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影片《少年的你》上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為了獲得更好的觀感,這部電影我是在影院中看完的,觀影過程中沒忍住一直在流淚。我想可能是某一些鏡頭的真實性觸動了我,也許是我真正理解了它。
這部電影是由曾國祥執導。可能大家對這名導演並不陌生,他同樣執導了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影片《七月與安生》,同樣是青春題材的電影,同樣以愛情為主線,但是《少年的你》多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標籤:青春犯罪電影。
影片我共看了三遍。還記得看完第一遍時,與朋友討論觀感,朋友突然認真地跟我講:「你不覺得陳念太幸運了嗎?」
陳念太幸運了嗎?我的腦海裡不停地思考著這句話。終於在看完第二遍時,我承認,陳念她太幸運了。
電影是以現實中的「校園霸凌」作為題材,以18歲少年少女的校園生活作為背景,主要講述了少女遭受校園霸凌,男孩用盡所有力量保護少女的故事,中間穿雜了人性、法律、心理各種各樣的碎片,共同組成了一部閃光的片子。
影片上映後,產生了很多負面的聲音,比如很多人說,該影片抄襲了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不得不說兩部作品從某種層面上來講很相似,但是你無法否認《少年的你》在勇於呈現社會黑暗面的背後擁有自己獨特的光芒。
那麼陳念她為何這麼幸運?
首先作為一個被霸凌者,她敢於反抗,敢於求助,敢於發聲。
也許是看到了胡小蝶的結局使她明白不能沉默,也許是個人勇敢的性格。第一次與魏萊在食堂相遇時,魏萊拿手機對著她拍照,她聯想起胡小蝶被拍時的瞬間,她跑開了;在面對著座位上一灘紅色墨水時,她沒有和胡小蝶一樣選擇默不作聲地坐下去,她告訴了老師;在學校排球場被故意用球擊打的她,奮力把球扔了回去。
如果她是第一個遭受霸凌的人,如果她不知道胡小蝶的結局,她是否還會反抗?如果她沒有勇敢的性格,她是否會還擊?
這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遭受校園霸凌的學生,有多少個勇敢地站了出來;假如不曝光,又有多少人會出手相助。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其次,她求助於警察。
鄭易是真的想幫助他。警察到學校去了解情況,告訴陳念有問題打電話給他,理解她,為她著想。在社會層面,她得到了相應的幫助。
有多少人在現實生活中得到了幫助?以和為貴的傳統,部分父母息事寧人的處理方式,隱忍成為了多數人最好的選擇。
最重要的一點,陳念有愛她、願意守護她的人。
成年人多重利益,懂得保全自己,正因如此,越是少年,愛越是稀有珍貴。
小北護送陳念上下學,給她關心,給她安全感,在她害怕的時候給她肩膀,在痛苦的時光裡給予溫暖光亮。
陳念遇到了世上極致的害怕、恐慌、痛苦,也感受著這世上極致的愛。
另外陳念的媽媽也是無時無刻地關心著陳念,雖然給陳念的生活帶來了一些影響,但是從她與女兒的溝通,以及當她看到陳念成績時激動興奮的表情可以看出,她是從心底裡認同、支持她的女兒,從心底裡以女兒為驕傲的。
最後,經歷過案件的陳念和小北可以再次步入社會,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可以幸福地在一起。小北光明正大地走在街上,依舊跟在陳念身後,只是他笑容明朗,不再去隱藏。
然而,它只是一部電影,陳念得到了救贖,但是現實的世界更加殘酷。
很多人不是殘忍,而是無知,無知是一種比殘忍更殘忍的東西。
有時候黑暗永遠是黑暗,有些人的生活終歸是透不過一點陽光,所以陳念才顯得如此幸運。
社會的陰暗面是怎樣的?人性又是如何的?你不要說一切都改變不了,你不要以麻木作為藉口。
如果可以,保護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