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廣大道全程無紅綠燈,通車順暢無阻
高架綠化採用綠化槽培養方式,栽植月季、黃蔥蘢等品種
彩虹快速路隧道口掠影
杭州網訊 以之江大橋東落地處為起點,一條嶄新的快速路延伸向東:穿隧道、過立交、走高架,僅需8分鐘,車已抵達江暉路。
12月26日上午10點起,彩虹快速路(濱江段)隧道將正式通車運行。本網記者今天先行探路,高架主線給人的感受可以濃縮成3個詞:快速、景觀、科技。
8分鐘走完原30分鐘車程
彩虹快速路(濱江段)西接之江大橋,貫通杭新景高速公路及繞城西線;並通過互通立交,實現與時代大道快速路互通,直接貫通錢江四橋與中河高架;東連蕭山區,連接繞城東線,是一條無縫銜接「三區一市」(蕭山區、濱江區、西湖區、富陽市)的快速通道。
彩虹快速路建設前,原濱文路僅是一條貫穿濱江東西的城市次幹路,雙向兩車道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江)城建指揮部總工程師高曉波說,其原有的交通功能已不能滿足城市化進程的需求,根據市政府網絡化交通規劃,在此新增一條快速通道,既是構建市域化交通建設的需要,又是緩解區域化交通壓力的一舉兩得之策。
從2008年提出規劃,經過3年的規劃調整、手續報批等前期工作,2010年10月開工建設,2013年9月主線完工。建成的彩虹快速路形成了「上天入地」的格局,全長8.34公裡,其中,省屬高教園區段為下穿隧道,長3.26公裡,設計車速60公裡/小時;高架段主線5.08公裡,設計時速80公裡/小時;設五層互通立交1座。全線雙向6車道,路面鋪設高性能瀝青,全程沒有一個紅綠燈,車行其上無比順暢。
流動的彩虹景觀盛宴
從之江大橋下來,馬上就進入一個寬敞明亮的隧道。與其它道路隧道不同,該隧道經過精心設計,全程滿眼是景,景觀構思與環境非常協調。隧道出入口有塑石美化,並植入了常春藤等自然綠化點綴柔化牆面,漸漸過渡到洞內,兩側採用搪瓷鋼板鋪設。引人入勝的是,鋼板經過五彩顏料鍍層加工,與「彩虹」兩字相呼應。
隧道中央間斷性的設置了數個通風口,一眼望上去,還能隱約看見幾根綠枝,據了解,這是因為通道與路面相連,不僅可以為隧道帶來新鮮空氣,也可引入自然光減少人造光源的使用。
隧道出來即刻能爬上高架。高曉波介紹,由於工程施工時需要大面積的開挖和架設,很容易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彩虹快速路從方案設計始一直秉承「彩虹飄舞」的理念,到建設完工,除了恢復原來的生態環境,對高架綠化採用綠化槽培養的方式,挑選栽植了月季、黃蔥蘢等各類品種,讓綠化景觀更像是橋梁整體的一部分。據了解,彩虹快速路設計綠化總面積有10餘萬平方米。
與高架相連的是一座五層高的互通立交,最高處有33米,堪稱華東地區最高的城市立交橋。該立交環形交錯,好似一隻巨蝶展翅盤旋,據介紹,在夜幕降臨的時候,夜景照明會融合淡藍、淡黃、淡白各種色系,燈光流彩,行駛其中好像置身在一條流動的彩虹光帶。
多項技術領先的科技大道
作為「一環三縱五橫」最南端一橫的彩虹快速路坐落於高新區(濱江),多項領先的科技應用不得不提。全線高架、立交防撞牆外側懸掛節能減排的LED燈,可以根據四季時令和經緯度,智能調節開關時間,就是說冬季夜長,LED燈會自動識別延長亮燈時間。
在防撞牆的內側,首次採用了燈光構建設計,把輪廓標與照明燈相結合,既達到美觀效果,更注重了實際功能。而在進入隧道的開始,頂部設置的LED燈特別多,這是考慮到從地面下來,人的眼睛不能很快適應,隨著不斷深入,燈的數量和亮度會逐漸減少,這樣的燈在整條隧道有四千多盞。
當隧道內車輛尾氣達到一定濃度超標時,84組射流風機就會自動啟動,進行被動換氣;隧道頂鋪有防火板,保證高溫燒烤下混凝土的安全;隧道裡還裝有專門的廣播信號轉發設備,讓收音機「不失聲」;隧道同時配置了54撞球形監控,62臺槍形監控,這些監控設備都是來自高新區企業研發製造的高清攝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