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視角的晉城丹河溼地公園,你被撩到了嗎?!
湛藍的天空下,水面波光粼粼由近及遠,不遠處,十幾隻野鴨在水中時隱時現。清冷的空氣,讓呼吸也一下子變得清爽起來,夕陽、飛鳥、成片的樹林,連綿的山丘、空曠的水面,構成了一幅淡妝的山水畫。
好消息!好消息!由國家林業局命名的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已經公布
晉城澤州丹河溼地公園上榜!
標誌著晉城市實現了國家溼地公園零的突破!
根據總體規劃,接下來的幾年,丹河溼地公園將重點進行植被修復生態系統修護溼地體驗設施的提質改造等建設
力爭於2022年底全面完成試點建設跨入「國家溼地公園」行列
丹河
是晉城境內的第二大河、澤州縣重要的水源地,兼防洪、灌溉、飲用、改善區域小氣候等重要生態功能,植物資源豐富,也是眾多鳥類理想的棲息地。
但在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隨著沿河兩岸煤化工行業的快速發展,大量工業廢水、生活汙水排入丹河,致使丹河汙水橫流、臭氣燻天,流域水環境受到嚴重汙染,化學含氧量、氨氮超標幾倍到十幾倍,中下遊魚蝦絕跡,讓廣大市民無比痛心。
「不僅要讓碧水清波重回丹河,還要充分利用好丹河,把沿岸變成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將治理丹河提到了全市環保工作的突出位置,規劃建設全長約16公裡、總規劃面積約32平方公裡的溼地公園和綜合型城市綠道。2008年8月,投資1.2億元,在丹河澤州段金村鎮水北村南建設了佔地面積1291畝、當時全國最大的垂直流人工溼地汙水處理廠,並於2013年9月投入運行,日可處理汙水8萬噸,使河流水質得到顯著改善。
但是,對丹河生態的治理並沒有到此終止。為進一步改善丹河水質,徹底恢復丹河沿線生態環境,2013年,晉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先前治理的基礎上,建設丹河溼地公園的整體構想,並納入當年的年度重點工程。
丹河溼地公園
按照規劃,丹河溼地公園總面積639.41公頃,北至澤州縣與高平市交界,南至澤州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邊界,包括丹河主河段、支流東大河河段、沿河2處人工水質淨化區以及任莊水庫。其中溼地面積為346.84公頃,溼地率為54.24%。
當年,晉城便完成了溼地公園外圍山體綠化2000餘畝,徹底改善了溼地沿線外圍周邊生態環境。2014年起,晉城市澤州縣開展丹河溼地生態修復整治工程建設,規劃總長約16公裡,包括河濱帶溼地恢復工程、水質淨化人工溼地工程、支流汙水處理廠、配套道路及宣教設施等工程。目前已完成一期高都鎮東、西劉莊附近約1.6公裡河段的溼地生態修復整治工程。
與此同時,丹河沿線也掀起了生態治理的熱潮。2014年我市投資7千萬元,在晉城市澤州縣高都鎮南社村的丹河邊建設了巴公人工溼地汙水處理廠,佔地面積206畝;丹河沿線村莊的生活汙水全部進行了無害化處理;丹河上遊的高平市也投資1.5億元建設丹河汙水處理廠。
經過幾年的奮戰,目前,丹河溼地已建成垂直流人工溼地315畝,表面流人工溼地475畝,種植蘆葦、香蒲等各種水生植物350萬株,布設柔性人工水草2萬平方米,形成了790畝的植物長廊,26萬平方米的景觀水面,達到日處理8萬噸汙水的設計目標
年可削減化學需氧量2044噸,氨氮540噸,水質可達地表水IV類水質標準。
丹河中下遊人畜飲水、農田灌溉有了保障,沿線生態環境也得到徹底恢復。
晉城市政府還將丹河流域規劃為「兩線兩區」旅遊的重要一線,澤州縣更是高標準規劃了「一帶六核」、「珠聯碧河」的丹河生態旅遊帶,在將城市建設與溼地保護相結合的同時,促進了丹河周邊區域的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汙水變清流,荒灘變綠洲。」
丹河溼地公園的建設成為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範例
水波蕩漾的河道以及河中各類水生植物宛如一條鑲嵌在城市的綠帶,為我們的城市帶來生機和活力。
成為晉城一張璀璨的名片美麗晉城的新圖景正日益清晰可見
動起來!嗨起來!一起為晉城的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點ZAN吧!
內容源於太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