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埗村打造的「網紅稻田」《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賈璇 | 廣州從化報導
責編:陳棟棟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9年第10期)
如何破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面對人類這個共同的難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給出了藥方,也開啟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隨著「兩山論」逐步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思考並積極實踐,在治山理水、顯山露水中尋找發展機遇。
在第一屆「綠水青山論壇·從化大會」期間,《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實地走訪發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已經在從化開花結果。
稻田間的網紅民宿
在廣州市從化區良口鎮米埗村的核心區,水上綠道與陸上綠道接駁,灰白色的小樓層疊交錯,加之青青綠綠的稻田鋪展開來,靜心感受,還能感受到稻田的蔥蘢和泥土的芬芳。
主打「稻香文化」的知名民宿米社·莫上隱就坐落在這裡。從今年初試營業至今,這家民宿瞄準高端精品民宿水準,採取分段試業、分段優化的經營節奏,服務內容得到提升,小酒吧、下午茶等服務一應而全。
米社平日的價格為每天680元至1180元,周末價格為780元至1380元,「我們一共有6個房間、9個床位,節假日必須提前預訂,一房難求。」米社管家小芳介紹說。
誰能想到,曾經的米社被村民這樣評價:「房子破舊、環境也差,和現在根本沒法比」。
2008年,米埗村在13個經濟社實施整體搬遷後,村行政服務中心也搬到了碧水新村,舊村落區域在一段時期內出現了管理和服務真空,衍生出了人居環境髒亂差、群眾辦事難、黨組織軟弱渙散等問題,一度與隔壁的從都國際會議中心形成了「門裡歐洲、門外非洲」的鮮明對比。
為改善村居環境、提高村民收入,2017年7月,米埗大膽啟動特色小鎮建設,成為從化首批十大特色小鎮之一。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小鎮先後對民居外立面、巷道改造升級,同時,美化村道景觀,增添景致,對原有綠道進行修復與清理,還打造了三處休閒娛樂的小廣場。此外,突出抓好乾淨整潔平安有序的鄉村人居環境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點依託優質生態資源、旅遊資源、文化資源和周邊高端會議會展資源,全力打造米埗小鎮,大力發展高端民宿經濟。
2018年,米埗村率先成立了從化首家以民宿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整飭房屋外立面170多棟,約3萬平方米,建成米社·莫上隱等6家高端民宿,還建成了灌區精神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米社·莫上隱也是廣東省首個採取政府引導、「公司+農民合作社+村民」的鄉村民宿產業發展模式,即由民宿運營公司向村民租用房子進行全面改造,作為特色民宿經營,同時又返聘村民參與經營活動,增加村民收入。
除了租用村民房屋改建成民宿外,還把不能用於改造建設民宿的村民房屋,改造成回遷房,把出租房屋後無房居住的村民安置至回遷房,解決村民住房問題。目前,這一模式已經在米埗村全面推開。
民宿的主人將房子出租,每月的租金高達6000元。米埗村第一書記肖麗說,「遊客都比較喜歡我們這邊的生態和風景,特別是大城市來的遊客最喜歡的景點是前面那塊稻田。」肖麗所說的那塊稻田如今已成為「網紅稻田」。
米社的生意經只是米埗村民宿群的一個縮影。
按照規劃,「米埗民宿群」以良口鎮米埗村洛一社、洛二社和洛三社為中心,整體規劃打造成高端民宿群。目前,米埗小鎮「米埗民宿群」周邊已完成民居外立面改造工作,部分精品民宿已進入裝修施工階段,米埗小鎮「米埗民宿群」的嶺南風貌特色民宿群雛形日漸清晰。
據當地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米埗村集體經濟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30萬元、1.87萬元。2018年,集體經濟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31萬元、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60%。
回鄉創業的蓮麻小夥
位於廣州最北的蓮麻村被群山環抱,小鎮範圍內,5.35萬畝山林青山疊翠,森林覆蓋率高達90%。但由於交通不便,蓮麻村曾是廣東有名的貧困村。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蓮麻村採訪獲悉,近年來,蓮麻村通過開發鄉村旅遊和發展釀酒業等,不僅甩掉了貧困帽子,還成為小有名氣的旅遊度假村。
「保護好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這是特色小鎮發展的底線。」蓮麻村黨支部書記潘安娜說。2015年,蓮麻小鎮正式啟動建設,經過一年的全力打造,在2016年國慶時開始運營。蓮麻小鎮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注重鄉村建設與特色發展相融合,廣泛發動村民積極參與,並通過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統籌引入特色產業來激活鄉村活力和農業生產力。
據介紹,蓮麻小鎮先後配套建設了衛生站、通信基站、農村汙水處理設施、村民法治議事大廳、村民綜合服務中心和旅遊問詢中心等公共基礎設施,破損多年的道路得到了修復提升,髒亂差的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觀。
「得知特色小鎮發展紅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村尋求商機。」潘安娜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得知家鄉的老師傅肯傳授做酒麴的手藝,2014年,在廣東佛山工作的白傑鵬辭職回鄉,接手了父親的酒鋪。
為打破蓮麻酒坊經營規模小的瓶頸,白傑鵬費盡心思拓寬銷路。2015年,蓮麻小鎮把酒類產業作為支柱產業打造。經過招商引資成立蓮麻酒業公司,附近的呂田鎮人楊斌看中了蓮麻的酒業,投資超千萬元,這樣一來,白傑鵬的酒坊紅火起來,一年收入近40萬元。
蓮麻小鎮還充分發揮流溪河水源頭文化、綠色生態文化等優勢資源,聚力發展民宿、酒坊、炒茶鋪、豆腐作坊等特色產業,努力推動蓮麻「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目前,蓮麻小鎮已開辦標準民宿21家,酒坊8家,酒鋪8家,酒館11家,炒茶鋪4家,豆腐花和豆腐作坊3家,涼粉鋪1家,養蜂園27家。
隨著蓮麻小鎮經營項目增多,規範經營管理尤顯重要。如今,村裡的民宿和農家樂,採取「政府+村集體+農戶」的合作模式來打造,由村集體籌建的公司進行統一規劃管理,避免無序發展和惡性競爭。
2016年至今,蓮麻村先後榮獲廣州市第三批市級「美麗鄉村」、「國家美麗宜居村莊」、「全國環境整治示範村」等榮譽稱號。據統計,2018年,蓮麻村實現村集體收入8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1萬元,對比2014年分別增長450%和163%。
在告別貧困的同時,蓮麻小鎮走上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道路。
2019年第10期《中國經濟周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