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駱馬湖水滋潤的一盤小菜——黃墩醬豆

2020-12-14 宿遷網

宿遷網訊(記者徐其崇)提起家常小菜———醬豆,宿遷人對它都不陌生,無論是居家過日子,還是大酒店的宴席上,往往都會出現這盤具有本地特色的傳統小菜。宿遷哪裡生產的醬豆最好吃?恐怕絕大多數人都會說,駱馬湖畔的黃墩生產出來的醬豆,應該是首屈一指。

傳統小菜 歷史悠久 

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醬豆的生產時期大都在嚴冬臘月,因此醬豆也有「臘豆」的別名。而在湖濱新區黃墩鎮,有一家鎮辦企業常年都生產醬豆,年生產量超過20噸。這個名叫黃墩特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廠家,通過南京一所高校教授的參與,研製出夏天都可以生產傳統口味的醬豆,粉碎了「天熱不能做醬豆」的傳統。

醬豆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常小菜,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它和古老的宿遷更是密不可分。相傳,秦朝末年,戰事不斷,楚軍將士有糧無菜,日漸體弱,楚霸王項羽眉頭緊鎖,其妻虞姬愛夫惜兵,令伙頭軍研究一道菜餚,以養項軍,這就是醬豆。醬豆做好後,項軍胃口大開,體力大增,所向披靡。

另據傳說,唐代鑑真和尚東渡日本傳經,帶去了中國人生產的醬豆,自此,醬豆開始從日本寺院傳遍民間,做醬豆也成為了日本的年俗。清朝乾隆帝六下江南,五次駐足宿遷,相傳特別愛吃醬豆,相關資料至今尚存於黃墩湖畔的乾隆行宮御膳房內,餘香猶存。

駱馬湖水 孕育美食 

黃墩會做醬豆的人很多,經過千百年來的經驗積累,他們用駱馬湖水做出來的醬豆,別有一番風味。醬豆,是一種大豆發酵食品,不僅具有水豆豉通常具有的功能特性,還兼具辣椒、生薑諸多功能。過去,人們將黃豆煮熟以後,放入少量的食鹽當小菜吃,後來有人發現添加一些辣椒和生薑等,這樣味道就會更加鮮美了。

醬豆為什麼又叫「臘豆」,就是人們習慣性在每年的臘月做這種食品,將大豆放在鍋煮熟以後,裝進蒲包內埋在草堆裡進行發酵。當真菌長出來到一定程度就拿出來,用水攪拌再放入辣椒、生薑、花椒、鹽等配料攪成漿糊拌勻後即可食用,這樣的做法就始於黃墩。

一位老農介紹,過去農村資源匱乏,老百姓大都用醬豆下飯。因為醬豆的生產有一個特別的過程,出了臘月,就無法做出美味可口的醬豆了。「過去大家都會在過春節前蒸饅頭,饅頭蒸好後,就把黃豆放在鍋裡煮,等黃豆煮爛了,再裝進蒲包埋在草裡焐,等到黃豆被焐出了黴味兒,再放入鹽水裡漚。如果是在天氣熱的情況下,煮出來的黃豆焐不出那種效果,可能就變質了。」這位老農說,一個家庭臘月裡加工一罈子醬豆,吃不到夏天也就結束了。如果還有剩,那樣的醬豆也就很難再食用了,畢竟時間漫長,醬豆漸漸地會發黴甚至變質。

改進做法 遠銷國外 

黃墩鎮工貿主任張根江曾經是鎮裡醬醋廠負責人,他介紹說,黃墩人生產醬豆歲月漫長,但是人工生產醬豆,只能局限在寒冬臘月,如果想常年吃到醬豆,只有一年四季都能加工才可以。幾年前,他們成立了黃墩特種食品廠,生產設備與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研究所共同研製開發。現有設備集傳統配方與現代工藝於一體的科學手段研製而成,成為獨特產品銷往上海、雲南、山東、新疆、西藏、南京、杭州等省市,並漂洋過海銷往日本、以色列、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經過註冊的「駱馬湖醬豆」,由於它衛生環保、味道鮮美,被人們譽為「天天魚肉不如每天吃一頓黃墩臘豆」。

據介紹,用先進現代化的生產設備生產出來的醬豆,選用當地優質大豆,經過浸泡、高溫蒸煮、無菌化處理,既保留了傳統做法生產出來的醬豆的口味,其營養成分也大大超過往日水煮黃豆的做法。生產出來的醬豆色澤紅潤、鮮辣適口、醬香濃鬱。它既可作為一種調味料,又可作為一種開胃小菜。食之綿軟可口,鮮鹹適度,已經成為居家旅行的特色調品小菜。

醬豆不僅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加工出其他美味佳餚,下面就介紹兩種:

醬豆拌豆腐

原料:豆腐250克,醬豆50克,生抽10克,青紅椒粒10克,油酥花生碎、香菜末、精鹽、香醋、味精、紅油、香油各適量。

製法:豆腐改刀成1釐米見方的塊,放入沸水鍋中氽透,撈出瀝水,裝入湯碗中;將醬豆、生抽、精鹽、香醋、香油、紅油、青紅椒粒、香菜末和油酥花生碎一併入碗,調勻成滋汁,最後澆在豆腐上,拌勻即成。

醬豆炒雞蛋

原料:鮮雞蛋6隻,醬豆50克薑末、蔥花、精鹽、胡椒粉、香油、色拉油各適量。

製法:雞蛋磕入碗內,加入醬豆,調入精鹽和胡椒粉攪勻;淨鍋上火,放適量色拉油燒熱,先下入薑末煸出香味,然後倒入蛋液翻炒,待成熟,淋少許香油並撒入蔥花,起鍋裝盤即成。

相關焦點

  • 「農香·宿遷」系列報導之蟹香|駱馬湖的蟹,一隻有故事的蟹
    宿遷網訊(記者 蔡秀娟 肖偉偉 通訊員 劉登書 王秀莉)駱馬湖,是江蘇省第四大淡水湖,常年水質達到三類飲用水標準。近年來,宿遷市湖濱新區依託駱馬湖優質水源,秉持生態養殖理念,大力發展螃蟹養殖業。目前,全區螃蟹養殖面積共有3萬畝,年產螃蟹260萬公斤,產值達2億元,螃蟹產業已經成為全區重要的富民產業。秋風起,蟹腳癢。
  • 與水有不解之緣的黃墩那些村落
    該鎮宣傳委員陶亞威說,黃墩自古以來都與水一脈相承,公元1295年,元朝成宗皇帝把這裡約200畝地的莊臺,欽點為皇糧北調囤積中轉站。明朝初期,黃河決口,洪水奪淮河入海,皇糧囤積站被蒙上厚厚的一層黃沙。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二下江南路經此處,觀其在陽光的照射下像一粒粒黃金圍成的墩子,因此將此處封名為「黃墩」。關於鎮內的一些村莊名稱,也都有典故。
  • 2020中國宿遷第二屆駱馬湖國際沙雕節開幕
    宿遷網訊(記者 汪學飛 通訊員 劉登書) 4月30日晚,主題為「絲路芳華」的2020中國·宿遷第二屆駱馬湖國際沙雕節在駱馬湖沙灘公園盛大開幕。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愛軍,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昊出席開幕儀式。
  • 醉美五月天,我在駱馬湖旅遊度假區等你!
    想和你一起,乘一葉扁舟,蕩漾於碧波之上,飽覽大湖風光,體驗「舟在水上行,如在畫中遊」的意境,別有一番韻味。暮色低垂,落日的餘暉照亮了湖水,那水天一色的妙景,驚豔了眼眸!熱氣騰騰的乾隆貢酥,香、酥、脆、透,誘人垂涎;濃稠美味的趙家糝湯,內容豐富,香氣四溢;醬香濃鬱的黃墩湖臘豆,鮮辣可口,提振食慾……想和你遍嘗駱馬湖旅遊度假區的特色小吃,感受濃鬱的地方風情!
  • 有人說宿遷駱馬湖沙灘,比連雲港的海灘還好,不是海灘,更勝海灘
    江蘇的宿遷雖沒大海,卻有著比海灘還棒的駱馬湖湖灘宿遷人並不羨慕沿海城市的海灘,因為這裡的湖灘比正宗海灘還棒,宿遷的駱馬湖湖邊的沙子,潮溼的時候是淡黃色,幹了以後就是銀白色,這裡的駱馬湖湖灘有著「碧湖銀沙」之稱。甚至宿遷人都不羨慕附近連雲港有大海沙灘,因為他們有駱馬湖。
  • 宿遷駱馬湖現冰封奇景 冰面呈「魚鱗」狀
    2021年1月13日,受低溫天氣影響,江蘇宿遷駱馬湖大面積結冰,湖面出現像「魚鱗」狀冰面,引得眾多市民紛紛嘖嘖稱奇。   駱馬湖位於江蘇省北部,跨宿遷和新沂二市,湖盆為郯廬斷裂帶局部凹陷窪地,黃河奪淮後,成為沂河和中運河季節性滯洪區。1952年導沂整沭工程修建了皂河閘、楊河灘閘,1958年又建嶂山閘和環湖大堤,成為滯洪水庫。
  • 賽訊|項王故裡、水韻名城、中國酒都,這裡是宿遷!
    提到宿遷,你最先想到什麼? 是西楚霸王的故鄉,「力拔山兮氣蓋世」; 是駱馬湖的煙波蕩漾,洪澤湖的水產富饒; 還是洋河、雙溝的酒醇厚悠遠,飄香千年。
  • ...最美「生態大公園」——聚焦2019中國宿遷.駱馬湖首屆國際沙雕節
    中國江蘇網9月13日宿遷訊9月12日晚,在美麗的駱馬湖畔, 2019中國宿遷.駱馬湖首屆國際沙雕節開幕。此次沙雕節以京杭大運河為脈絡,以「運河千裡圖」為主題,集中展現了運河沿線6省20城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漫步其中,猶如泛舟運河之上,移步換景,千年漕運的文化積澱和千裏運河的大美風景盡收眼底。
  • 2019中國宿遷·駱馬湖首屆國際沙雕節遊客破9萬人次
    宿遷網訊(記者 王豔珅) 9月22日晚,夜幕降臨,在宿遷市湖濱新區駱馬湖沙灘上,沙雕旁燈火閃爍、遊人如織,一步一景,人文氣息濃厚,成為眾多宿遷市民茶餘飯後的網紅打卡地。據了解,自9月12日起,2019中國宿遷·駱馬湖首屆國際沙雕節已接待遊客9萬餘人次。9月22日下午6點,華燈初上。
  • 探訪2019中國宿遷·駱馬湖首屆國際沙雕節系列報導:3萬噸白沙繪製...
    編者按 9月12日,2019中國宿遷駱馬湖首屆國際沙雕節將亮相宿遷市湖濱新區駱馬湖沙灘公園。現在進展怎麼樣了呢?看點和亮點有哪些?宿遷日報記者走進駱馬湖沙雕節沙雕創作現場一一探究揭秘,以饗讀者。宿遷網訊(記者 蔡秀娟 王豔珅)3日下午2點左右,當記者來到宿遷市湖濱新區駱馬湖沙灘公園時,整個沙雕創作區域已經圍上了圍牆,透過外牆可以看到不少沙雕作品已經完成。進入圍牆後,高6米左右的「項王迎八方來客」雕塑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該雕塑造型是項王坐著拿著酒樽,邊上是婀娜多姿的虞姬,一下子就詮釋了咱們宿遷人民熱情好客的特質。
  • 「悟空」帶你逛絲路——聚焦2020中國·宿遷第二屆駱馬湖國際沙雕節
    4月30日晚,作為2020中國酒都(宿遷)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重頭戲」之一——2020中國·宿遷第二屆駱馬湖國際沙雕節在駱馬湖沙灘公園開幕。此次活動由宿遷市湖濱新區與日本南薩摩市沙雕協會主辦。駱馬湖國際沙雕節,是宿遷重要的旅遊文化產品,是對外交流和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
  • 2019中國宿遷·駱馬湖首屆國際沙雕節中秋假期接待遊客近7萬人次
    宿遷網訊(記者 王豔珅 楊群)9月15日傍晚,宿遷市湖濱新區駱馬湖沙灘公園人潮湧動,新建成的100座沙雕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據悉,中秋假期,這裡接待遊客近7萬人次。「第一次接觸沙雕文化,太震撼了!」
  • 宿遷駱馬湖驚現大白魚:體長1米2 重12公斤
    宿遷網訊 (記者 張又千 實習生 李芯)7月16日早上5點左右,在離駱馬湖張宅島東南約5公裡的水域,湖濱新區曉店鎮漁民趙建軍發現自家的絲網中似乎有不同尋常的「動靜」,拉網一看,老趙樂得合不攏嘴「白魚對水質的要求最高了,看來我們駱馬湖的水質還是一如既往!」大家開心地議論道。省駱馬湖漁業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接到消息後趕到現場。經測量,這條白魚長約1.21米,重12公斤。「這應該算是駱馬湖漁業史上捕到的最大白魚了,白魚是駱馬湖主要經濟魚類,這麼大的個頭非常罕見,說明駱馬湖漁業資源保護成果顯著。」
  • 2019年,宿遷駱馬湖旅遊度假區總體考核繼續領跑蘇北
    近日,江蘇省旅遊委員會印發《江蘇省2019年度旅遊度假區總體考核評價報告》宿遷駱馬湖旅遊度假區在2019年度全省國家級、省級旅遊度假區總體考核評價中據悉,宿遷駱馬湖旅遊度假區綜合得分757分,比全省57家旅遊度假區平均得分644.38分高出17.48%,比蘇南、蘇中、蘇北地區旅遊度假區平均分675.31分、639.96分、595.04分高出12.10%、18.29%、27.22%,比全省51家省級旅遊度假區平均得分622.39分高出21.63%,在全省51家省級旅遊度假區中排名保持第4位,在蘇北18家旅遊度假區中排名保持第
  • 宿遷駱馬湖沙灘公園:文明旅遊 不負最美時光
    近日,伴隨著如火的夕陽,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到了駱馬湖 市民 莊女士: 趁著假期還沒結束之前,想帶孩子來參觀一下,正好這邊有沙雕節和光影秀,順便也想引導孩子在觀賞沙雕的時候,他能夠文明的,不要去觸摸,破壞這些沙雕,然後做一個文明的人,也為宿遷
  • 細節成就完美 宿遷第二屆駱馬湖沙雕節開局良好
    宿遷網訊(記者 汪學飛 通訊員 劉登書 邵程程)清清的湖水,逼真的沙雕……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駱馬湖畔成了市民出遊的首選目的地,沙灘公園裡,大家在裡面盡情玩耍。100座猶如拼圖般的沙雕深深地留在了遊客的記憶中。據統計,五天的假期中,沙灘公園共接待遊客超過6萬人次。
  • 醬豆子:宿遷特產
    醬豆子醬宿遷農村飯桌上,醬豆子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的一道美味鹹菜。辣、香、鹹,麻,別有風味。醬豆子也可曬乾,成幹醬豆子。可直接食用又可加芝麻油晾拌,亦可炒食,則又是幾種獨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風味。在宿遷,每年入冬,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忙乎做一壇醬豆子。之所以選擇入冬做醬豆子,第一是因為這個季節沒有蒼蠅,晾醬豆子時乾淨衛生;其二是因為夏天氣溫高,製作過程中容易發黴,且不易保存。
  • 宿遷駱馬湖邊掛一排雞鴨魚鵝
    還有二十多天就要過年了,在駱馬湖畔,要說一道必不可少的年味大餐,那就屬風魚、風雞、風鵝這些風乾美食了。兩個月前,駱馬湖的漁民們就已經開始醃製,一排排風乾美食透著濃濃的年味,一起去看看在駱馬湖畔的洋河灘水產品市場,整齊懸掛的風魚,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色澤鮮豔、肉質豐滿的風魚、風雞、風鴨、風鵝,讓不少食客慕名而來。
  • 這些古老而精緻的非遺手作,仍在宿遷湖濱閃耀著光芒!
    美輪美奐的剪紙,變化多端的根雕,質樸優雅的陶器,結實耐用的柳編,口感酥鬆的乾隆貢酥,香鬱濃稠的糝湯……如今,這些古老而精緻的非遺手作,仍在宿遷湖濱閃耀著光芒,湖濱人繼承先人智慧,弘揚傳統文化,傳襲古法技藝,每一樣,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 《招待朋友的宿遷菜單》「菜單在手,吃遍宿遷」
    「涼菜:水晶山楂糕、陸集粉皮、錢集老鵝、王家燻肉…… 炒菜:廟頭千張、歸仁綠豆餅、駱馬湖銀魚、醬豆炒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