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黃金之風》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謠言:「託比歐才是老闆的原人格」。這主要歸咎於動畫組的鍋,老闆從小被神父收養,當神父和少年老闆討論將來的職業工作時,老闆的穿著和樣貌都與託比歐神似,這使得很多觀眾誤以為老闆的原人格是託比歐,在他除掉養父之後,為了掩蓋自己的過去,才衍生出一個名為迪亞波羅的人格。
但實際上,老闆一開始就叫迪亞波羅,託比歐才是後來衍生出的第二人格。《黃金之風》動畫雖然有誤導觀眾的嫌疑,但其實把動畫裡幾個細節前後結合一下就會發現,老闆的原人格是迪亞波羅。
回憶裡,年少氣盛的老闆正在海灘邊和特莉休的母親約會,神父看到這一幕甚是欣慰,他意識到自己的養子已經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該給他買一輛車了(然後當晚神父在擴建車庫時,看到不該看的東西,光速領了盒飯);這一細節可以說明:神父既然能認出正在約會的那個人是自己的養子,那麼當時的老闆相貌應該沒有發生變化。
後來阿帕基在海灘邊用憂鬱藍調重播15年前發生的事情時,儘管被老闆偷襲,但他還是在臨終前把老闆的真正樣貌拓印在巖壁上,給隊友留下信息。阿帕基是根據約會這一線索找尋老闆的真面目,所以他拓印的老闆面容,應該和神父當時在海灘上看到的是同一張。
有人可能會問,阿帕基留下的臉並不是很清晰,為什麼這張臉就不能是託比歐呢?
因為託比歐相當於老闆的偽裝,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出場,無須在意被人看到長相,如果當時在海灘邊約會的是託比歐,那老闆根本沒必要親自跑一趟;而且後來老闆自己也親口說過,在海灘上拍照的人就是他自己(因為人格不同,所以這個「我「明確指代迪亞波羅)。
而且阿帕基身為重要人物,其死亡對劇情的發展肯定有推動意義;如果他拍到的只是託比歐的臉,那就跟白死沒什麼區別了。
最重要的一點是,後來迪亞波羅現身時,特莉休明確指出,阿帕基在巖壁上留下的臉就是迪亞波羅的。
更何況老闆和特莉休作為父女,能夠相互感知對方的存在。從動畫裡的描述來看,只有迪亞波羅人格具備相互感知能力,而託比歐人格不行,比如互換身體時,對於寄宿在布加拉提身上的託比歐,特莉休就表示自己無法感知到老闆的存在。
所以結論很明確,託比歐才是衍生人格。不過年輕時的老闆性格更為衝動,比如談戀愛,把自己的母親綁起來折磨,這些事情都不符合迪亞波羅後來的冷酷高效的作風;所以神鴉推測,老闆把自己不成熟的一面裝進託比歐人格裡,使得原先的迪亞波羅人格能夠克服衝動易怒的弱點,更加冷靜成熟。
不過有一點還是很奇怪,神父為什麼要給老闆取「惡魔」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