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人匠心②|寧海老木匠 穹頂之上寫傳奇

2020-12-17 浙江在線

2015-05-06 18:45

■寧海老木匠王世清聚攏團隊搭藻井

浙江新聞客戶端-浙江日報記者 應磊

縣委報導組 陳雲松

天色漸暗,戲臺明亮,鑼鼓齊鳴。戲臺下人影攢動,演員們粉墨登場。昔時,這是寧海鄉民的日常生活。作為全國古戲臺文化之鄉,寧海還保留著122座古戲臺。

寧海平調、寧海耍牙就在這些戲臺上萌發著,無論華麗或是簡陋,高雅或是鄉土,戲臺都默默承載著。站在戲臺上,抬頭,映入眼帘的是華麗到極致的藻井,雕花木板呈螺旋式排列,密密匝匝,盤旋頭頂,讓人頓生崇高感。

藻井讓寧海老木匠王世清痴心,幾十年沉浸在這種木質建築的魔術中。

不用圖紙,瞭然於胸

這是第3個年頭,王世清和他的團隊為寧海岔路鎮東山村的章氏宗祠搭建戲臺。精美華麗的藻井,是戲臺的關鍵所在,70歲的王世清必須親自操刀放樣。

在中國的傳統裡,藻井被認為是人與神交流之處,由細密的鬥拱承託,象徵天宇的崇高,只有最尊貴的建築才能裝飾。農村宗祠的藻井,則是家族實力的象徵。

藻井技藝,是木造建築最繁複的技藝之一,只有頂級木匠才敢攬接這種活。作為當地藻井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王世清自信於自己的手藝。

無需圖紙,一切都在老木匠的心中。放樣,決定著戲臺的成敗。王世清深諳其中奧秘,精確的計算和力學承重原理,一切都已融會貫通。

不用一根鐵釘,藻井層層盤旋。木料剖成板料和檔料,讓其自然乾燥,才不變形。一個藻井,約需數百塊大小和形狀不同的木構件。

製作時,尺寸必須算準,包括承託藻井的簷枋鬥拱,井沿的方邊、圓口和四角的天花板。井口的圓形木圈要一段段榫接,再安裝16條螺旋線的「陽馬」,之後嵌入一塊塊雕花板。「陽馬」伸出的昂頭,刻成如意捲雲狀,木工師傅稱為「鵝頭」。一般傾斜的花板橫線有20餘圈,「鵝頭」有近400隻,盤旋至穹窿頂與中心圓面相接。

「站在腳手架上做針線活,還要分毫不差,」王世清這麼形容盤藻井的活。如今,他已經無法掌控這項空中活計。團隊裡,年輕木匠柴世存收放自如,離地數米,操縱起榔頭鋸子來得心應手。

需膽大心細,才能排列成這恢弘的布局。「每一塊木頭都有自己的結構和位置。盤藻井,思路一定要清晰。」拉著鋸子,柴世存吐露心聲。

經驗大過一切。對於王世清這樣的老木匠來說,唯有時間才能保留神奇,唯有手中的老繭才能證明匠心。

數十年的木匠生涯,讓王世清接受了最傳統的木質建築營造技藝,同時他又設法融入新時代的美,「你看,這藻井要比過去規模更大,也更精細。」老木匠不無驕傲。而今,他的團隊也會適當應用電鋸、電刨,工作效率大為提高。

有人想學,我就會教

「藻井有吸音和共鳴的物理特性。」王世清向我們介紹,古代沒有擴音器,藻井卻能使演員發出的聲音聚集起來,聽起來更加洪亮,並且圓潤和清純。

讓設計繁複的藻井,在當下能有更完美的展現,王世清努力在木頭中尋找更多可能。他賣力地推著刨子,一起一伏,刨花四濺,木料逐漸平整。這是個力氣活,汗液在額頭滲出,自腰部發力的動作,老木匠重複過無數遍。

幾十年與木頭接觸,王世清摸透了木料的品性,有的溫和,有的濃烈。《營造法式》說:「凡構屋之制,皆以材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材為匠用,不同的匠對材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在王世清的手中,不論大料還是小料,總能各盡其所。

搭建一座戲臺,盤一個藻井,絕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王世清需要控制節奏和品質,所有的壓力和風險都在他身上。「這個藻井,已經做了幾百工,靠的是團隊的力量。」指著章氏宗祠裡初步成型的藻井,老木匠十分得意。如今,幾個年輕木匠跟著王世清盤藻井、搭戲臺,雕刻、搭建、上漆分工明確,在寧海當地形成了產業。

「只要有人想學,我就會教!」王世清把這門絕技傾囊相授給年輕的知音。年輕木匠若是能獨自上手盤藻井,老木匠就很是欣慰。如今,已經有幾十座藻井出自王世清和他的團隊之手。衝著老木匠的手藝,台州、奉化等地常有人來邀請王世清操刀搭藻井,訂單絡繹不絕。「木匠師傅工錢最少要300元一工,」王世清笑說。而像他這樣的老木匠的工錢,則是商業機密了。

■視頻:王世清團隊盤藻井的過程

【制木者說】

木匠是一門老行當,我做了幾十年。但盤藻井,我依然感到神聖,這是木匠的絕活,也是我們的驕傲。希望未來不斷有年輕人來學盤藻井,讓這門技藝傳承久遠。

1430909127000

相關焦點

  • 寧海老木匠王傳承傳統頂棚裝飾技藝 古戲臺上築藻井
    它讓寧海老木匠王世清傾心,幾十年沉浸在這種木質建築的魔術中。  不用圖紙,瞭然於胸  這是第3個年頭,王世清和他的團隊為寧海岔路鎮東山村的章氏宗祠搭建戲臺。精美華麗的藻井,是戲臺的關鍵所在,70歲的王世清必須親自操刀放樣。
  • 浙江寧海:巧木匠厚積薄發 古戲臺重獲新生
    這一刻,旁人口中的「痴迷」,對應到了這位51歲老木匠的身上。   自從6年前第一次修復古戲臺,葛招龍就一頭「鑽」了進去。「似乎前面幾十年的功夫,都是為它做準備的。」作為寧海縣級古戲臺非遺傳承人,至今,他已帶著團隊修復了10多個寧海古戲臺。   立志成為能工巧匠   「元宵演劇到春殘,乘興何妨日日看;共道經年辛苦甚,三時工作一時歡。」
  • 源自於「99保密協議」的故事—《穹頂之上》
    穹頂之上,一個名叫「大尖」的外星種族,正駕駛著他們的戰爭工具,向著地球相繼襲來。和平背後,有一個名為「蔚藍」的組織,在默默的守護著地球。因為為了避免恐慌,官方只能封鎖這個消息。《穹頂之上》分上下兩部,小說的整體節奏稍慢,行文極其流暢,給人一種讀過之後特別舒服的感覺。把主角的心態轉換刻畫的非常的細緻。而且群像的描寫尤其優秀,主角的沉悶嚴肅,死黨的跳脫樂觀,還有各色配角的描寫生動地展現出來文筆特別細膩感情渲染程度特別強,給人一種極強的帶入感。讀者代入的並非是主角,而是是每一個活靈活現的配角。作者把與外星人的戰鬥寫的非常熱血。
  • 《穹頂之上》斷更9天,人間武庫到底怎麼了?
    正在更新的《穹頂之上》198萬字連載中,入選3星名作堂作品。這本《穹頂之上》收藏40萬加,89萬的粉絲,180個盟主。自上架以來,一直在月票榜前十。更新也很給力,是我覺得少有的更新與質量並駕齊驅的作者之一。然而就在2月28日,人間武庫單獨發了一篇單張說,主要意思就是身體透支了,需要再休息幾天。
  • 寧海開遊② | 2020寧海旅遊年卡優惠辦理開啟!一卡在手,暢遊寧海!
    寧海開遊② | 2020寧海旅遊年卡優惠辦理開啟!一卡在手,暢遊寧海!一年卡八折優惠5月19日出生的寧海籍市民還能免費辦憑年卡在規定時間裡可以去景區無數次一卡在手說走就走寧海旅遊年卡優惠辦理活動詳情:活動時間:2020年5月13日至19日,共7天活動內容
  • 老木匠——短篇小說
    那一日,老木匠去寺廟領工錢,許久未歸。直到半夜,巷口傳來幾聲狗吠,才又聽到有人拍門,「來了,來了。」樊小七合衣未睡,只等著老木匠回來。「怎麼這麼晚?莫非又去喝酒了?」他皺著眉頭去開門。門開時,卻見一個身子「通」的一下撲倒在地,老木匠倒在地上,渾身是血。
  • 鹽城西鄉老木匠
    老木匠姓徐,是一位遠近聞名、技術精湛、心地善良的粗細料木匠。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已經上小學了。記得放暑假期間,我和小夥伴們到生產隊農場去玩,當時就聽其他人說老木匠在造木船,我們就興高採烈地跑到造船的地方去玩。
  • 古戲臺新故事(下)--寧海新聞網
    一方面建造傳統戲臺僅靠技藝高超的老木匠和雕刻匠師,這種手藝人越來越少;另一方面由於雕工繁複,需要花費很大的一筆資金,所以農村中很少新建傳統木結構的戲臺。  茶院鄉下王村王氏宗祠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距今已有300年歷史。由於年代久遠,村裡於2014年下半年,開始對這座宗祠進行整體重建。村民王連江被推選為工程的監工,負責的老王幾乎就在祠堂裡安了家,心思都在宗祠裡了。
  • 《穹頂之上》斷更三個月後,終於更新了!青爺回來了,你還在追嗎
    剛才正在工作呢,《穹頂之上》書友群炸出來一個紅包。下半部簡介:【穹頂之上,吾命之徵】1,這是天頂戰爭後的世界:大尖退守南極,世界暫時恢復安寧,蔚藍啟動了全面徵兵,人類生活在蛻變,源能科技大爆炸。這個世界,那些星辰,永遠在……《穹頂之上》更新了!汙庫回來了!青爺回來了!這個消息真的是要了小編的一把老淚,都多久了。感覺都快過去半年了,雖然知道汙庫不會太監,但是看到斷更的天數一天比一天多,心裡難免會有些擔心。現在,擔心沒有了。小編又可以繼續追書了!
  • 《穹頂之上》:戰無退路,身阻長空
    最近在看人間武庫的《穹頂之上》。一直有聽過,但是從來沒看過,這翻一頁不得了,看了三天三夜才看了不到三分之一。差點給我笑吐了。《穹頂之上》:戰無退路,身阻長空簡介太多字就不複製粘貼了。
  • 《穹頂之上》復更,字數已近兩百萬,還在養書的小夥伴可以下手了
    5月9號,大神作者人間武庫終於更新了自己的小說《穹頂之上》。這距離他二月下旬請假調整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兩個半月的時間。沒人能想到會隔了這麼長時間,作者本人也是如此。不過日子終究還是要過的,小說還是要繼續寫的,更新了總要去看看的。新的章節裡,賀堂堂實力晉級了!當然付出的代價很大,簡直可以說是不可承受之重:變禿了!一個剛過二十歲的人物,竟然就有了頭髮問題。不得不說喜感十足,引發了讀者極大的吐槽欲。
  • 貪心的老木匠|百家故事
    他知道疙瘩灣有一個不正經的老木匠,會做一種銷子,江湖人管它叫做「寂寞銷」,好多養了小的老闆都找過老木匠,也揪出過一些不守婦道的女人。 三哥對手下人說:「去,把疙瘩灣的老木匠叫來。」手下人開車到了唐樹灣,對老木匠說:「跟我走一趟,三哥叫你。」拉著老木匠就上了車。
  • 徐霞客遊記開篇寫「寧海」
    「癸丑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裡,至梁皇山……」397年前的5月19日,徐霞客從家鄉江陰出發到了寧海。這一天的行程結束後,他在歇腳地落筆寫下了這句話。名聞中外的巨著《徐霞客遊記》就此開篇。   徐霞客為何不選擇從家鄉開遊,而要選擇在寧海?而且,還專門選擇了寧海開始寫他的遊記?
  • 調整兩個半月,大神作者人間武庫恢復更新,《穹頂之上》是否值得一看?
    5月9號,大神作者人間武庫終於更新了自己的小說《穹頂之上》。 這距離他二月下旬請假調整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兩個半月的時間。 沒人能想到會隔了這麼長時間,作者本人也是如此。畢竟請假的時候,他也說過很快就會復更的。
  • 《穹頂之上》:大神作家人間武庫成功轉型,進擊的少年吾命之徵!
    《穹頂之上》,人間武庫,大神作家。分類:都市-都市異能。【簡介】下半部簡介:【穹頂之上,吾命之徵】1,這是天頂戰爭後的世界:大尖退守南極,世界暫時恢復安寧,蔚藍啟動了全面徵兵,人類生活在蛻變,源能科技大爆炸。
  • 斷更近三個月後,人間武庫恢復更新,《穹頂之上》你還有在看嗎?
    不過小說確實寫得很好,很多讀者也願意支持一下,因而斷更什麼的,還可以接受。如果你比較介意這方面的問題,那麼等他完結之後,再來看就非常合適了。就像我看他的作品,就是選擇在完結之後的。在寫《穹頂之上》之前,人間武庫已經完成有一部小說,一本非常經典的都市重生年代文,也是他的封神作——《逆流純真年代》。這部小說細膩而不矯情,年代感很明顯,對於從九十年代走過來的我們,代入感很深。其中開局主角揭露氣功騙局的劇情,給我留下了挺深的印象。
  • 老木匠——短篇小說
    那一日,老木匠去寺廟領工錢,許久未歸。直到半夜,巷口傳來幾聲狗吠,才又聽到有人拍門,「來了,來了。」樊小七合衣未睡,只等著老木匠回來。「怎麼這麼晚?莫非又去喝酒了?」他皺著眉頭去開門。門開時,卻見一個身子「通」的一下撲倒在地,老木匠倒在地上,渾身是血。
  • 新時代·鄉村傳奇|寧海南嶺村:花語山村新蛻變 
    鳥鳴花香,寧海桑洲鎮的格桑花。陳雲松 攝 編者按:「新時代·鄉村傳奇」系列報導,聚焦浙江鄉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通過產業振興、環境改造、鄉村治理等途徑,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力的故事,讀懂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之道。
  • 鄉村老木匠 40年手藝打造幸福生活
    7月29日,老木匠葉春喜正在一戶居民家打書櫃,精湛的手藝博得陣陣讚嘆和感謝。葉春喜是唐家房鎮雞王屯村人,父親在一家校辦木工廠工作。小時候,一有時間他就跑去玩,有時候還打打下手。18歲時,葉春喜獨自一人為鄰居做了一組窗戶,一個柜子,開啟了他的木匠生涯。
  • 5000餘個木構件的古戲臺寧海巧匠「搬回家」
    52歲的岔路鎮湖頭村村民葛招龍迷上古戲臺營造技藝,常跑到這裡來琢磨,在他眼裡,城隍廟古戲臺單藻井,飛簷翹角,雕梁畫棟,即便是在遍布125座古戲臺的「全國古戲臺之鄉」寧海,其精美程度也是排在前列的。  「搬回家,咋樣?」年復一年,這個大膽想法在葛招龍心裡快速生長,連他自己都嚇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