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這幾天,對於81歲的江蘇徐州沛縣安國鎮左堯村村民甄宗英老人來說異常激動。她和老伴住進了心心念念的新房子,圓了安居夢。12月8日,記者走進沛縣安國鎮漢居雅苑社區甄宗英老人的家,電梯上下,敞亮的三室一廳,天然氣、地暖免費接入戶,溫馨舒適。
「原來兩間舊瓦房,住了一輩子,如今搬進了小樓,上下有電梯,出門就是公園,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甄宗英老人說,她家是村裡第一個搬家的,迫不及待要住新房。
在徐州,越來越多的農民住進了新房。截至目前,徐州市通過實施農房改善工程,已交付使用48個項目共27323戶,今年將有37000多戶農房得到改善。
「農房改善,改變的是農村面貌,推動的是農業發展,受惠的是農民群眾,提升的是黨的形象,夯實的是執政基礎。徐州要把這件好事辦得更好、抓得更實,讓農民群眾搬得順心、住得暖心、過得舒心。」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說。
走進沛縣安國鎮漢居雅苑社區,記者看到社區裡的建築風格全部沿用漢代「三段式」特徵,即屋頂為深色大屋蓋,屋身建築立面以白色、淺灰、赭石為主基調,基座是淺灰色,在欄杆、窗套等處融入神獸圖騰、青銅紋飾,彰顯出漢文化元素。
「小區設計典雅,古色古香,水、電、通信、燃氣、電梯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還配套有老年活動中心、大型超市、社區診所,並引入了電影院線,不僅有『面子』,更有『裡子』。」安國鎮漢居雅苑社區黨委書記陳寶峰說,沛縣以採煤塌陷區整體搬遷為抓手,實施農房改善,優化農村人居環境,讓畫裡鄉村變成真。
「建設標準要高,環境條件要好,文化含量要足」,徐州市以此為導向,在項目選址和規劃設計方案編制方面做足功夫。
在沛縣張寨鎮陳油坊村,農房改善沒有推倒重來,而是在農民原有自住房基礎上加以美化和完善。
「村裡有5000多畝的葡萄園,所以在農房改善規劃設計中充分融入了葡萄元素。」陳油坊村黨支部書記孟凱說,「為了突出村裡葡萄產業特色,村裡實施差異化改善,巷道全部以葡萄品種命名,還建設了葡萄主題遊園,讓前來觀光採摘和旅遊的客人留下深刻印象。」
徐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村鎮建設處處長陳敏說:「我們在農房改善規劃設計上不搞一刀切,請江蘇省城鄉規劃設計院設計草稿,邀請清華大學教授進行審查,確保農房改善留得住鄉愁,還要讓群眾滿意。」
「咱們社區建好後,門口有40多間門面房,收益該怎麼分配?大家談談意見。」「我覺得社區應該成立集體經濟組織來統一管理和運營……」
前段時間,沛縣安國鎮漢居雅苑社區召開了一場基層民主議事會,社區黨委、利益相關方、相關職能部門和群眾代表坐在一起,就社區中事關群眾利益的公共事務進行討論和商議,達成了一致。
「農房改善後,群眾既要住得上,還要住得好,我們搭建了一個議事平臺,讓居民暢所欲言,化解疑問,也為社區發展建言獻策。」陳寶峰說,社區定期召開社區協商議事會,實現社區的事由社區人商量著辦。
除此之外,農房改造房屋質量如何保證?價格是否合理?農民利益是否得到保障?鄉親們關心的焦點,也是當地政府施政的重點。
「徐州市創新開展『三查一拉』,查錢、查房、查進度,拉網式排查四類人員危房情況,邀請第三方監督機構,壓實責任,每月反饋監管情況,年終考核通報。」陳敏說,徐州一直堅持搬與不搬、搬遷去向、建設方式由農民說了算。同時,對相關收費,除國家和省規定外一律減免,並對特別困難家庭實行兜底安置。
初冬時節,走進江蘇徐州沛縣大屯街道安莊村,綠蔭之間掩映著錯落有致、靜謐古樸的仿古村居,清澈小溪流水潺潺,民宿、農家樂裡人流不息。
57歲的安莊村村民王小明做夢也沒想到,準備安享晚年的時候,又開啟了人生新的創業——發展安莊漁村民宿產業。
「2019年,住了幾十年的破舊危房拆了,政府補貼10萬元幫助我家建起一棟兩層小別墅,住房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王小明說,村裡面貌改善了,又依著微山湖,來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村支部書記鼓勵他發展第三產業。「我把自家別墅騰出來發展民宿酒店,沒想到生意特別火爆,真是做對了。」
通過農房改善、村莊整治,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安莊村真正做到了生態富民,將生態變為「聚寶盆」,既美了環境,又鼓了村民的錢袋。
「徐州市積極發展本地有基礎、有優勢的產業,大力引進層次較高、環境友好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儘可能讓改善住房條件的群眾居住在社區、工作在園區。」陳敏表示,2019年,徐州農房建設項目配套新增產業類項目175個,吸納就業7284人,銷售額達4.28億元,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3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