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日本沒有特別的景致,天氣時暖時涼,夏日祭和花火已經偃旗息鼓,葉子剛剛開始有些轉黃的跡象。時斷時續的秋雨日子裡,鮮紅色的彼岸花成為平淡日子裡讓人著迷的風物詩。
彼岸花(Lycorisradiata),學名紅花石蒜,日文名曼珠沙華。盛開在秋分前後,這段時間正好是佛教節日的秋彼岸,人們掃墓、為已故親友祈求平安。也因此緣由,加上微毒、花的顏色與形狀的特性,紅花石蒜被漸漸賦予了許多不好的意象。但實際上,曼珠沙華是佛經中的天降吉兆之一。
彼岸花原產於中國,傳入日本的時間不詳。據日本史學家的考證,古時曼珠沙華通常與稻田相伴而生,而究其緣由,目前比較靠譜的說法是微毒的石蒜在稻田周圍形成了有效的保護緩衝層,從而避免了挖洞的小生物——譬如老鼠等對於水田的破壞。在饑荒時期,經過浸泡去毒的石蒜也曾經是下層民眾果腹的救命食物。
彼岸花在田間巷陌的自然生長,帶來了初秋極具誘惑力的風景。成片成片的紅色鮮花,綻放在綠色的草地上、金色的稻田邊,成為人們踏秋行樂的陪伴。
日本有許多彼岸花的群生地,在這裡給大家推薦關東地區的六處彼岸花風景。
九月下旬,500萬株曼珠沙華漸次盛開在高麗川沿岸。巾著田是彼岸花最密集的場所,甚至有紅色地毯之說。
還沒到巾著田,鄉間小路上就已經零散或者疏密的開滿了鮮紅色的彼岸花,這種生長在田間阡陌裡的花,帶給人一種祥和平靜的美。
穿過波斯菊盛開的田野,便進入一望無垠的鮮紅色花海。花海由嫩綠色的花莖託起,間或點綴著些白色的花,看上去倒像是紅毯上鑲嵌的珠寶。
秋分時的伊勢原日向地區稻田金黃,農家開始收割稻子。這時候彼岸花也正沿著田埂燦爛。毛茸茸的慄子、飽滿的稻穗、迎風招展的彼岸花,這一幅秋日的田園風景畫,吸引著大批從繁忙工作中走出來的人們散心。
在田間巷陌漫步,腳下是叢生的鮮花,雖有微毒,卻無礙美好。不由得想到那些對於石蒜的負面品評,這一切被強加的說法都是有失公允的。花與人一樣,不過是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一生短暫,不如綻開心懷,擁抱藍天。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夠獲得不悔的過去,那便是值得的。
清流山常泉寺,創建於1588年,隸屬禪宗之曹洞宗。寺廟被稱為「花之寺」,四季鮮花不斷,尤其以春之結香、秋之彼岸最為出名。境內設置了許多羅漢與河童雕塑,所以花與這些小傢伙一搭配,頓時生出許多趣味。
河童是日本傳說中的一種妖怪,住在河川邊,有孩子的體型、鳥喙、青蛙的四肢、猴子的身體以及烏龜殼、全身綠色或者紅色、頭部皿型,裡面盛水——這也是其弱點。
日本的河童或許起源於黃河上遊的河伯傳說。在未開化的年代成為大江大河信仰的產物。與神農架野人一樣,日本各地都有過目擊河童的報告,時至今日許多日本人都堅持認為河童是一種尚未被人們廣泛了解的真實存在的生物。
常泉寺的彼岸花以白色最有名。三色彼岸花,紅色與白色都是同種曼珠沙華,只不過白色是變異種,培育較為困難。黃色是同屬異種的鐘馗水仙(金花石蒜)。而這三種在常泉寺都可以看到;紅白兩色幾乎能夠分庭抗禮。
狹義的彼岸花特指紅花石蒜,只有紅色和稀少的白色變種;而若將彼岸花引申到具有同等性狀的石蒜屬,則又會具有許多不同的顏色。西方寺栽種的黃色彼岸花其實是紅花石蒜的同屬兄弟——金花石蒜。
金花石蒜(Lycorisaurea),又稱忽地笑(大陸)、龍爪花(臺灣)、鍾馗水仙(日本)。在日本多分布在九州、衝繩等溫暖地域。
西方寺創建於鎌倉時期,山號普陀洛山(觀音菩薩居住地),本尊阿彌陀如來,沒什麼名氣,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寺內主要建築都由芒草修葺(茅葺)。秋彼岸時門前的紅黃白三色彼岸花卻總能吸引路過的人們駐足欣賞。
權現堂堤以櫻花聞名,長約一公裡的櫻花路,配之以金黃色的油菜花,成為春日裡賞櫻的名所。而為了營造四季風景,冬日裡的水仙、夏日裡的繡球、秋日裡的彼岸花,也都漸漸成了規模。
十幾年前櫻堤開始種植彼岸花以來,如今每年約有350萬株開放,在一陣秋風一層落葉、垂垂老去的櫻樹下,彼岸花正展現出生命進程中最壯觀的景象。
東京周邊的初秋散步,也可去藤澤北邊的小出川。河流沿岸約三千米,斷續開滿了曼珠沙華。天氣晴好,可以看到幾十公裡外的富士山。
此外,都內的葛西臨海公園、舊芝離宮恩賜庭園、濱離宮恩賜庭園、小石川後樂園、神代植物園、日比谷公園等等都可以見到成片生長的彼岸花。
...
(end)
推薦文章
巴黎|塞納河邊
京都,又是一年葉子紅時
瀨戶內海慢時間
東北自駕六日五縣
岐阜|莫奈之池,超出想像的美
白川鄉的夏與冬
櫻花季,化了妝的日本
小笠原群島,你可能永遠不會去的世界遺產
行走全日本——47縣48圖
東京年間慶典合集
古都秋色
日本茶的故鄉——宇治
鎌倉|牡丹與古寺之春
橫濱,喜歡你的理由遠不止十個
鎌倉|古都・梅雨・紫陽花漫步(一):明月院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帳號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即可添加關注)
ID sunflower_nju
在旅行中尋找色彩與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