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攝影家陳復禮以其精湛的藝術,攝下這裡的山山水水,息息瞬瞬,以及恰到好處的美言,珠聯璧合,對在海外的人士認識和了解武陵,特別是文藝界、知識界,其作用是非同一般的。
「在家鄉還有這麼美的地方,真美,真沒有想到。我到過許許多多的名山,這次回到故鄉,首先選遊張家界,這裡的山太美,還有那縷縷白雲。在這裡還看到了鄉土特色極濃的歌舞」。著名湘籍女作家瓊瑤攜夫平鑫濤先生暢遊武陵源,輾轉著千愁萬緒的鄉愁。海外生活四十年,這次在家鄉的大山深處,總算是如願以償,得到了解脫。
全國政協副主席周光召教授五日遊覽武陵源之後,對這裡的自然勝景如此評價說:「武陵源的風景這樣秀美,世界上絕無僅有,應從長遠的計劃考慮,如何保護好開發好,使這塊風水寶地成為大自然最完美的創造。
武陵源是仙境,仙境用科學的語言來解釋就是最自然的,因此要好好地保護它」。老科學家週遊三十幾個國家,考察了許多風景名勝,唯獨為武陵風光所折服。「此景未必天上有,人間只應武陵尋」,這話一點不假。人們頻頻稱道:如此評說,用盡人間讚譽之詞,都是不過分的,這是由武陵源美不勝收的內在魅力所決定的。
在武陵源,這個神秘而令世人陶醉的地方,集奇峰、秀水、叢巒、密林、洞美、幽谷為一體,以世間罕見的峭立巖峰,幽深的登洞壑,秀麗無比的仙山溪水,一望無際的林海匯集成一個神奇美妙的世界。張家界舊稱青巖山。
「景與桂林滇石殊,境在五嶽黃山外,巷尾老松蟠古藤,群峰俏立依天地,有知造化無窮盡,別開生面張家界」。「千峰競秀,萬木蔥蘢,琳琅滿目,雖非天上,不似人間,奇峰異石,冠絕天下,蒼松古柏,美不勝收」。
武陵源具有不可否認的自然美,因她擁有壯麗而參差不齊的石峰,鬱鬱蔥蔥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還有美麗無比的溶洞和陰河。
不同階層的人士,這樣評價張家界,讚譽武陵源。在這方圓達三百七十平方公裡的浩瀚的山脈之中,境內巖溶地貌發達,歲月悠悠,桑海蒼田,歷經億萬年水蝕風剝及無數次大自然揮灑自如的鬼斧神工,形成了現今這般極具原始生態體系的砂巖、峰林、峽谷地貌,構成的溪水潺潺、奇峰聳立、怪石王一再崢嶸的獨特自然景觀為世界所罕見。
在由張家界、天子山、索溪峪、楊家界四大各具特色風景區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武陵源風景區裡,數量多達五千之眾的巖峰,形狀各異,千姿百態,難繪難描,那如柱、如鞭、似人、如塔、似禽的峰林石景,或拔地而起或浩蕩而來,終年聳立於溝壑深幽之中,處處給人以豐富的想像和美麗的遐想;秀麗迷人的溪泉、湖瀑,近千條久旱不斷流、四季綠如綢的溪流蜿蜒曲折,常年穿行於石林峽谷之間。
在遊覽區內,無論是在高山之巔,或在深澗幽谷,叮咚作響的泉水隨處可見,掬手可及,懸崖上飛瀑倒掛,山谷中溪流奔突,眾多深不見底的湖泊,靜臥於峰巒懷抱之中;崇山峻岭之中,湖水晶瑩碧透,水鳥悠遊嬉戲水面,山水相映,蔚然成趣。在這裡站在瀑布跟前,便覺細雨飛濺涼風拂面,即使七月流火的酷暑盛夏,揮汗如雨的遊人用不了幾分鐘,便頓然暑熱全消,涼爽生寒。
武陵風景區內不僅山奇峰險林茂水秀,而且溶洞眾多,景觀豐富,造景絕妙,堪稱千奇百怪,令世人捉撲迷離,眼花繚亂。位於張家界市區八公裡的麻空山集玉皇洞、峰爾湖、毫筆洞、墨池洞、虎龍洞、雄獅洞、因果洞及九聖洞於一體,形成了湖南省內最完美的石窟群。窟內雕鑿有各種人物和獸類十尊之多,尊尊石雕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座座石窟穿空玲瓏,洞壑幽秀,幽深莫測,向人們展現一個神話般的地下世界及地下迷宮,而坐落在桑植縣境內的九天洞,雄闊寬敞,其勢恢宏,洞內岔道縱橫,風窗相接,遊覽面積多達二百多平方米,空間之大,堪稱世界之最,洞內幾乎包羅了一切溶洞所擁有的全部內含,被專家們譽為「洞穴學研究的天然寶庫」。
就我們遊覽的自然景觀而言,不論是三日遊、五日遊或七日遊,一般遊人所看到的,只能是整個武陵源自然寶庫的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但隨便去景區內走上十天半月,雖然只能看到十分之一或者更少,也都能令遊客流連忘返,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