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實施農房改善工程:美了環境 樂了村民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這幾天,對於81歲的江蘇徐州沛縣安國鎮左堯村村民甄宗英老人來說異常激動。她和老伴住進了心心念念的新房子,圓了安居夢。12月8日,記者走進沛縣安國鎮漢居雅苑社區甄宗英老人的家,電梯上下,敞亮的三室一廳,天然氣、地暖免費接入戶,溫馨舒適。

「原來兩間舊瓦房,住了一輩子,如今搬進了小樓,上下有電梯,出門就是公園,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甄宗英老人說,她家是村裡第一個搬家的,迫不及待要住新房。

在徐州,越來越多的農民住進了新房。截至目前,徐州市通過實施農房改善工程,已交付使用48個項目共27323戶,今年將有37000多戶農房得到改善。

「農房改善,改變的是農村面貌,推動的是農業發展,受惠的是農民群眾,提升的是黨的形象,夯實的是執政基礎。徐州要把這件好事辦得更好、抓得更實,讓農民群眾搬得順心、住得暖心、過得舒心。」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說。

走進沛縣安國鎮漢居雅苑社區,記者看到社區裡的建築風格全部沿用漢代「三段式」特徵,即屋頂為深色大屋蓋,屋身建築立面以白色、淺灰、赭石為主基調,基座是淺灰色,在欄杆、窗套等處融入神獸圖騰、青銅紋飾,彰顯出漢文化元素。

「小區設計典雅,古色古香,水、電、通信、燃氣、電梯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還配套有老年活動中心、大型超市、社區診所,並引入了電影院線,不僅有『面子』,更有『裡子』。」安國鎮漢居雅苑社區黨委書記陳寶峰說,沛縣以採煤塌陷區整體搬遷為抓手,實施農房改善,優化農村人居環境,讓畫裡鄉村變成真。

「建設標準要高,環境條件要好,文化含量要足」,徐州市以此為導向,在項目選址和規劃設計方案編制方面做足功夫。

在沛縣張寨鎮陳油坊村,農房改善沒有推倒重來,而是在農民原有自住房基礎上加以美化和完善。

「村裡有5000多畝的葡萄園,所以在農房改善規劃設計中充分融入了葡萄元素。」陳油坊村黨支部書記孟凱說,「為了突出村裡葡萄產業特色,村裡實施差異化改善,巷道全部以葡萄品種命名,還建設了葡萄主題遊園,讓前來觀光採摘和旅遊的客人留下深刻印象。」

徐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村鎮建設處處長陳敏說:「我們在農房改善規劃設計上不搞一刀切,請江蘇省城鄉規劃設計院設計草稿,邀請清華大學教授進行審查,確保農房改善留得住鄉愁,還要讓群眾滿意。」

「咱們社區建好後,門口有40多間門面房,收益該怎麼分配?大家談談意見。」「我覺得社區應該成立集體經濟組織來統一管理和運營……」

前段時間,沛縣安國鎮漢居雅苑社區召開了一場基層民主議事會,社區黨委、利益相關方、相關職能部門和群眾代表坐在一起,就社區中事關群眾利益的公共事務進行討論和商議,達成了一致。

「農房改善後,群眾既要住得上,還要住得好,我們搭建了一個議事平臺,讓居民暢所欲言,化解疑問,也為社區發展建言獻策。」陳寶峰說,社區定期召開社區協商議事會,實現社區的事由社區人商量著辦。

除此之外,農房改造房屋質量如何保證?價格是否合理?農民利益是否得到保障?鄉親們關心的焦點,也是當地政府施政的重點。

「徐州市創新開展『三查一拉』,查錢、查房、查進度,拉網式排查四類人員危房情況,邀請第三方監督機構,壓實責任,每月反饋監管情況,年終考核通報。」陳敏說,徐州一直堅持搬與不搬、搬遷去向、建設方式由農民說了算。同時,對相關收費,除國家和省規定外一律減免,並對特別困難家庭實行兜底安置。

初冬時節,走進江蘇徐州沛縣大屯街道安莊村,綠蔭之間掩映著錯落有致、靜謐古樸的仿古村居,清澈小溪流水潺潺,民宿、農家樂裡人流不息。

57歲的安莊村村民王小明做夢也沒想到,準備安享晚年的時候,又開啟了人生新的創業——發展安莊漁村民宿產業。

「2019年,住了幾十年的破舊危房拆了,政府補貼10萬元幫助我家建起一棟兩層小別墅,住房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王小明說,村裡面貌改善了,又依著微山湖,來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村支部書記鼓勵他發展第三產業。「我把自家別墅騰出來發展民宿酒店,沒想到生意特別火爆,真是做對了。」

通過農房改善、村莊整治,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安莊村真正做到了生態富民,將生態變為「聚寶盆」,既美了環境,又鼓了村民的錢袋。

「徐州市積極發展本地有基礎、有優勢的產業,大力引進層次較高、環境友好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儘可能讓改善住房條件的群眾居住在社區、工作在園區。」陳敏表示,2019年,徐州農房建設項目配套新增產業類項目175個,吸納就業7284人,銷售額達4.28億元,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3萬餘人。

相關焦點

  • 徐州賈汪:農房改善有「顏值」更有「精氣神」
    建新居 配套齊全聚民氣大泉街道大李莊村農房改善項目從實施前期就開展民意調查,按照村民意願設計戶型方案,把農房改善這件好事辦好,讓群眾滿意;馬莊村搶抓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創建契機,改善馬莊、真旺村兩個集聚居住區農房430戶,形成優美豐富的村落景觀,提升了村莊整體風貌;位於徐州工業園區的翠湖嘉苑二期項目
  • 45個蘇北農房改善項目首次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
    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和建設特色田園鄉村是實施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決勝高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牛鼻子」工程和重要抓手。7月30日至31日,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暨特色田園鄉村面上創建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徐州召開。45個蘇北農房改善項目首次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讓人眼前一亮。這背後有何深意,一起來看!
  • 鄉鎮書記話農房改善丨江蘇泗洪歸仁鎮:農房建得放心、農民住得舒心
    中國江蘇網5月25日宿遷訊「出門就有便利店,小區內有醫務室,旁邊還有省級優質幼兒園。」泗洪歸仁鎮墩倫小區村民趙家鵬說,現在小區內設施齊全,晚上路燈一亮,大家都出來散步,感覺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趙家鵬家所在的小區是2018年改擴建項目,小區實施外立面改造,接入管網,修整了門前道路。
  • 江蘇新沂:宋莊民宿成農房改善「農旅融合樣板」
    棋盤鎮王徐村宋莊位於山水大道北側,自然景觀及農業資源十分優越,結合當地人文特色,盤活廢棄的18戶宅基地,由新沂市宋莊農業休閒觀光專業合作社投資建設,開發成為宋莊民宿旅遊度假項目,長年失修的老宅經改造、重建,華麗變身為精品民宿,這便是宋莊農房改善一期工程。
  • 新沂農房改善工作走在蘇北縣域前列
    按照規劃,2018—2020年新沂市共編排農房改善項目74個。其中2019年該市安排農房改善專項資金6.6億元,啟動建設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區44個,為1.2萬戶農民圓了「宜居夢」,2020年計劃實施農房改善項目55個(新建項目30個、續建項目25個),年底前力爭讓1萬戶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有效改善。
  • 連雲港:農房改善不改鄉愁
    海州灣畔,濤聲依舊,走進連雲港市贛榆區石橋鎮韓口濱海特色漁村,映入眼帘的是黃牆紅瓦的農家院落,房前屋後綠樹掩映、乾淨整潔,寬闊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門口,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韓口濱海特色漁村一期農房改善項目已竣工,132戶農戶陸續搬進新家。  村莊換了模樣,生活開啟新章,但濃濃的海濱風情仍然流淌在村街村巷。
  • 徐州:鄉村振興「三部曲」 唱響幸福小康「好聲音」
    >   白牆灰瓦、鬥拱飛簷、竹籬小院……一排排嶄新的樓房錯落有致,一條條筆直的道路乾淨整潔,向人們展示著江蘇徐州農房改善工作取得的輝煌成就
  • 賈汪區大吳街道因地制宜、多措並舉改善農房條件
    近年來,以創建全省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示範鎮為目標,大吳街道大力推進農房改善工作,因地制宜,採用村莊搬遷集中居住、統一規劃集中翻建和公共空間全面提升等多種方式改善農房條件,惠及了近8000戶村民。5月11日,記者走進大吳街道,在一處處別致的村居院落前,和村民嘮家常、看新房,對部分農房改善項目進行了深入的實地探訪。
  • 連雲港:農房改善不改鄉愁_新華報業網
    海州灣畔,濤聲依舊,走進連雲港市贛榆區石橋鎮韓口濱海特色漁村,映入眼帘的是黃牆紅瓦的農家院落,房前屋後綠樹掩映、乾淨整潔,寬闊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門口,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韓口濱海特色漁村一期農房改善項目已竣工,132戶農戶陸續搬進新家。  村莊換了模樣,生活開啟新章,但濃濃的海濱風情仍然流淌在村街村巷。
  • 徐州賈汪:小村莊蝶變「桃花源」
    真旺村,位於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國家溼地公園西側,僅有180餘戶、800餘村民,是個名副其實的小村莊,提起以前的村容村貌,很多村民都唏噓不已!   目前,真旺村所有農房的外牆立面及屋頂改造工程已經完工,共提升村莊景觀綠化約20000平方米,拓寬、疏浚村莊河道約3000米,新鋪設中心道路700米、巷道4700米及整治修繕環村道路4000米,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徐州:從「憂居」到「優居」 留住煙火氣 改...
    近年來,江蘇徐州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棚戶區改造有序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創造了全國聞名的棚戶區改造「徐州模式」、「徐州經驗」、「徐州速度」。徐州自棚改工作啟動以來,累計新開工棚戶區安置房37.2萬套,棚改總量全省第一,有110多萬群眾實現「出棚進樓」,圓了安居夢。
  • 鄉鎮書記話農房改善丨宿遷市宿城區埠子鎮:讓農戶過上安居、康居...
    中國江蘇網5月26日宿遷訊 我所在的埠子鎮,是傳統的商貿古鎮。2019年4月開始大力實施農房改善工程,積極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目前,在建的親親家園、金山家園、蠶桑人家基本上進入掃尾階段。其中,親親家園6月初可以交房,其他兩個項目不久後也能交付。
  • 江蘇徐州奎河水環境整治啟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2019年12月17日,江蘇省徐州市水務局召開市區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程新聞發布會。作為徐州市投資體量較大、實施時間較長、惠及群眾較多的民生工程之一,計劃用八年時間實施完成。目前,袁橋閘至欣欣路橋段5.4公裡整治將於12月底前正式開工,標誌著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程拉開序幕。
  • 東海:全縣農房改善工作現場觀摩會召開
    10月13日,我縣舉行農房改善工作現場觀摩會,利用半天時間對首批啟動的農房改善工程進行了集中觀摩。縣委書記高美峰、縣委副書記尤永江、縣政協副主席梁步顯參加觀摩會。 今年以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5000戶農房改善任務為目標,計劃通過新型社區項目建設改善2904戶,通過插排建及進城入鎮改善2124戶,全年確保完成5028戶。自9月15日全縣農房改善推進會後,各單位緊抓黃金施工期,圍繞目標清單,晝夜奮戰,以目標倒逼責任,以時間倒逼進度,項目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
  • 尊重農民意願 這個地方的農房有「鄉愁」
    今天(12月1日),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在科學規劃的引領下,徐州全市農房改善工作推進順利,截至目前,徐州市累計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戶數達到6萬戶左右,農房改善工作在省高質量發展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陣。農民配合度高,徐州用了什麼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 連雲港海州區農房改善繪全面小康「風景線」
    便民超市、衛生室、圖書館等成了「標配」;路邊裝的是太陽能燈,垃圾處理也實現了城鄉一體化……海州,這座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搭乘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幸福快車,牢牢抓住農房改善這一「牛鼻子」工程,繪就了一幅生態宜居、產業崛起、文化繁榮、鄉村治理、鄉風文明的都市新型農村社區斑斕畫卷。
  • 江蘇徐州:從「一城煤灰」到青山綠水
    冬日黃昏,江蘇徐州雲龍湖沙月島上一對新人正在拍攝婚紗照。「原本打算去杭州西湖拍,現在徐州的環境越來越美,也能拍出好看的婚紗照。」新郎劉樺跟記者攀談起來。沒想到,幾年時間,生態環境就打了翻身仗。」賈汪區馬莊村村民王秀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徐州香包」代表性傳承人。她說,生態好了,遊客多了,香包也賣脫銷了。「在生態修復中,賈汪交出了『宜遊則遊、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工則工』的答卷,累計實施採煤塌陷地治理項目82個、治理面積達6.92萬畝。」
  • 淮安金湖:農房改善有內涵 群眾更有獲得感
    金湖縣塔集鎮施尖村村民徐哲湘高興地說。自2018年9月我省實施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以來,金湖縣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品質配套、多產業支撐,讓百姓「搬得出、留得住、更要能致富」,不斷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和產業配套,著力建設「外在有顏值、內在有氣質」的美麗鄉村,讓群眾更有獲得感。
  • 淮安:將改善農民住房條件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標誌性工程
    作為曾經的建檔立卡低收入戶,一家人從過去「蝸居」於幾十平方米的老房子,到如今住進130平方米的寬敞新居,村民沈玉蓮滿心歡喜。和諧、幸福、憧憬……在淮安,這縷甜美情愫縈繞在農房改善項目所涉及數萬名農民的心田。淮安市委書記蔡麗新表示,2018年以來,淮安堅持將加快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標誌性工程,堅守初衷本意,堅持對標找差,農房改善工作推進有力有序有效。
  • 農房大改造!邳州這些村的人有福了!
    4月28日我市召開加快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推進會現場觀摩了部分鎮村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這些農房改善項目建設如何?今年農房改善工作怎麼幹?做好農房改善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是建設群眾滿意幸福社區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