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文明是古代世界最璀璨奪目的文明之一,可能還是最長壽的,續航時間超過3000年。
提到埃及文明,我們腦海裡最先浮現的可能是吉薩金字塔、獅身人面像,還有雄偉壯觀的神廟,以及掩埋在沙漠裡的法老寶藏。
那麼,創造這些文明奇蹟的古埃及人是什麼樣呢?特別是法老,作為尼羅河畔主宰者,他們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以下就是通過歷代法老串起來的極簡古埃及史,一篇文章搞定。
地球上的神王
在古代埃及,法老享有最高權勢,生前是統治人間的王,死後自然變成神。法老在位時對國家資源的支配力,是現代任何一個國家元首都無法比擬的。
舉一個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吉薩大金字塔,也就是胡夫法老的金字塔,高146米,佔地面積5萬平米,直到公元19世紀都是地表最高建築,你能想像它是4500年前建的嗎?
胡夫金字塔到底是怎麼建成的,目前尚無定論,但唯一確定的是,當時埃及必然是舉全國之力,不計任何成本,才有可能建成,因為這是獻給神王法老的,所有人一條心,才能克服我們難以想像的困難,用數百萬塊石頭壘起來一座至今仍屹立不倒的宏偉地標。
總而言之,對於古埃及許多不可思議建築的困惑,可能只是因為現代人無法想像法老支配國家資源的能力吧。
除了金字塔之外,幸運躲過盜墓賊的法老陪葬品,也讓人瞠目結舌。沒錯,我說的正是圖坦卡蒙。
因為本人籍籍無名,因為陵墓極其隱蔽,圖坦卡蒙意外成為現代人最熟悉的古埃及法老之一,只因他幾乎保存完好的墓葬,直到1922年才被考古學家發現,隨後出土的5000多件隨葬品,令人大開眼界。其中最有名的是純金面罩,以及純金內棺,重量分別為11公斤和110公斤,就算把它們給熔了當黃金賣,現在也值3000多萬人民幣——當然,這是開玩笑,要是賣這個價格,可以想像全世界的富豪們得搶破頭。事實上,圖坦卡蒙金面罩現在是埃及禁止出國文物,連借展都不可能!
圖坦卡蒙墓出土的其他金銀珠寶就不說了,更大的重點是,前面說過,圖坦卡蒙在古埃及歷史上沒啥功績,要是那些赫赫有名的法老,例如拉美西斯二世的墓沒被盜的話,會出土什麼更加不可思議的隨葬品?
除了前面提到的圖坦卡蒙和拉美西斯二世,後人津津樂道的知名或偉大法老還有:建造出第一座真正金字塔的左塞王、建造最大金字塔的胡夫及其子孫哈夫拉和孟卡拉;再往後還有戰士法老圖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三世和塞提一世;當然少不了要提埃赫那吞,正是他力推一神教,雖然失敗,但也千古留名了;此外,被稱為古埃及武則天的女王哈特謝普蘇特,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根據公元前3世紀埃及大祭司曼涅託編寫的埃及法老世系表,我們可以把長達近3000年歷史的古埃及劃分為30個王朝。當代埃及學家又在此基礎上列出3個主要階段,分別是古王國、中王國和新王國,這三個主要繁榮穩定階段之間的過渡期,被稱為「中間期」。
各個時期的法老,有的只留下名字,有的留下雕像,有的甚至還留下了木乃伊,近距離觀察他們的臉龐,會讓人覺得,遙遠的古埃及仿佛就在眼前。
有意思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埃及歷史也寫在法老的臉上。古王國的法老雕像面容有一種神王般的氣質:
在內亂中起家的中王國法老則顯露出飽經憂患的表情:
而帝國盛世新王國的法老臉龐看起來總是那麼自信:
公元前6世紀初,被後世人稱為古希臘七賢之一的梭倫跨過地中海,到埃及遊歷了一趟。
作為來自偉大城市的偉大政治家,一個以雅典悠久歷史為傲的人,在埃及卻被好好上了一課。
在尼羅河三角洲的瑙克拉提斯,當地神廟的祭司對梭倫說:「你們希臘人,只是小朋友」。
這話一點也沒錯,無論是從時間還是內涵來看,希臘文明都無法跟埃及文明相提並論,從來沒有人敢輕視曾經笑傲世界的古埃及文明。
那麼古埃及歷史上到底經歷了多少個朝代?有多少位法老曾統治埃及這片土地?有證據嗎?
古埃及的司馬遷
公元前3世紀,埃及已經進入希臘化的託勒密王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曼涅託的埃及祭司,寫了已知最早的古埃及史,他所列出的王朝順序,或者說古埃及史框架,已經成為現代埃及學的基礎,曼涅託的地位堪比中國的司馬遷。
曼涅託把古埃及歷史分為30個王朝,時間跨度為約公元前3100年埃及統一,至公元前343年埃及最後一個本土法老駕崩。
在此基礎上,一些學者又增加了兩個王朝,被稱為第31王朝和第32王朝,分別是第二波斯時期和曼涅託身處的託勒密王朝,同時把整個古埃及歷史分為早王朝、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和王朝後期等幾個大的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曼涅託埃及史的原稿至今尚未發現,但後世希臘學者大量引用了曼涅託的作品,通過這種方式傳了下來。
各種王表
除了存世的曼涅託記載,現代考古學家還發現了一些可以正經補史的王表,例如帕勒摩石碑:
這塊石碑的年代為第5王朝(約公元前2498年-公元前2345年),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年表文物。這塊石碑大部分殘塊如今在義大利的帕勒莫博物館,還有一些小的殘塊收藏於埃及本土博物館以及英國博物館。
帕勒莫石碑兩面均有銘文,記錄了從約公元前3150年前的前王朝時期到第5王朝中期的法老名號。
現存於羅浮宮的卡爾納克王表則記錄了埃及第一位法老到圖特摩斯三世(約公元前1504年至公元前1450年)的名號。
這件文物尤其難得之處在於,它記錄了第二中間期(第13-17王朝)的法老名號——所謂中間期,是埃及歷史上的混亂時期,很難釐清這段時間的歷史人物和事件。
阿拜多斯王表仍在今天塞提一世(約公元前1291年至公元前1278年)神廟內,已經成為今天阿拜多斯最有名的景點。
該王表列出了埃及第一位法老至塞提一世執政時期,一共76位法老的名號,但不包括第二中間期的法老,也不包括埃赫那吞和圖坦卡蒙等搞宗教改革的「異端」法老。
在阿拜多斯塞提一世神廟附近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廟,還出土一件類似的文物,目前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現藏於埃及博物館的薩拉卡王表為拉美西斯二世時期所制,同樣省略了圖坦卡蒙等法老的名號。
迄今發現最詳細的王表是現藏於都靈博物館的都靈王表,很可惜,由於是寫在莎草紙上,所以保存狀況比上述石碑王表差很多。
都靈王表記錄的王名最多,從神王時代開始,一直到拉美西斯時期,一共超過300個王名,甚至給出了每位法老執政的時間,精確到年月日。但由於破碎不全,想要把它完全拼出來是當今埃及學的最大難題之一。
天文學的幫助
即便擁有以上王表,但要確定埃及歷史各朝代的具體時間,仍是一件難事,在這方面,必須依賴天文學知識。
這方面最重要的根據是天狼周(以1460個天狼年為一個周期)。古埃及人已經知道1年有365天,但沒有對每一年額外的四分之一天進行調整——我們現在用的曆法是每四年增加一天,即閏年。
時間一長,日曆年和天文學年就漸漸不一致了,直到下一個周期的結束。換言之,理想的狀態下,天狼星的偕日升與日曆年新年第一天是吻合的,但每隔1460年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公元3世紀古羅馬文法學家肯索裡努斯記載,公元139年,埃及日曆年第一天和天狼星的偕日升正好重合,也就是說這一年是天狼周的結束。據此往前推,之前兩次重合時在公元前1317年和公元前2773年。
解釋到這裡,下一步就是找古埃及關於年代的銘文了。幸運的是,有文獻記載,古埃及第12王朝辛努塞爾特三世執政第七年第二個季節(古埃及只有3個季節)第四個月的第16天,出現了一次天狼星的偕日升,根據推算可以得出,這一年是公元前1872年。再結合其他關於天狼星和法老執政年數的記載,這樣整個古埃及的年代輪廓就出來了。
那麼問題又出來了,如何確定每位法老的執政年數呢?這就需要埃及學家的考證了,因為不同的銘文給出的數字不一樣,很難確定絕對的年數,甚至很難確定一個公認的法老世系表,誤差難免。
目前學界公認最早的確切年代是第26王朝的開端,即公元前664年,因為這個時期有其他文明的文獻參照,也就是說,在此之前的古埃及年代都沒有得到公認,都有誤差的可能性。年代越早,誤差越大,新王國時期的誤差可能在20年左右,早王朝時期的誤差可能在50年到200年之間——相比之下,儘管文明史可能不如古埃及長,但中國從公元前841年就有了確切紀年,多虧了中國古代史學家們!
現在一般認為,古埃及文明始於上下埃及的統一,或者說埃及首位法老的出現。
蠍子王
綜合考古和文獻材料,目前所知最早的法老是公元前3150年左右的「蠍子王」,他之後就是那爾邁,這兩位所處的時期被稱為「零王朝」,在某種意義上,他們二位還沒有完全統一埃及,只是那個年代最有實力的代表人物。
那爾邁
公元前3050年至公元前2890年這段時間被稱為第一王朝,也就是埃及真正進入大一統時期,有意思的是,從那至今,埃及疆域主體部分——即尼羅河北至現在的亞歷山大,南至亞斯文,再加上東西部沙漠——就再也沒有變過,其穩固性堪稱世界奇蹟。
第一王朝的法老至少包括阿哈、哲爾、傑特、登、阿涅德吉布、塞麥爾凱特以及卡阿。
阿哈的王名
哲爾的墓葬,1901年發現
傑特的王名
登
阿涅德吉布
塞麥爾凱特的王名
卡阿
第二王朝,即公元前2890年至公元前2686年,與之前的零王朝和第一王朝一起被稱為早王朝時期,這幾百年裡是古埃及文化的孕育時期,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時間所孕育的古埃及文明主要元素,一直延續了大約三千年,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了不起的成績。
第二王朝的法老至少包括海特普賽海姆威、拉涅布、尼涅特捷爾、帕裡布森,以及哈塞海姆。
海特普賽海姆威、拉涅布、尼涅特捷爾三位的王名同時出現在一位三朝元老的大臣雕像後背上
帕裡布森的王名
哈塞海姆(儘管殘缺,但卻是現存最早法老人物雕像,埃及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古埃及文明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鮮明的特徵,關於其起源眾說紛紜,法老的國度到底誰創造的?古埃及人的祖先是中部非洲人?還是西亞人?誰也無法斷定。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上述古埃及最早的法老們,似乎都是從這個地方起家的:埃及中部的阿拜多斯地區。
當地神廟銘文,傳說中的古埃及直升機和潛水艇,是不是很像?
阿拜多斯是古埃及聖城,是後世諸多法老祭祖的首選之地,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古埃及歷史早期遺蹟,因此也是埃及學家的聖地。對我們普通遊客來說,去阿拜多斯,來一場古埃及文明探源之旅,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你正在規劃埃及行程,別忘了這個地方。
金字塔主
在埃及歷史上的古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2181年),即古埃及文明的第一個巔峰,位於尼羅河西岸的都城孟菲斯周邊掀起了興建金字塔的浪潮。得益於中央政府的高度集權和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多位法老前赴後繼,以神王名義,舉全國之力,建成了多座代表古埃及輝煌文明的金字塔,將之作為永恆的安息之地——現在我們知曉的金字塔,例如階梯金字塔、紅色金字塔和胡夫金字塔,均出自古王國法老之手。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最厚重的名片,它實際上是法老的陵墓,因建築形似漢字「金」而被中國人稱為金字塔。
儘管因為過於招搖而全部被盜掘,但一些歷經數千年不倒的宏偉金字塔集中體現了古王國時期埃及人的技術和文明水平。金字塔的主人不是外星人,而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輝煌穩定的古王國曆時500年,包括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王朝,多位法老先後執政,我們逐個來介紹。
第三王朝法老有:薩那克特、左塞、塞凱姆凱特、卡阿尼、胡尼
第三王朝的第一位法老薩那克特執政了大約18年,關於他的文獻資料不多,推測他是娶了第二王朝最後一位法老的女性繼承人——後世許多新的王朝均是通過這種聯姻方式建立起來的。薩那克特應該就是著名繼任者左塞的哥哥——古埃及法老兄終弟及的情況也很普遍。
左塞王雕像
左塞王給後世留下的最大遺產就是他建造的階梯金字塔,也就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的金字塔。
階梯金字塔位於今天稱為薩卡拉的地方,與現代城市開羅隔尼羅河相望,薩卡拉是古埃及皇家和貴族陵墓所在地,如今也成為遊客打卡的核心景區。
階梯金字塔不僅是埃及第一座金字塔,也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石材砌成的建築物。為左塞打造這一開創性建築的設計師名為伊姆霍特普。此人位高權重,官任維齊爾,也就是宰相的意思,同時他還是大祭司,掌握宗教大權,深得左塞王信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伊姆霍特普設計階梯金字塔的靈感來自於此前埃及貴族墓葬的形式,稱為馬斯塔巴,如下圖:
階梯金字塔實際上相當於多層馬斯塔巴的疊加,高度達62米,109米×125米的底面。階梯金字塔本身只是左塞王陵墓綜合建築的核心部分,周圍還有大量附屬建築,體現了皇家陵墓的氣勢。
階梯金字塔的地宮布局十分複雜,有多條暗道,其中一些可能是盜墓賊挖的——沒錯,階梯金字塔早在古代就被盜了,所幸仍有大量造型精美的石瓶保存了下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員在地宮一條通道內發現了一節經過防腐處理的腿,可能是左塞王木乃伊的一部分。
1951年之前,關於左塞王繼任者塞凱姆凱特的資料不多,埃及西奈半島出土的一塊浮雕上刻了他的名字,證明了當時塞凱姆凱特的執政版圖已經遠至西奈。
1951年,一位埃及考古學家在薩卡拉發現了一座未完成的階梯金字塔,建造者正是塞凱姆凱特。但可惜的是,塞凱姆凱特執政時間不長就去世了,他的金字塔也就被廢棄了,他被安葬於何處,至今仍是個謎。
塞凱姆凱特金字塔
卡阿尼和胡尼是第三王朝的最後兩位法老,他們的陵墓都不在薩卡拉。位於今天吉薩以南的扎維耶·雅安的一座金字塔廢墟,其主人可能就是卡阿尼。
卡阿尼金字塔
而在更南邊的美杜姆,也有一座金字塔廢墟,其主人可能是胡尼。
胡尼金字塔
註:尼羅河西岸建有金字塔的地方,從北至南,均為現地名:阿布拉瓦須、吉薩、扎維耶·雅安、阿布希爾、薩卡拉、法尤姆、代赫舒爾、利斯特、美杜姆
第四王朝法老有:斯尼夫魯、胡夫、傑德夫拉、哈夫拉、孟卡拉、舍普賽斯卡夫
胡尼的去世標誌著第三王朝的終結,斯尼夫魯娶了胡尼的女兒,開創了第四王朝,他延續了第三王朝法老的做法,繼續建造金字塔作為陵墓。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國家的繁榮,第四王朝的金字塔越建越大,大到令人懷疑這些金字塔是外星人建的。
斯尼夫魯一個人就建了兩座金字塔,為什麼這麼「造」?因為第一座失敗了。
彎曲金字塔
現稱為彎曲金字塔是斯尼夫魯的試驗作品,其斜面角度最初是54度,但上半部分突然變成43度,呈現出彎曲外觀,這也正是這座金字塔名稱的由來。
一些考古學家認為,彎曲金字塔是一個失敗的實驗金字塔。因為最初設計的角度太陡,斯尼夫魯的建築師發現,如果不改變角度,金字塔可能會塌,或者最終高度超越施工能力。有鑑於此,在建到一半的時候,建築師果斷剎車,改變坡度,獨一無二的彎曲金字塔也就由此誕生了。
毫無疑問,這種失敗的建築是沒有資格作為法老陵墓的,於是在彎曲金字塔之後,斯尼夫魯緊接著又下令在附近開建一座新金字塔。
紅色金字塔
在吸取了失敗的教訓之後,建築師將新金字塔的坡度從一開始就定為43度(與彎曲金字塔的上半截相同),最終成功完成了古埃及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非階梯形狀的金字塔——也就是我們腦海中通常浮現的金字塔形狀,因表面石材泛紅,現稱為紅色金字塔。
彎曲金字塔和紅色金字塔均位於今天的代赫舒爾,距離開羅南部約40公裡。目前這兩座金字塔均對外開放,遊客甚至可以進入紅色金字塔內部參觀,體驗令人窒息的古墓探險感覺,此處遊客不多,遊覽體驗極佳。
紅色金字塔墓室入口
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
胡夫雕像
從父親斯尼夫魯手中接過王權的胡夫,掌管的是一個國力強盛、文明達到一個巔峰的埃及,他決心打造一個奇蹟。
這個奇蹟就是後來被稱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首的吉薩大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
吉薩大金字塔,又稱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基座邊長230米,佔地面積超過5萬平米,主要採用花崗巖和石灰巖建成,石材重量從幾噸到十幾噸不等,據估計大約使用了230萬塊石材,歷經4500多年,至今屹立不倒。
註:1為原始通道,2為原始通道被發現之前有人強行鑿開的通道,3為地下墓室,4為上升通道中的「大走廊」,5為主墓室和上方的減壓層,6也是一個墓室,7為用途不明的下降通道,8為用途不明的細長通道。
然而,由於太過壯觀顯眼,胡夫金字塔早就被盜掘一空,目前僅剩主墓室一個殘損的花崗巖石棺。
主墓室
胡夫的繼任者為短命的傑德拉夫,關於他的資料極少。他原本打算在吉薩以北的阿布拉瓦須也建一個規模龐大的金字塔,但無奈早逝,如今只留下一大片廢墟。
阿布拉瓦須金字塔遺址
胡夫的另一個兒子哈夫拉成為傑德拉夫的繼任者,他執政時間較長,因此有足夠的時間在父親的陵墓附近,建造了一個規模略遜的金字塔:高136米,基座邊長215米。
從胡夫金字塔頂拍的哈夫拉金字塔,這個人拍了這張照片之後,就被埃及驅逐出境,因為胡夫金字塔禁止向頂部攀爬
哈夫拉金字塔墓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獅身人面像正是哈夫拉金字塔陵墓建築群的一部分,相信這座20米高、73米長的巨大雕像刻畫的正是哈夫拉本人。
獅身人面像
同樣選址吉薩,哈夫拉的繼任者孟卡拉也為自己建了一座金字塔,但規模明顯不如胡夫和哈夫拉,高只有70米,基座邊長103米,可能是因為當時的國力已經無法承受超大型建築了。
孟卡拉金字塔
孟卡拉金字塔地宮
孟卡拉的繼任者是舍普賽斯卡夫,僅執政4年,因此沒有留下宏偉的金字塔建築,而是回歸第三王朝的皇陵區:薩卡拉,在那裡建了一個低調的墓,這也標誌著第四王朝的輝煌正式落幕。
註: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孟卡拉金字塔所在的吉薩金字塔群,可能是名氣最大的古埃及遺址區,從來沒聽說哪個人去過埃及,但不去吉薩看金字塔。為了儘可能滿足遊客的好奇心,這三座金字塔的內部墓室均可以參觀,額外買票就行了。
第五王朝法老有:烏塞爾卡夫、薩胡拉、尼斐利爾卡拉、舍普賽斯卡拉、尼斐勒弗拉、紐塞拉、孟考霍爾、傑德卡拉、烏那斯
作為第五王朝的開創者,烏塞爾卡夫在薩卡拉建造了一座金字塔,但如今保存狀況很差,其工藝顯然不如第四王朝鼎盛時期的金字塔。
烏塞爾卡夫金字塔
薩胡拉的金字塔建在了薩卡拉以北不遠處的阿布希爾,這裡也是第五王朝多位法老的金字塔所在地。
阿布希爾金字塔規模都不算大,其中保存相對較好的包括薩胡拉金字塔、尼斐利爾卡拉金字塔和紐塞拉金字塔。
薩胡拉金字塔
尼斐利爾卡拉金字塔
紐塞拉金字塔
第五王朝最後兩位法老傑德卡拉和烏那斯的金字塔再次回歸薩卡拉,前者的金字塔已成廢墟,後者的金字塔地面部分早已坍塌,但地宮令人眼前一亮。
烏那斯金字塔
正是從烏那斯開始,法老的金字塔墓室牆壁上不再空空如也,而是刻滿了精美的象形文字符咒,目的是幫助逝者順利進入來生,被稱為金字塔文。
烏那斯墓室的金字塔文
註:烏那斯金字塔規模不大,只有40幾米高,保存狀況也不佳,屬於薩卡拉遺址區的一部分。在2016年重新開放之前,已經關閉修復了20年。如今正式迎客,實在是古埃及迷的福音。提醒一下,如果沒記錯的話,烏那斯金字塔墓室目前每天只在上午開放,不要錯過了。
第六王朝法老有:特悌、珀闢一世、麥然拉、珀闢二世
第六王朝的特悌延續了烏那斯的做法,在金字塔地宮牆壁上刻上金字塔文,儘管地表部分跟烏那斯金字塔一樣幾成廢墟,但地宮經過修復之後,目前全天對外開放,錯過烏那斯,還可以去特悌的金字塔彌補一下遺憾。
特悌金字塔
跟父親特悌一樣,珀闢一世同樣也被金字塔建在了薩卡拉,但他的金字塔幾乎完全坍塌,只剩下地宮牆壁的殘塊,上面的金字塔文仍然清晰可見。
麥然拉是一個短命的法老,執政僅5年就去世了,他的兄弟珀闢二世繼承大位,並同樣在薩卡拉修建了屬於自己的金字塔。
珀闢二世金字塔
儘管規模不大,目前保存狀況也不好,但它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因為它是古埃及歷史上最後一個以金字塔為核心的綜合陵墓建築,之後的法老逐漸放棄這種墓葬形式。金字塔從興起,到輝煌,再到沒落,終於被廢棄。這種在埃及高度流行500年的建築,也就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
古王國是古埃及第一個輝煌時期,但正應了中國一句古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以金字塔建築為標誌的古王國輝煌了500年,最終以中央政權的衰落而告終,埃及陷入分裂,所謂的第一中間期(約公元前2181年至公元前2040年)到來。
這一時期大致分為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王朝,以及第十一王朝的前半段。
對於第七王朝,文獻沒有確切記載,對於這段時期,歷史學家曼涅託簡單概括為「孟菲斯70天70王」,以誇張的記述方式反映了這段歷史的混亂。
第八王朝也同樣混亂,文獻說有20位法老,但考古資料只能證明卡卡拉·伊比法老的存在。
第九和第十王朝時期,埃及大部分地區受到地方政府赫拉克裡阿波利斯的掌控,但最終被底比斯地方政府推翻。
中王國時期的埃及戰士
第十一王朝和第十二王朝時,埃及再次回歸大一統,從約公元前2040年到約公元前1782年這段重新穩定的時期被稱為中王國。
第十一王朝的法老有,孟圖霍特普一世,安太夫一世、安太夫二世、安太夫三世、孟圖霍特普二世、尼布赫鉑特拉、孟圖霍特普三世、孟圖霍特普四世。
法老名字中的「孟圖」就是底比斯戰神的名稱,尤其在埃及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時期受到推崇,畢竟江山是要靠打下來的。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1月底,中國和埃及史上首個聯合考古項目終於在盧克索開工,選址就是供奉古埃及戰神孟圖的神廟。
第十二王朝的法老有,阿蒙尼姆赫特一世、塞索斯特裡斯一世、阿蒙尼姆赫特二世、塞索斯特裡斯二世、塞索斯特裡斯三世、阿蒙尼姆赫特三世、阿蒙尼姆赫特四世、索貝克尼弗魯。
中王國時期文物
題外話,相信大家注意到了,許多法老的名字是相同的,這在古埃及歷史上很常見,一般如果某一位法老特別牛,文治武功,威震天下,那麼他的子孫往往就會取相同的名字,沾一點祖輩的光環。
中王國歷經200多年,埃及中央王權再次崩潰。如果說,古王國金字塔時期的衰落主要是「內憂」造成的話,那麼中王國的覆滅則主要是「外患」所致,因為歷史走到這個時間點,埃及不再是古代世界一枝獨秀的文明力量,在中王國之後的第二中間期,即第十三王朝、第十四王朝、第十五王朝、第十六王朝和第十七王朝時期,所謂的喜克索斯人,即外來侵犯的海上民族,統治了埃及很長時間。
第一次大規模的外敵入侵對古埃及人是極大的刺激,同時也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武器裝備上,似乎已經落後了,因為喜克索斯人使用馬拉戰車,勢不可擋,沒有騎兵的古埃及人根本招架不住。
第十七王朝一位法老的木乃伊,頭部可見多處創傷,疑為戰死沙場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一次又是底比斯人站了出來,他們以慘痛的代價,學會了如何使用戰車,經過血腥艱難的鬥爭,終於在約公元前1550年趕走外敵,統一全國,把埃及帶入輝煌的新王國時期。
帝國興衰
毫無疑問,古埃及歷史最鼎盛時期是新王國(約公元前1570年至公元前1070年),得益於多位戰士法老的開疆擴土,埃及成為古代世界的大帝國。在國內,地位如同神王一般的法老大興土木,建造了無數宏偉的建築,留下了無數珍貴的寶藏。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新王國多位法老的木乃伊保存至今,因此我們有幸可以近距離瞻仰他們的真身——雖然有些嚇人,但卻是難得的體驗,比如說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人,可能都想看看同時期商王朝諸王如盤庚、武丁的真身吧,但可惜並沒有這樣的機會。不僅中國沒有,這樣的體驗除了埃及之外,地球上也沒誰了吧?
在埃及國家博物館的二樓,無論是古代拿破崙——圖特摩斯三世,還是詩人雪萊筆下的眾王之王——拉美西斯二世,數十具埃及王室木乃伊,滿滿當當擺了兩個屋子,法老真身就在眼前,參觀時如同穿越歷史般奇妙。
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
當然,除了這些歷史上就很顯赫的法老之外,還有歷史上籍籍無名,但被後世人熟知的新王國法老,沒錯,我說的就是圖坦卡蒙。這個悲催的少年天子,幼年登基,大約18歲就英年早逝,他在位時沒有留下值得稱道的功績,但卻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幾乎完整的陵墓——直到1922年才被英國考古學家卡特發現,5000件法老隨葬品的問世,震驚了現代世界。
接下來,我們就稍微詳細聊一聊新王國的法老們吧。
新王國500年包含第十八王朝、第十九王朝和第二十王朝。
第十八王朝法老有:阿赫摩斯一世、阿蒙霍特普一世、圖特摩斯一時、圖特摩斯二世、哈特舍普蘇特、圖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圖特摩斯四世、阿蒙霍特普三世、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吞)、斯門卡拉、圖坦卡蒙、阿伊、赫列姆赫布。
阿赫摩斯一世是個幸運兒,他的江山是他父親和哥哥用生命換來的,不過他上臺後也沒閒著,發動了多次徵討,鞏固了國家的疆域,為新王國盛世打下了基礎。
阿赫摩斯一世木乃伊
阿赫摩斯一世執政大約25年,死後被葬於底比斯大墓地,然而,儘管他的木乃伊在一處密室被發現,且保存完好,但他的墓位於何處,至今仍是個謎。
註:新王國時期法老的木乃伊都是精心製作,安葬底比斯豪華陵墓裡。不過,到新王國末期就被盜墓賊盯上,幾乎所有法老都被陵墓洗劫一空,黃金珠寶全部拿走,木乃伊被扔在一邊,慘不忍睹。
後來一些有良心的祭司看到這種情況痛心疾首,於是成批轉移木乃伊,藏在隱蔽的地方,直到19世紀末才被發現。埃博的皇室木乃伊主要是出自兩處地點。
一個是在盧克索西岸山谷密室裡,一共發現了40具木乃伊。1881年,這些木乃伊被運往開羅。
第二個密室是1898年發現的,地點在阿蒙霍特普二世陵墓牆壁後面,而阿蒙霍特普二世的木乃伊是在他自己的棺材裡發現的。這個密室裡有12具木乃伊。
言歸正傳,關於阿赫摩斯一世繼承者阿蒙霍特普一世的文獻內容不多,他可能也是一位戰士法老,曾率軍遠徵努比亞和利比亞。他的木乃伊和阿赫摩斯一世木乃伊在同一個密室中被發現,但從未被打開,棺槨上還覆蓋著古代的花。
阿蒙霍特普一世木乃伊
圖特摩斯一世並非王室成員,而是軍人出身,他通過娶阿赫摩斯一世的女兒進入王室,進而登上王位,這在古埃及歷史上也並不罕見。
圖特摩斯一世木乃伊
圖特摩斯一世死後,其三子登基,稱圖特摩斯二世,為了鞏固其執政地位,他娶了其同父異母的姐姐哈特舍普蘇特,共同執政了大約14年。
圖特摩斯二世木乃伊
圖特摩斯二世駕崩後,哈特舍普蘇特不甘於只當一個太后,她要掌握實權,於是她費盡心思,排除障礙,當上了古埃及的武則天——一位名垂青史的女法老。
哈特舍普蘇特木乃伊
這位著名女王死後,圖特摩斯三世繼位,這又是一個赫赫有名的法老,被稱為古埃及的拿破崙,甚至被尊為戰神法老。正是在圖特摩斯三世手上,埃及成為橫跨一個大帝國,國土面積之大前所未有,今天的西亞部分地區、利比亞、蘇丹等廣大土地,都被他徵服了。
圖特摩斯三世木乃伊
阿蒙霍特普二世執政30多年,維持了埃及帝國的興盛,他死後葬在帝王谷,儘管他的陵墓在第二十王朝就被盜了,但幸運的是,他的木乃伊一直躺在棺材裡,直到1898年被考古學家發現。阿蒙霍特普二世的墓較為隱蔽,後世的祭司還轉移了許多古埃及王室木乃伊到這裡,也是直到1898年才被發現。
阿蒙霍特普二世木乃伊
圖特摩斯四世的王位似乎受到許多人質疑,因為他在著名的獅身人面像前爪之間立了一塊「記夢碑」。
據碑文記載,圖特摩斯四世在登基之前,曾到附近打獵遊玩,小憩時獲獅身人面像託夢,稱只要他把周圍掩埋的沙子清理掉,就保他當法老。王子醒來後照做了,後來果然當上了法老。這顯然是政治宣傳,目的是強化他執政的合法性。
圖特摩斯四世木乃伊
阿蒙霍特普三世執政的40年,可能是埃及歷史上最繁榮、最穩定的時期。他無需對外徵戰,盡享太平盛世,因此在國內大興土木,建造宏偉的神廟和祭葬廟,下圖被後世稱為門農雕像,實際上就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祭葬廟的遺址。
阿蒙霍特普三世木乃伊
阿蒙霍特普三世死後,阿蒙霍特普四世繼位。當時,埃及帝國出現了一種讓他無法忍受的局面:祭司階層的勢力越來越大,甚至對法老的王權造成了衝擊。
看到這樣的情況,阿蒙霍特普四世忍不了了,他決心搞宗教改革,廢除埃及盛行已久的多神崇拜,搬出了古老的太陽神阿吞,全國上下只允許崇拜這唯一的神,他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埃赫那吞,正是為了向阿吞神致敬。
然而,隨著埃赫那吞去世,他的宗教改革也走到了盡頭,埃及恢復了多神崇拜,埃赫那吞生前忙活一輩子的改革最終清零,而他本人的墓葬在哪,至今是個謎,木乃伊就更無從找尋了。
埃赫那吞名義上的繼承者為斯門卡拉,但後者似乎執政兩年就去世了,一片混亂之下,圖坦卡蒙上臺了。
圖坦卡蒙大約9歲登基,作為不大,實權可能掌握在大臣阿伊手中。這位悲劇的少年天子可能身體還不好,最終可能因為感染而英年早逝,死的時候只有19歲左右。
儘管圖坦卡蒙在歷史上可以說是籍籍無名,但「人憑墓貴」——他的墓逃過了幾千年盜墓賊的挖掘,直到1922年才被考古學家發現,其中出土的5000多件珍貴的隨葬品轟動世界,特別是純金面罩,如今已經成為古埃及文明的象徵之一。
圖坦卡蒙死後,大臣阿伊上臺,不過當時他年事已高,執政大約四年就去世了,法老大位被將軍赫列姆赫布掌握,而根據後世歷史學家的劃分,他正是第十八王朝最後的法老。
第十九王朝法老有: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美楞普塔、阿蒙美西斯、塞提二世、西普塔、特奧絲拉。
經過第十八王朝後期的政局動蕩,埃及又迎來穩定繁榮的第十九王朝。該王朝第一位法老拉美西斯一世,曾是赫列姆赫布的宰相,他不僅建立新的王朝,他的名字也被子孫多次沿用,可能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法老名稱。
塞提一世木乃伊
拉美西斯一世的兒子和孫子,即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施二世,是第十九王朝最有名的兩位法老,二位留下來的文獻記載和建築遺蹟也最為豐富,特別是拉美西斯二世,被後世稱為拉美西斯大帝。
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
他生於約公元前1300年,20歲左右從父王塞提一世手中接過法老權杖,執政時間超過60年,豐功偉績數不勝數,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率領埃及大軍與西亞西臺帝國爭霸,並籤下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和平條約。
他可能也是最「好大喜功」的法老,他的大興土木使得今人有幸可以一窺古埃及最鼎盛時期的輝煌,例如阿布辛貝神廟的壯觀至今仍令人嘆為觀止。
由於其父拉美西斯二世高壽,美塄普塔近60歲才登基,當了10年法老,執政年代為公元前1213年至公元前1203年。
儘管年代差了很久,但美塄普塔所處的古埃及可類比中國清朝嘉慶時期。沒錯,從很多方面來看,拉美西斯二世都很像乾隆皇帝:身處盛世、好大喜功、高壽……拉美西斯二世留給美塄普塔的帝國,也跟乾隆留給嘉慶的大清朝一樣,都是盛極而衰。
在美塄普塔任期內,內憂外患慢慢顯現出來。早年他還能鎮得住起義,但後來疲於應付,西亞地區、利比亞地區的外族入侵,讓他不勝其擾。
美塄普塔木乃伊
美塄普塔之後,古埃及歷史上最後一個盛世——新王國時期迅速走下坡,他本人死於公元前1203年,葬於帝王谷,但陵墓曾遭洗劫,木乃伊則於1898年被發現。
美楞普塔之後的第十九王朝法老,阿蒙美西斯、塞提二世、西普塔、特奧絲拉,以及第二十王朝法老:塞特納赫特、拉美西斯三世、拉美西斯四世、拉美西斯五世、拉美西斯六世、拉美西斯七世、拉美西斯八世、拉美西斯九世、拉美西斯十世、拉美西斯十一世,無一不在竭力維持搖搖欲墜的帝國,然而力不從心,無法恢復帝國的榮光。
不僅如此,整個古埃及文明也如一位負重而行許久的老人,無法大踏步向前發展了,儘管經過公元前1069年至公元前525年的第三中間期之後,公元前525年至公元前332年的王朝後期,一度也有短暫的中興,但架不住周邊群雄崛起,年邁的法老們已無力翻盤。
到公元前343年,最後一位埃及本土法老去世。當然,之後的波斯人統治時期,以及託勒密王朝時期,仍在某種程度上繼續以法老的名義,延續著古埃及文明,直到克裡奧帕特拉七世,即埃及豔后自殺,埃及成為羅馬帝國一部分,埃及再無法老,曾經輝煌的古埃及文明只剩下殘壁斷垣的廟宇,被盜的陵墓,以及難解的文字。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金字塔的國度」,了解更多關於埃及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