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段久惠
證券時報記者 段久惠
9月10日,又一家外商獨資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在上海正式開業,這也是第21家「落滬」外資法人銀行,在滬外資法人銀行數量由此在全國佔比超過一半。
繼7月中旬,上海制定「擴大開放100條」方案後,一系列金融業對外開放項目正加速落地上海。記者了解到,國泰世華銀行是臺灣網點分布最多的民營銀行。新一輪對外開放下,國泰世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成為首家「落滬」上海外資法人銀行。
今年6月,國泰世華(中國)銀行正式獲銀保監會批覆,從大陸分支行轉制為子行,註冊資金30億元,原上海分行行長林尚民出任子行行長一職,開展對各類客戶的外匯業務以及對除中國境內公民以外客戶的人民幣業務。
「之前在上海僅是一家分行,最主要的業務是對公業務,居民業務只限於100萬以上的個人定期存款。法人銀行開業之後,將享有國民待遇,業務和產品更多元。」林尚民告訴證券時報記者,該行今後將主要發力企業金融、金融交易、機構同業及投資銀行四大業務板塊;同時,將藉由導入臺灣母行、國泰金控、香港分行、「兄弟單位」國泰人壽等機構的優勢資源,積極開展業務協同、跨境跨售業務,並積極申領財富管理等對私業務牌照、增強開拓個人零售業務。
上海也將成為國泰世華銀行在整個中國大陸地區的總部所在地。記者從該行總經理李偉正獲悉,國泰世華銀行在中國內地是「一子三分三支」的結構,分別是上海分行、青島分行、深圳分行,上海閔行支行、上海嘉定支行、上海自貿區支行,三家支行的運營資金均為1000萬元。
李偉正稱,今後該行將立足現有分支機構所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區域,圍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環渤海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積極籌劃中西部地區設點,以逐步擴大業務服務領域。
外資銀行獲益於今年以來的一系列金融開放舉措。今年四月,銀保監會公布了加快落實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的多項實質性舉措,外資機構業務範圍顯著擴大;同年7月,上海下發了「擴大開放100條」舉措,其中一條就是大幅放寬外資銀行市場準入。
除了國泰世華銀行以外,約旦阿拉伯銀行獲批籌建上海分行,摩洛哥外貿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已向上海銀監局遞交了開業驗收申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外資法人銀行共41家,而上海外資法人銀行數量增至21家佔比超過一半,總資產佔比超過2/3。