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羅,本名萬松生,江西省都昌縣大鳴山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文化戰略、文化產業研究。近年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國站起來》、《中國的疼痛》、《圈子決定格局》等。
摩羅的《不死的火焰》,《恥辱者手記》等是大家都相當熟悉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作品究竟有怎樣的文字魅力呢?
1.《不死的火焰》
豆瓣評分:8.1
作品簡介:收有27篇隨筆,包括《尋找另一種文學模式》《開拓新的精神資源》《站在自己的墓碑上發問》《信仰與寬容》等。
書友點評:不止批判,並且以愛和熱情去戰勝黑暗,同時創造,要以創造去戰勝黑暗。
2.《恥辱者手記》
豆瓣評分:8.1
作品簡介:他來自於民間,也來自於底層。但他卻地地道道是個「精神貴族」。他挖掘的是中國文人的劣根性,他的「中國文人不懂得恥辱」的理性之光,成為一面觀察中國知識分子人格的照妖鏡,並為新一代的中國文人點燃了黑暗中的微光。他絕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他的每一聲啼血吶喊都讓我們無地自容,照出每個人心中的魔鬼。目錄:第一輯 良知的彈性第二輯 咀嚼恥辱第三輯 末世的溫馨第四輯 流浪的奴隸
書友點評:單就這本書來說,摩羅的思想是值得敬重的,那些激烈的情緒也可以得到仰視。看了其新作中國人站起來,再來回味其中某些篇章,心情就大大不安了。
3.《大地上的悲憫》
豆瓣評分:8.0
作品簡介:摩羅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民間思想者」。他的「精神導師」錢理群教授認為:「摩羅終於與魯迅所開創的,已經中斷了的精神界之戰士的譜系承續上了。」摩羅作為一個批評者,他的批判很刻毒,但很多人都對摩羅的批評很感動。這是因為摩羅在批判人文、政治的時候,也在批判自己。有人評論摩羅其人:從摩羅的文字裡可以感覺到摩羅是一個很懂事的人。他懂得人應該是什麼樣子,而現實中人又不是這個樣子的。他的文字好像是從他的鮮血中流出來的。好像他把自己的毛細血管都伸到別人身上了,這血管伸得非常的長、非常的細,伸到什麼地方又從什麼地方流回了他的心,又從他的心裡流了出來。他和人間的關係,就是這樣一個毛細血管的循環關係。還有人說他:摩羅的文章有一種宗教感,這種宗教感不是教堂裡的宗教,而是一種大地上的宗教。請讀者從這本文集中感受一下摩羅吧。
書友點評:摩羅 唉,我有同情心,四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