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散盡
做一個帥氣的卡友很累,這點我真的深有體會。
國家發改委昨日發布消息,6月份全國鐵路煤炭發運量1.9億噸,同比增長11.8%。1至6月發運煤炭11.7億噸,同比增長10.2%。
鐵路運力在煤炭運輸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這在中鐵總前幾日發布的《2018~2020年貨運增量行動方案》中也有所體現,該《方案中》提到:到2020年,全國鐵路煤炭運量要達到28.1億噸,較2017年增運6.5億噸,鐵路運輸煤炭要佔全國煤炭產量的75%,較2017年產運比提高15%。
而且針對鐵路貨運不能做到點到點的直接對接,該《方案》還提出:要打通海鐵聯運的「最後一公裡」。
曾幾何時,由於鐵路運力有限,很多煤炭企業不能順利的通過鐵路這個經濟、實惠的運輸方式將煤炭運出產地,鐵路運力一度成為煤炭企業的「生命線」。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有經濟實力的煤炭企業都在布局自己的鐵路線路。
陝西作為產煤大省,煤炭運輸卻長期以公路為主。陝煤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陝北地區煤炭產量約4.2億噸,其中鐵路運輸量約5000萬噸,汽車運輸量近3億噸。
不過,近期陝煤集團卻對外公布了這樣一個好消息:
陝煤自建的靖神、馮紅、榆橫二期鐵路將於2019年底前實現全面通車,屆時將與已經運行的紅檸鐵路、榆橫一期形成陝北鐵路物流基礎設施服務網絡,整體運輸能力至少達到1億噸以上!
陝煤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靖神、馮紅、紅檸、榆橫四條幹支鐵路建成後,能夠有效緩解煤炭運輸壓力,同時降低運輸成本。
靖神、馮紅、紅檸、榆橫四條鐵路的直連直通將對外實現與蒙華、包西、太中銀、神朔黃、瓦日、大秦、蒙冀七條鐵路的互聯互通,從而形成紅進塔、瓦塘、神木北、神木西、紅柳林、紅石峽、閆莊則、楊橋畔和靖邊北九大出口外運格局。
國家能源集團(原神華集團)是僅次於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國內第二大鐵路運營商,自營鐵路達2155公裡,是國家西煤東運第二條大通道,年運輸能力超過5億噸,擁有近5萬輛自備鐵路貨車。
國家能源集團也依靠其產運銷的一條龍運營優勢,壓縮成本,在煤炭低谷依然如魚得水。
2017年12月,兗煤子公司——兗煤鄂爾多斯能化有限公司以19.425億元的獲得內蒙古伊泰準東鐵路25%的股權。
準東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煤炭運輸系統規劃中鄂爾多斯地區「三橫四縱」中的「一橫」(大同—準格爾—東勝—烏海鐵路),線路全長191公裡,東起連接大準鐵路薛家灣站,西至準格爾站,2000年12月16日建成通車,2014年,準東鐵路發運超5000萬噸。
隨著鐵路運力建設力度加大,鐵路貨運逐漸四通八達。
1、三大運營億噸級煤炭運輸通道
(1)大秦線
大秦線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島市,縱貫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長653公裡,是山西、陝西和內蒙古西部等「三西」地區煤炭外運的主要通道。
2017年,大秦線完成運煤量4.323億噸,同比增加8113萬噸,預計今年大秦線運量將達到4.5億噸,大秦線年運煤量長期維持在4.4億噸左右,是中國運煤第一通道。
(2)朔黃線
神朔黃線(神木-朔州-黃驊港),西起山西省神池縣神池南站,與神朔鐵路相聯,東至河北省黃驊市黃驊港口貨場,正線總長近600公裡,是神華集團的運煤專線。
2017年,朔黃線完成運煤量3.04億噸,同比增加3200萬噸,今年,朔黃線發運量將達到3.2-3.3億噸,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3)侯月線
侯月線(侯馬-月山-日照),起於山西侯馬,迄於河南月山,全長252KM,於1994年建成通車,是晉煤外運的南通路之一。
侯月鐵路向東的最終點是山東日照港,是與隴海鐵路平行的一條鐵路幹線,可減輕隴海鐵路負擔,縮短西北與山東出海口的運距。
2004年9月,侯月億噸煤運通道建設工程啟動,2005年,侯月線提前完成億噸目標,成為繼大秦線之後中國第二條煤運億噸通道。
2、兩大在建億噸級煤炭運輸通道
(1)蒙華鐵路
蒙華鐵路北起內蒙古浩勒報吉站,終點到達江西省吉安市,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運煤專線,也是一次性建成的世界上最長的重載鐵路,縱貫蒙、陝、晉、豫、鄂、湘、贛7省區,全長1837公裡,比大秦鐵路長兩倍。
蒙華鐵路規劃設計輸送能力為2億噸/年,是我國「北煤南運」新的國家戰略運輸通道。建成後在開發蒙陝甘寧「能源三角」地區煤炭資源的同時保障鄂湘贛等華中地區能源供應。
截止到目前,作為鐵路終點省份,江西段工程基本完成,預計2019年將實現全段通車運營。
(2)陝北煤炭運輸網絡成型
上面提到的陝煤自建的靖神、馮紅、榆橫二期鐵路就是其中一部分。
靖神鐵路南起靖邊北站,貫穿榆林能源化工基地腹地,服務於神府、榆神、榆橫三大礦區和榆神、榆橫、靖邊能化三大工業園區,與蒙華鐵路相連。設計正線全長232.68公裡,投資193.66億元,設計運量近期5100萬噸,遠期7200萬噸。
馮紅鐵路於今年6月22日啟動開工儀式,從路網規劃和貨源運力上來看,馮紅鐵路把陝北能源化工基地與山西中南部通道相連,使得陝北的優質煤炭與沿線煤炭相結合,成為提升煤炭品質的增值通道。
結合我國煤炭產量格局及消費格局,運輸成為我國煤炭產業的「命脈」,而鐵路運輸在煤炭供需銜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基本上我國煤炭的運輸規律是「北煤南調」、「西煤東調」及煤炭出口。 其中,「三西」主要煤運通路的煤炭貨運量佔全國鐵路貨物運輸總量的90%以上。
「三西」外運通道又有北通道、中通道和南通道之分。
1、蒙華鐵路:北起沿線經過內蒙古、陝西、山西等7省區,終點到達江西吉安,線路全長1837公裡,規劃設計輸送能力為2億噸/年。
2、大秦線:大秦鐵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島市,橫貫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是中國西煤東運的主要通道之一。
3、豐沙大鐵路:起於北京樞紐豐臺西站,迄於大同西站,全長354公裡,貨運能力6500萬噸,煤炭運量達到0.8億噸。
4、京原線:起於北京樞紐石景山南站,迄於北同蒲線原平站,全長437公裡。輸送能力為客車3對、貨運能力2300萬噸,其中煤運能力1000萬噸,2011年煤炭運量664萬噸。
5、神朔黃線:自陝西省神木神東煤田東至河北省滄州市的黃驊港,全長815公裡,是中國「西煤東運」的第二大通道,由神朔鐵路和朔黃鐵路組成。主要承擔神府東勝煤田的煤炭外運任務。
6、石太線:東起河北省石家莊市,西到山西省太原市,全長231公裡,共有車站35個,是山西煤炭外運的主要通道之一,山西、河北兩省聯繫的交通幹道。貨運能力7500萬噸,能力利用率已達97%。
7、太焦線:起於南同蒲線修文站,迄於月山站,全長343公裡。
8、候月線:起於山西侯馬,迄於河南月山,全長252公裡,於1994年建成通車,是晉煤外運的南通路之一。候月鐵路向東的最終點是山東日照港,是與隴海鐵路平行的一條鐵路幹線,可減輕隴海鐵路負擔,縮短西北與山東出海口的運距。
9、寧西鐵路:起於西安樞紐內新豐鎮站,迄於津浦線東葛站(南京),全長1128公裡。輸送能力為客車8對、貨車26對、貨運能力2400萬噸。
10、隴海線:一條從江蘇連雲港通往甘肅蘭州的鐵路,1952年建成,全長1735公裡,是貫穿中國東、中、西部最主要的鐵路幹線。
註:本文內容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出處,一切法律責任自負。卡車之家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卡車之家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