安在旭、車仁表、金喜善等影視明星和H.O.T、神話這些偶像組合明星為代表。韓國文化產業的威力其實在90年代就已經初見端倪。韓流過去的「主戰場」基本都是分布在東亞以及東南亞,在這些地區擁有極其數量多的粉絲群體。
  • 韓國如何以文化為旅遊賦能
    雖然到訪韓國的外國遊客數量受到國家政治、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但韓國政府和企業也注重發揮文化賦能旅遊業的力量,將文化與旅遊資源相結合,通過多種方式有效利用資源,成功塑造和傳播了獨特的國家旅遊形象。  在很多國家興起的「韓流」熱潮,分別以「流行音樂」「電視劇」「綜藝」「美麗產業」等多種形式發展。
  • 韓國飾品產業: 飾界「韓流」領風潮
    本刊特約撰稿人 延平   飾品行業是一種流行時尚產業,人們消費水平、生活品位的提高、國際飾品行業的產業轉移、加工製作工藝的日臻完美,賦予了飾品廣闊的行業發展潛力。韓國飾品向來領先國際時尚風潮,既是國際飾品行業的流行前哨,又是飾品製造的大本營,享有「飾界韓流」的美譽。
  • 韓流在中國興起及衰退的原因分析
    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韓國流行音樂、電視劇、網路遊戲等時尚元素為代表的「韓流」在中國甚至整個亞洲地區迅速蔓延,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甚至引起部分青少年對韓國明星的盲目崇拜和對韓式著裝風格的瘋狂模仿,出現了「文化倒流」現象。然而,2005年開始,韓流出現蕭條,逐漸降溫,不僅很多方面沒有了之前的火爆,甚至還引起了一些文化輸出對象國人民的反感。
  • 影評:「韓流」盛行下的韓國電影崛起有因
    中新網香港1月9日消息:韓國影視在東南亞掀起「韓流」,韓片近年在港上映數量大為增加,儘管許多作品效法好萊塢製作或模仿港片,題材和技法的仿效,對於初崛起的韓國電影,相信這是兼收並蓄的經驗積累過程;各國各地區的文藝創作,總有本身的民族風格、審美觀點和文化特色,事實許多韓國片形式上著重模仿,內容還是不離本國民族的風土習俗、社會生活、文化、政治及歷史,
  • 「韓流」在中國大勢已去,對韓國影響有多大?你怎麼看?
    在今天,曾經被「韓流」影響過的青年一代已經長大,中國本土明星在快速成長,優秀影視作品不斷的出現,屬於我們中國的潮流文化已經出現,「韓流」的熱度已經消退下去,這些已開始對韓國產生影響。
  • 「韓流」究竟影響了誰?
    根據百度百科得知:「韓流」一詞源於圍棋,後用以指代韓國文化在其他地區的影響力。廣義的韓流包括韓國服飾、飲食等等;狹義的韓流則通常指韓國電視劇、電影、音樂等娛樂事物的地區性影響。「韓流」一詞最早由中國媒體提出,後被韓國媒體及學術界廣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國文化產業的輸出。韓流現象在亞洲許多國家普遍存在,在亞洲以外的地區亦逐漸發展。
  • 韓國如何打造文化旅遊?
    雖然到訪韓國的外國遊客數量受到國家政治、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但韓國政府和企業也注重發揮文化賦能旅遊業的力量,將文化與旅遊資源相結合,通過多種方式有效利用資源,成功塑造和傳播了獨特的國家旅遊形象。在很多國家興起的「韓流」熱潮,分別以「流行音樂」「電視劇」「綜藝」「美麗產業」等多種形式發展。
  • 韓國文化藝術周在杭州啟動 傳播"韓流"溫柔力量
    8日,在2014首屆杭州韓國文化藝術周新聞發布會上,韓國駐上海文化院院長金鎮坤表示,經中韓雙反多次磋商決定,已在上海舉辦四屆的藝術周將移師浙江杭州,欲依託杭州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增進中韓兩國民眾的交流與了解。   靜落在浙江杭州西湖畔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念館身處商業鬧市。
  • 「韓流」對中國外交與文化的影響分析
    在全世界和諧發展的今天,可以把全世界連接在一起最主要的途徑就是文化。隨著時代的進步,文化的作用日益顯露,文化競爭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的競爭的一大方向。   作為一個在世界上雄踞東方的泱泱大國,塑造國家的良好形象,引導世界正確看待中國崛起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擁有著渾厚的文化底蘊,但在國際新環境下卻顯得有些沒落。原因主要在於我國文化外交的方式和策略缺乏系統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
  • 「韓流」文化為什麼這麼火?
    從年初的清新韓劇《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到電影《雪國列車》、網絡熱播刑偵劇《危情三日》,隨著韓國影視劇、流行音樂、明星登陸中國,以影視劇為代表的「韓流」文化內容產業不僅受到中國年青一代的狂熱追捧,而且正在成為韓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