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康莊
花蓮市長補選,國民黨提名的魏嘉賢,以一萬七千票,得票率53.8%,擊敗前民進黨籍市長田智宣的遺孀張美慧,張獲得一萬三千票。花蓮市是一個縣轄市,田智宣在此地出任六年市長,任期未滿就因病去世,依規定要舉行補選。
這是自去年底選舉之後,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花蓮縣一向是藍軍的穩固選區,上次選舉國民黨大敗;蔡英文在花蓮贏得近50%選票,民進黨蕭美琴以53%的獲票率當選「立委」,但是民進黨的勝選趨勢,不能夠繼續延續,藍軍扳回一勝,小挫綠軍,振奮了一下國民黨消沉已久的士氣。
有評論者認為,蔡英文一百天的政績乏善可陳,民意支持度已瀕臨死亡交叉,影響到花蓮市長的選舉。民進黨及蔡政權的民調數據正在急遽下降中,然而它是否為主要勝選因素,還很難說。花蓮地區的族群分布平均,民進黨素來在此地都得不到過半數的支持度,去年十一月底的選舉,是民進黨首次在此地佔得上風,但是事過境遷之後自然會有反覆。
2018年花蓮縣縣長將改選,現任親民黨籍的縣長傅焜萁已不能連任,藍軍中的繼任人選是誰,尚不甚明朗,民進黨意圖贏得下此花蓮縣縣長選舉的企圖心熾盛,有人指出;本次花蓮市市長的選舉,是下屆縣長選舉的前哨戰。
藍綠兩黨對花蓮市市長選舉都非常重視,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率領桃園、臺中、臺南、高雄四都市首長去花蓮市強力輔選,時代力量黨人也前往支持張美慧,希望在後山為綠營打開一個缺口。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四度抵花蓮市輔選,縣長傅昆萁、「立委」徐榛蔚也頻頻出現、郝柏村郝龍斌父子、蔣萬安,來到眷村向黃復興黨部催票,整合藍營支持者。
綠營的田智宣兩年前在此大勝對手11000票,這次田的夫人代夫出徵,輸給魏嘉賢四千多張票。一來一往,差距很大。或許民進黨選擇候選人的方式已不合時宜,他們還在搞「代夫出徵」的封建哀情戲碼,但是選民希望選出一位能替市民做事的市長。挑動市民對前市長的懷念,消費哀傷之情,盼望選民心軟,照顧一下未亡人,就投下那一票,這次並未發生預期中的效果。
民進黨對這次在花蓮市敗選一事,心中十分不爽。民進黨「立委」段宜康,現任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選舉結果出來後,在臉書上撰文:「我可以假裝尊重選舉的結果,但我沒辦法假裝不鄙視那些選民。」
傲慢霸道之氣何其盛哉!民主選舉,選民最大,他們以一票一票得出來的結果,就必須尊重,這是民主制度的精義。這位政策執行長先生,吐露他的真正想法:只假裝尊重花蓮市的選舉結果,但鄙視那些選民!他鄙視的是投國民黨候選人票的選民,還是花蓮市的選民一律都看不起?這番話甚為狂妄,引起花蓮人的憤怒。
許多網民的討伐;民進黨完全執政了,只能順著民進黨,反對者都是不公、不義、不正當,不投綠營的票就要被「鄙視」!段某發覺事情發展得出乎預料,急速將文章撤下,但已經流傳甚廣。他又作了道歉:「我為讓一向主導買票的政黨,在投票後還能繼續追打民進黨的候選人,令我們的支持者難堪道歉。」眾多網友不能接受這種酸言酸語,認為他缺乏誠意。段宜康的言行是否代表了民進黨人?
國民黨在花蓮市勝出,自然提升了黨內低迷甚久的士氣。洪秀柱柱傾全黨之力打這場選戰,勝選固然值得慶賀,但是該地區的藍綠政治版圖為六對四,藍營的支持者較多,這次只算是號召一些藍軍支持者歸位,護住了基本盤而已。那麼多藍營的重量級人士出馬到花蓮市輔選,但當天的投票率仍然偏低。
洪秀柱擔任黨主席一百五十多天了,氣勢不容易提起來,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屢受挑戰,這場勝利選舉對洪主席、黨內洪陣營,發生了一定的鞏固作用。
然而上次國民黨在選舉中大潰敗,需要一段長時間來恢復元氣。認真檢討,最重要的失敗因素就是黨內派系互鬥激烈,自相殘殺,人人爭取己身或小團體的利益,妄顧大局。藍營支持者還在,但在這個長期的混亂局面中,他們也只能做個沮喪的旁觀者罷了!(馬康莊 臺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秘書長)
華夏經緯網專稿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