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首詩,比喻恰當,最後14字更是寓意深刻

2020-12-13 品詩賞詞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仕途受阻,在灰心喪氣的同時,雖然看清了現世的悲苦,但對虛幻世界的想像卻很模糊。他們夢想中仙境有時在碧海之東隅,有時又在西王母的瑤池。

詩人們想像,仙境裡有數不盡的珍寶和繁華,仙人們也忘情於雲山林泉之美景。他們幸福長壽,引得世人紛紛採藥煉丹,甚至長跪問寶訣,只為一朝可以乘雲駕鶴。但這種對仙界的幻想,都是從老莊虛無主義出發,兼採道家高舉遺世的思想。

很多落魄才子表面上希望超世,而骨子裡卻仍帶有很濃厚的儒家入世主義的色彩。比如屈原、阮籍、李白、蘇軾等諸人,都有濟世憂民的偉大抱負,可是當其看見世事的艱難和人壽的短促,於是就逃避到老莊的虛無清靜之中。下面介紹李白的一首詩,比喻恰當,最後14字更是寓意深刻。

有所思

唐代:李白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東隅。

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山倒蓬壺。

長鯨噴湧不可涉,撫心茫茫淚如珠。

西來青鳥東飛去,願寄一書謝麻姑。

詩的大意是:所思仙人,在碧海之東。那裡天寒多風,巨浪可以衝倒蓬萊和方壺兩座仙山。巨鯨噴湧出滔天的巨浪,讓道路阻隔,也令人心緒迷茫,更感嘆仙界根本無人可達。好在西王母的青鳥可以東飛渡海,我想託它寄一封書信,捎給碧海之東的仙女麻姑。

李白少有青雲之志,他自比大鵬鳥,希望能夠「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天寶元年,42歲的詩仙被唐玄宗召至長安供奉翰林。

李白本以為上蒼惠顧,可以展翅高飛,誰知此時的唐玄宗早已不再是當年那位勵精圖治的皇帝,在他和皇妃的眼裡,李白只不過是一位會寫詩的玩偶。不久李白便蒙受讒言,被迫離開長安,此詩就作於他離京之後。

李白感到自己遭受了莫大的恥辱,雖然皇帝賜金放還,但他依然感到自己在天下人面前丟盡了顏面。怨憤之餘,他也清醒地意識到禍從口出,不可太恃才放曠。於是只好含蓄地藉助遊仙的題材,抒發心中的惆悵和無奈。

「我思仙人」,這裡的仙人從某種意義上,也可近似理解為「賢人」或「桃花源」,表達了作者對夢想中美好世界的嚮往。仙界中應該是皇帝開明、大臣忠心,沒有欺壓和阿諛,大家都開誠布公,也都心平氣和。既有知人善任的伯樂,也有才盡其用的千裡馬,到處一片祥和安康,沒有爭名奪利的念想。

不過這樣的理想國也只能在夢中或酒醉之後出現,所以沉醉後的李白一旦清醒,就立刻意識到,「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山倒蓬壺。」

李白不畏蜀道之難,也不怕路途遙遠,雖然仙人遠在「碧海之東隅」,但這位「大鵬鳥」只要有機會可以展翅高飛,哪怕山高水遠,都毫無懼色。

海寒,意味著宦海沉浮、道路崎嶇;多天風,象徵著各種重重的阻力。詩人列舉了四件事,說明欲至仙境的兇險。氣溫低寒、海風兇狂、巨浪滔天、怪物作祟,在這樣層層險阻面前,詩人雙腳沉重、舉步維艱,更痛感無望和悲哀,「撫心茫茫淚如珠」。

李白雖然充滿浪漫情懷,內心卻不停徘徊。進退兩難,卻心緒難平。最後14字寓意深刻,「西來青鳥東飛去,願寄一書謝麻姑」,麻姑,是傳說中的一位美麗的仙女,這裡也象徵著美好的生活、美滿的姻緣、以及安居樂業的環境。

李白雖然號稱詩仙,此時卻難登仙界,只好再次幻想青鳥相助。李白的探險精神值得欽佩,只可惜這隻大鵬鳥架不住如此風大浪急,還沒到半空就搖搖墜落。但讀者依然讚揚他的冒險精神、和不屈性格,也讓更多人看清了前路的艱辛。

相關焦點

  • 李白的一首詠桂詩,全文只有一個桂字,卻寓意極其深刻
    李白的這首詩詠桂詩,全文只有一個桂字,卻寓意極其深刻。詠桂唐代:李白世人種桃李,皆在金張門。攀折爭捷徑,及此春風暄。一朝天霜下,榮耀難久存。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託,何惜樹君園。李白的很多詩都是直抒胸臆,有些也採用誇張和想像的表現手法,但這首詩卻很特別。這是一首幹謁詩,詩人運用對比等手法,諷刺賢愚不分、好壞不辨的附庸權貴之人。前六句描寫桃李的生存環境,桃李都種在「金張門」。金張,是指漢宣帝時權貴金日磾、張安世,後泛指權貴。
  • 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催人淚目
    下面就分享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催人淚目。秋雨嘆唐代:杜甫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黃金錢。前兩句就採用對比手法,令人印象深刻,「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 決明,是一種植物,有羽狀複葉,秋日開黃花。秋天本來就是肅殺的季節,又恰逢多年不遇的連日陰雨,百草爛死,而「決明」仿佛是置身於外,竟然獨自燦爛地開放,而且顏色鮮豔奪目,似乎有意要挑戰秋雨的淫威。
  • 李白描寫女人容貌的一首詩,短短14個字,至今無人超越
    不過我們今天所說的是李白一首描寫古代女子容貌的詩詞,這首古詩只有簡短的四句,每句七個字,卻把女子的容貌寫得十分傳神,就算是如今的大作家可能都表達不出這位女子的美,而李白用一句話就概況起來,美得無人可比擬,這表達方式幾乎沒人可以超過他。
  • 李白最美的一首詩,每一個字都讓人驚豔!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尤其是李白那些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自然風光的詩篇,更是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杜甫曾用「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來形容李白,再合適不過了。今天小編向大家推薦的這首詩《夜下徵虜亭》,便是李白的一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自然風光的經典五絕。李白在詩中以流暢的語言,生動的比喻,形象地描繪出了從徵虜亭(今南京)到廣陵(今揚州)一帶的江中夜景,意境如畫,每一個字都讓人驚豔。《夜下徵虜亭》船下廣陵去,月明徵虜亭。
  • 李白的一首古體詩,順手借來,最後10字包含一個成語
    古代詩歌最早起源於民歌和勞動號子,而且詩與歌舞、音樂都融合在一起。後來才有了詩經和楚辭,漢代時又出現了樂府民歌。到了魏晉時期則以五言詩為主要題材,終於在唐代發展到巔峰。唐詩從發展到成熟,人們普遍運用律、絕形式作詩。
  • 李白最有面子的一首詩,有美酒有知已更有佳人,最後14字神來之筆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大概是李白最有面子的一首詩了,有美酒有知已更有佳人,當真是風光得很,就是少一個送別最該有的「愁」字,最後14個字堪稱神來之筆。《金陵酒肆留別》唐代:李白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 李白很著名的一首詩,開篇2句連犯忌諱,最後14字卻成封神之句
    李白登黃鶴樓,正好意興大發想要賦詩的時候,突然看到了崔顥之前題在上面的詩,就是至今仍舊膾炙人口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李白一見到這首詩,瞬時間什麼作詩的念頭都沒有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無論怎麼寫,題在上面都比不過這一首詩的水平,乘興而來,卻是悻悻而歸,這樣的結果憋在李白的心裡,自然是受不了的。
  • 李白年輕時被人嘲笑,於是即興寫下一首詩,更是譏笑對方不識人才
    這一次的拜訪,可以說是碰了一鼻子灰,更是被對方更狠狠地諷刺了一番,認為他就是一個庸才,只不過是會誇誇其談,這也使得李白內心很是氣憤,為此他匆匆寫下一首詩更是譏笑了對方不識人才。那這就是李白的性格,也正是這樣的一種性格,也使得他的作品中處處充滿了一種張狂,字裡行間也是流露出了他的最為真實的一面。
  • 李白臨死前寫下一首詩,僅用14字概括生平,讀完震撼人心!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臨路歌》,便是我國最偉大的詩人李白臨死前寫下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李白僅用開頭14字便概括了生平,浩嘆了一生壯志未酬的悲愴,讀來震撼人心,直擊心靈。同時,這首詩也流露了李白對人生的無比眷念之情。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的這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 譚嗣同風華正茂,這首詩豪邁奔放,最後14字更是一語雙關
    18歲正是風華正茂之年,想當初,盛唐詩人李白18歲出川壯遊,此後見多識廣,為他一生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北宋詞人柳永18歲時外出闖蕩,也終於成就了詞壇的一段佳話。也許18歲還很稚嫩,經常會跌跌撞撞,但是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一顆已經放飛的心。世界那麼大,一定要出發!下面介紹的是譚嗣同風華正茂,這首詩豪邁奔放,最後14字更是一語雙關。
  •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有二十字,卻令人嘆為觀止!
    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著「詩仙」的美譽。其詩歌風格,以豪放飄逸為主。而形成這一風格的主要原因,除了李白的性格因素外,便是李白非常的善於藉助想像,以主觀表現客觀。所以李白詩歌中最經典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便是將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景,託物言情。
  •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有四句,卻驚豔了世人千年!
    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更是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的詩,現存九百餘首,主要以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為主,同時抒發內心的情感。李白的詩,更是將想像、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運用的出神入化,從而達到了所謂的「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境界。
  • 白居易說李白詩十首沒一首上乘,韓愈寫詩怒懟,開篇10個字霸氣了
    公元761年,39歲的杜甫實在受不當時一些人對初唐四傑的指指點點,寫了一首很解氣的詩力挺四傑。詩中最後兩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大概是杜甫一生最狠的話之一了。後來事實也正如詩聖所言,四傑的詩風對後來的唐詩影響巨大,美名也傳了1000多年。
  • 元帥作者的一首詩,用典無痕,最後14字更是氣勢磅礴
    下面介紹元帥作者的一首詩,用典無痕,最後14字更是氣勢磅礴,這首詩就是當時戰鬥環境和詩人心境的藝術寫照。太行春感作者:朱德遠望春光鎮日陰,太行高聳氣森森。這首詩題為《太行春感》,「感」字是詩眼,全詩圍繞其縱橫開合。首聯「遠望春光鎮日陰,太行高聳氣森森」,從太行春光落筆,詩人的感慨因景而發,又藏於景物之中。這一聯是對太行山軍民同仇敵愾、抗日禦侮的生活和心情的真實描寫。
  • 李白極具想像力的一首詩,用筆如風檣陣馬,頷聯更是氣象壯闊
    李白為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詩仙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而且好劍術、喜任俠。他的作品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經常在詩文中藉助比喻、擬人和誇張等修辭手法。李白二十出頭就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下面這首詩就是他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之作。渡荊門送別唐代: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 李白最霸氣的一首詩,連蘇軾都說:這首詩,只有李白能寫出來!
    其中,作為喜好遊山玩水的李白,更是嚮往著心中的桃花源,時常去深山裡尋找不為人知的景色。今天要說的,就是一首霸氣側漏的詩,這首詩在古代深得蘇軾蘇東破的讚賞,且看下文。詩文是李白在五十歲左右,於廬山隱居世外的時候,有感而發所寫。這首詩通過誇張、比喻等修辭手法,形象的描繪出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表達了李白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極度喜愛之情,和自己心中雄渾的氣概。
  • 李白的一首小詩,短短40個字,卻美到令人念念不忘
    下面介紹李白的一首小詩,短短40個字,卻美到令人念念不忘。過崔八丈水亭唐代:李白高閣橫秀氣,清幽并在君。簷飛宛溪水,窗落敬亭雲。猿嘯風中斷,漁歌月裡聞。詩的大意是:亭閣高聳、充溢秀氣,憑亭覽望、風景清幽。宛溪綠水、飛過閣簷,山中浮雲、窗前飛落。清風徐吹、猿聲斷續,明月朗照、漁歌陣陣。閒隨白鷗、自在快樂,與鳥為群、沙岸酣眠。天寶十三載,李白已過知天命之年,他在宣城時四處賞遊,即興創作了這首詩。
  • 李白的這首詩只有28個字,只要「煙花」二字讀懂了,妙不可言
    往往他說完這句話全班同學就會哈哈大笑,所以對李白喜歡喝酒,酒後能夠寫出大作這樣的傳聞。我們都記憶深刻。李白的詩有一個很大的特徵,談不上是字字珠璣,有一些經不起推敲,但是,他的整體意境特別高,猶如天外飛仙,讓人高不可攀。
  • 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
    一首詩如果沒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篇,也不見跌宕起伏的敘述,那就一定要有一個繞梁三日的結尾。南宋詞人姜夔就認為,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馬。試想一批疾速馳騁的駿馬,如果要將其截住,不僅需要驚人之力,還要有高超的技巧。
  •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詩,更是歌頌盛唐的千古絕唱!
    說李白自然少不了酒與詩。「李白鬥酒詩百篇」,在杜甫的詩中,我們更是能夠見證李白和酒的不解之緣。《客中行》便是李白「鬥酒詩百篇」中經典的一首詩。這首詩以豪邁灑脫的筆調,歌頌了蘭陵美酒,也歌頌了盛唐的繁榮景象,更可以說是歌頌盛唐的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