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藝術祭|直島,家計劃的復興

2020-12-14 窺探生活的面子裡子

Part Three:讓歷史延續的家計劃

和全面規劃營造的Museum Area不同,直島的家計劃,更像是舊物換新顏。

家計劃,始於1998年,是對直島特有的房屋和寺廟神社等進行改建,將其空間作品化。在現在人們生活的地區,建築融入了居住者當年的時光和記憶元素。

所以你是步行於真實的村子中,穿梭於人們日常的庭院裡,走入曾經普通或不普通的房屋,這完全區別於在Museum Area的儀式感,就像是去鄰居家串門一般可親近。

整個家計劃中,目前有兩處,仍舊和安藤忠雄有關。一處安藤忠雄館,另一處南寺。

官網圖
圖源網絡

安藤忠雄作為混凝土建築的重塑者,安藤忠雄館也不例外。外觀為老民宅,走入內部依舊是混凝土空間,使得整個小小的建築本身,成為了藝術品。

內部,陳列了一些圖文資料,從同樣位於直島的地中美術館,到上一回提及的大阪光之教堂,甚至還包括了一些建築設計的草圖。看著眼前的草圖,聯想到也許前一個小時你還身處的美術館,有種看它拔地而起的錯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美術館不大,但狹小的空間內,依舊利用了長方形的幾何形狀,這波操作,真的是再熟悉不過了。

官網圖
圖源網絡

南寺,卻不是寺廟,只是在一座原來寺廟的遺址上建造的。雖然是由安藤忠雄操刀,但南寺的體驗卻不是建築了,James Turrell作為光影的支配者,這次偏偏不給你光。

圖源網絡

還在入口排隊時,就會有工作人員一個個的講解注意事項,會特意提醒你手機關機,因為內部是全黑的環境,沒有任何光源。進入時,需要用手感受牆壁來帶路,把自己交給觸覺,小心翼翼地挪動,直到輕輕坐下。

坐在一片漆黑之中,身邊旁若無人。正前方仿佛有一片純白,眼睛想要努力地看,一開始只是徒勞,但幾分鐘後,你會覺得那裡泛著淡淡的幽藍。工作人員說這就像是一塊屏幕,當你走上前,伸出手去感受時,卻發現那裡沒有幕布,只是一個人造的空間。在黑暗中,人的感官,都發生了異變,感覺時間被拉長,空間被置換。

官網圖

石橋,也不是橋,而是指因製鹽發家致富的石橋家居住的古屋,直到2001年還都是民居。石橋家因為製鹽業而興旺,更多直島的人也受惠其中。保留這座民宅,更是保留了這一段歷史和文化。

藝術家歷時五年,將內心的想法付諸現實,將這一可以觸及到回憶(tangible memory)的空間變成了一處藝術。

寬達15米的繪畫作品瀑布(The Falls),佔據了整整一堵牆,14張幅屏風畫構成的天空之(The Garden of Kū),靈感來源於瀨戶內的風景。

家計劃目前一共有七處,作為一個已經運行了20年的項目,我無比期待它在日後又會攜手哪一位藝術家,誕生什麼樣的作品。它就像一個有機的生命體,慢慢地長出新的部分,又融合於舊的自我。

家計劃在本村區域,走去本村港看看也是極好的。宮浦港是大型輪船進出的港口,而本村港更接近當地居民的生活。沿著島的邊界線,三三兩兩地停泊著漁船,感覺隨時隨地都會出發。間或還能看到垂釣的人,上演一出老人與海。

除了Museum Area和家計劃,宮浦港區域,也分布著一些,比如著名的錢湯,還有那個人人都愛的紅南瓜。

圖源網絡
圖源網絡

在直島騎行的日子,是特別美好的時光。大多數的路段,車輛稀少,可以放肆騎行。大海,農田,小山丘,這些是你一路的旅伴。

傍晚時分,沿著山路向下,鬆開剎車,享受下坡帶來的速度感,感受風吹拂臉龐,整個人都隨之輕盈起來。

經過一所小學的操場,放學之後更顯得空蕩蕩,傳來了社團活動喊口號的稚嫩聲音,回頭望了一眼,也許其中會出現下一個日劇男主呢。

甚至一天的最後,在還自行車的倉庫,遇到了工作人員,問我是否have a nice day,迫不及待地回答他Of course。

直島篇Finish,期待豐島篇

——————————

HR的外殼下,跳動著一顆不安的靈魂

#瀨戶內藝術祭#

相關焦點

  • 瀨戶內藝術祭|風從海上來,不舍晝夜
    海的不同表情藝術祭Intro瀨戶內藝術祭,始於2010年,每三年一屆,所以2019年已是第四屆,從第二屆開始,分為春直島和豐島還有一些artwork是需要提前預定的,官網都有標註,稍加留意就不會錯過。整理券:某些artwork是需要領取整理券並按照整理券的時間入場參觀的。比如直島的南寺,需要本人到南寺,然後會有staff發放整理券,並會溫馨提醒你需要提前十分鐘到達。藝術祭期間如有需要,儘早領取(某個沒有領到豐島美術館整理券的人,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 瀨戶內藝術祭|豐島,心臟跳動的聲音
    Part Four豐島,有多少遺憾可以重來Teshima Intro豐島的面積,略大於直島,一共有兩個港口,輪船的航線基本都會依次經過。比起地勢相對平緩的直島,豐島的地形就是一座小山丘,很多的上下坡路段,所以更加強烈推薦電動自行車。artwork的分布,比起直島,也更分散一些,總體分為了四個區域,家浦地區,唐櫃地區,硯地區和甲生地區。其中最出名也最吸引遊客的,無疑是豐島美術館(Teshima Art Museum)。
  • 遊學案例回顧|安藤忠雄面對面交流之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在5天4晚的行程中,面對面交流1位建築大師;同時,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中跳了3個島,考察了6個項目,13位設計師一同完整了我們本次旅程。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跳島冒險NUT.生活圈精心挑選了3個小島,進行深度探索與項目考察。
  • 瀨戶內藝術祭|在直島,朝聖安藤忠雄
    Part Two:直島,遇見安藤忠雄開篇前,覺得有必要先嘮叨兩句安藤忠雄。對於建築愛好者來說,這是一個並不陌生的名字,對於大眾而言,下圖的建築,可謂家喻戶曉。安藤忠雄留在直島的建築,包括Museum Area的三座美術館,家計劃中的南寺和安藤忠雄美術館。此次除了李禹煥美術館,其他四個建築我都懷著崇敬之情去感受了下。大如美術館的公共建築,小如村落中的老宅,都能無時無刻地提醒你,它叫安藤忠雄。混凝土的重生,自然光的流露,幾何空間的利用。
  • 錯過等三年,2019年瀨戶內海藝術祭即將開展!
    瀨戶內海是日本面積最大的內海,海面上分布著大大小小超過1000多座島嶼。每三年一次的瀨戶內海藝術祭,今年已經邁入第四屆啦。這個全日本最文藝的地方,除了擁有風光旖旎的海岸線,更是眾多藝術家的靈感樂土。
  • 旅行招募 | [瀨戶內藝術節+大阪]7天6夜輕鬆遊 | 又建築,又藝術
    House(安藤忠雄)→Benesse博物館(安藤忠雄)] - 豐島[豐島橫尾館(永山祐子)→豐島美術館(西澤立衛)] - 住高松DAY4: 犬島[「家計劃2019年的主視覺海報,由原研哉操刀設計,以瀨戶內海中的「海底生物」為主題傳遞藝術祭獨特的海洋魅力。
  • 直島模式:藝術活化鄉村
    其間,作為藝術活化鄉村的典型國際案例,日本「直島模式」在相關研討會上被多次提及,希望成為中國鄉村振興的可資借鑑的範本之一。直島是日本曾經的煉銅企業生活區,隨著產業衰落而走向沒落。日本前倍樂生控股董事長、執行長福武總一郎運用藝術慈善實踐,實現了破敗鄉村島嶼的社區復興。
  • 瀨戶內藝術祭|左手女木島,右手男木島
    兩者面積不大,加起來都抵不過一個直島。不管是坐船,還是島上移動,都更節省時間。其二,兩座小島並無聲名遠揚的美術館作為鎮島之寶,遊客數量明顯有落差,也就避免了排隊領取整理券等時間。男木島和女木島有多小呢,基本上到了港口就開始爬坡,幾乎沒有緩衝地帶。兩座小島上,雖然也都還有生活著的居民,但偶遇到的基本也都是年邁的老人了。
  • 2019瀨戶內藝術祭-「豐島Toshima」
    重要Tips:高松港-家浦港:直島高速船1330円/人次(部分途經直島「本村港」)時刻表:https://setouchi-artfest.jp/access/常規巴士時刻表:http://benesse-artsite.jp/en/uploads/access/map_201903.pdf春季藝術節巴士時刻表
  • 為什麼日本有直島豐島這樣的藝術小島?
    《南瓜》,草間彌生1998年始,直島開始「家計劃」對直島上特有房屋、寺廟和神社進行改建,將空間作品化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還邀請當地島民參加讓藝術融入島民的日常生活安藤忠雄,詹姆斯·特瑞爾「家計劃:Minamidera」2004年,安藤設計的地中美術館落成,開始讓直島聲名鵲起
  • 遊學招募 |錯過需等三年的 [瀨戶內藝術節+大阪]之旅
    三年一度的「瀨戶內藝術祭」讓大大小小的島嶼都鮮活起來。也許和日本相遇的方式有很多,但只有一種旅程,能帶給你旅行想像外更多的思考、感動與收穫,這就是瀨戶內藝術節。 策展人北川弗蘭曾說過:「這是一個與金錢無關的世界,要是這個環境如此惡劣的地方也能成為一個烏託邦的話,哪怕只有一瞬間,我都想把它一直這樣做下去。」瀨戶內藝術節的魅力就在於此:治癒力。
  • 〖丈量城市·打卡〗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直島)
    今天為大家分享【打卡系列】的首篇文章——《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直島)》。——「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2016年第三屆藝術祭的參觀人數超過107萬)。2019年,第四屆藝術祭的範圍擴大到瀨戶內海的12座島嶼以及2座港口,我們也如期而至,採用「跳島」考察的方式直擊藝術祭的核心——直島。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大地藝術節結束後,福武總一郎邀請北川富朗,一起籌備瀨戶內海藝術節,並擔任藝術總監。這便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由來。藝術の島🎨從2010年第一屆開始,每三年一屆,今年即將迎來第四屆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已受到越來越多世界各地藝術愛好者的關注。
  • 【小編推薦】瀨戶內海藝術季
    藝術祭以「海洋復興」為主題,以瀨戶內海島嶼群為舞臺,通過不同的文化活動和臨時性作品,使瀨戶內諸島重現自然、人文和生活相融的獨特而和諧的景象。官方或旅行達人都提供了各種經典路線和攻略,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成為今年全球的旅遊勝地之一。小編有幸邀請了mar龍,跟著他的鏡頭「遊」初秋的瀨戶內海小島!旅遊路線圖
  • 2019瀨戶內藝術祭-最愛「豐島Toshima」
    年瀨戶內藝術祭時,就從臺灣北海岸漂流至日本豐島,14年返回臺灣參展,現在再次漂流回日本高松港。2019瀨戶內藝術祭,旅行還在繼續~——————————————————————————————愛旅行,愛美食,愛生活的小小世界
  • 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自然與藝術的盛宴
    海天一色的自然風光,星羅棋布的海島,與島上風光融合的知名大家的藝術作品……遠離都市喧囂,自然與藝術完美融合,這樣的瀨戶內海,讓我心生嚮往。而今年,等來了每三年一次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今年的瀨戶內藝術祭,主題是「海的復權」,剛看到這個詞也是有點懵,看了官宣,其實就是找回島嶼的活力,讓瀨戶內海成為「希望之海」。這次的感覺跟以往大有不同。
  • 日本秘境丨三年一屆的瀨戶內海藝術祭再次揭幕
    在去年亮仔生日的時候,追味夫婦第一次踏上了瀨戶內海的直島,從世界盡頭的黃南瓜,開始了第一次的跳島之旅。但近代後,由於受到工業化、全球化衝擊,導致瀨戶內地人口外流、島內高齡化加劇,讓這片海洋逐漸喪失了生機。
  • 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 一生必去一次的「藝術跳島之旅」全攻略!
    ///// 瀨戶內2日遊 日常路線:·Day1:直島1日。上島——地中海美術館——李禹煥美術館——Benesse House美術館——本村的藝術裝置——宿直島。·Day2:從直島前往豐島——豐島美術館——從豐島前往犬島——居民改造的藝術裝置及精煉美術館。
  • 這兩個日本的藝術祭有何特別?|鯨遊記02
    2016年去的瀨戶內藝術祭,拖到2019才來寫。但事實上,最後推動我動筆的是2018年8月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經歷。這兩個藝術祭一個以海島為背景,一個則是山地農田,看似不同,但有很深的淵源。就瀨戶內海諸島來說,覆蓋了直島、豐島、男木島、女木島、犬島、小豆島、慄島、高見島、沙彌島等島嶼。
  • 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最強指南!跳島巡禮還不夠,住進安藤忠雄的美術館才是碾壓級玩法
    今年的瀨戶內藝術祭以「海之復權」為總主題。瀨戶內藝術祭正是為了讓瀨戶內海復闢成為「希望之海」而開始的,藝術祭以瀨戶內海上的數座小島為中心,並涉及周邊幾座港口城市,春秋兩季還開放不同的季節限定島嶼。跨界藝術家朱哲琴的聲音互動裝置《鍾舍》:以「聽」為核心引導參觀者的行為,並將聽覺視覺化的現場作品,專為瀨戶內藝術祭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