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我們都在書上或是電視劇裡看到,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孩稱為黃花大閨女,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人們有些很多繁瑣的禮節,社會上各個階層人們之間的稱呼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人群也有自己不一樣的稱呼,黃花大閨女就是其中的一種。但為什麼人們要這樣來稱呼她們呢?為什麼是「黃花」不是其他顏色的花呢?這個詞又是如何來的呢?
那是的人們常用「黃花閨女」來指那些還沒嫁出去的處女,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從我國漢朝起,女孩子喜歡用梅花的花粉製成的原料化妝,因這種顏料是黃色的,人們便稱這種顏色為「花黃」。到了南北朝時期,「花黃」更是女孩兒們必不可少化妝必備之物。南北朝時期民歌《木蘭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說的就是這一景象!
同時「黃花」在我國古代又是指菊花。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操,因此,人們在閨女前面加「黃花」,不僅表示這個女子還沒結婚,還讚揚這個姑娘品德高尚,情操貞節。這種習俗直到金、元時期遊牧民族侵入中原後才慢慢消除,但「黃花閨女」作為未出嫁少女的代名詞則流傳下來。
俗諺云:「今朝白面黃花姐,明日紅顏綠鬢妻」貼黃花,是古代女子婚前的裝束,婚後是要變裝滴~所以黃花大閨女是從處流傳下來肯定是站不住腳的~至於黃花大閨女從何而來呢?古人為何稱未出嫁的女子為「黃花閨女」?
最早普及的貼花黃也就是僅限於用梅花的汁水塗抹漬染,但隨著花期和季節的限制,花黃的選取範圍不斷擴大,但凡是黃的花卉,只要不具毒性的,均在使用之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有菊花。後來為了方便和快捷地使用,又有了花粉製成的粉劑,甚至不限於植物,動物性的、礦物性的都加入進來。
後來人們就用花黃或黃花特指未出嫁的少女。有詩曰,今日黃花女,明天綠鬢娘。來形容欲嫁人的少女。同時黃花不單指梅花,也指菊花。菊花傲霜耐寒的崇高節操,也特指還沒結婚的女孩子的節操貞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