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萬州首個土家族鄉,和湖北利川接壤,由多個鄉合併而成

2020-12-24 偉遊四方

重慶市萬州區下轄約50個鄉鎮街道,是重慶鄉鎮數量最多的區縣。除此之外,萬州的區劃還有一個獨特的地方,它還有2個土家族鄉,即恆合土家族鄉和地寶土家族鄉,這在重慶的市轄區中可謂獨有。

恆合土家族鄉成立於2001年,地寶土家族鄉成立於2008年。恆合土家族鄉(以下簡稱恆合鄉)是萬州乃至重慶首個土家族鄉。

恆合鄉地處萬州東南部邊陲,距離萬州城區約70公裡,是重慶、湖北兩省市結合部,和湖北省利川市接壤。

恆合鄉的前身是恆合與鳳儀兩個鄉,恆合與鳳儀於2005年合併,但新的恆合鄉行政中心並沒有設置在原恆合鄉駐地(五童廟),而是在鳳儀鄉駐地(老鴉塘),因為老鴉塘的集鎮規模比五童廟要大。

恆合鄉老地圖

從地圖上看,五童廟的聚落稱不上集鎮,而撤併鄉鎮曾家駐地獅子壩(曾家壩)還有一個集鎮,因而現在恆合鄉境內主要有兩個集鎮,即鳳儀場和獅子壩場。

關於恆合鄉的名字來由,並沒有確切的記載。原恆合鄉是屬於雲陽縣管轄,是雲陽縣的飛地。1941年劃歸萬縣管轄,1943年始設恆合鄉。

原鳳儀鄉,據說舊時有官員在鴻鳳山召開會議,而得名鳳儀。和恆合鄉合併後,鳳儀鄉之名便退出歷史舞臺。

恆合鄉是一個山區鄉鎮,境內山清水秀、生態優良,旅遊具有優勢,被譽為「萬州高山後花園」。2017年被重慶納入全域旅遊鄉鎮打造,全市僅18個鄉鎮入選。

恆合鄉主要的旅遊景觀有:大梁山森林公園、鹿鳴埡、鴻鳳山等等,以土家族民族風情、土家族民族古建築、茶園風光及各種土特產品構成了恆合土家族鄉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

(圖源網絡,文中數據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重慶雲陽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和湖北交界,擁有著名的龍缸景區
    重慶市有四個民族自治縣,而重慶一些區縣也有一些少數民族鄉,比如在雲陽縣,就有縣內唯一的一個少數民族鄉——清水土家族鄉(以下簡稱清水鄉)。清水鄉區位獨特,地處雲陽縣南端,是重慶、湖北兩省市交界地帶,和奉節縣接壤,和湖北恩施州利川市毗鄰。
  • 「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走進萬州恆合土家族鄉拍攝
    10月10日,「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重慶行」走進萬州恆合土家族鄉拍攝紀錄短片。在為期一周的拍攝中,攝製組將用鏡頭講述重慶石桶寨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郎小勇回鄉創業,發展鄉村旅遊的故事,展現恆合土家族鄉獨特的鄉村新貌和醇厚的土家民俗民風。
  • 重慶萬州面積最大的鎮,和湖北利川相鄰,是市級中心鎮
    重慶市萬州區有11個街道、41個鄉鎮,鄉鎮街道數量居重慶各區縣之首。那你知道萬州哪一個鄉鎮面積最大嗎?(注意是幅員面積,不是指場鎮的面積)答案就是龍駒鎮了,該鎮面積約242平方公裡,重慶市轄區渝中面積約24平方公裡,還不及龍駒鎮的零頭。
  • 山寨「利川日報」稱重慶收購利川 政府出面闢謠
    今年1月初,大渝網上一份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利川日報》的頭條標題稱:重慶政府代表洽談收購利川。此消息在當地引起較大轟動。利川市政府聞訊後迅速在網上闢謠,稱該報早在2003年就停刊了,網上這份報紙系網友PS而成的山寨版,這是網友在惡搞炒作。昨日重慶市政府表示,從沒聽說利川將劃歸重慶。
  • 中國山馬賽X大地鄉居龍船調 健康生活從利川白鵲山起跑
    2017中國山地馬拉松系列賽-湖北利川站於今日上午9點正式開跑,本次比賽共動員三千餘名馬拉松愛好者參加。 利川站是2017中國山地馬拉松系列賽第三站。利川是連續第二年舉行中國山地馬拉松系列賽,被譽為2016年中國山地馬拉松系列賽的「中國山馬第一城」、「中國山馬故鄉」。 利川白鵲山民宿廣場是本次比賽的起點,其背後的意義重大。白鵲山民宿已經成為涼城利川的一張旅遊名片,利川市政府、利川市旅遊局、利川市龍船調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等全方位支持它的發展。
  • 「區縣解讀」巫山:鄧家土家族鄉 森林氧吧嚮往鄧家
    這裡就是天然氧吧——鄧家土家族鄉,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鄧家土家族鄉距巫山縣城127公裡,與湖北省建始縣接壤。這裡森林覆蓋率達81.27%,是典型的山高林密地帶。近年來,該鄉充分利用當地的地理優勢和氣候優勢,藉助脫貧攻堅的強勁東風,大力發展中藥材、烤菸、生態康養等產業,走出了一條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發展新路子。
  • 牽手全域旅遊,利川上演「涼城熱戀」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最近文旅捷報頻傳:該市先後上榜「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市」「中國百家深呼吸小城」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錄;騰龍洞風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一項項殊榮接踵而至,得益於利川市久久為功、攥指成拳發展旅遊業,實現從觀光旅遊轉型為避暑康養度假遊,全域旅遊路子越走越寬廣。
  • 利川騰龍洞怎麼走?
    想到利川騰龍洞去遊玩的朋友我想肯定都想提前知道騰龍洞怎麼走吧。下面就由小編為你們介紹利川市到騰龍洞怎麼走吧。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公園總面積103.8平方公裡,分為騰龍洞大峽谷園區和朝東巖園區。
  • 湖北松滋市有16個鄉鎮,其中只有2個鄉,全在最南部且與湖南接壤
    目前,我國鄉和鎮在大部分地區,均是同級別的行政機構。就如同縣和縣級市一樣,行政級別是一樣的。在過去鄉很常見,大多數時期是作為比鎮低一級的行政體系。後來,經過幾輪鄉鎮改革,大部分鄉基本被撤銷,但也有部分得以保留。
  • 重慶一「黑馬」小鎮,由7個鄉合併而來,有望「撤鎮設縣」
    一直到近代,重慶作為臨時政府,承擔起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幾乎大半個國家倖存下來的工業企業都被遷到了重慶這個山城,同樣遷來的還有西南聯大的各個全國最前沿的學校,幾乎當時全國最優秀的人才、最先進的企業都匯聚在了這個城市,這也給重慶後來誕生「紅巖文化」、實現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重慶忠縣北部一個大鎮,和萬州梁平交界,是重慶經濟百強鎮
    如果問重慶市忠縣哪個鄉鎮的場鎮規模大,答案可以舉出拔山鎮、石寶鎮、汝溪鎮、烏楊(已設街道)等, 今天進入忠縣北部重鎮,汝溪町吧,嚴格來說,汝溪鎮位於忠縣東北部,區位獨特,與萬州區、梁平區接壤,可謂「一足三縣」, 場鎮也正好位於忠縣、萬州、梁平三個城市的中間位置。
  • 利川改名了!即將衝出亞洲、正式向世界發出邀請!
    東與恩施市接壤,南與鹹豐縣毗連,西南與重慶黔江區、彭水縣相鄰,由西至北依次與重慶石柱縣、萬州區、雲陽縣、奉節縣毗連。 成長經歷 古為廩君國地。周屬巴國地。秦屬黔中郡。漢屬南郡胊忍縣地。 三國初屬荊州建平郡。蜀漢建興八年(230),置南浦縣,屬巴東郡。晉、宋、齊、梁因之。
  • ...主城到利川2.5小時81.5元 昨起至重慶涪陵重慶石柱利川開始售...
    原標題:鐵路向東 渝利鐵路後天通車 主城到利川2.5小時81.5元 昨起至重慶涪陵重慶石柱利川開始售動車票   ■騰龍洞■齊嶽山風光■白鶴粱水下博物館■重慶石柱千野草場 渝利鐵路  重慶至湖北利川的一條快速鐵路,起於重慶渝北區的重慶北站,向東經由重慶渝北區、重慶長壽區、重慶涪陵區
  • 利川加入重慶大三峽旅遊圈
    利川加入重慶大三峽旅遊圈發布時間:2019年07月23日 09:56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記者劉暢、通訊員牟聯文)7月12日,在重慶萬州舉行的長江三峽旅遊協作會議上,利川憑藉「納涼」和「生態」兩大特色,成為渝東北大三峽區域旅遊協作組織的第15個成員單位。
  • 揚州一「王牌」鎮,由2鄉2鎮合併而成,未來有望「設立街道」
    ,重慶的小面,武漢的熱乾麵,東北的亂燉如此種種,以我國的美食文化來講,即使是說個十天半月也說不完。三垛鎮是由二溝鄉、三垛鎮、司徒鎮、武寧鄉合併而成的,它的綜合實力完全可以讓它成為揚州市的下一個街道社區。大家對於揚州一「王牌」鎮,由2鄉2鎮合併而成,有望「設立街道」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 剛剛萬州做了筆大生意!好多區縣關注
    據悉,本屆美食節主題為「相約三峽 膳行天下」, 由萬州區委宣傳部、區商務委、區公安局、區城管局、區文化旅遊委、區衛生健康委、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扶貧辦、區供銷合作社、周家壩街道辦事處、重慶三峽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由餐飲協會
  • 重慶雲陽縣魚泉鎮:一段魚泉老鎮和馬槽鄉、鹿鳴鄉的故事
    提到魚泉,可能有一部分朋友會想到萬州的魚泉中學以及魚泉榨菜,然而雲陽的魚泉鎮與萬州的沒有太大的關聯。本文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魚泉鎮的現代歷史沿革。如今的魚泉鎮,是原馬槽鄉和鹿鳴鄉於1992年合併而來,並以魚泉老街而得名的。老魚泉鎮其實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有之,所以魚泉鎮其實是魚泉、馬槽、鹿鳴三個鄉鎮共同參與的故事。
  • 恩施硒茶品牌亮相京城 利川紅茶為健康而來
    2014年5月16日上午隨著「恩施硒茶進京」啟動儀式舉辦,拉開了為期三天的2014首屆北京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茶博覽會的大幕。本次硒茶博覽會在民族文化宮展覽館舉辦,利川飛強茶業、巴東金果茶業、恩施潤邦茶業等恩施州八個縣市的46家茶企攜各類硒茶產品參加了本次博覽會。
  • 今天,萬州心連心廣場好熱鬧!開州、雲陽、利川、達州等地都在傳!
    今天,萬州心連心廣場好熱鬧!開州、雲陽、利川、達州等地都在傳!雲陽、豐都等重慶長江沿線區縣,以及湖北利川、四川達州等周邊省市的五百餘種特色美食、特色商品集中亮相外,「相約三峽·膳行天下」創業·故事匯、電商推介等活動輪番上場,讓八方遊客遊三峽美景、品地道美食。
  • 夏季必去城市「涼城」恩施利川旅遊攻略
    ,抒發著大自然的無窮奧妙和神力的無窮造化。整個建築群由李亮清莊園、李氏宗祠、李蓋武莊園三部分組成,它像一首由土家嗩吶、木笛、葉笛、鑼鼓加西洋長號奏出的三部曲,演繹著一個家族的榮與辱,興與衰,凝固了一個民族的建築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