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東南角,興業路76號人流不息。一批又一批的中外遊客,走進這個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之地。或許很少有人知道,當年為了找到它,很是費了一番周折。記者獲悉,即將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黨在這裡誕生——中共一大會址、上海革命遺址調查記錄》一書,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解密當年尋找的過程。該書將亮相「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新書發布會於8月13日上午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舉行。
中共一大會址外景
2016年,上海市啟動「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著力發掘宣傳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創建的光榮歷史、奮鬥歷程以及取得的輝煌成就。為了推進和深化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的研究,加強對黨的創建史料的發掘、整理和保護工作,以豐碩的成果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上海市檔案館深挖館藏檔案資源,精心編輯了《黨在這裡誕生——中共一大會址、上海革命遺址調查記錄》一書。該書融會址勘察、當事人訪談、回憶錄、珍貴圖片等為一體,著力多側面、多角度展現建黨早期豐富的活動內容。全書匯集15組檔案文獻、27幅珍貴圖片,共12萬餘字,第一次比較完整地呈現了以下三方面內容:
其一,中共一大會址、中共一大部分代表住宿地博文女校、老漁陽裡2號《新青年》編輯部、新漁陽裡6號團中央機關等重要革命遺址的調查考證、勘察確認的檔案文件。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籌建革命歷史紀念館,其間專門函訪了李達、包惠僧等中共一大會議代表,收錄了中共一大會址原住客李書城的妻子薛文淑,曾來往於此的周佛海妻子楊淑慧、老街坊鄰居等的座談會記錄。本書還收錄了部分當事人的回憶錄。其中有陳潭秋1936年6月撰寫的《中共第一次大會的回憶》,李達、陳望道、包惠僧等人的回憶文章等。這些文章生動展現了早期中國共產黨在滬活動的狀況。此外,也收錄了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等人有關建黨早期活動的文章,以資學界研究。
中共一大部分代表住宿地博文女校舊址
其二、中共一大會址、毛澤東1920年寓所、新青年編輯部、團中央機關、博文女校等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的室內布局、修繕恢復原貌的工作報告。通過勘察確認上述幾處重要的革命舊址,初步確定了恢復建築原狀及室內具體布置陳設等事宜。此外,1960年中共上海市委組織了四個文物徵集工作小組,徵集和集中保存了一大批革命文物,共計兩萬餘件,本書詳細輯錄了當時徵集工作的總結報告,記錄了文物徵集的主要成果。
其三,20世紀60年代初,上海市系統調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早期革命活動遺址留下的檔案資料。勘察確定了輔德裡625號中共二大會址,北成都路勞動組合書記部原址、毛澤東1924年茂名路舊居、中共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等革命遺址。該書首次公布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拍攝的革命遺址照片共24張,這些照片是最接近歷史原貌的真實記錄。
中共二大會址外景
業內人士指出,在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該書的出版為「四史」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的教材。
圖片:上海市檔案館提供
作者:李婷
編輯:王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