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廿四花事
養多肉植物,要遵循生長階段,根系養好了,又胖又壯顏色亮!
大部分肉友都知道,想要多肉植物出狀態則需要「虐養」,但是卻有不少新手肉友卻不知道,「虐養」多肉的前提是要肉肉有健康的根系。根系健康發達的多肉植物,怎麼「虐」都可以,越虐狀態越好;反之,如果肉肉連根系都沒長好,本身就比較瘦弱,如果再去「虐養」的話只能越養越瘦。所以說想要養好多肉,首先要把它的根系養好,一棵正常生產的多肉會經過小苗期、成株期和老樁期3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養根方法都各有不同,那麼接下來,廿四就同大家一起學習多肉植物每個階段的養根方法。
1、小苗期的多肉根系以溼養為主
小苗期的多肉植物,主要指的是葉插剛出生的小苗,以及剛髮根3個月之內的砍頭苗。這個時期的肉肉根系剛剛發出,通常都是嫩紅或者嫩白的顏色,此時還算不上真正的根系,應該叫「氣生根」更為合適一些。這些「氣生根」需要足夠的水分才能慢慢轉變為真正的根系,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要以溼養為主,配土的時候也要讓保水的植料比例多一些,通常以5成直徑2—3㎜的顆粒土+5成泥炭土混合配製較為適宜。
小苗期的多肉植物注意不能控水,否則很可能會導致剛長出的這些「氣生根」乾枯,肉肉僵苗甚至越來越瘦。這時候的小苗最喜歡的是表面乾燥,深處溼潤的盆土狀態,這樣可以誘使根系向更深處伸展,從而越來越發達。此時只要盆土表面乾燥就可以澆水了,這時肉肉可能會有些徒長,我們不必擔心,根系長好之後再控水就可以了。
2、成株期的多肉根系以控養為主
等到小苗的氣生根逐漸變粗變長,完全轉變為真正的根系之後,多肉植物就進入了成株期的生長階段,這個時候的根系已經可以儲藏一部分水分和營養,不會像「氣生根」那樣容易乾枯,水分太多的話反而容易爛根,所以此時要著手準備控水精養了。精養之前要先把肉肉的盆土調整一下,一般以7份顆粒土+3份泥炭土較為適宜,這樣的盆土兼顧了保水性和透氣性,更容易掌握「虐養」。
成株期的多肉植物如果生長正常,我們可以等它最底部的兩層葉片變軟發皺之後再等上1—2天再澆水,同時光照一定要充足,這樣肉肉可以在短時間內上色出狀態,葉片變肥且顏色鮮豔;而如果感覺成株仍舊生長不良的話則暫時先不要控水,先把根系養好再說。
3、老樁期的多肉根系以潤養為主
隨著成株期的多肉植物不斷生長,底部的葉片不斷消耗,露出的莖幹越來越多,然後莖幹逐漸木質化而轉變為老樁,進入老樁期的多肉植物,根系也會逐漸向下木質化,此時的根系,不但要透氣,更要有一定的溼氣來潤養。老樁的配土為了增加透氣性,可以在成株的配土比例基礎上再略略添加顆粒土的比例,讓顆粒土與泥炭土的比例在8:2左右。
而為了老樁的根系能時刻有水汽來「潤養」,此時我們可以用一個大託盤,裝滿粗砂之後再倒入粗砂高度2/3的清水,然後把老樁肉肉的花盆座到粗砂上面,這樣託盤中的清水揮發的水汽會經過粗砂,從花盆的噴水孔進入花盆,附著在盆土上面來滋潤根系,這個方法既能讓肉肉的根系得到長足的潤養,又不耽誤透氣,肉肉的根系會越扎越深,即使是老樁,根系也依舊有勁!這個方法其實對成株期多肉同樣有用,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不敢給肉肉澆水可以用這個方法,既安全,又能讓肉肉越長越美!
總結:多肉植物有3個不同的生長階段,我們不能為了養出狀態而一味去「虐養」,而是要遵循它們的生長階段,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採取不同的養護方法,先把根系養好,健康的多肉才能又胖又壯顏色亮!
以上由廿四花事整理髮布,希望能對新手朋友提供一點參考和幫助,由於水平有限,文中難免會出現錯誤疏漏之處,還請大家在評論區批評指正!#百度家居大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